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6期,2008年10月10日

 

本期编辑:陈文  黄丹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网页浏览: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 》文摘于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 ,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焦点新闻

    ² 科技部:近期发布系列重点课题和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² 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² 基金委:2008年度基金委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双边合作项目初审公布
    ² 网络多媒体航空航天专业信息免费杂志《凌云飞天》创刊号发行

 

     ◆ 科技人物
    ² 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冯元桢

     ◆ 学术会议
    ²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shf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2009.10, Nanjing)
    ² 2nd South-East European Conference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SEECCM2009, June 2009, Island of Rhodes, Greece)
    ²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ICCS/15, June 2009, Portugal)
    ² 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会(2009.7 , 烟台)
    ² “振动工程及其机械技术”第五届国际会议(2009.8 , 武汉)

    
力学期刊
    ² 《力学学报》2008年第5期目录
    ²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Vol.37, No. 1, October 2008

    
软件介绍
    ² New efficient ODE solvers
    ² New Fortran 95 package of parallel multilevel preconditioners
    ² Scotch 5.1 for sequential and parallel mesh/graph partitioning

    
研究机构
    ²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网络精华
    ² 一个全新的积分方程计算软件下载地址
    ² 王德华:博士研究生“年薪”3万如何?

 

=======================================================================================

     焦点新闻
-------------------------------------------
科技部:近期发布系列重点课题和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本刊综合消息:

近期,科技部发布了系列重点课题和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部分力学相关研究课题有:

组织国家工程中心申报2009年度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节能减排若干能源计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关于申报2009年度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的通知

关于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数字化采矿关键技术与软件开发”重点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人工组织器官与减阻、吸波产品仿生制造”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生命科学微量样品自动化操作设备”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新型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关键技术及系统”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高效、精密电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机器人模块化功能部件产业化”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机器人化生产和现场大型成套作业装备”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高速、精密切削与磨削技术”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高端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大型装备维修、维护与大修(MRO)支持系统”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2009年项目指南

详请见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


-----------------------------------------
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按照教育部2008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总体安排,教育部于2008年5月组织了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教育部、财政部研究确定北京工业大学等60所高等学校作为第二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按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执行。
  二、为了促进该项目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果,请项目学校根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介绍》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的支持和管理,制订本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于2008年10月20日前将管理办法报教育部备案。项目检查与验收将据此进行。
  三、项目学校要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拨款额度,尽快启动本校的立项工作(项目经费按“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规划确定的支持额度核定)。项目经费请按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执行,各校要合理使用资助经费,确保配套经费足额到位。
  四、请各校将确定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于10月31日前报教育部备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联系人:江河,电话:010-66096262。

详情请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
 

-----------------------------------------
基金委:2008年度基金委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双边合作项目初审公布

据国家基金委网站消息: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双边合作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 21项。我委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现对初审结果予以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共 20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 1 项。

详请见基金委网站(http://www.nsfc.gov.cn.

 

-----------------------------------------
网络多媒体航空航天专业信息免费杂志《凌云飞天》创刊号发行

 

近日,在吴锤结教授主持下,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创办了网络多媒体航空航天专业信息免费杂志《凌云飞天》(Space Travel)。目前,该杂志为月刊,以后将逐步过渡到半月刊。杂志的创办目的为:
 1. 促进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关心、阅读、交流航空航天学科专业信息、资料和动态;
 2. 为国内航空航天界提供一份具有收藏价值的航空航天专业信息期刊;
 3. 在为航空航天界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让学术界逐步了解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知道在这里有一批活跃的、开放的、为航空航天事业奋斗的年轻人。

 您可以点击如下链接下载该杂志的创刊号(66.2MB):

http://turbulence.kmip.net/doc/Science/Aero-Astro/Space_Travel/Space_Travel-01-2008.10.pdf

 该杂志的网址是:

http://turbulence.kmip.net/Space_Travel.html

《凌云飞天》欢迎航空航天界的朋友免费订阅,欢迎投稿和发布信息。

 (热烈祝贺《凌云飞天》网络多媒体杂志创刊!)

========================================================================
科技人物
-----------------------------------------
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冯元桢

 

 冯元桢(Yuan-Cheng B.Feng),著名力学和生物力学家。1919年生于中国江苏省武进县,美国国籍。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后赴美,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9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6年至今任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名誉研究员。

冯元桢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生物工程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9),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6),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曾获国际微循环学会最高奖Landis奖、国际生物流变学会最高奖Poiseuille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百年大奖”(1981)、美国国家工程院“创始人奖”(1998)等。2000年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生物学家;2007年获得学术地位堪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美国工程院“拉斯奖”。

作为将工程研究应用于人体和疾病研究的先驱,冯元桢享有“现代生物力学之父”的盛誉。他早年致力于航空力学的研究,后期兴趣转往生物工程领域,并多有建树。他晚年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提出改造人体血管以治疗烧伤与严重组织损伤的学说,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引向新的广度与深度,也造福于当代创伤医学。为表彰冯元桢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献身精神,1986年美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置了“冯元桢青年研究工作者奖”。1966年以前,冯元桢教授主要从事航空工程和连续介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其第一部专著已成为气动-弹性力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66年以后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这一领域内,冯元桢和他的实验室取得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突破性)的成就,即生物软组织本构关系的研究,肺血流动力学规律的研究以及生物组织器官生长和应力关系的研究。

========================================================================
 学术会议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shf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Date:

October 12-16, 2009

Venu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Topics:

1. New techniques and improvements in msehf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2. Meshfree/meshless-based multiple scale models

3. Coupling and adaptive meshfree/meshless methods

4. Implementation in meshf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5. Parallel computing in mesh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6. Computer codes of mesh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7.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mesh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8.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blems where mesh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have clear advantage over classical methods, and so on.

Invited Plenary Lecturer:

Ted Belytschko  (U.S.)

Invited Keynote Lecturers:

Eugenio Onagfe (Spain); Somasundaram Valliappan (Australia); Roger Owen (U.K.); Wing Kam Liu (U.S.);

Sergio Ideisohn (Argentina); Gui Rong Liu (Singapore); Jiun-Shyan Chen (U.S.) ;Pierre Ladeveze (France);

Zhen Chen (U.S.); Worsak Kanok-Nukulchal (Tailand); Hiroshi Okuda (Japan); Xiong Zhang (China)......

Important  Dates:

June 1, 2009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one page abstract

July1, 2009        Notice for acceptance of the submitted abstract

Sep.1, 2009       Deadline for submitting the full manuscript of the papers

Website: http://em.hhu.edu.cn/ISMPEFEM

Contact:

Mingwu Yuan: yuanmw@pku.edu.cn

Zhenhan Yao: demyzh@tsinghua.edu.cn

Wen Chen:  chenwen@hhu.edu.cn

 

-----------------------------------------
2nd South-East European Conference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SEECCM2009)

 

The ECCOMAS-IACM Special Interest Conference: 2nd South-Ea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s being held on the Island of Rhodes, Greece, 22-24 June 2009.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absract submission are available at: http://www.seeccm2009.org


-----------------------------------------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ICCS/15)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Structures (ICCS/15), University of Porto, Porto, Portugal, 15-17 June 2009

As the name implies, this will be the 15th in a biennial series of conferences which commenced in Scotland in September 1981, all organized by Prof. Ian Marshall,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They continue to be the only international forum with a focus on structural aspect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are one of the longest running composites conferences. This will be the first occasion the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in Portugal.

As in previous editions, th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will form a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ELSEVIER)(http://www.elsevier.com/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405928/description#description).

The (provisional) web page for this conference is http://paginas.fe.up.pt/~ferreira

Please download the Abstract template in http://paginas.fe.up.pt/~ferreira/welcomeICCS15.htm

Also download the registration form in http://paginas.fe.up.pt/~ferreira/registration.htm

Please contact the conference chairman: Antonio Ferreira email: ferreira@fe.up.pt Phone +351 225081705

 

-----------------------------------------
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会(2009.7 , 烟台)

 

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The 4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Mechanics, 简称HMM-IV)将于2009年7月中上旬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办,教育部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烟台大学具体承办。

本届会议的宗旨与前几届一样:充分交流我国学者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广泛研讨力学史与方法论方面的共性问题,努力探索力学史与方法论在力学的科研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力学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卓越人物,梳理总结力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欢迎力学界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本科生踊跃投稿。

一、征文主题内容及要求:

凡属于力学史与方法论范围的、未发表的论文都可投稿。

教师、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可以结合教学和科研,写出以史带论的经历,总结有关的方法和经验;

研究生和本科生可以写出自己从力学史或力学方法论中汲取宝贵营养的体会;

会议将出版论文集,并在会后将优秀论文推荐给《力学与实践》杂志。

二、征文日期、会议时间和地点:
(1) 会议的通讯联系过程(包括发通知、接受来稿等)全部电子化,设有专用email信箱(hmm4@163.com,或qsytmx@ytu.edu.cn)。
(2) 请将论文的详细摘要或全文稿于2009年2月31日前发至电子邮箱:hmm4@163.com,或qsytmx@ytu.edu.cn,来稿中请注明作者的单位、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地址,以方便后续联系。
(3) 收到论文录用通知的作者于2009年3月30日前将全文发至:hmm4@163.com,或qsytmx@ytu.edu.cn。
(4) 2009年6月1日会议筹备组发出会议最后通知。
(5) 通信地址:山东省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 编:264005
联 系 人:曲淑英(0535-69022623, 13553145946) 杨正光 (13953519225)

 

-----------------------------------------
“振动工程及其机械技术”第五届国际会议(2009.8 , 武汉)

 

“振动工程及其机械技术”第五届国际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承办,将于2009年8月26-28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题报告、进行专题讨论。现开始征集会议论文。

会议主题
· 能源、动力系统振动问题 ;机械和结构动力学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核能工程 ;非线性振动
· 转子动力学 ;随机振动 ;波传播 ;流体诱导振动 ;气动弹性 ;环境与条件监控
· 结构与控制耦合;车辆动力学 ;模态分析与系统辨识 ;传感和仪器系统 ;MEMS 和机敏系统

重要日期
· 2009年4月30日前提交论文摘要;
· 2009 年5月15日发出摘要接受通知;
· 2009年6月3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 2009年7月15日发出参会通知。

会议地点

武汉市 华中科技大学

征文要求及论文出版

1.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

2.论文用英文书写,格式按《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要求执行;

3.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至: dyna@mail.hust.edu.cn   (会议不接受非电子版文稿)

4.经审查后,部分优秀会议论文将推荐给《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和其它SCI国际杂志正式出版;其余论文全文光盘出版。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陈瀚 博士 hanchen@mail.hust.edu.cn 13607176258

罗俊博士 luojun.l@gmail.com 13971226189

李誉老师 dyna@mail.hust.edu.cn 02762111957
· 地址: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

 

========================================================================
 力学期刊
-----------------------------------------
《力学学报》2008年第5期目录

(from  帅映勇博士)

论文
刘昕 姜宗林 王春 闫超,欠膨胀超声速射流不稳定性机理的数值研究,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577-584
王志力 陆永军 耿艳芬, 一维孔隙率浅水方程及其数值离散,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585-592
张伟伟 叶正寅 杨青 史爱明, 基于ROM技术的阵风响应分析方法,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593-598
庞占喜 程林松 刘慧卿, 多孔介质中稳定泡沫的流动计算及实验研究,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599-604
王逸斌 伍贻兆 刘学强, 非结构网格热化学非平衡辐射流场数值计算,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05-610
钱炜祺 何开锋 汪清, 三维非稳态热传导逆问题反演算法研究,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11-618
徐峰 文婷 卢天健, 皮肤热疼痛热力学的统一模型,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19-628
陈明祥, 各向同性率无关材料本构关系的不变性表示,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29-635
李尧臣 亓峰 仲政, 功能梯度压电材料圆板的简化理论与解析解,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36-645
蔡坤 陈飙松 张洪武, 具有不同拉压性能材料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46-653
宋述芳 吕震宙, 基于子集模拟和重要抽样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54-662
何晓 胡恒山, 横观各向同性孔隙地层中声波测井的分波模拟,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63-671
陈新 杨强, 深部节理岩体塑性损伤耦合微面模型,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72-683
齐朝晖 许永生 罗晓明, 含非理想约束多柔体系统递推建模方法,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84-694
简报
吕念春 程云虹 杨鼎宁 程靳, 非对称III型界面裂纹扩展的动态问题,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695-700
李海军 刘峰 王自强, PZT-4紧凑拉伸试样的断裂分析,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701-706
王丹勇 温卫东, 静应力作用下的层合板接头损伤失效分析,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707-715
张义民 吕春梅 周娜 苏长青, 动态结构系统可靠性的频率灵敏度分析, 力学学报 2008 40 (5(中文)): 716-720

 

 -----------------------------------------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Vol.37, No. 1, October 2008

(Special issue on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 Science)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Preface
Tim Schulze, Vasilios Alexiades and Xiaobing Feng, pp.1-2.
Growth, Structure and Pattern Formation for Thin Films
Russel E. Caflisch, pp.3-17.
Iterative Solution of the Quasicontinuum Equilibrium Equations with Continuation
Matthew Dobson and Mitchell Luskin, pp.19-41.
Numer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he Coarse-Graining of Many-Particle Stochastic Systems
Markos A. Katsoulakis, Petr Plechac and Luc Rey-Bellet,pp.43-71.
Fast Kinet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Strained Heteroepitaxy in Three Dimensions
Chi-Hang Lam, M. T. Lung and Leonard M. Sander, pp.73-88.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Aspects of a Phase-field Approach to Critical Nuclei Morphology in Solids
Lei Zhang, Long-Qing Chen and Qiang Du, pp.89-102.

 

==========================================================================
软件介绍
-------------------------------------------
New efficient ODE solvers

 

New software for solving systems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Inte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Solver Library, is posted on whatif.intel.com.
The package contains solvers which use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thods as well as mixed solvers for stiff, non-stiff and problems of variable stiffness. For advanced users, the solvers have a set of configurable parameters that allow experienced users to tune the algorithms for both better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The libraries are available for Windows and Linux on most IA processors (including Itanium).
Free versions of the Intel ODE Solver Library can be downloaded from
http://whatif.intel.com , or http://softwarecommunity.intel.com/articles/eng/3904.htm
 

-------------------------------------------
New Fortran 95 package of parallel multilevel preconditioners

 

MLD2P4 - Multi-Level Domain Decomposition Parallel Preconditioners Package based on PSBLAS, v. 1.0, has been released.

MLD2P4 implements various versions of one-level additive and of multi-level additive and hybrid Schwarz preconditioners. In the multi-level case, an
algebraic approach based on smoothed aggregation is applied to generate coarse-level corrections. The matrix is required to be square, real or complex, with a symmetric sparsity pattern.

MLD2P4 has been designed to provide scalable and easy-to-use precondition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PSBLAS (Parallel Sparse Basic Linear Algebra
Subprograms)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and can be used in conjuction with the Krylov solvers available in this framework. The package has been designed
employing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s, using Fortran 95, with interfaces to additional third party libraries, that can be exploited in building multi-level preconditioners. Single and double precision versions of MLD2P4 are available for both the real and the complex case, that can be all used through a single interface. The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is based on a SPMD paradigm for distributed-memory architectures; the inter-process data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MPI and is managed mainly through PSBLAS.

For more details see http://www.mld2p4.it 

 

-------------------------------------------
Scotch 5.1 for sequential and parallel mesh/graph partitioning

 

(From: Franois PELLEGRINI <francois.pellegrini@labri.fr)

 

We announce the release, as libre/free software, of revision 5.1 of the SCOTCH and PT-SCOTCH software package and library for sequential and parallel graph
partitioning, sequential mesh/hypergraph partitioning and static mapping, and sequential and parallel sparse matrix block ordering.

IMPORTANT FEATURES:

PT-Scotch now provides an interface for parallel graph partitioning and static mapping. At the time being, target architectures other
than complete graphs, whether weighted or not,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such that only parallel graph partitioning is available, not full parallel static mapping. Parallel static mapping will be available in a future release.

Parallel graph partitioning is performed to date by the means of recursive parallel graph bipartitioning, not direct k-way partitioning. PT-Scotch is therefore slower than direct parallel k-way partitioners, yet yields high quality partitions.

WHAT IS SCOTCH:

SCOTCH is a project carried out at the Laboratoire Bordelais de Recherche en Informatique (LaBRI) of the Universite Bordeaux I. It is part of project ScAlApplix of INRIA Bordeaux-Sud-Ouest. Its goal is to apply graph theory, with a ``divide and conquer'' approach, to scientific computing problems such as graph partitioning, static mapping, and sparse matrix ordering.

HOW TO GET SCOTCH:

Scotch can be freely download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eCILL-C license. To ease the development, diffusion, and circulation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COTCH project, most of its resources are now hosted on the InriaGforge platform provided by INRIA. Please refer to the SCOTCH web page at :
http://www.labri.fr/~pelegrin/scotch/

for more information. People interested in the SCOTCH project are welcome to subscribe to the "scotch-announces" mailing list at
http://lists.gforge.inria.fr/mailman/listinfo/scotch-announces

 

 

========================================================================
 研究机构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为本的国家级力学综合研究基地。力学所长期秉承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的办所思想,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郑哲敏、薛明伦、洪友士,现由所长樊菁主持工作。

力学所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3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50余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10余人。力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按力学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学研究生368人,其中博士生155人,硕士生213人;有在站博士后19人。

根据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力学所紧密结合世界力学科学发展前沿,突出空天科技、海洋与环境工程等重点领域,布局了8个主要方向:高超声速科技工程、近空间飞行器、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材料工艺与力学、海洋油气采输的力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纳米/微米尺度力学问题、复杂流动过程及其规律、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

力学所科技工作覆盖的分支学科有:非线性力学、气动力学与气动物理、微重力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应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材料工艺力学、结构力学、爆炸力学、激光流体物理、岩土力学、物理力学、生物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

力学所设有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HD)、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工程科学研究部和技术发展研究部。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成立于1988年6月。通过十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LNM于1999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建设“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2001年4月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郑哲敏院士担任LNM第一任室主任(任期:1988年6月-1993年7月), 白以龙院士担任LNM第二任室主任(任期:1993年7月-2000年10月)。

LNM的中、长期学科方向为如下三个方面:
 (1)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
 (2)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
 (3)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LNM近期要突出的创新学科方向为:
 (1)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计算
 (2)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
 (3)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

近期目标:在保留原来非线性力学研究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创新目标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并加强有关纳/微电子机械系统(NEMS/MEMS)力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期在纳米/微米尺度、纳/微系统、跨尺度关联和复杂流动的非线性力学理论和应用上,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并为国内的相关产业,如材料设计、集成微机电系统、工程和自然灾害预测,提供知识和技术储备。

中、长期目标:使LNM成为在非线性力学研究上具有相当国际影响的、国内水平最高、研究条件最好的实验室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是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中心。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以微重力基本规律研究为主,同时组织重大的微重力基础研究和开拓重大有应用前景的微重力课题研究积极承担国家的重大科学和应用任务。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以微重力流体科学做为基点,发展与空间材料科料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主要学织微重力基础问题的研究,同时发展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位于中关村地区,主要建筑包括2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及我国第一座110米高的进行微重力实验研究的落塔和52米高的落管。此外,100余台套性能优良,指标先进的仪器设备,构成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完整的、系统的实验研究体系。胡文瑞院士为国家微重力实验室的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林兰英院士。
(摘自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网站 http://www.imech.ac.cn
 

========================================================================
 网络精华
-----------------------------------------
一个全新的积分方程计算软件下载地址

An INTEGRAL EQUATION TECHNOLOGY SITE at: http://www.intetec.org

where scientists, researchers, engineers, students or any interested party can download Integral-equation-based softwares (including Boundary Element softwares) for their work.
 

-----------------------------------------
王德华:博士研究生“年薪”3万如何?

 敬告青年学子们: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读研究生!

研究生待遇问题一直是研究生们和导师们,甚至是社会上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提到研究生的生活津贴,研究生们的酸甜苦辣,简直就是打碎了五味瓶,心里那个堵啊。都年纪一大把了,有些还有妻室儿女了,整天生活在“低保线”以下,那心里是什么滋味啊。但可敬的是,每年都有近百万莘莘学子们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艰难地攀登着,希望有一天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毫无疑问,国家每月220元(硕士)和260元(博士)的助学金是根本谈不上“助学”的。说严重点,这是对研究生们这个群体的一种人格侮辱。如果再这样下去,不知道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也不敢奢望学有所成的学子们会怀有报国之心,报效祖国,似乎祖国对这些学子们有些过于苛刻了。当然国家现在的难处我们都能体谅。难道国家不明白一个民族的(科学教育)未来是靠这个群体吗?

但确有疑问:为什么研究生们不喜欢选择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呢?中国科学院的政策至今还是研究生教育坚持不收费,各个研究所也在尽量提高研究生的生活待遇。研究生这支队伍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力量,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科学研究水平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不会不理解。但是从国家的层面讲,“科教兴国”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落实,研究生自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

还有一个疑问是:研究所的导师们也经常抱怨说,每年的研究生生源都不是很理想,很难发现特别优秀的苗子。那么优秀的学生都到哪里去了呢?既然研究生们抱怨一些单位的待遇低,为什么不选择待遇高的科学院?是怕吃苦吗?还是怕不能毕业?如果是这样,那么你自己就要问问自己:你读研究生干什么?如果你喜欢科学研究,有这个兴趣,有这个追求,那为什么不选择到不收费、待遇高、条件优、导师负责…的地方(实验室)去读研究生呢?有研究生愿意告诉我你的想法吗?

有些同学一定会问了,你们动物研究所待遇好吗?我说动物研究所的待遇应该不算差的。优秀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硕士研究生每年2 万元左右,博士研究生每年 3万元左右,你觉得如何?我们研究所最近又修改了“研究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目的是“吸引优秀生源,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提高研究生生活待遇,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氛围…..” 按照新的规定,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认真工作,考核合格(优秀)的话,每年的“薪水”是硕士研究生大约19500 元 -23000 元,博士研究生大约是 26600 元-29600 元。这还不包括研究所和实验室的论文奖励,也不包括导师发的每年过节费、防暑费等等。

这样的待遇你感觉如何?是否能保证你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学子们,你如果觉得可以,就加入到中国科学院的行列来吧。欢迎你们!
(王德华 2008. 9.22)
特别补充说明(2008.9.26):

感谢各位博友对本文的关注。由于涉及到本研究所的文件,不便公布具体细节。

有些同学一定要问,不是优秀生拿多少啊?有些动物所的研究生也会说,王老师真会忽悠,哪有那么多呀?只好做点说明。

如果不计算论文奖励、开放实验室固定补贴、过节费和防暑费等,有以下几种情况(每年):
1。如果你有好论文发表,直接入围优秀研究生的话,硕士生底线是20600 元;博士生底线是23600 元。
2。如果你在实验室考核优秀的话,硕士生底线是18600 元;博士生底线是22600元。
3。如果你在研究组内考核优秀的话,硕士生底线是 15600元+ (0-3000元);博士生是18600 元+ (0 -4000 元)。

这个标准从2008年9月1日起实行。

(本文摘自科学网王德华教授博客, 原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974)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