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1期,2008年7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黄丹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网页浏览: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于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 ,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投稿
 

本期目录:

     焦点新闻

    ² 07年长江学者人选和长江学者成就奖名单公布
    ² 科技部: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被“末位淘汰”
    ² 中国力学学会召开“科技奥运与力学”科普座谈会

     ◆ 科技人物
    ² 混沌理论的创始人之一——Edward N. Lorenz
    ² 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力学教育家罗忠忱
    ² 朱位秋院士信息补充

     ◆ 学术会议
    ² 2008 Woudschoten conference (updated)
    ² 6th IMACS Nonlinear Evolution Eqns and Wave Phenomena, Mar 2009
    ² IFIP Conf on 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Buenos Aires, Jul 2009
    ² 第五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² 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教育教学
    ² 关于举办“光测力学实验教学”讲习班的通知

    
新书推介
    ²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² 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原书第11版),中译本
    ² 数学丑闻——光环底下的阴影,中译本

    
研究机构
    ²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


    
网络精华
    ² 武际可:力学与体育运动两三事
    ² 我国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和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

     焦点新闻
-------------------------------------------
07年长江学者人选和长江学者成就奖名单公布

 
  日前,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0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者名单。07年特聘教授108人,讲座教授95人,长江学者成就奖3人。其中与力学学科相关的有:

特聘教授(5人):

北京大学 固体力学 王建祥

北京交通大学 固体力学 汪越胜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 冷劲松

四川大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林鹏智

西北工业大学 流体力学 蔡晋生

讲座教授(4人):

北京大学 流体力学 徐 昆

华中科技大学 固体力学 李少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流体力学 舒 昌

上海交通大学 固体力学 叶 林

2007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者 :

生命科学奖 香港中文大学 陈小章

工程科学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 军

环境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

详情请查阅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


-----------------------------------------
科技部: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被“末位淘汰”

据科学网消息: 科技部7月上旬发布2008年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建设的“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较差类实验室,这意味着又一个实验室退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今年参加评估的是工程与材料领域的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被评为“优秀”,41个被评为“良好”,1个被评为“较差”。

记者向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查询获悉,“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大连理工分室与复旦大学分室组成,复旦大学分室又称“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前的一次评估中,这个实验室便曾被要求整改。

随着今年结果的揭晓,始于2004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一轮评估至此结束。5年间,化学、数理和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的实验室接受了评估。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摘牌后,我国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1984年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到2002年以前对表现不佳的实验室一直采取警告措施。实践证明,近年引入淘汰制度后对实验室的整体促进作用明显。这位负责人指出,自实行末位淘汰以来,累计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未能通过评估而降格。在2004年~2008年的评估中,每年都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掉出“国家队”。今后也将平均每年评估淘汰一个,达到动态的调整。

据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体系包括成果、人才、国际合作、对外开放等指标,根据专家评议和打分,对成绩排名最后的实行末位淘汰。纵观近几年的评估,创新成果太少、人才青黄不接是较差实验室的通病。科技部将对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较差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就算遭遇“降级”,仍有重返“国家队”的希望。科技部规定,确属重点发展领域,经整改后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的,可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08年起,科技部、财政部大幅提高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力度。以往每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平均每年在80万元左右,今年起平均可达800万元。资助过程中也引入择优机制,优秀实验室将得到更多支持。(原作者:张国,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中国力学学会“科技奥运与力学”科普座谈会
 

据中国力学学会网站消息: 值全世界翘首迎接北京奥运会之际,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科技奥运与力学”科普座谈会,于2008年5月25日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院士、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崔尔杰院士、中科院力学所俞鸿儒院士、北京大学朱照宣教授、武际可教授、天津大学王振东教授等30余位力学界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以及武汉电视台原台长、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赵致真先生。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主任杨亚政博士主持。

 

========================================================================
科技人物
-----------------------------------------
混沌理论的创始人之一——Edward N. Lorenz

2008年4月17日,混沌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洛伦茨教授,在MIT剑桥家中病逝,享年91岁。

混沌理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并称20世纪三大理论发现。

1961年冬天,年轻的麻省理工学院助教洛伦兹,在一台Royal McBee LPG-30计算机上,用一个仅包含12个微分方程的简单模式进行气候模拟。在完成了一次计算后,他想用同样的模式重复。为了节省时间,他没有从头到尾重复这次计算,而是从程序的中段开始。于是他把上一次计算到这个位置输出的数据,作为这次计算的初始条件。然后,为了避开计算机恼人的噪音,他出去喝了杯咖 啡。回来的时候,他被惊呆了。
  洛伦兹的一个偶然发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混沌理论”,并引发了20世纪从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

根据常识,同样的程序和数据显然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但是第二次的预报结果与上一次大不一样。开始他认为是计算机的故障,排除了这种可能后,他发现,他输入的不是完整的数据。

他当时用的计算机,储存数据的容量是小数点后六位数字,但是在打印输出数据时,为了节省纸张,只输出小数点后三位数字。而洛伦兹在给第二次计算输入初始条件的时候,只输入了小数点后的三位,与精确的数据有不到0.1%的误差。就是这个原本应该忽略不计的误差,使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这让洛伦兹意识到,完美的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一个完美的预报不仅需要完美的气候模式,而且需要对温度、湿度、风和所有其他气象条件的精确测量,任何微小的误差,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气候现象。
  1963年,洛伦兹在美国《气象学报》上发表了题为“确定性的非周期流”的论文,提出了在确定性系统中的非周期现象。第二年,他发表了另外一篇论文,指出对于模式中参数的微小改变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使有规律的、周期性的行为,变成完全混乱的状态。
  不过,他的发现没有引起任何注意,直到十年后他提出“蝴蝶效应”这个通俗却惊人的想法,才让人们了解到这一现象的重要性。
  1972年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洛伦兹发表了题为“可预测性: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能否在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的演讲。他认 为,一个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可能导致一连串逐渐放大的改变,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个看似荒谬的论断,打碎了所有人关于“因果决定论可预测度”所存的幻想,最终产生了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理论之一——“混沌理论”。洛伦兹后来说,他原本想用海鸥做比喻的。一个同事告诉他,用“蝴蝶”可能会更生动,而选择 “巴西”则纯粹是为了押韵。

这个效应就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蝴蝶效应”。并给沉寂多年的非线性科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并开创了混沌的确定研究之路。随着M.J.Feigenbaum 1978在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理论部算出度量混沌系统的普适性常数时,混沌科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遍地开花结果。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对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这个效应预示着,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也就是我们古语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蝴蝶效应在组织理论里也有很好的应用: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1987年,《纽约时报》科技部主任詹姆斯格莱克(James Gleick)在采访了200多名科学家后,撰写了一本后来享誉世界的畅销书《混沌:开创新科学》。第一章的标题就是“蝴蝶效应”,介绍了洛伦兹第一次发现混沌现象的过程,不过他给蝴蝶搬了个家——“今天北京一只蝴蝶拍翅对空气造成扰动,可能触发下个月纽约的暴风雨。”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19种文字,也在 上世纪90年代初给中国读者带来了“混沌”的概念。
  这种最初只在气象预报中出现的现象,后来被发现存在于众多的自然和社会系统中,诸如人口的涨落、精神病的发病、心率的节奏、雪花的形状、股市的波动、汇率的变化等,都存在混沌现象。在洛伦兹之后,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人类开始用“混沌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不规则、不连续和不稳定的方面,开启了简化复杂现象的可能性。

1917年5月23日,洛伦兹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德。1938年,他在达特茅斯学院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数学硕士学 位。“二战”期间的美国陆军航空兵气象预报员经历,让他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他在自传中说,“我从小就对数字感兴趣,后来又对天气的变化着了迷。” 1943年,洛伦兹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气象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这里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任教于此,直至1987年退休。  
  1991年,洛伦兹获得京都基础科学奖。评奖委员会的评价是,他对“确定性混沌”的发现,影响了基础科学的众多领域,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上,引发 了自牛顿以来最大的变化。然而,洛伦兹并没有将可预言性让位于纯粹的随机性,而是在天气模型中看到了比随机性更多的东西,即随机性后面的有序性。在之后的 研究中,他用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去寻找看似没有规律的复杂系统的规律。
  洛伦兹喜欢在新英格兰的乡间远足,也是一个登山和滑雪高手,每次开科学会议的时候,他都会到附近的雪道上一试。他的同事对美联社记者说,这个老人非常腼腆,很少与他人合写论文,让他开口说话十分困难。在他那个时代的天才中,他尤其安静、谦逊、善良。

(本文引自科学网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317,部分原载于《财经》杂志,2008-04-25,于达维/文 )

 

-----------------------------------------
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力学教育家罗忠忱

罗忠忱,字建侯,1880年11月16日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其父罗君禄有兄弟8人,全家聚居在祖传老宅内。罗君禄终生未工作,全家生活由其弟兄们的收入维持。1893年罗君禄逝世,其后不久罗忠忱随堂兄离家去天津求学。他先入天津水师学堂,读了4个月,因攀桅测验不合格而离校。随即入天津中西书院,学了2年,成绩优异,为院长美人丁家立所赏识。1895年中西书院解散,罗忠忱改入北洋大学机械系,学了5年,到1900年(庚子)华北动乱时,他离校回福建完婚,没有毕业。
  1902年丁家立办广平府中学(在今河北省),邀罗任教。一年后丁家立改办保定高等学堂,又聘罗到保定任教。1905年丁家立总管北洋官费留美事宜,保送罗忠忱官费留美。
  1906年罗忠忱到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土木系,1910大学本科毕业,又入该校研究院攻读一年,得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罗忠忱曾在北平交通传习所任教两个月;其后于1912年8月到唐山铁路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下同)任教务长兼土木工程教授。此后学校多次易名乃至搬迁,但罗忠忱一直在同一学校中任教和工作。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数十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后不再讲课。1955年退休。1972年1月8日病逝于河北唐山学校原址内,享年92岁。
  罗忠忱毕生致力于工科大学教育及力学教学工作,为我国培育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早期的一位工程教育家。当时国内主要铁路及公路的技术骨干大多出其门下。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以及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他们无不认为罗忠忱这位严师的教导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
  罗忠忱讲授过数学、英文、制图、基础工程、天文学、河海工程、经济学、图形几何及水力学等多种课程,而自1917年到1952年的36年中,他长期讲授的是应用力学(即现在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这两门力学课是当时大学二年级的重头课,上学期开应用力学,下学期开材料力学,土木工程系与矿冶工程系每周各上课5节或6节,每次1节长50分钟。

罗忠忱对教学非常认真、严肃,上课下课都很准时,不浪费每一分钟。学生听讲并不感到紧张,因在遇到难点时,他往往提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停顿一下,然后从容不迫地引导学生求得问题的解决。他讲课英语之优美流利在当时几位教授中很为突出,发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他既重视基本理论,又强调灵活应用。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每周用1节课进行测验,不仅要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正确,而且要求数值计算准确。每次测验他都亲自评卷,给分极严,计算结果有误时扣分很多。当时学生中流传一种说法:罗师要求计算结果准确到三位有效数字,否则该题即判给零分,因而不少学生对罗的测验有畏惧心理。后来有人问过罗是否这样判分,罗说应考虑错误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但如小数点错了,将在工程中造成事故,因此往往要判给零分。罗忠忱并不布置习题作业,但学生都大量做题并看参考书,普遍重视数字计算的准确性。他的上述做法很好地起了督促引导学生的作用。他以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学生闻名于校内外,对唐山交大一代学风的形成,贡献极大,影响深远。
  他的学生、美国加州大学林同骅教授说,罗师“对基本力学的深刻了解为全世界所少有,故在讲授力学问题时能从多方面解析,使学生易于了解,大有力学大师铁摩辛柯之风”。另一学生、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说,自己“曾在学19年,承恩中外师长不啻百人,然于教诲恳切,授法精湛,任职认真,……,盖未有出吾师之右者”。
  罗忠忱的严谨作风还表现在讲课时的板书上。他在黑板上画图、写字、演算都一丝不苟,力求整洁,从不东涂西画。他徒手在黑板上画出的圆几乎与用圆规画出的圆毫无二致,令人叹服。这不仅是作图技巧问题,主要是体现他对教学的重视和认真。
  罗忠忱是唐山交大教授中的第一位中国人,在校中任教时间长且成绩卓著,声望很高。他为人刚直,受到教师们的拥戴。凡有大事要请愿交涉,领衔者非罗忠忱莫属。罗忠忱乐于奖掖后辈,为国家培育人才。他生活俭朴,却尽力帮助经济困难的亲友,曾资助多人留学或升学。1932年他连续任教满20年时,唐山交大的校友们发起募捐,设立“建侯奖学基金”,以其利息每年约300元奖励该年度应用力学及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1934年首次评奖,直至1943年,其后因物价飞涨通货贬值而中止。罗忠忱逝世后,其子女4人集资3万元,重设“建侯奖学基金”以承父志,自1990年起每年评奖一次。
  罗忠忱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严师的楷模。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力学课时认为他要求太严,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太多,有畏惧心理,甚至有埋怨情绪,但毕业后工作中则无不感到他严得有理,严得好,自己深受教益,因而对他非常感激。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很重视,常在校内集会上恳切地教诲同学要多作奉献,少想索取。他在唐山交大的校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学生、已故桥梁专家茅以升,于1980年在罗忠忱追悼会上敬献的挽联:“从学为严师,相知如契友,犹记隔海传书,力促归舟虚左待;无意求闻达,有功在树人,此日高山仰止,长怀遗范悼思深”道出了唐山交大广大校友的心声,是罗忠忱一生、的写照。

(本文摘自黄安基 黄棠文章《罗忠忱——我国现代工科教育的开拓者》 )

 

-----------------------------------------
朱位秋院士信息补充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滞后及编辑组工作疏漏,本刊上期“科技人物”栏目中关于朱位秋院士的信息不全。现将朱院士信息补充如下:

朱位秋教授生于1938年9月5日。1961年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1964年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1967年6月至1975年9月任三机部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技术员,1975年10月调至浙江大学,现任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力学系教授、博导,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2-1981.8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工程力学系访问学者;1981.9-1983.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访问科学家;1989.10-1990.12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应用随机学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1991.1-1992.6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土木系研究副教授;1996.7-1996.12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土木系研究教授;1999.3-1999.4法国布莱塞巴斯卡大学应用数学实验室客座教授;1999.6-2000.3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客座教授;2002.8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应用随机学研究中心Schmidt杰出客座教授;2004.3-2004.4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客座教授;2007.2-2007.6台湾中央研究院特聘讲座。

任国际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协会及其下属结构工程中随机方法委员会特邀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Structural Safety”,“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and G”,“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Acta Solid Mechanica Sinica”等六种SC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与《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力学进展》编委,《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力学丛书《随机振动》与《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主编国际会议文集“Advances in Stochastic Structural Dynamics”;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为科学与工程中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国际与国内权威杂志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10篇,EI收录100余篇,ISTP收录20余篇,论文被他引900余次,其中SCI他引5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理论)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
 学术会议
-----------------------------------------
2008 Woudschoten conference (updated)

 

The deadline for early registration of the Woudschoten conference has been extended to August 1, 2008.

For registrations after 1 August 2008 and for payments received after this date the charged fees are increased by € 25.

For more details on the program and registration see: http://wsc.project.cwi.nl/woudschoten/2008/conferentieE.php

-----------------------------------------
6th IMACS Nonlinear Evolution Eqns and Wave Phenomena, Mar 2009


 The 6TH IMA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and Wave Phenomena: Computation and Theory: " will be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USA, March 23-26, 2009.

The conference will focus on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nonlinear wave phenomena. Interdisciplinary aspects of the subject will be emphasized, as well as interaction between comput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he conference is sponsored by UGA and IMACS.
Honorary CHAIR:

R. Vichnevetsky(USA),( Honorary President of IMACS),

T. Taha(USA)(General Chair and Conference Coordinator)

G. Biondini(USA),(Co-Chair)

J. Bona(USA),(Co-Chair).
Keynote Speakers(SO far):

Alan Newell(USA)

Nail Akhmediev (Australia)
For the lattest information and AWARDS for students: http://www.cs.uga.edu/~thiab/waves2009.html


-----------------------------------------
 IFIP Conf on 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Buenos Aires, Jul 2009

  The next IFIP TC7 conference on system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will be held in Buenos Aires july 27-31 2009.
For the lattest information : http://www.ifip2009.org/

-----------------------------------------
 
第五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时间: 8月27-29日

地点:哈尔滨

主题:

1.电磁流变液的机理研究;
2.电磁流变液的应用研究;
3.电磁流变液的材料制备;
4.电磁流变液的应用装备与技术;等等.
主    席:    欧进萍
联系人:    关新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土木工程学院,150090;Tel: 0451-86282367;E-mail: guanxch@hit.edu.cn

-----------------------------------------
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

时间: 9月28日-10月4日

地点:长沙/张家界

主题:

1.本构模型与本构理论;
2.高分子溶液与熔体;
3.多相体系;
4.石油流变学;等等.
主   席:    罗迎社
联系人:   刘其梅
湖南长沙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410004;Tel:0731-5623021;Email: liuqimei@163.com
 

========================================================================
 教育教学
-----------------------------------------
关于举办“光测力学实验教学”讲习班的通知

随着信息、计算机、微电子和光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验力学新方法和新设备的研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商用化的新型应变传感器、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和可用于全场变形测量的电子散斑干涉仪、云纹干涉仪、三维数字图像相关变形测量仪和剪切散斑测量仪等都早已面市。这些仪器不仅为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测量手段,而且有些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检测设备。

为了使学生对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力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更为了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对力学概念和现象能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08年10月在南京联合举办“光测力学实验教学”讲习班,时间共4天,包括讲课与实验。

本次讲习班的招收对象为高校从事力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讲授内容包括:光测弹性力学、几何云纹法、电子散斑干涉、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技术4个部分和若干个与材料力学教学相关的基本实验。通过学习,学员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方法的测量原理,而且可以运用这些方法,亲自动手,对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接触应力、位移互等定理等基本定理与力学现象进行观察和验证,也可以对弯曲梁的挠曲线、截面转角和梁表面的位移分布等进行实际测量。

请计划参加本讲习班的人员填写以下登记表后在8月底前返回给联系人(发邮件或传真),第二号通知将在9月初发出,并确定具体日期以及报到地点等事项。

联 系 人:赵引   邮箱: zhaoyin01@hhu.edu.cn;电话: 13951697118  传真: 025-83736860。
联 系 人:邬萱  邮箱 :lxxh@yahoo.com.cn;电话: 025-83786951   传真: 025-83786951


中国力学学会 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力学学会 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
2008-7-4

附:
讲授内容:
天津大学 计欣华教授主讲:光测弹性力学和几何云纹方法
中国科技大学 续伯钦教授主讲:电子散斑干涉和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技术
东南大学 何小元教授主讲:光测力学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
实验内容:
一:利用视频光弹仪演示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接触应力等力学现象
二:利用电子散斑干涉仪测量受集中载荷作用弯曲梁的挠曲线
三:利用双光束电子散斑干涉仪观察纯弯曲梁侧表面的等位移线
四:利用几何云纹法观察带孔薄板的孔边位移分布
五:利用电子剪切散斑仪测量三点弯曲梁上各点的转角
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不同载荷下梁上各点的绝对位移
主讲教授简历:

续伯钦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 教授,男,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爆炸力学专业。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实验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过《光测力学》、《散斑统计性质》、《细观实验力学》、《现代光学干涉计量原理》等课程。主要从事光学干涉计量、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兼任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实验力学”杂志常务副主编。

计欣华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3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1981年5月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基础科学系,获硕士学位。从1985年起,曾多次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雷森大学,卡尔敦大学进修和协作科研。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实验应力分析》,《材料力学》,《实验固体力学》,《高等实验力学》。参加了教育部世行贷款《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基地项目》教育部教改项目《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基地》和天津大学的教学改革项目。参加了机械出版社的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的编写,主编的《工程实验力学》2005年已经出版。主要科研方向为,三维光弹性、等达因法、无损检测技术、光力学中的数字图像方法等。

何小元 东南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力学师资班,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3月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9月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力学研究所所长,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讲课程:《实验力学(光测部分)》、《高等实验力学》、《现代光测力学》、《光测力学图像处理》等。
 

=======================================================================
 新书推介
-----------------------------------------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s
 

This book covers both theory and computation as it focuses on three DG methods which are variations of interior penalty methods. The author provides the basic tools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es coding issues, including data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ocal matrices, and assembling of the global matrix. Computational 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 to important engineering problems are also included.

Appendices contain proofs and MATLAB code for one-dimensional problems for elliptic equations and routines written in C that correspond to algorithm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G methods in two or three dimensions.

Intended for numerical analysts,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ians, and engineers, the book is also appropriate for graduate course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numerical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uthor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t Rice University.

To order or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siam.org/books .

-----------------------------------------
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原书第11版),中译本

普朗特的《流体力学概论》受到了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们的重视以及学习流体力学的学生和从事流体力学研究的青年工作者的欢迎。随后,其学生奥斯瓦提奇等增补修订出版了该书的第六至第九版。德国流体力学教授欧特尔等又进一步增补、修订,出版了第十版和第十一版。欧特尔等保留了普朗特名著第一版的内容作为本书前六章的主要内容,第七至第十四章则介绍了当代流体力学发展的不同分支;并将书名由《流体力学概论》改为《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本书为第十一版的中译本,由朱自强、钱翼稷、李宗瑞翻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主要章节:液体和气体的特性;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空气动力学;湍流流动;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对流传热和传质;多相流;带反应的流动;大气及海洋中的流动;血液循环中的生物流体力学;热力涡轮机械
 

-----------------------------------------
数学丑闻——光环底下的阴影,中译本

为什么没有诺贝尔数学奖?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会惨遭杀害?爱因斯坦的理论其实是他妻子想出来的吗?微积分学里的洛必达法则实际上是洛必达买来的?……

《数学丑闻——光环底下的阴影》这本书用21个有关数学家的逸闻故事,来反映数学和数学家的人性方面。作者西奥妮•帕帕斯是美国的一位数学教师兼顾问,她创作《数学丑闻》是为了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帮助消除数学高不可攀的感觉和人们的畏难情绪。这一创作理念从她的作品中足以得之呈现,她写作了《数学日历》、《数学T恤衫》、《数学欣赏》、《数学趣闻集锦》、《彭罗斯的冒险——数学猫》以及《数学走遍天涯》等等畅销书。读到本书中的这些故事,人们不免唏嘘,如果高斯这位非凡的天才能将自己的成果与人分享,数学在各个领域的进展会进行得更快;而牛顿与莱布尼茨,虽然人们对他们的贡献如今都有了正确的评价,但二者之争使英国和欧洲诸国的数学家成了世仇,英国人忠于牛顿的版本,其他欧洲大陆人则喜爱莱布尼茨,这种分裂状况持续了100多年,基本上使英国数学家脱离了欧洲大陆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数学进展。这场争议最大的输家是数学本身——合作和交流本会促进而不是阻碍它的发展......

本书中译本由涂泓译,冯承天校注,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
 研究机构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设有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3个博士点和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力学学科1981 年成为首批博士授权单位,1985 年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6 年成为首批具有一级学科单位授予权的单位,1999年被批准为国务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固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拥有“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力学系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长江学者” 1人,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兼职教授3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培养本科生至博士后各层次人才的能力。工程力学系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工程力学实验中心,面积1200平方米,固定资产900多万,拥有先进的网络微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大型结构分析软件PATRAN /NASTRAN、MARC、ABAQUS、SYSNOISE等。装备有INSTRON8871电液伺服动态系统、CSS-1110电子万能试验机、HP公司VXI总线数采前端与比利时LMS公司CADA-X模态分析软件包组成的数采分析系统、RETRA1000激光全息测振系统等大型试验设备,自行设计与开发的小型实验装置和测试仪器500余台套。工程力学系承担全校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基础力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及工程力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弹性力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已培养博士生100多人,硕士生300多人,出站博士后20人。 工程力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摘自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官方网站)
 

========================================================================
 网络精华
-----------------------------------------
武际可:力学与体育运动两三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快到了。奥运会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它是人体运动的速度、弹跳高度和力量角力的较量,所以体育运动与物理特别是与力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全世界体育实力的较量,也是与体育有关的科学技术的较量。

事实上,在现代体育竞赛中。从场馆建设、体育器材、纪录检测、运动员培训、兴奋剂检测、体育技巧的发展等等方面,都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世界体育运动的每一项纪录的刷新,不仅包含了运动员的才能和艰苦锻炼,也体现了在他背后许多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果。体育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包含十分庞杂的科学技术门类。

要在一篇短文中涉及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能的,甚至涉及体育运动与物理或力学学科的方方面面也是难以做到的。本文只选择有关运动力学的两三个方面做一个引言,以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兴趣。
1.运动中人体的重心......

在摔跤、柔道等准静态角力运动中,运动员要尽量保持自己的平衡而把对方摔倒...... 在跨栏、短跑和中长跑等项目中,运动员的重心起伏的幅度不可以太大......正确确定人体重心的位置,对于刷新跳高纪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百年中流行跳高姿势的变迁: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
2.克服空气和水的阻力......

 在球类运动中,无论是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还是高尔夫球,在投掷运动中,标枪和铁饼,以及在长短跑、滑冰、跳远、自行车运动中,都会遇到空气的阻力问题。在游泳和划船运动中又会遇到水的阻力。一句话,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总会遇到流体的阻力问题......
3.使用新材料和器械以改善运动成绩......

撑杆跳的历史......弹性力学的发展帮助了体育器材的改进...利用塑胶跑道改善和打破人类运动的纪录,是新材料在体育设施上应用的一个典范......短跑的起跑器......利用科技手段改造运动鞋也是创造新纪录的有效手段...球类的材质、乒乓球拍的贴面、蹼泳的蹼的材料与设计、减轻竞赛用自行车的自重、运动服装的改进等等等等.....

本文详见武际可教授科学网博客近期更新: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38
 

-----------------------------------------
我国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和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随着文献计量学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广泛运用, 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的被引频次日益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和期刊编辑的关注. 然而, 我国科技期刊在国内外检索系统中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均十分不尽人意. 由于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是通过对期刊中参考文献的统计和计算求取的, 因而特定检索系统所收录的相关期刊数量对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检索系统中, 由于我国的科技期刊被收录较少, 且具相对低的学术影响和显示度, 因而可能导致其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普遍不高的现象, 但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DIC)的检索系统中, 所收录的均为中国科技期刊, 二者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仍然普遍较低, 这就不免令人思索其中的原因.
参考文献统计分析

199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1286种期刊的引文统计表明, 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为6.58, 其中被引用的中文文献的平均次数为2.79, 中文期刊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只有1.63, 与1997年国际知名期刊Nature所刊发表的879篇论文的平均参考文献数27.84相差甚远.

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实际上是通过对参考文献的统计和计算求得的, 因而论文中的平均引文数与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着直接的联系. 1998年度我国部分学科论文的平均引用文献数与平均被引率同样表明, 二者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可见, 引文数的提高是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普遍提高的前提.

参考文献中所含外文引文率的计算表明, 外文参考文献已在我国部分学科的期刊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1998年基础医学类论文的外文引文率高达76%, 生物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电子通讯类论文的外文引文率均在65%以上. 这表明外文文献在我国的科研活动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外文文献的转引问题在我国部分科技论文中比较突出. 外文文献的转引一方面表现为作者阅读的是中文论文, 但引用的却是其中的外文参考文献, 如笔者在论文的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与作者核实文献时, 就多次遇到过作者找不到有关文献或如实说明是转引自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情况; 外文文献转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作者阅读的是中译本, 引用的却是原著.
被引用情况统计分析

利用1998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光盘版)统计的5个学科综合性刊物的被引情况表明, 1998年这些刊物的被引频次高峰值多出现在1995-1996年(即刊物出版后的2-3年), 比欧美国家科技期刊的被引高峰期大约滞后1年, 这可能是我国科技论文出版时滞相对较长的直接后果. 这也表明, 目前各检索系统所采用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假定论文在出版后的1-2年达到被引用高峰)可能部分地掩盖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地质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的自引统计发现, 作者自引和刊物自引在上述5种期刊的被频次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 且具以下二个较明显的特点:
(1) 刊物的出版年代愈近, 作者自引率和刊物自引率愈高, 反映出刊物影响的辐射速度较慢;
(2) 作者自引与刊物被引频次具显著的正相关, 由此所计算的作者自引对相应刊物1998年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数学学报: 82.6%、物理学报: 70.7%、化学学报: 43.8%、地质学报: 43.2%、生化学报: 61.3%. 反映出刊物的影响因子主要由作者自引所贡献.
对ISI期刊库中9种泌尿学方面期刊的引证统计分析表明, 这些刊物的平均自引率为11.2%; 通过统计56位澳大利亚作者的16400余次的被引频次后发现, 其中作者平均自引率为11.1%. 显然, 本次所统计5种期刊的作者自引率和刊物自引率都明显偏高.
讨论与结论

可以认为, 中文科技期刊的平均被引率偏低是我国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的根本原因. 已有的资料表明, 70年代初ISI索引库中所有论文的平均引文数为12, 而我国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所统计的中文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次数只有1.63, 这可能是二种检索库中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

我国科技期刊的中文引文率普遍偏低、且作者自引率偏高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1) 作者的引证行为失妥. 这一方面表现为作者不恰当地转引外文文献, 另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只侧重引用自己的成果;

(2) 部分科技期刊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常出于篇幅考虑要求作者删减参考文献, 有的甚至在征稿简则中明确限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

(3)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和显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规范作者的引证行为, 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 本文认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加强以下工作:

(1) 不人为限制参考文献数目, 鼓励作者的合理引证. ISI创始人Garfield博士在一篇题为"如何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的论文中甚至提出, 提高影响因子的办法是坚持让作者引用所有相关的参考文献, 编辑应避免人为地限制参考文献数目, 只要其(引证)没有明显的个人目的;

(2) 杜绝转引文献.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要求作者在寄送修改稿时提供被引文献(尤其是英文版参考文献)的首页, 以示其确实被认真研读过;

(3) 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提请评审人注意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规范、是否必要或有遗漏.
(本文摘自科学网博客,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345  )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