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5期,2008年4月25日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mechbrief@hhu.edu.cn
网页: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于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已发过刊可在文摘网站查阅
,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各位力学同仁的投稿和意见反馈。
本期目录:
◆ 焦点新闻
²
教育部通知申报08年度培育项目及09年度重大项目
²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拟安排资助计划62亿元,总经费增幅达24%以上
²
2008年度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立项名单公布
²
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网站开通
²
《科学》报道:海参皮肤启发新型材料灵感
² 广西师大6名校领导迎接评估组女秘书遭质疑
◆ 科技人物
² 哈佛大学应用力学教授J.
◆ 学术会议
²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itute (EM08, May 18-21, 200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²
The Fourth Biot Conference on
Poromechanics(June 8-10, 2009,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²
NEW ASME Conference on
Smart Materials Adapative Structures and Intelligent System (Oct.28-30,
2008, Ellicott City, MD)
²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DMOS 2009)
²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2008.7.28-30,
威海)
²
第五届中日韩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会议(CJK-OSM5,2008.6.16-19,韩国济州岛)
²
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通知
(2008.9.16-20,张家界)
◆
工作招聘
²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人才招聘计划
²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²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U.C. Davis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²
Postdoctoral Associate in Ground Water Modeling
◆
教育教学
² 南京大学2008年科学计算暑期讲习班
²
第4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
力学期刊
²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Mar.2008 (Volume 61,Issue 2)
²
一个新的英文力学期刊: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 新书推介
²
有限元超收敛及后验误差估计
² Applied Mechanics of Solids
◆
研究机构
²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学科部
² 《河海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 》成立
◆
网络精华
²
神学·流变学·爱因斯坦
=======================================================================================
焦点新闻
-----------------------------------------
教育部通知申报08年度培育项目及09年度重大项目
据教育部科技司网站消息: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及2009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拟于近日启动。
详情请见:关于申报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及2009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的通知
-----------------------------------------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拟安排资助计划62亿元,总经费增幅达24%以上
在3月24日召开的中科院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介绍了科学基金的有关情况。他指出,过去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稳步实施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全面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据陈宜瑜介绍,国家进一步增加了自然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2007年财政拨款达到42.96亿元,增幅为20%。基金委完成了73800多个项目的评审,资助了857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14700余项,资助金额约50亿元。其中,面上项目7713项,平均资助率为17.13%,平均资助强度29.5万元/项,同比增长2.1万元/项;青年基金3336项,比上年增加907项,平均资助率为19.74%。也就是说,正在逐步实现提高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稳定资助率,以及提高青年基金资助率、稳定资助强度的目标。
据陈宜瑜介绍,2007年,中科院的院所获资助各类项目与经费总数分别为2022项与91790.9万元(不含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与2006年(2253项,94434.1万元,含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本持平。这与中国科学院作为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必须承担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任务的定位,以及科研人员队伍的体量有关。但是,中科院的科研队伍是一支有竞争力的高水平队伍。这里有两组数据,一是2007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资助经费前20名科研院所名单中,医科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都是按一个依托单位计算,体量较大,分别排第一、第二,其余全部都是中科院所属研究所,这些所的项目资助率都大大超过平均资助率,其中地质地球所和生物物理所的资助率更是超过50%。二是在2005年到2007年3年间资助的面上、青年、重点、杰青、群体5类项目中,中科院所占比例分别是14.5%、16.3%、30.9%、32.5%、48%,也就是说,在统筹学科布局为主的面上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在需要发挥团队力量的项目类别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对于科学院的定位来讲是合理的。
据陈宜瑜介绍,2008年科学基金的财政拨款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经费将达到53.58亿元,增长幅度在24%以上。拟安排资助计划62亿元左右。中国科学院是科学基金项目最大的依托单位,希望中科院能够不断发挥优势、锐意进取,在完成国家战略需求任务的同时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基金项目。同时也希望中科院能够履行好《条例》赋予的职责,加强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2008年度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立项名单公布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网站消息: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并在教育部科技司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共有119项直属高校申请和173项地方高校申请获得批准,列入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计划。具体名单见附件。
附件: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项目名单(直属高校)
2008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立项项目名单(地方高校)
-----------------------------------------
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网站开通
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网站内设产业之窗、人才广场、信息通告、项目需求等栏目。目前委员会的各位委员正在将各自熟悉的行业需求资源与专业网站链接,千方百计丰富和扩大信息量和行业浏览量。相信该网站将成为广大力学工作者与产业界结合,寻找项目需求和服务行业的热击网站。欢迎广大力学工作者点击浏览。
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网站地址:http://www.cstam-mee.org.cn
-----------------------------------------
《科学》报道:海参皮肤启发新型材料灵感
3月7日出版的《科学》报道: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材料,该材料就像海参一样可以在僵硬与松软状态之间转换。这样的材料也许某一天可用于生物医学移植上,如作为围绕脑中微电极的保护鞘:该保护鞘在植入的时候应该是呈刚性的,但可在以后变成柔软状态,以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冲击。
微电极现在被用于帕金森氏症、中风及脊髓损伤的治疗,但这种治疗随着机体在坚硬的移植物周围生成疤痕组织而降低了其疗效。Jeffrey Capadona及其同事在某橡胶状共聚混合物中加入了纤维素纳米纤维,或称晶须。当研究人员加入一种引起氢键结合的溶剂后,该溶剂打断了纤维之间的键合,因而使该材料变软。当该溶剂挥发之后,在晶须之间的网络结构会重新形成,因而使该材料变硬。本文作者所用的是来自被称为被囊动物的固着海洋动物套膜中获取的纤维素晶须。但他们说,可再生性物质如木材和棉花也可作为类似纳米纤维的来源。
-----------------------------------------
广西师大6名校领导迎接评估组女秘书遭质疑
广西师大网站上的图说是:专家组秘书袁俏与我校领导合影。
2007年12月,集美大学副校长杨国豪到机场迎接评估专家组秘书袁俏。
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广西师大重视迎评工作的一个表现。——专家组副组长杨文轩
10日,凯迪等论坛开始流传一篇帖子《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其中转载了广西师大官网上一则新闻及其配图,图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秘书袁俏,并与她合影。这位年轻漂亮的美女秘书引起了网友的好奇,他们搜索出这个只是湖南师大教务处一个普通科员的女孩的身份,随后对于6位厅级校领导如此热烈迎接科员级秘书展开了热烈讨论。
11日零时左右,广西师大官网删除了迎接评估组秘书的网页。
迎接女秘书,场面很隆重
在即将过去的一周里,广西师范大学正处于接受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评估的忙碌与紧张之中。从4月6日,该校官网主页的校园快讯栏目,便开始对迎评工作动态报道。
10日,一位凯迪网友转载了其中一条快讯,内容是六位校领导接待一位年轻的评估专家组秘书。其中既有该校领导面带微笑接待这位秘书下车的照片,也有他们与该秘书在下榻宾馆前一字排开的合影。
网友搜索发现,这位名叫袁俏的专家组秘书,身份是湖南师大教务处16名科员中的一位。“估计被教育部抽调上去帮忙,担任本科教育评估组的秘书”。“六位校级领导一起出面,接待一位评估专家组的秘书”,以致这位网友感慨,“场面未免太隆重了,太轰动了”。帖子随即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如何隆重的场面,难道这位女秘书有什么来头?于是好奇的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不仅确认了袁俏的借调身份,从2005年9月至今,袁俏秘书曾先后参与了至少15个学校的教学评估。一些学校网站上也贴有类似照片,从中可以看到,其每到之处,不仅有这些校领导的亲自接见,甚至有的校领导还到机场亲自迎接。
记者调查发现,这位秘书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只是一些网友把对教学评估的不满转移到了这个普通工作人员身上。
专家组:说明广西师大重视
对于此事,专家组副组长、华南师大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昨天晚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网友应该看淡广西师大校领导与袁俏合影的事情,“很正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嘛”。他表示,这是不同学校接待方式的差别,有的学校就只是派教务处长出去迎接下,有的学校是校长出来,“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广西师大重视迎评工作的一个表现”。杨文轩介绍,当时广西师大的校领导们在宾馆前和专家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合影。记者也发现,事实上,与广西师大六位校级领导合影的秘书,并非袁俏一个人,事实上,还包括了另一位名叫杨婧。不仅如此,六位校领导还分别与每个专家组成员都一一进行了合影。看起来,这实际上是整个欢迎仪式的重要一部分。至于评估组秘书的角色,也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复杂。“主要是负责联络,提前收集材料等工作”,杨文轩说,“事实上,包括我们学校,也有短期借调的秘书,但秘书是不参与评议的”。
尽管杨文轩教授对六个校级领导接待袁俏的事情看得很轻。不过,在得到网络上引起了争议后,广西师大还是受到了压力。记者今天零时发现,六位校级领导分别与袁俏、杨婧两位秘书的合影已经在该校的主页上悄然删除。“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其中一位副校长私下里表示。
网友质疑教学评估
“一位大学教务处办公室的普通科员……由于担任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秘书,便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以至于校级领导要倾巢出动来迎接,而且合影的时候居于中间的首席,连校长都要站在旁边,由此可见,评估专家组拥有至高的、不容置疑的权力,而假如所有的校领导对评估专家组的秘书,都要如此地毕恭毕敬,那么,评估专家组的专家所受待遇,可想而知。”网友质疑说。
今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大学评估太滥,部分公务员借权力指手画脚”,“由于有的学校扩展得过快,结果,教学和管理都跟不上。要它培养出及格大学生,要它的教学评估是优秀,其实是有困难的,甚至有很大困难。为了应付评估,它就造假,例如假造各种会议记录,实在是很恶劣”。
========================================================================
科技人物
-----------------------------------------
哈佛大学应用力学教授J. W. Hutchinson
J.W.Hutchinson是美国哈佛大学应用力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当今力学领域最具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在固体力学多个领域(例如,断裂力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研究成果被SCI引用超过万次。他获得过多个学术大奖:ASTM:
Irwin Medal (1982), Swedlow Award (1993);SEM: Prager Medal(1991);ASME: Nadai
Award(1991), Thurston Award (2000), Timosheko Medal (2002)。
Hutchinson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杰出成就,其学生群星璀璨,多人已经成为国际力学新一代代表人物,其中有多位力学界华人著名学者。如: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陈曦教授等。
========================================================================
学术会议
-----------------------------------------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itute (EM08)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apolis, Minnesota,May 18-21, 2008
EM08 will feature nearly 500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in up to twelve concurrent sessions over three full days, with
participants from 34 countries. These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he branches of mechanics including: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verse
problems, risk analysis for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ed systems, probabilistic
mechanics, structural reliability, geomechanics, granular materials,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structures, the mechanics of pavements and paving
materials, bridge engineering, fatigue and fracture, solid mechanics, and fluid
mechanics.
In addition to the these traditional areas, mini-symposia have been organized on
novel topics including the Multi-scale Behavior of Damage and Failure Mechanics,
mechanics of biologically inspired materials, cardiovascular fluid mechanic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fluid flow and biota.
Keynote presentations will be given by James Rice, Ted Belytschko, Christian
Soize, Mory Gharib, Steve Cowin, and Phil Liu.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EM08, please consult the conference web page at
http://www.ce.umn.edu/em08 which
includes the detailed preliminary program of the conference. On-line
registration is open.
Conference Co-Chairs:
Professors Roberto Ballarini, Bojan B. Guzina, and Steven F. Wojtkiewicz,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The Fourth Biot Conference on Poromechanics
The Fourth Biot Conference on Poromechanics will be hel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2009. Columbia University was the home for Maurice A. Bio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37-1945.
The Fourth Biot Conference will also emphasize on applications of poromechanics
to new and emerging fields, including life science, earth science, and new
material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areas of poromechanics such a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acoustics, etc. Examples of
Technical Sessions: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rystal Growth (Koichi Kakimoto)
· Multiscale and Stochastic Modeling of Porous Media (X. Frank Xu)
· Strain Localization in Saturated and Partially Saturated Porous Media under
Dynamic Loading (Majid T. Manzari)
· Poroelastic Mechanics of Bone Tissue (Stephen C. Cowin)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upled Problems in Continuum Biomechanics
(Wolfgang Ehlers)
· Reservoir poromechanics (Marco Brignoli)
· Nanoporous Metals (Jeffrey W. Kysar)
· Poromechanical modeling of CO2 sequestration (Giuseppe Gambolati)
· Unsaturated Geomaterials (Ning Lu)
· Micro-Mechanics of Granular Porous Media (Mourad Zeghal)
· Thermodyna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 (Shu-Kun Lin, MDPI, Switzerland)
· Second Frank L. DiMaggio Symposium (sessions on constitutive modeling of
geomaterials)
· Poromechanics Education (Graduate Course development, etc.)
Conference Co-Chairs
Hoe I. Ling, Columbia University
Andrew Smyth, Columbia University
Raimondo Betti, Columbia University
Conference Web Site:
http://www.civil.columbia.edu/biot
Conference E-mail:
biot@civil.columbia.edu
Send your one-page abstract to
biot@civil.columbia.edu
Deadline: May 31, 2008
-----------------------------------------
NEW ASME Conference on Smart Materials
Adapative Structures and Intelligent System (SMASIS)
October 28-30, 2008, Turf Valley
Resort, Ellicott City, MD
Sponsored by the Adaptive Structures & Materials Systems Technical Committee,
Aerospace Division,
Co-Sponsored by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on Vibration and Sound, Design, Division
Participating society: AIAA Technical Committee on Adaptive Structures
* This ASME conference will replace the annual ASME IMECE ASMS Symposium
Chair: Marc Kamlah (FZ Karlsruhe),
marc.kamlah@imf.fzk.de
Co-Chair: Stefan Seelecke (NCSU),
stefan.seelecke@ncsu.edu
Organizing Committee:
Kaushik Bhattacharya (CalTech), Marcelo Dapino (Ohio State), Christian Elsaesser
(IWM Freiburg), John Huber (Oxford), Yongzhong Huo (Fudan, Shanghai), Akhilesh
Jha (Next Gen), Oliver Kastner (RU Bochum), Manfred Kohl (FZ Karlsruhe),
Dimitris Lagoudas (Texas A&M), Chad Landis (Texas), Jiangyu Li (Washington),
Chris Lynch (UCLA), Etienne Patoor (ENSAM Metz), Tom Pence (Michigan State),
Klaus Prume (aixACCT Aachen), John Shaw (Michigan),
Srinivasan Sivakumar (IIT Madras), Wenbin Yu (Utah State)
Description:
This symposium focuses on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of field coupled material behavior, typically used for actuation and
sensing purposes. Materials and effects considered include ferroelectric,
electrostrictive, ferromagnetic, magnetostrictive, electrooptic materials,
electroactive polymers and electrets, liquid crystal polymers, thermo-mechanical
and 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s, multiferroic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any
other type of material exhibiting multi-field coupling, may they be solid or
liquid, bulk or thin film, monolithic or composites. Methods covered by the
symposium are advanced constitutive measurements, micro- and
nanocharacterization, 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phase field modeling,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aterial models, finite element implementations,
as well as atomistic and ab-initio modeling techniques. A purpose of the
symposium is to promote and enhance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mong different fields. It will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materials
science,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 communities with common interests in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s of materials.
Topical areas: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nonlinear coupling phenomena
• Micro- and nano-characteriz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 Design optimization, damage, fatigue, aging, and fracture mechanics of smart
devices
• Active materials in MEM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energy harvesting
methods
• Continuum, micromechanical and thermodynamical modeling for nonlinear
multi-field coupling
• Nano-scale effects and mechanics of nano-devices
• Atomistic modeling techniques, multi-scale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 Properties of multi-domain single crystals, polycrystals, porous materials,
and composites
•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 and system parameters
• Advanced mathematical methods,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vited Speakers:
Bob McMeeking (UCSB), Zhong Lin Wang (Georgia Tech), Jiro Kato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daptiv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Systems by definition are intelligent,
flexible systems that have sentience and responsiveness to ever changing
environments. The field has rapidly matured due to synergistic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across sectors of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To continue the
high impact growth of this field and lead it into the fu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assemble world experts across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disciplines (mechanical, aerospace, electrical, materials, and civil
engineering, biology, physics chemistry, etc) to actively discuss the latest
breakthroughs in smart materials, the cutting edge in adaptiv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and the recent advances in both new device technologies and basic
engineering research exploration. The conference is divided into six symposia
broadly ranging from basic research to applied technologic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o industrial and governmental integrated system and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s.
Schedule:
May 3, 2008: 1000 word extended abstracts due
June 6, 2008: Authors informed of abstract acceptance
June 20, 2008: Copyright form due
Aug. 4, 2008: Final manuscript due
Manuscript will appear in an archival ASM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lected
papers will be published in archival Journals.
Participation Authors should submit a 1000 word abstract to the conference web
site
www.asmeconferences.org/SMASIS08 .
Questions can be directed to the symposium chair / co-chair or
Conference General Chair: Christopher S. Lynch
cslynch@seas.ucla.edu
Conference Technical Chair: Diann Brei
dibrei@umich.edu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DMOS 2009)
May 25-27 2009, Bruxelles, Belgium
ADMOS is one of the conferences started with the first cohort of the ECCOMAS
series of thematic events, in 2003. The first edition was held in Goteborg,
Sweden in September 2003. The second edition took place in September 2005, in
Barcelona. We came back to Goteborg for the 2007 edition. ADMOS is a medium-size
conference (an average of around 80 delegates) with a balanced participation
covering both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subject and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Deadline for presenting one page abstract : October 15, 2008
Acceptance of the paper and instructions for writing an extended abstract:
November 14, 2008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extended abstract and early payment:February 13, 2009
http://congress.cimne.upc.es/admos09/frontal
-----------------------------------------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08年7月28—30日在山东威海召开。会议期间将召开全国学会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以及学报编委会(另发通知)。
一、会议地点: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中心(威海北环海路130号)
二、会议时间:2008年7月28—30日(27日报到及理事会)
三、会 务
费:会议代表:950元/人;学会注册会员:900元/人(凭会员证);学生代表:650元/人;学会学生会员:600元/人(凭会员证及学生证);家属:400元/人。上述费用含会议期间的餐饮费,不含住宿费。
四、住宿费(自理):
1.威海国际学术中心:
(1)豪华海景标准间/单人间: 460 /间/晚
(2)普通单人间/标准间:430 /间/晚
(3)三人间:560 /间/晚
(4)四人间:640 /间/晚
2.威海山大培训中心:普通标准间:260/间/晚
3.威海长威大酒店:普通标准间:260/间/晚
五、会后考察(费用待定):
线路一:刘公岛、韩国服装城一日游(威海本地);
线路二:威海-成山头一日游;
线路三:威海-蓬莱-青岛四日游;
线路四:威海-青岛、工程考察二日游。
六、对于未投稿也想来参会的嘉宾,组委会也表示热烈欢迎,也可作口头的学术报告。如果你是会议文章的第一作者(学生),也请转告一下作为第二或第三作者的导师,会务组也邀请他来参会并填写回执。
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安妮、李树忱、林春金、董慧
电 话:0531-88395428
传 真:0531-88395984
E-mail: geo.sdu2008@yahoo.com.cn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73号山东大学岩土中心(邮编:250061)
-----------------------------------------
第五届中日韩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会议(CJK-OSM5)
第五届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CJK-OSM5)将于2008年6月16-19日在韩国风景旅游胜地济州岛召开。CJKOSM会议是中日韩三方联合主持的系列会议,本次会议由韩方主持。第一届(1999年在西安),第四届(2006年在昆明)由中方主持。这两次会议,由于国内同仁的大力支持,韩方和日方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召开得非常成功。因此,这次会议还需要各位同人的积极支持。
从本届开始,“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将被认可为由国际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学会ISSMO(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主办的正式会议,除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代表外,还将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将成为一个很好展示我国优化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是一次了解世界新研究方向的良好机会,期待各位老师和同仁能够广泛关注和参与。
因为,本系列会议由支持方组织,但主要由三方分别组织参会人员和稿件。截止时间由主持方确定。本次会议摘要提交的截止时间是3月20日。但我国同仁还有很多没有投稿。恳请大家尽快准备摘要,尽快提交。
中方组委会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教授领导,负责国内参加会议的组织工作。请将500字的英文摘要通过email寄给会议中方组委员。
联系人:
阎军: Email: yanjun@dl.cn ;
电话:13795146687;
王博: Email: wangbo@dlut.edu.cn
;电话:13942859855
也可联系:程耿东教授:Email: chenggd@dlut.edu.cn
; 刘书田教授:Email: stliu@dlut.edu.cn
我们正在同韩方联系,希望能够将摘要的提交时间适当推后。但时间也的确很紧张了。
摘要模板请见附件,其他具体事宜请登陆会议官方网站:http://www.cjk5.org
,并及时关注更新的信息。我们也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08年3月20日
请各位尽力在此时间之前提交摘要,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同韩国组委员协商,希望截止时间可以延后一段,有确定消息我们会及时和大家联系。
论文评审结果通知时间:2008年4月10日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08年5月20日
(长摘要请按2页、4页或6页准备)会议网站:http://www.cjk5.org
-----------------------------------------
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拟于2008年9月召开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现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征稿,被选用的稿件将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欢迎国内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积极投稿并参加会议。
一、会议背景及目的
在物质微观分析基础上,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物理力学最基本研究方法。高能化学激光中反应气体的非平衡现象,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都是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能化学激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物理力学发展密切相关。召开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物理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总结经验,培养人才。
二、 会议议题
1. 物理力学在高能激光器中的应用
2. 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 会议时间: 2008年9月16日-20日
2. 会议地点: 湖南张家界
四、征稿要求
1. 未在国内正式刊物或全国性专业会议上发表过的研究、应用成果。
2. 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学术性和可读性,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公式正确、图表清晰。
3. 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一级和二级单位名称、城市、邮编);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50字左右)。请用Word排版、小四号字体、A4幅面,论文正文一般不超过7,000字。
4. 请论文作者提供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单位名称、联系电话、e-mail等。
5. 征文稿件请寄打印稿一份,并用电子邮件传送电子文档一份(主题注明“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6. 征稿邮箱: zhangxz_zzh@163.com
7. 接收人:张煊哲
五、主要日期
1. 投稿截止时间:2008年6月30日
2. 录用通知时间:2008年7月31日
3. 参会报到时间:2008年9月16日
六、会议注册费
RMB1200元/人,研究生RMB800元/人。
中国力学学会荣誉会员、高级会员和普通注册会员,持有效会员证者,注册费给予20%优惠。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煊哲 0731-4573761(转8405) 传真:0731-4514127 13787312342
地 址: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定向能技术研究所
邮 编: 410073
========================================================================
工作招聘
-----------------------------------------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人才招聘计划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需求,在校内原有与航空航天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筹建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为了适应航空航天学科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学院拟设立气动与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控制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四个主要的教学与科研学科方向。为了适应航空航天学科建设的需要、满足学科人才需求,现诚挚邀请海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加盟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招聘方向:
1.气动与推进技术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1) 多功能飞行器气动布局与推进技术
(2) 计算空气动力学
(3) 航空航天发动机气体动力学与气动弹性力学
(4) 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
2.飞行器设计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1)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2) 多功能飞行器设计理论与技术
(3) 飞行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及设计
(4)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3.航空航天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1) 导航、制导与控制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4.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1) 航天器环境模拟、建模、仿真技术
(2) 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与空间生物技术
(3) 人、机与环境虚拟仿真技术
联系方式:
1. 吴锤结教授 航空航天学院(筹)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力学系
邮编:116023
电话:0411-84706779, 15998499553,
信箱: cjwudut@dlut.edu.cn
2. 孙金伟 人事处
地址: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 人事处
邮编: 116023 电话:0411-84708717 传真:0411-84708710
信箱: sunjw@dlut.edu.cn
详情请点击:http://rc.dlut.edu.cn/default.aspx
http://rc.dlut.edu.cn/DisplayText.aspx?TextID=444
----------------------------------------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航空学科发展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浙大西迁途中。2007年1月,浙江大学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组建了航空航天学院。现任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沈荣骏。学院现有院士3人,长江特聘教授1人,求是特聘教授1人,学院现有航空航天系、工程力学系等2个系,有飞行器设计研究所(筹)、推进技术研究所(筹)、宇航结构与控制研究所(筹)、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筹)、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筹)、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筹)、应用力学研究所、流体工程研究所等8个校级研究所,拥有或共有博士点航天电气及其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空天信息技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硕士点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筹建研究所负责人、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师、研究人员,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
有意者请书面提供详细的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简历、未来工作设想、近五年研究成果清单(含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学术获奖、学术兼职情况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
联系人:徐小军 电话:86-0571-87952897
传 真:86-0571-87952897 Email: xu@zju.edu.cn
地 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组织人事科
邮政编码:310027
详情请点击: http://saa.zju.edu.cn
-----------------------------------------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UC Davis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immediately available at UC Davis. The individual
will work on a joint project led by myself and John Pask at LLNL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finite-element based approach for
large-scale quantum mechanical materials calculations.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getting beyond standard planewave based methods for
large-scale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and addressing a range of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inaccessible so far by such accurate, class=GramE> quantum-mechanical
means. The key ingredient of the new finite-element based approach, as currently
formulated, is the partition-of-unity basis which allows known physics to be
built into the basis set without sacrificing locality or systematic
improvability; thus allowing for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basis size while
retaining natural and efficient parallelization.
The candidate should possess a strong background in finite element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with excellent programming skills. Knowledge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in quantum mechanics, electronic-structure calculations,and/or
nanomechanics will be advantageous. Interested individuals should send a copy of
their curriculum vitae, a list of three references, and a short statement of
research interests (upto a page) to me via e-mail. Please send a single PDF file
to me at nsukumar@ucdavis.edu
-----------------------------------------
Post-doctoral Associate in Ground Water
Modeling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re
seeking a recent PhD graduate to work with a team of ground water modelers in
advanced model-based well field protection area mapping. The large urban
population of Miami-Dade Countyrelies on the Biscayne aquifer as its sole-source
water supply. This presents unique opportunities for large-scale, high
resolution modeling that incorporates processes not routinely considered in well
field models including non-Darcian flow in a prolific karst aquifer, stochastic
parameter inputs,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Models will be calibrated and
optimized using advanced optimization tools in a parallel computing environment.
Recent PhD in ground water modeling required. Ability to manage large data sets
and simulations required. Research-level experience in model calibration
desirable. Position available approximately October 1, 2008. Send CV and
statement of modeling experience and interest to Dr.Michael Sukop at
sukopm@fiu.edu .
Michael Sukop,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fice: 305-348-3117
=======================================================================
教育教学
-----------------------------------------
南京大学2008年科学计算暑期讲习班
发件人: "Jianxian Qiu" <jxqiu@nju.edu.cn>
为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研究生和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了解国内外关于偏微分方程高精度数值算法的最新研究动态,南京大学将于2008年7月7日 到
2008年7月20日,主办科学计算暑期讲习班。 邀请美国布朗大学的舒其望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舒昌教授分别讲授20学时。课程;
课程1. 高精度有限差分与有限体积方法(舒其望教授);
课程2. 不可压缩流的高精度数值方法(舒昌教授)。
另外, 我们还将邀请部分著名学者作专题讲座。 欢迎广大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积极参加。
报名截止时间: 2008年5月18日
联系人:张强,qzh@nju.edu.cn; 程锦荷,jhcheng@nju.edu.cn
联系电话:025-83686411
http://math.nju.edu.cn/~jxqiu/summer_school/summer_school_2008.htm
-----------------------------------------
江苏省第4届工科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力学课程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也为了今年7月中旬在兰州积极参加教育部课指委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做好充分准备,争取优异成绩,为江苏省争光。2008年继续举办第四届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竞赛由江苏省高等学校力学、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力学学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现将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江苏省各有关本专科院校在各校自行组织初赛的基础上,选派能代表本校教学水平的在职青年教师(1963年1月1日后出生),每校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力学实验教师各1人。
二、参赛要求与竞赛内容
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讲课竞赛 2.基础力学实验讲课竞赛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
竞赛将于2008年5月31日-6月1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
四、报名办法
请将填好的报名表(可复印)于2008年4月30日前(以邮戳为准)邮寄至: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 许庆春 收,邮编:210098;
或发电子邮件至:qcxu2001@yahoo.com.cn
。许庆春同志的联系电话为:025-86204433(H)、13851488674。
五、参赛费
每位参赛教师的参赛费为1000元,参加竞赛时交纳。
竞赛组委会秘书长陶秋帆同志的联系电话为:025-84894328(H)、13851616922;电子邮址为:qftao@nuaa.edu.cn ;
江苏省力学学会邬萱同志的联系电话为:025-83786951(可传真),025-51991950(小灵通);电子邮址为:lxxh@yahoo.com.cn
详情请点击会议网址:http://jslx.kmip.net
=======================================================================
力学期刊
-----------------------------------------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March,2008 (Volume 61, Issue 2)
1. On the Stress Singularities at Multimaterial Interfaces and Related Analogies
With Fluid Dynamics and Diffusion
2. The Energy-Absorbing Characteristics of Tubular Structures With Geometric and
Material Modifications: An Overview
3.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Functional Ferromagnetics
-----------------------------------------
一个新的英文力学期刊: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s a major new part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ICE, publishing from March 2008.
The editorial panel is actively seeking new submissions. To view the call for
papers please click here. Subscribe to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r any of the other Proceedings or Thomas Telford journals. Submit a paper
electronically via the journal's Editorial Manager site. Please prepare your
submission in accordance with our Guidelines for authors.
Contents: The first issue will be published in March 2008. Issue details will
appear here.
Subject coverage: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publishes refereed
papers and technical notes on fundamental applied mechanics in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ly oriented paper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Papers will cover solid mechanics, fluid mechanics, the behaviour of granular
materials, structural, stress and strain analysis, the dynamics of structures
and the effects of wind and vibration. Papers specifically covering soil and
rock mechanics will not normally be included, however they will be considered
where they demonstrate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is and other disciplines.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publishes four issues per year: March,
June, September and December.
ISSN 1755-0777 (Print) ISSN 1747-0785 (Online)
Referees: We continually need referees to review
papers in a timely fashion and provide confidential feedback to the Editorial
Panel concerning the paper's quality and any suggested revision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reviewing articles on any topic related to this journal, please
contact
Ben Ramster (tel: +44 (0) 207 665 2242; e-mail:
ben.ramster@ice.org.uk )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referee process.
http://www.thomastelford.com/journals
========================================================================
新书推介
――――――――――――――――――――――――――――――――――――――――
Superconvergence Analysis an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ion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有限元超收敛及后验误差估计)
丛书: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
作者:严宁宁
ISBN:978-7-03-021299-3
定价:58.00元; 初版日期:2008.4
联系人:科学出版社 范庆奎 qkfan@163.com
内容简介:该书总结了作者及合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有限元高精度算法(主要是超收敛分析)及有限元后验误差分析方面的主5要结果,其中包括许多已发表或尚未发表的成果。该书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法,即中国学者独创的积分恒等式方法,对常见的各类偏微分方程和各种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整体超收敛结果及高精度有限元算法。此外,该书还介绍了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有限元后验误差估计及自适应有限元方法。特别是结合有限元超收敛分析技术,重点介绍了型后验误差估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及有关研究成果。该书可供计算数学工作者,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科学及工程计算的有关人员参考。此外,由于该书没有用到很深的数学基础,因此也可为广大熟悉微积分的读者,包括大学生、工程师等理解和使用。
――――――――――――――――――――――――――――――――――――――――
Applied
Mechanics of Solids
Allan F. Bower
This electronic text summarizes the physical laws,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computer algorithms that are used to redict the response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to mechanical or thermal loading.
Topics include: the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s of deformation and forces in
solids; constitutive laws;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solutions to linear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the use and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racture mechanics; and the theory of deformable rods, plates
and shells.
Over 400 practice problems are provided, as well as demonstration finite element
codes in MAPLE and MATLAB.
The text is intended for advanced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 as well as
practicing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It will be particularly useful to readers
who wish to learn enough about solid mechanics to impress their teachers,
colleagues, research advisors, or managers, but who would prefer not to study
the subject in depth.
About the author:
The author receive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e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t Brown University.
Professor Bower learned solid mechanics by eavesdropping on the conversations of
his colleagues, who are all famous experts in the field.
http://solidmechanics.org/
========================================================================
研究机构
-----------------------------------------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学科部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力学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工业大学211重点学科,拥有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博士点,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3个硕士点和1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点,设有工程数值模拟中心、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北京市高校强度检测所(具有CMA认证权的北京高校唯一单位)和地震研究所4个实验室,还设有美国MSC公司CAE产品技术培训中心和美国ATE公司工程咨询中心等两个软件中心。工程力学学科现有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工程结构的强度检测方法和应用、以及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和设计等多个研究方向。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皆挂靠于此。
工程力学学科部现有专职教师17名,其中5名教授、5名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实验师,10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组成了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善于从事科研与开发的队伍。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隋允康教授是教育部十五力学教指委委员和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兼力学史和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曾经多次去英国、法国、美国等进行合作或讲学。博士生导师张伟教授分别于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2003年获得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各一项,目前担任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博士生导师李晓阳教授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委员;教授张亦良和杨庆生、副教授刘赵淼、秦飞、王亲猛和龙连春等均为科研与教学双肩挑的骨干 。
工程力学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发展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航天部、铁道部和其他工业领域等横向课题,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智能结构和最优控制、新型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多学科(工程物理、化学燃烧等)分析、结构强度检测与安全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同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部门的学者和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并与法国Reims大学和日本北陆先端技术大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同时定期聘请国际著名学者来本中心讲学,以提升中心的研究素质。同国际著名的CAE、CFD和结构与多学科分析软件公司进行了合作和程序软件的二次开发,并与美国MSC公司合作成立了CAE产品技术培训中心,与美国ATE公司合作成立了工程咨询中心。在为工程实际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特别是为北京的工业和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开展了压力容器焊接残余应力现场检验、断裂力学试验、应力腐蚀试验、疲劳寿命试验以及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与机械、冶金、石化等领域合作进行安全检测、事故分析,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地震临震预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被公认为处于世界先导地位,得到联合国减灾署的鼓励和资助。
(摘自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工程力学学科部网站)
-----------------------------------------
《河海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成立
为推进河海大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跨学科合作,在数学、物理和力学学科长期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进步”的理念,河海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于4月9日下午在工程力学系会议室正式成立。参会的力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科的二十几位教师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会议讨论通过了研究所的宗旨、组织形式、运作模式、资金来源、主要研究方向及建设目标。具体的合作模式有:(1)定期举办学术沙龙,进行学术动态报告、信息交流茶话会等;(2)相互开设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和讲座;(3)两单位部分教师到对方单位带本科毕业论文和研究生;(4)促进双方的科研项目合作;(5)合作发表学术论文;(6)筹划合作申报科研课题;(7) 财政上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
同其它重点高校相比,水利水电、土木、环境工程为河海大学的优势重点学科。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为这些工程应用学科最重要的支撑基础学科。长期以来,本学科结合我国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土木交通工程和环境工程(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建和拟建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科研项目),解决了其中的许多关键力学问题,凸现了力学的技术科学特点,是我们力学学科的亮点和优势。目前本学科拥有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水利部结构力学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力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工程力学博士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工程力学,参与共建水工结构国家重点学科(详见网页:http://em.hhu.edu.cn/ )。可是,力学也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有其自身的理论、计算、实验研究问题。本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相对于工程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的宗旨是为我校主要工程应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力学方法和理论以及学科建设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将数学和物理作为力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充当我校基础学科和其它强势应用工学学科相互合作、彼此提携发展的主要桥梁。简而言之,力学要突出其承上启下,横跨理工两大学科群的特点,服务与引导工程学科,带动理学学科的发展。
研究所成立座谈会后,紧接着举行了“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学术沙龙”第一次活动。南京理工大学梁永顺博士做了题为“分数阶微积分简介及其在分形上的应用”报告;我校力学博士生孙洪广做了题为“力学与工程中的分数阶微积分建模方法“的报告。沙龙以研讨为主,报告人和听众充分互动,学术气氛浓厚。
========================================================================
网络精华
-----------------------------------------
神学·流变学·爱因斯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6719
一、“神学”?
友人来访,在书房里闲聊。“嗳,什么是工程神学?”他突然莫名其妙地问了一句。工程神学?我被他问糊涂了,老实回答不晓得。他的目光越过我的肩膀,注视著我身后的什么地方。我回过头去,看看身后书架,恍然大悟。“你是说这个吧?”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Roger
Tanner 写的“Engineering Rheology”,递给他说,“这是工程流变学呀。”流变学(Rheology)和神学(Theology)只差一个英文字母。我安慰他说,很多人都曾搞错的。有一个叫Markus
Reiner[1]
的学者,是流变学的奠基人之一,就说过他经常会收到一些信件,信封上写的收信人的地址是“神学实验室”;他甚至还收到邀请信,请他参加国际神学研讨会。
二、“流变学”命名记
Rheology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这就要从1927年谈起了。当时,这个Reiner先生是巴勒斯坦的土木工程师,应美国化学家Eugene
C. Bingham 的邀请到美国和Bingham
合作一项研究,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双方有那么多的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应该有一个介于力学、化学和工程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你,一个土木工程师,而我,一个化学家,我们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随着胶体化学的迅速发展,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的。”Bingham说,“要建立一个物理分支来处理这类问题才好。”Reiner说,有一个分支叫做连续介质力学。“不行,”Bingham说,“那会吓跑化学家。”他们请教了一位语言学家。凡是语言学家,都是言必称希腊的,这位语言学家创造了“Rheology”这个新词,就是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公元 前475年)的名言:“万物皆流。”“Rheo”在希腊语里是流动的意思。1929年4月29日,来自不同领域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聚集在美国美国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成立了流变学会,把流变学正式定义为研究材料的流动和形变的科学。这一天,就算是流变学这个混血儿呱呱坠地的生日了。
三、群山在上帝面前流动──流变学看世界
早在十七世纪,虎克已经阐述了弹性固体应力和应变的线性关系,牛顿已经阐述了黏性流体和应变率的线性关系。不过,我们与其把它们看作定律,不如把它们分别看作某一类材料的定义。定律必须是客观的,定义可以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管符合所描述的规律的固体或流体是否存在,都不妨碍我们定义它。
符合上述定义的固体和流体,被分别称为虎克固体和牛顿流体。流变学不掠人之美,通常不研究这两种材料,而研究“非牛顿流体”。你到厨房去,打破一个生鸡蛋,观察蛋清的流动行为,就会发现蛋清既有些粘性,又带些弹性,这是一类非牛顿流体,又叫黏弹性流体。工业中各类悬浮液、塑料熔体、橡胶、油漆、涂料等,生物流体中的关节润滑液、细胞液、血液等,都是非牛顿流体。在自然界,可以说,非牛顿流体普遍存在,虎克固体和牛顿流体仅在一定条件下才存在。
从流变学的观点来看,固体和流体的区分已失去其绝对性,流变学以“万物皆流”作为自己的标志就说明了这一点。许多流变学教科书和杂志都引用了旧约圣经记载的女先知底波拉(Deborah)的一句歌词:“群山在上帝面前流动……”(中文和合本和英文新国际本均写作“震动”,某些版本写作“熔融”)
这不表明流变学真的和神学有什么联系,而是借助这句歌词来阐述这样一个思想:山在上帝面前流动,而不是在人面前流动,就是说,如果你的观察时间足够长,或者说,如果材料的松弛时间相对于你的观察时间来说非常短,那么你将观察到材料的流动。反之,你看到的材料则呈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固体状态。换句话说,流变学里的材料是“因时而异”的。这里的“时”有两个,一个是材料本身的特征时间,另一个是观察流动变形过程的特征时间,这两个时间的比值,叫做“底波拉数”(底波拉,就是圣经里那位女先知)。前面提到的黏弹性流体,究竟是更多地表现为弹性,还是表现为黏性,就看在具体过程中底波拉数的大小了。
四、从微观到宏观
在传统的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中,本构关系已经被定义好了,不成问题了。然而,本构方程却是流变学的中心问题。研究材料本构关系有两种方法──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和微观结构模型(或称分子模型)方法。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只能以“唯象”的方式反映宏观尺度上所观测到的物理现象,但复杂流体系统中,宏观流动特性是由流体本身的微观结构所决定,这些微观结构可以是最细节的分子结构,也可以是结晶、悬浮物、不互溶的混合物以及填充物等不同层次的特征结构。微观结构模型(或称分子模型)的方法成为近年来流变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微观结构模型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构建一个代表微观结构的力学模型,再通过对微结构的力学分析,写出运动方程,并与构型分布方程结合写出扩散方程,解扩散方程得到构型概率分布函数,然后通过统计方法得到流体的平均应力,这样,原则上可以得到表达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方程。微观结构模型方法的最早的尝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关于糖水的研究。
五、爱因斯坦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里他不仅写了两篇引起时空观念革命的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一篇后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光量子以及光电效应的论文,还写了一篇有关糖水的博士论文和另一篇与此相关的分析布朗运动的论文[2]
。那篇糖水博士论文,题目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这项研究有深刻的科学史背景。当时,物质是否由分子和原子组成,还处在争议之中,原子和分子论只不过是一个看起来说得通的假定,并未被科学界完全接受。爱因斯坦为了帮助明确微观结构的概念,就研究如何从假设的微观结构推论出可测的宏观物理性质。如果理论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直接测量的结果能够符合,那么假设的微观结构就有更多的真实性。
流体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物理性质是其黏滞系数,或称黏度。向水里加糖,黏度会增加,这个现象给爱因斯坦一个启发,是否可以利用经典流体动力学,计算出溶质分子的大小和数目对溶液黏度的影响呢?他的基本假设是,分散在水中的糖分子体积远大于水分子的体积,因此糖分子可以简化为悬浮在水中的刚性球形颗粒来处理,水则可以被近似为连续介质。同时,还假设这些颗粒的惯性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彼此没有干扰等等。通过流体动力学的分析,爱因斯坦得到了溶液黏度对溶质分子大小和每单位溶液体积中溶质分子数目的依赖关系。应用这个结果,再辅以一个扩散方程,便可以从已知的糖溶液和水溶剂的黏度推算出糖分子的大小和Avogadro常数来。这个扩散方程,应用了关于球体在粘性介质中运动阻力的Stokes定律,现代的流变学著作通常称之为Stokes-Einstein方程。
第一个方程的推导是论文中技巧最复杂的部分,可是推导中出了点错,使得最终结果有一个系数不正确。爱因斯坦自己没察觉,苏黎世大学的评阅人也没发现,于是爱因斯坦先生如愿地成了爱因斯坦博士。这个有错误的公式发表在1906年第19卷的Annualen
der Physik上,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1909年,爱因斯坦向法国物理学家Jean Baptiste
Perrin建议把这个方法用于悬浮液问题的研究。后来,Perrin的学生Jacques Bancelin
写信给爱因斯坦,说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推算。这意味著,以下几种可能发生的错误,至少有一种发生了:
(1) 刚性球形颗粒悬浮液模型不足以描述糖溶液真实的微观结构。
(2) 从微观结构模型到宏观材料特性的推导过程存在逻辑(数学)错误。
(3) 实验有错误,或者实验的条件超出了理论的适用范围。
爱因斯坦首先自己重新检查了推导过程,但没有发现问题,于是又请自己的前学生、当时的合作者Ludwig Hopf 帮助再检查。结果Hopf发现了爱因斯坦原文中速度梯度计算中的一个错误。爱因斯坦在1911年第34卷Annualen der Physik上发表了仅有两页纸纠错误文章,并用纠正后的公式重新计算了Avogadro常数,得到6.56×1023 /mol,这个值很接近目前公认的6.02×1023 /mol。
怎么?爱因斯坦也会出错?当然会,因为他是科学家,不是上帝。科学本来就是沿著“实际问题──理论模型──实验检验──修改或推翻模型──再检验”这么一条路径走过来的。
六、简评
爱因斯坦博士论文审稿人Alfred Kleiner评论说,这篇论文“做了流体动力学中最困难的论证和计算。”爱因斯坦的朋友和传记作者、物理学家Abraham
Pais[3] 在“Subtle Is the Lord: The Science And 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一书中评价爱因斯坦的这篇论文说:“不难发现,这篇研究颗粒悬浮液总体流变性质的论文,有不同凡响的广泛的实际应用。”爱因斯坦的另一个传记作家Walter
Isaacson[4]
说,爱因斯坦这篇论文,是迄今为止他的著作中被引用最多的一篇。对流变学来说,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打开一条从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建立本构方程的思路,至于爱因斯坦的模型本身,应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因为:
(1)
它预言,如果一些刚性球形微粒悬浮在液体中,那么,液体黏度增加的比率正好等於小球体积浓度的2.5倍。可是,除了浓度小于0.02的稀悬浮液以外,这个预言总是和实验不一致。这是因为,浓度稍大些以后,“悬浮微粒不影响彼此的运动”的假设就不成立了。
(2) 从刚性小球悬浮液模型推导出的宏观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而流变学所关心的许多材料却是各向异性的。例如短纤维悬浮液,必须考虑柱形的或椭球形的悬浮颗粒模型[5]
。更复杂些,象高分子溶液这种黏弹性流体,最简单也要构建一个由弹簧连接两球在粘性介质中运动的力学模型[6]。
有一个事实是很有些哲学意义的,这就是,对黏弹性流体,从微观结构模型得到的方程和用连续介质方法所得到的方程形式形同。这让人相信,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方程”本来就隐藏在大自然的背后,科学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它们找出来,而不是造出来。
参考文献
[1] M.Reiner, The Deborah number, Physics Today,
62,Jan.1964.
[2] Albert Einstein, Investigations on the Theory of the Brownian Movement, Ed.R.
Furth, Transl. A.D. Cowper, Dover, N.Y., 1956.
[3] Abraham Pais , Subtle Is the Lord: The Science and 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 Oxford Univ. Press, N.Y. , 2005.
[4] Walter Isaacson,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Simon & Schuster, N.Y.
2007.
[5] N. Phan-Thien and R. Zheng , “Macroscopic modelling of the evolution of
fibre orientation during flow”, in Flow-induced Alignment in Composite
materials, Chapter 3. Eds. T.D. Papathanasiou and D.C. Guell, Woodhead,
Cambridge England, 1997.
[6] R.I. Tanner, Engineering Rheology, 2nd Edition, Oxford Univ. Press, N.Y.,
2000.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