江苏力学大会’2015暨江苏力学青年论坛’2015在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科创中心举行
由江苏省力学学会、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紫金(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江苏省力学学会与紫金(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共建的“力学类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承办的“江苏力学大会’2015 暨江苏力学青年论坛’2015”于11 月7-8 日在南京高淳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传承与发扬
自2006年起,江苏省力学学会建立“力学大会”这种学术交流制度,分别于2006年5月,2008年5月,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举行了1-4届江苏省力学大会。
四届力学大会的成功举办,使之成为江苏省力学学会学术交流的品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力学大会的成功举行,很好地传承和推动了这一综合的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本次大会同情举行江苏力学青年论坛,以为江苏省广大力学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目的,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本届大会注册代表120余人,收到论文近40篇,大会交流论文30余篇。涉及到力学多个热点领域,是一次学科覆盖面广、交叉融合特色明显的学术交流活动。
2.学术报告科学水平高,反映了当今力学界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及水平
大会上,不同力学学科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钱宁泥沙奖获得者、河海大学副校长唐洪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善东教授;Chair Professor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of. L. Cheng; 宁波大学“浙东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陈建康教授; Prof. LAM, Heung-Fai,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力学研究所所长何小元教授所作的六个大会报告,突出反映了每位专家所在研究领域世界顶端前沿科学成果,受到与会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引发会上会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开拓视野,起到了激励作用。
本次大会设立了两个专题研讨会分会场,来自一般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等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就不同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报告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专题报告发言踊跃,提问、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达到了良好地学术交流的目的。
3.青年学者踊跃登上学术舞台,发表学术观点,体现出江苏力学生机与活力
本次大会受到了广大力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研究生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收到的论文中,第一作者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论文超过60%,他们的研究成果学术亮点精彩纷呈;学术思想活跃。绝大多数在学术大会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示,对力学界国际前沿科技及热点研究领域开展交流与探讨。同时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不断学习和提高,取得较大的收获。显示出江苏力学后继有人和不断发展的希望。
4.评选优秀科技成果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到知名期刊发表,将青年学者推上国际舞台,扩大会议影响
本次大会上,经大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共评出 “优秀论文”5篇,“学生优秀论文” 3篇。这是对获奖论文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激励,激励他们继续攀登学术高峰。
本次大会将推荐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SCI),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TNUAA,in English)(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EI), Vibroengineering Procedia (EI),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中文版,EI),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中,南航学报编辑部专家到会对科技英文论文撰写进行现场辅导。借助于各期刊提供的优秀平台,本次大会的学术成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发挥更大的影响。
5.突出“淳创给力”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
本次大会是在举国上下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形势下,在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江苏省首家专业类学会建立的“力学类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上召开的,突出体现“淳创给力”特色。会议期间,特别社区的科创中心、淳创咖啡、孵化企业、大学生创业中心、力学类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营模式和人才政策,引起代表们极大兴趣,激发起年轻代表创业热情。部分代表以开始与特别社区接洽商谈合作意向。会议期间,多家企业还在会场进行产品展示和咨询。
我们期望借本次大会的东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力学学科的前沿问题,投身创新创业涌流中,取得更大成绩。我们期待在下届力学大会上看到更多青年学者的成长,中青年学者的标志性成果、成熟学者提携后人的高尚情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大会突出体现以下特点:
1.传承与发扬
自2006年起,江苏省力学学会建立“力学大会”这种学术交流制度,分别于2006年5月,2008年5月,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举行了1-4届江苏省力学大会。
四届力学大会的成功举办,使之成为江苏省力学学会学术交流的品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力学大会的成功举行,很好地传承和推动了这一综合的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
本次大会同情举行江苏力学青年论坛,以为江苏省广大力学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目的,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本届大会注册代表120余人,收到论文近40篇,大会交流论文30余篇。涉及到力学多个热点领域,是一次学科覆盖面广、交叉融合特色明显的学术交流活动。
2.学术报告科学水平高,反映了当今力学界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及水平
大会上,不同力学学科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钱宁泥沙奖获得者、河海大学副校长唐洪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涂善东教授;Chair Professor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of. L. Cheng; 宁波大学“浙东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陈建康教授; Prof. LAM, Heung-Fai,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力学研究所所长何小元教授所作的六个大会报告,突出反映了每位专家所在研究领域世界顶端前沿科学成果,受到与会代表们的热烈欢迎,引发会上会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开拓视野,起到了激励作用。
本次大会设立了两个专题研讨会分会场,来自一般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等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就不同力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报告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专题报告发言踊跃,提问、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达到了良好地学术交流的目的。
3.青年学者踊跃登上学术舞台,发表学术观点,体现出江苏力学生机与活力
本次大会受到了广大力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研究生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收到的论文中,第一作者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论文超过60%,他们的研究成果学术亮点精彩纷呈;学术思想活跃。绝大多数在学术大会这个平台上得到展示,对力学界国际前沿科技及热点研究领域开展交流与探讨。同时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不断学习和提高,取得较大的收获。显示出江苏力学后继有人和不断发展的希望。
4.评选优秀科技成果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到知名期刊发表,将青年学者推上国际舞台,扩大会议影响
本次大会上,经大会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共评出 “优秀论文”5篇,“学生优秀论文” 3篇。这是对获奖论文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激励,激励他们继续攀登学术高峰。
本次大会将推荐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SCI),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TNUAA,in English)(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EI), Vibroengineering Procedia (EI),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中文版,EI),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中,南航学报编辑部专家到会对科技英文论文撰写进行现场辅导。借助于各期刊提供的优秀平台,本次大会的学术成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发挥更大的影响。
5.突出“淳创给力”氛围,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
本次大会是在举国上下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形势下,在高淳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江苏省首家专业类学会建立的“力学类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上召开的,突出体现“淳创给力”特色。会议期间,特别社区的科创中心、淳创咖啡、孵化企业、大学生创业中心、力学类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运营模式和人才政策,引起代表们极大兴趣,激发起年轻代表创业热情。部分代表以开始与特别社区接洽商谈合作意向。会议期间,多家企业还在会场进行产品展示和咨询。
我们期望借本次大会的东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探索力学学科的前沿问题,投身创新创业涌流中,取得更大成绩。我们期待在下届力学大会上看到更多青年学者的成长,中青年学者的标志性成果、成熟学者提携后人的高尚情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邬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