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5卷,第6期,2009年3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黄丹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 》文摘于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 ,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² 教育部:今年增招五万专业硕士将从统考生中录取
    ² 基金委小额项目谢幕
    ² 科技部:组织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度第二批课题
    ² “第五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闭幕
    ² 英国科学家评选出改变当今世界的10项发明创造
    ² 人民日报:院士兼职成“花瓶” 与单位“互惠互利”

     ◆ 力学人物
    ² Thomas J.R. Hughes

     ◆ 学术会议
    ² “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专题研讨会
    ² “分数阶动力学及应用”专题讨论会
    ² 2009无网格、质点类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² 关于召开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2009年工作会议及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²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9(ICEM 2009), Singapore
    ²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for Soli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CCMSE 2009, Greece

    
论著期刊
    ² 《力学学报》,2009,Vol. 41 (2),2009-3-25
    ² 《力学进展》,2009,Vol. 39 (2),2009-3-25
    ² 《凌云飞天》,第10、11期发布

    
招生招聘
    ² 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²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招聘
    ² Post Doctoral Position in Multiscale Modeling of Radiation Induced Damage
    ² Ph.D. Position at Nancy University, France

    
机构团队
    ²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网络精选
    ² 美国大学职称评聘
    ² 武夷山:全世界学术期刊界共同的怪现状

 

=======================================================================================

     新闻报道
-------------------------------------------
教育部:今年增招五万专业硕士将从统考生中录取

  

去年12月初,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提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大学生就业的影响,2009年研究生将适度扩招。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上年增长5%,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上年增长1.7%。

在原定的招生计划基础上,今年全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将增加招生计划5万名。这是国务院学位办任增林处长2月6日在北航举行的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会上透露的。会上,国务院学位办任增林处长传达了教育部“关于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精神。据任增林介绍,在下达的200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将增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参加今年研究生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任增林表示,此项决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步骤,是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模式的改革步伐。各招生单位应该认真研究,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考试方式、课程设置、学制、论文与学位授予等。

据悉,国家在确定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统一划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34所自划线高校也要按照上述原则确定本校的复试线。

虽然执行同一复试线,但两类研究生的复试工作却将分别进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会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各招生单位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服务系统”公布专业学位专业调剂招生人数、调剂要求、复试办法。符合要求的考生可通过这一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

(摘自新华网、科学网)

 

-----------------------------------------
基金委小额项目谢幕

 

“虽然钱不是很多,但从无到有的感觉真的很好。”对于现在已经能顺利参与面上项目竞争的上海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授张田忠来说,申请到第一笔国家基金的情形让他至今难忘。

2002年,在同济大学做博士后的张田忠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小额探索项目(简称小额项目)资助。彼时,他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他本身还是个“积累不够”的年轻人,同时由于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申请国家基金支持是一种奢望,因此,小额项目资助对他科研的起步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2004年,在前期探索研究颇富成效的基础上,他顺理成章地获得面上项目的资助。

出于对小额项目的那份感情,当张田忠得知小额项目已经从《面上项目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中“删除”后,他感到了一丝遗憾和担忧。对于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敢于“冒险”的年轻人来说,是否意味着失去了一次科研的机遇呢?
小额项目去哪儿了?

为激励创新、鼓励科学家开展探索性研究,自2001年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面上项目中设立小额项目。从项目来看,主要支持那些未经检验过的全新概念的前期研究,新兴领域的探索以及学科交叉的探索性研究。而在人才方面,主要支持刚刚从事科研工作,有新思想但没有经费支持的青年人以及改变研究方向或急需资助的人员。

从2001~2006年,以数理学部力学科学处为例,小额项目资助项数占总资助项数平均为8.35%;年度资助经费占总经费平均为3.2%;平均资助强度在6.3万~9.6万元之间。尽管如此,这个基金中的“小字辈”却在支持独创性思想、交叉学科研究,尤其是保护青年人开展探索性研究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统计显示,小额项目负责人40岁以下青年人,占到了资助数的67.8%。

去年12月24日,基金委发布《征求意见稿》。原办法中“对探索性强、风险高的申请项目,可建议予以小额资助开展预研探索研究,资助期限一般为一年”的规定不再出现。

“除了在资助额度、年限有区别外,小额项目已经没有了特点。”基金委计划处调研员冯勇说。但他同时强调,这并不表示基金委将降低对高风险和创新性项目的支持力度。面上项目本身就允许科学家进行自由探索,本身就是创新和有风险的。

截止到2008年11月5日,基金委共收到各类申请项目83174项,比2007年同期增长9487项,同比增长13.48%(2007年增幅为11.12%)。项目申请增势迅猛。
“3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尝试一下也无妨。”基金委工作人员詹世革告诉《科学新闻》,随着面上项目申请量的逐年增多,评审专家对于项目本身应该具有的风险性和创新性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一般直接资助3年就可以了。

那么,对于确实风险性很强的项目,有没有可能因为评审专家的意见太过分歧而导致“流产”呢?“学部可以根据专家意见,将风险性大的项目由3年资助调整为1年。”詹世革和冯勇都表示,基金委在实际操作中也为这样的项目保留了“通过”的机会。

《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多数通讯评审专家认为不应予以资助的项目,两名以上会议评审专家认为创新性强可以署名推荐。而在2007年9月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有类似考量:面上项目等项目申请经专家评审,认为具有明显创新性,但预期成果一时难以预料或技术路线具有一定风险性的非共识探索项目或跨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可以使用科学部主任基金资助。
大洋彼岸的政策走向

无独有偶。2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公布了2010年预算大纲,明确表示将加强对高风险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为了保持美国的竞争力,为科研机构、大学、国家实验室、公司输送有竞争力的人才,NSF还将特别支持刚刚开始科研生涯的研究人员。

1990年,NSF设立支持前期探索的研究项目,其资助强度为正常项目的40%~60%,探索期为1~2年,而在支持项目属性上与中国小额项目几乎相同。NSF将此种小额预研项目单独立项,管理者有权拿出5%的经费,撇开同行评议,自行决定予以资助。NSF认为,同行评议可能会造成对真正革命性和突破性研究的损害。

“但他们对于这类项目手中的审批权运用得非常谨慎,最终导致资助率1%都不到,效果并不好。”基金委政策局学科政策处处长龚旭说。

而NSF的决策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在随后组成特别工作组,专门就高风险项目资助展开研究。在2008年公布的报告中,NSB提出NSF应设立支持高风险研究的专门项目。

“这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事情,要实现对高风险项目的恰当遴选,非常难。”龚旭坦言,“对于刚步入研究领域的人员的资助,也是NSF一直以来的政策,尽管数量比较少,但还是有利于优秀的年轻人独立开展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独挑大梁

“小额项目对于刚起步的青年人开展创造性研究,确实起了很多作用。”詹世革同时也表示,“但这几年青年科学基金的快速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缺失。”

据统计,作为迄今范围最广、最具学术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资助计划,青年科学基金的申请数已从2001年的3441项增加到2006年的13330项,增幅超过200%。而在2008年11月5日的数据表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增长幅度仍居各类项目之首,比2007年增长25.08%。

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2002年以来,基金的资助率却出现急剧下降,这与青年科学基金长期以来作为面上项目的亚类来管理的政策不无关系。对于面上项目,基金委执行的“控制规模,拉开档次”的资助政策,把青年人推向了激烈的自由项目申请。2007年起,基金委将青年科学基金明确定位为人才基金,在调低资助强度的同时,资助率由2006年的18.22%提高到2007年的19.74%。

基金委吕群燕等人的研究指出,虽然青年人才基金已于2007年划归了人才板块,但相关的管理政策并没有实质性变化。相关的评审和管理机制依然与面上项目相同,很少考虑到青年科学基金作为人才基金的特点。

而在《征求意见稿》中,有关青年科学基金的规定已经删除,截至目前,还没有见到新的青年科学基金的管理规定出台。
(原载 科学新闻》2009年第5期)


-----------------------------------------
科技部:组织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度第二批课题

为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目标,逐步提高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满足国内主要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按照“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的要求,现发布《“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度第二批课题申报指南》(以下简称“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应遵循如下原则:以市场及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强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落实配套资金来源,鼓励地方积极投入;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科学分解任务,明确研发进度。

本批次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重点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工具、关键部件、共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将通过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请各单位按照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工作;申报资料的要求,请查看课题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

自课题申报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送达申报文件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4月7日17:00时整,过时不再受理。

详请见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
 

-----------------------------------------
“第五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闭幕

 

3月11日起,在团长任青文教授、副团长章定国教授的带领下,来自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等单位的14名代表开始了赴港学术交流活动。代表们分别访问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参观了各学校的力学、工程结构、机械、岩土等方面的实验室,与相关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3月13日下午,在香港大学参加学术讲座。3月14日上午8点,“第五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在澳门大学图书馆的报告厅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澳门力学学会会长、澳门大学K.M.Mok教授,香港力学学会会长、香港大学A.K.Soh教授;江苏力学学会理事长、河海大学任青文教授分别致词,并相互交换了礼物。开幕式后,进行了3个大会报告和40多个分会场报告,就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江苏力学学会的14名代表都宣读了各自的学术报告。有来自江苏、香港、澳门、台湾的约4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苏港论坛,3月14日下午6点,“第五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顺利闭幕。

-----------------------------------------
英国科学家评选出改变当今世界的10项发明创造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称,日前,英国科学协会的20位科学家评选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10项技术创造。其中,短信、索尼Walkman随身听、运动休闲鞋等榜上有名。
1、全球定位系统(GPS)

这项技术的研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起初被用作一种军事技术,但今天已成为帮助驾驶员确定道路和方向的日常工具。全球定位系统以一系列卫星为基础,无论身处何处,便携式信号接收装置都能收到卫星发出的特定信号。接收装置只要选取4颗或4颗以上卫星发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就能确定接收装置持有者的位置。目前,全球定位系统不仅用于确定街道或餐馆的位置,还在特殊疾病患者的跟踪治疗和生物迁徙研究等方面大显身手。
2、索尼Walkman随身听

尽管MP3播放器已将这种老式音乐播放器变成“古董”,但那个所有音乐爱好者人手一个随身听的年代是不会被遗忘的。
3、条形码

条形码诞生已60载,1949年美国费城德雷克赛尔大学技术系学生诺曼伍德兰发明了条形码。条形码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节省时间,而且具有条理性和准确性。给产品加上条形码就是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这一系统被应用于超市、百货公司、服装店、药店、书店玩具店等各种商业场所。
4、预制食品

这些预先制作好的食物于上世纪70年代走进人们的生活。只需用烤箱或微波炉加工一下,一份美味就能上桌供全家分享。预制食品给千家万户的饮食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方便快捷的预制食品很受现代人的欢迎。但许多专家指出,预制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无益,是肥胖者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
5、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

这种游戏机是索尼公司又一种改变全世界的发明创造。Playstation的问世让电视游戏不再是孩童的专享品,第一次闯进了成人的娱乐世界。自从1994年推出后,Playstation的第一和第二代产品成为家庭游戏机市场的主导产品。但由于任天堂和微软等公司同类产品的竞争,Playstation第三代产品已很难延续先辈的传奇。
6、社交网站

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登录Facebook网站,上传自己的照片,与朋友聊天或召集聚会。Facebook、Tuenti、Twitter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已深深地改变了社交互动的方式。
7、短信

这种简短的文本信息是社交领域中又一次重大“革命”。最初的短信是移动电话业务的次生服务。但随着时间流逝,短信已渐渐成为运营商的“摇钱树”。为了节省文字数量,年轻用户甚至创造出了短信的专用词汇表。
8、电子支付

信用卡和电子银行等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安全和便捷。人们只需要随身携带少量现金,即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消费。但电子支付引发的盗窃和诈骗也使部分用户大为头痛。
9、电磁波

虽然微波炉未能上榜,但电磁波榜上有名。手机、无线网络和卫星电视等技术都离不开电磁波。
10、运动休闲鞋

1892年,固特异金属橡胶制鞋公司首次将橡胶与帆布进行搭配,生产运动鞋。今天,运动鞋已离开草坪和跑道,成为时尚休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

-----------------------------------------
人民日报:院士兼职成“花瓶” 与单位“互惠互利”

前不久,浙江大学药学院论文剽窃事件发生后,处于风口浪尖的李连达院士无奈地抛出一个理由:自己在不同兼职机构中带有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时间不够、精力不够。院士兼职过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院士为何兼职多?院士和聘请单位互惠互利

“我国现有68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1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可是如果从各单位报项目的署名来看,应该有几千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介绍说。这“多”出来的数千名院士从何而来?来自于院士身兼多职。以李连达院士为例,兼职的头衔就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等十几项之多。

院士为何兼职多?黄安年说:“院士和聘请单位可以达到互惠互利。”高校在这方面最为明显,他们为争取一些项目聘请兼职院士来“充数”、“撑门面”,比如在支持重点高校的“985”工程的申请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如此一来,学校的各项考核指标过了关,院士也能名利双收。

目前在美、英、日、德、法等国,其科学学会会员的身份大致等同我国的院士,但其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他们科研成就的承认。虽然学会也为会员的科研活动和交流提供一些便利,如有的学校为了表示尊重,会为院士专门留出一个停车位,但其身份并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而在我国,一旦当上院士,就意味着能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院士成为众人争抢的金字招牌。高校为挤进一流大学的行列想方设法聘请兼职院士,院士数量成了衡量高校水平的标准。各地也大打院士牌,政府机关和企业的顾问名单中院士的名字经常被置于醒目的位置,因为所聘单位间的利益之争而引发的院士间的“口水战”也时有发生。

如何规范院士兼职?院士应严于律己,制度上应设立门槛

有专家表示,不可否认,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科研力量薄弱的单位,院士通过兼职给予智力支持,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然而院士大多工作繁忙,如果兼职过多,自然分身乏术,一年到头难得指导几次,很难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了。

“院士兼职应谨慎。力所不及、不能认真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院士说,院士不要过多兼职,对于“多还是不多”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你能不能对每一项工作都尽责”。

200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关于院士兼职问题的几点意见》,指出“院士应避免过多的社会兼职,正确处理好相关的待遇问题,防止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对院士的一些过分特殊的待遇”。

2008年,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再次重申:学部鼓励和支持院士为社会多做贡献,但反对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索取不当报酬。中国工程院在写给院士的一封信中则提醒院士,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不宜多兼职。

“兼职而不负责只是顾此失彼的方法问题,如果出了丑闻,那就难逃干系。为自己、为学生、为学术,建议这些兼职过多的院士和知名教授量力而行,不能只顾名利双收,不顾责任重如山。”黄安年说。

“院士兼职不能影响本职工作”,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南京大学现有33位院士,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全校没有一位院士在外兼职(指领取工资的非荣誉性兼职)。陈骏认为,人的精力有限,一些院士兼职过多,虽拿着两份或多份工资,但根本不能尽职尽责,对于任职单位和兼职单位都是一种损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士表示,院士兼职应该公开化,比如公开兼职机构、兼职收入等等。现在的院士兼职存在很多灰色收入,如果兼职能够公开化,会增加透明度,这样全社会都可以对院士本人和聘请单位进行监督。

院士不该是“花瓶”,花了大价钱聘来的院士不能形同虚设。有学者建议,应当从制度上规范高校聘用院士的标准,譬如,不妨规定特聘教授一年工作不得少于9个月,讲座教授不得少于3个月。这样一来,你就是担任“名誉教授”,最多不可能超过4家高校,从而达到限制院士兼职过多过滥的目标。

专业范围内的兼职要适度,对于专业范围外的兼职,中国工程院在致院士的信中表示,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要拒绝为商业性广告造势,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原载《人民日报》)
 

========================================================================
 力学人物
-----------------------------------------
Thomas J.R. Hughes

Thomas J.R. Hughes is a Professor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holds the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Chair III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egrees:

Dr. Hughes holds B.E. and M.E. degre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Pratt Institute and an M.S. in Mathematics and Ph.D. in Engineering Scienc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Experience:

Dr. Hughes began his career as a 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 at Grumman Aerospace, subsequently joining General Dynamics as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gineer. After receiving his Ph.D., he joined the Berkeley faculty; eventually moving to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hen Stanford University before join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t Stanford, he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Division of Applied Mechanics,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hairman of the Division of Mechanics and Computation, and occupied the Mary and Gordon Crary Chair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Interest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sogeometric analysis: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Variational multiscale methods for complex fluid flows and turbulence.
Development of patient-specific cardiovascula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ies.

Awards and Honors:

Dr. Hughes is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Mechanics,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IAA),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 the U.S.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USACM),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ACM),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He is co-edi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 founder and past President of USACM and IACM, past Chairman of the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of ASME, and Chairman of the U.S. 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USNC/TAM).

He has received the Walter L. Huber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ize from ASCE, the Melville, Worcester Reed Warner, and Timoshenko Medals from ASME, the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ward from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the von Neumann Medal from USACM, the Gauss-Newton Medal from IACM, the Grand Prize from the Japan Society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JSCES), and the Humboldt Research Award from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

He held the Cattedra Galileiana (Galileo Galilei Chair),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Pisa, in 1999, and the Eshbach Professorship,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2000. He has received honorary doctorates from the 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and the universities of Pavia and Padua. Dr. Hughes is a member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the Istituto Lombardo Accademia di Scienze e Lettere, and the Academey of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of Texas.

The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in Applied Mechanics is an award given annually by the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 of ASME. In 2008 this award was renamed the Thomas J.R. Hughe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
 学术会议
-----------------------------------------
“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专题研讨会

“中国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009将于2009年8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经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已批准设立“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专题研讨会。

本专题研讨会将对近年来,世界各国灾害频发,由于地震、滑坡、台风、洪水、泥石流、海啸、工程质量引发的大坝、堤防、桥梁、房屋等建筑物破坏众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需要进行灾变破坏力学的研究,为灾变破坏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一、会议主题:
1灾变破坏力学与破坏分析研究进展;
2.各类灾变因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灾变因素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
4.工程结构在在因素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
5.材料和结构破坏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6. 结构失效破坏的前兆和准则。

现郑重邀请您向本专题研讨会投稿并作学术报告!具体要求见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征稿通知,网址如下:

http://www.cstam.org.cn/cctam2009/detail.asp?classid=2&id=192
二、重要截止日期:
1. 详细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09年4月1日;
2. 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09年6月15日。
三、联系方式:
请通过电子邮件投稿
联系人: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任青文   E-mail: renqw@hhu.edu.cn  13913957688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邵国建  E-mail: gjshao@hhu.edu.cn  13505158240

江苏省力学学会         邬萱    E-mail: lxxh@yahoo.com.cn  13601580850
我们热切地期待您参与该专题讨论会!                                                           

-----------------------------------------
“分数阶动力学及应用”专题讨论会

 

 在2009年8月河南郑州举行的“中国力学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上,我们将组织第一届“分数阶动力学及应用”专题讨论会(Mini-Symposium),专题讨论分数阶动力学的理论、算法及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
1. 分数阶导数和分形导数微分方程的力学建模;
2. 软物质(复杂流体)流变和粘弹性的分数阶导数描述;
3. 分数阶振动和控制理论及应用;
4. 分数阶微分方程稳定性分析;
5.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及应用;
6. 分数阶布朗运动和非马尔科夫过程及其应用;
7. Levy统计、伸展高斯分布、Tsallis分布等非高斯分布及其应用;
8. 频率依赖阻尼和耗散现象及其力学建模;
9. 反常扩散(例如,非Darcy律、非Fourier热传导、非牛顿粘性、非Fick扩散、非欧姆电子输运等);
10. 复杂网络动力学、标度律、幂率现象。
我们邀请您向本专题讨论会投稿。请于2009年4月1日前将摘要提交到以上的力学大会网址,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寄给讨论会的组织者,并请注明论文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电话、传真、Email)。
“分数阶动力学及应用”小型专题讨论会组织人:
朱克勤: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电话:010-62772729 传真:010-62781824  邮编:100084
电邮:zhukq@tsinghua.edu.cn   Web:http://hy.tsinghua.edu.cn/teacher/person0.asp?id=32
 陈文: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电话:025-83786873   传真: 025-83736860  邮编: 210098
电邮: chenwen@hhu.edu.cn  Web: http://em.hhu.edu.cn/chenwen 
李常品:上海大学理学院  电话:021-66135655  传真: 021-66133292 邮编: 200444
电邮: lcp@shu.edu.cn   Web: http://www.scicol.shu.edu.cn/Portals/149/lichangpin1215145159.htm 
 

-----------------------------------------
2009无网格、质点类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 年10月12 -16日,南京

会议网站:http://em.hhu.edu.cn/ismpefem/index.asp

BICTA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shfree/Meshless, Particle and Generalized/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无网格、质点类和扩展有限元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 年10月12 -16日
一、会议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无网格、质点类和扩展有限元法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外的学者在广义流体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非连续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在爆炸模拟中的应用、在水下爆炸冲击模拟中的应用、在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中的应用、与分子动力学耦合的多尺度模拟的应用领域做出了大量贡献,为了进一步推动相关的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拟于2009年年10 月 12 日至17 日在南京举办"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无网格、质点类及扩展有限元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主要就无网格、质点类和扩展有限元法的理论背景、数值方法、程序实施及其在许多领域应用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今后学科发展的方向。
二、会议主要内容

有限元法是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它在分析涉及特大变形(如加工成型、高速碰撞、流固耦合)、奇异性或裂纹动态扩展等问题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同时,复杂三维结构的网格生成和重分也是相当困难和费时的。

近年来,无网格法和扩展有限元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受到了国际计算力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同于有限元法,无网格法的近似函数是建立在一系列离散点上的,不需要借助于网格,克服了有限元法对网格的依赖性,在涉及网格畸变、网格移动等问题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同时无网格法的前处理过程也比有限元法更为简单。

扩展有限元法是一种求解不连续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它继承了常规有限元法的所有优点,在模拟界面、裂纹生长、复杂流体等不连续问题时特别有效,短短几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9 年10 月 12 日至16 日
地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闻天馆,210098
住宿:苏宁寰球套房饭店(五星级),南京广州路188号, 210024
瑞迪大酒店(三星级),南京广州路223号, 210029
四、会议论文投稿和出版
所有会议论文将在CDROM论文集发表,部分论文将在国际或国内英文SCI刊物专辑出版。
● 摘要提交将于5月10日截止。
● 全文提交将于9月15日截止。
请于2009年7月31日前,将参会回执发至:
联系人:邬萱  联系方式:210098 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科技处  Email: wx@hhu.edu.cn   电话:025-83786951(可以传真)
 

-----------------------------------------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9(ICEM 2009)

http://icem2009.net/   Nov. 18-20, 2009,Singapore
 

The Asian Committe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ACEM) conference series returns to Singapore from 18-20, Nov. 2009.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ICEM) as it is known in the Singapore series was previously held here in 1996, 2000 and 2004. The conference has grown over the years and this year, despite the economic downturn, we expect another exciting and successful event. This time around instead of the 4 themes as in the last conference, we plan to have 8 Symposia, each organized by a leading person in that area. We plan to expand the conference into areas such as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 Dynamics and Vibration, Optics and Laser Applications, amongst others. We also plan to encourage student papers and hope to organize some special events for students at this conference.

Apart from 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and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we have the support of the newly formed Optics and Photonics Society of Singapore (OPSS) and the Singapor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Group (SingTAM) to help promote the activities. We also have some overseas partners in the SPIE and possibly the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SEM)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EuraSEM). We also hope that the regional experimental mechanics groups in China and Japan would actively promote this conference to their members.

As in the past conferences, one of the traditions of the Singapore conference has been the beer and karaoke session on the last day which allows you to let your hair down and display your musical expertise to an appreciative audience. We plan to continue this at the Tiger Tavern so hope you stay till the end of the conference.

This conferenc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major topics
A. Experimental Solid Mechanics (ESM)
B. Experimental Fluid Mechanics (EFM)
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Smart Structures (NDTSS)
D. Micro and Nano-Mechanics (MNM)
E. Biomechanics and Life Sciences (BLS)
F.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Vibration (SDV)
G. Optics and Laser Applications (OLA)
H. Hybrid Methods and Image Processing (HMIP)

Important dates:
Abstract Due Date: 30 June 2009
Review Result Notification: 15 August 2009
Manuscript Due Date and Author Registration: 30 September 2009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30 September 2009
 

-----------------------------------------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for Soli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CCMSE 2009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5 September 2009. Symposium 12: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for Soli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Scope and Topics:
This symposium will aim at state-of-the-art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solid mechanics. Topic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and eXtended FEM (XFEM);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BEM), Meshless Methods;
Discrete Computational Methods; Stochastic Methods, Optimizati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Multi-scal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s; Multi-physics Simulations;
Structural Stability; Fracture Mechanics; Modelling of nonlinear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Organizers:

Dr. Zaoyang Guo, University of Glasgow, UK  E-mail: guo@eng.gla.ac.uk
Further information on: http://imechanica.org/node/5055
 

========================================================================
 论著期刊
-----------------------------------------
《力学学报》,2009,Vol. 41 (2),2009-3-25

 

论文:
145 梁德旺 对二维分离流涡黏性系数非线性分布的新认识
155 容志建 许传炬 谱消去黏性谱元法大涡模拟
162 王亮 符松 一种适用于超音速边界层的湍流转捩模式
169 崔新光 姚朝晖 张锡文 超声速中等欠膨胀冲击射流的涡声关系研究
177 曾明 林贞彬 柳军 瞿章华 非平衡流模拟参 有效性的数值分析
185 田晓耕 卢天健 郑占君 属性与温度相关材料的广义热弹性问题有限元分析
192 冀宾 陈万吉 赵杰 基于偶应力理论剪切带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200 任中俊 彭向和 胡宁 刘小会 深埋椭圆形片状裂纹的偏折扩展
207 杜修力 赵密 一种新的高阶弹簧-阻尼-质量边界---无限域圆柱对称波动问题
216 姚文娟 李武 李晓青 检验人工听骨力学性质的解析方法
222乔赫廷 刘书田 结构构型与结构间连接方式协同优化设计
229 杨在林 闫培雷 刘殿魁 SH波对浅埋弹性圆柱及裂纹的散射与地震动
236 董建华 朱彦鹏 土钉土体系统动力模型的建立及地震响应分析
243 杨冬英 王奎华 任意圈层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振动特性
253 滕汉东 陈前 张翠霞 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简报:
259 甘才俊 何枫 姚朝晖 杨京龙 冲击射流中反馈环机理的再研究
265 邹波 卢子兴 中空纳米微球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力学性能
274 王博 张雄 徐胜利 2D周期蜂窝结构面内静动态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282 张文明 孟光 魏克湘 参数激励下静电驱动微机电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
《力学进展》,2009,Vol. 39 (2),2009-3-25

 

综述评论:
129 孙卫涛         蛋白质结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154 于海 陈予恕   高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降维方法的若干进展
165 李红霞 强洪夫  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发展和应用
176 王淑云 鲁晓兵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
203 李祥东 周丽敏 汪荣顺 杨燕华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的双流体模型
217 郭杏林 王晓钢 疲劳热像法研究综述
228 郭春 张西正 骨组织细胞力学调控的研究

译文 :
236 Viacheslav A Vinogradov Yurii M Shikhman Corin Segal 超声速化学反应流动中燃料预喷研究述评

动态:
249 朱芙英  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简介
251 唐涛 马慧茹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新进展
253 力学进展编辑部  《应用力学评论》2008年第61卷综述评论文章目录和《流体力学年鉴》 2009年第41卷目录


-----------------------------------------
《凌云飞天》,第10、11期发布

 

 航空航天专业信息网络多媒体免费电子杂志《凌云飞天》的第十、十一期发布,读者可点击下列网页浏览:
http://turbulence.kmip.net/doc/Science/Aero-Astro/Space_Travel/Space_Travel-10-2009.03.pdf
http://turbulence.kmip.net/doc/Science/Aero-Astro/Space_Travel/Space_Travel-11-2009.03.pdf
该杂志的网址是:http://turbulence.kmip.net/Space_Travel.html  从中可以下载该杂志的其余各期。
 

==========================================================================
招生招聘
-------------------------------------------
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于2008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在巩固和提高目前制导兵器领域的研究基础上,主要面向航天科技领域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新成立的宇航学院由飞行器工程系,发射与推进系和力学系重组而成。该学院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建设的二级博士点学科有: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飞行器控制(自主设置),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并参与导航、制导与控制,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统工程和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点建设。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设置的本科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学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工程力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七个本科生专业。学院目前具有教师120名,教授2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511”人才3名,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北京教学名师3名,“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力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在科研方面,学院在飞行器设计、制导兵器、发射与推进、深空探测、动力学与控制和固体力学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实力。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各类教师和研究人员,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
一、招聘学科及主要方向:
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柔性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2)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动力学
(3)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4)轨道力学
2. 固体力学
(1)航天轻质材料与结构
(2)复合材料和热防护材料
(3)多物理场作用下的材料力学行为
(4)生物与仿生力学
3. 流体力学
(1)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2)稀薄空气动力学
(3)计算空气动力学
(4)多场耦合与热防护
4. 飞行器设计
(1)飞行器总体及多学科优化设计
(2)飞行器总体布局
(3)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4)飞行器结构热防护技术
(5)气动弹性力学
(6)飞行器执行机构与检测技术
5.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1)超燃冲压发动机仿真与试验
(2)微小型飞行器推进技术
(3)先进推进技术
(4)发动机燃烧理论
6.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1)发射系统总体技术及先进设计方法
(2)发射环境、效应及其控制技术
(3)发射系统控制技术
7. 导航制导与控制
(1)航天器自主导航与回收控制
(2)卫星组网技术与网络化建模、仿真
(3)飞行器现代控制技术
(4)自主导航技术
二、应聘办法

所有应聘者应明确申请学科方向,同时将本人研究工作和学习简历、博士论文的简介、未来工作设想、近五年研究成果清单(含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学术获奖、学术兼职情况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发送电子邮件至lizhenjiang@bit.edu.cn或邮寄至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办公室。提交材料请注明本人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等。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振江
联系电话(传真):68914538
Email:lizhenjiang@bit.edu.cn
邮政地址: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1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招聘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 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铁道部的主管下,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地点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该国家工程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根据实验室人才需求计划,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研究人员。
一、招聘学科方向

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结构工程(结构动力学)、工程力学(接触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及耐久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仿真)、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二、招聘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在海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有科研工作经历,在本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2、应聘正高级职称岗位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对于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特别优秀的人才,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应聘副高级职称岗位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应聘骨干研究人员岗位年龄一般在32岁以下。
3、身体健康,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踏实,认真负责。
三、招聘人员工作形式及待遇
1. 正式调入方式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按照中南大学有关规定提供安家费、条件建设经费、购房补贴等,对于特别突出的优秀人才,相关待遇可以面议。
2. 访问学者方式

相关待遇面议。
3. 实验室开放基金合作研究方式
四、联系人及报名地点
联系人:谢桂兰
联系方式:0731-2656611 传真: 0731-2656611
电子邮件:hsrlab@163.com
 

-------------------------------------------
Post Doctoral Position in Multiscale Modeling of Radiation Induced Damage

 

There is an opening for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position in the Advanced Comput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at RPI, Troy NY to work on a multiscale modeling project which involves the modeling of radiation induced damage of metallic materials. Encouraged to apply are creative, self-motivated candidates with a sound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Qualifications:

1. PhD in Computational/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Science or related topic.

2. Sound background in nonlinear solid mechanics.

3. Sound background in FEM technology. Prior experience in multiscale modeling is a plus.

4. Experience in large scale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ode development in C++ necessary.

5. Experience in code development on parallel machines is highly desirable.

Contact:

Interested candidates are encouraged to send a cover letter, CV, three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and nam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three references to: Professor Suvranu De des@rpi.edu
 

-------------------------------------------
Ph.D. Position at Nancy University, France

 

The LAEGO (Nancy, France) invite application for a PhD thesis. The project deals wi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CO2 percolation in rock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CO2 PERCOLATION IN ROCKS

The storage of CO2 under supercritical state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deep geological formations (aquiferous reservoirs, coal veins) is a possible way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to the atmosphere (cf. IMAGES, CLUB CO2).

The injection of CO2 may induce modifications in both physical (e.g. mineralogical transformations, evolution of the porosity and the permeability) and mechanical (deformations, maximal strength) behaviours of reservoir rocks (limestone, sandstone) and impermeable cap rocks (argillite). In the case of coal, the injection of CO2 induces swelling due to adsorption processes. The first part of the work consists in the study of these phenomena thanks to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riaxial cells allow the injection of CO2 under different states (dissolved in water, gaseous or supercritical) in rock samples with permeability and strains measuring. Many results have already been obtained thanks to these percolation tes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work cons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behaviour law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odifications due to CO2 injection. In the case of coal, an important modelling work concerning the hydraulic behaviour is asked. A homogenised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low of CO2 and its adsorption, will have to be developed. In the case of aquiferous rocks, a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ultiphasic flow (liquid water, dry air, water vapour, gaseous or supercritical CO2) will also be develop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models will be done in a finite element code in which an important numerical development has to be performed. Large-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ll be carried out thanks to these models.

Locationn LAEGO – ENSG – Nancy University (Vandoeuvre Lès Nancy, FRANCE).
Supervision :
Dashnor HOXHA, Prof.
Dragan GRGIC, Associate Prof., Dragan.Grgic@ensg.inpl-nancy.fr
Qualifications:

A suitable background is a MSc exam in Mechanic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or a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The ability to quickly learn and understand new subject areas should be demonstrated by grades or equivalent means.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should be sent by email to:
Dragan GRGIC
Associate Professor
LAEGO-ENSG (Nancy University)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Géologie (ENSG)
Rue du Doyen Marcel Roubault
54501 Vandoeuvre Les Nancy (France)
Tel. 00 33 3 83 59 63 69
Fax. 00 33 3 83 59 63 00
Email : Dragan.Grgic@ensg.inpl-nancy.fr
 

 

========================================================================
 机构团队
-----------------------------------------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I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The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ICES) was cre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to provide the infrastructure and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for strong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in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Organizationally, ICES reports to the Vice President for Research, and draws faculty from seventeen participating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f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The Institute currently supports nine research centers and numerous research groups. It maintains the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rogram, a graduate degree program leading to the M.S. and Ph.D. degrees in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underway at ICES involve 91 faculty representing 17 academic departments and f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ICES faculty hold positions in the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Red 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 and the Jackson School of Geological Sciences. It also supports the ICES Post Doctoral Fellows Program and a program for visiting scholars through the J. Tinsley Oden Faculty Fellowship Research Fund.

Many of ICES' professors are leading experts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for PDEs, such as: Ivo Babuska, Luis Caffarelli,  Bjorn Engquist,  Omar Ghattas, Thomas J.R. Hughes, Pierre-Louis Lions, J. Tinsley Oden, William Press, Mary Wheeler

The Institute is now the home to ten research centers, five active research groups:
•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Geo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 and Biology
•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
• Center for Distributed and Grid Computing
• Center for Numerical Analysis
• Center for Predictive Engineering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 Center for Subsurface Modeling
• Computational Visualization Center
• Applied Mathematics Group
• Cardiovascular Engineering Group
• Computational Finance Group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Group
• Electromagnetics & Acoustics
• Multiscale Modeling Group

========================================================================
 网络精选
-----------------------------------------
美国大学职称评聘

才能是首要条件

在美国的大学中,教师职称的晋升制度与欧洲的大学极其严格的教授岗位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没有数量的限制,各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聘任教授的数量。在美国,有时大学中一个系拥有的教授人数可能比助教人数还要多,而这种情况在欧洲大学是极少见到的,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至少有20名教授,而英国的剑桥大学哲学系就只有2名教授。

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聘任基本上是以年限与学术成果的质量为考评标准,要求任教者每5年上一个台阶,如果到时间仍然不能评上更高级的职称,任教者便会被解聘。除了正常的晋升外,美国的大学中也有类似“破格晋升”的现象,即有突出学术成就者可以不受年限和学历的限制,直接晋升高一级职称。

除此之外,美国的大学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进入大学的教授系列必须拥有博士学位,这与中国目前有些重点大学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要看应聘者的学历,更要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是否能够胜任执教的岗位。在美国的大学中,才能是职称聘任首要条件,人际关系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笔者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令人感慨和深思的消息: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从政之前,是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先后出任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助理国务卿、国务卿等高级职务。步入政坛之后,基辛格离开了教授岗位,按美国大学的规定,他必须辞去教授职务,尽管基辛格依然具有教授资格,但已经不再是哈佛大学的任职教授了。

从国务卿岗位上卸任并退出政坛后,基辛格很想回到哈佛大学工作,但被哈佛大学婉言谢绝,原因是他提出了不给学生上课的要求,而不履行任课职责的教授,哈佛不需要,也是不能接受的。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教授解释道:“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如果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我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由此看来,美国的大学,尤其是那些名牌大学,对应聘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就是那些有名气的大牌政界人物,也很难在大学找到当挂名教授的机会。这和我们国内大学挂名教授、挂名学者泛滥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想方设法稳定教授队伍

竞争上岗也是美国的大学职称聘任的一个特色。据说,在哈佛大学,几年前该校空缺了一名助理教授的岗位,在招聘广告刊登以后,来争取这个岗位的人络绎不绝,总共有300多名博士应聘,其中有些来自国内各大学,也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名牌大学的一个教学岗位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美国的大学素有人才流动的特征,但是知名的教授的稳定性也非常明显,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名校,有许多教授甚至从博士毕业进校任教直到退休,他们是这些学校的终身教授。像罗尔斯、亨廷顿等美国学界的大牌人物,一生都呆在哈佛大学。这种情况与中国大学人才流动情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年纪稍轻的教师和学者流动相对大些,年纪与名气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小。

为稳定教授队伍,美国的名牌大学都力求聘那些在学术上有影响的教授为终身教授,一般也称作讲座教授,这也是许多人后半生都呆在某一所学校的根本原因。除一般的讲座教授外,还有一些以某人命名的讲座教授(这在西方大学是共同的)。而这些以某人命名的教授的知名度要更高,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杜威讲座教授,这种教授的待遇有些类似于中国的“特聘教授”。

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社会地位很高,有些年轻有为、有重大独创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也许才不过20岁出头就已经被聘为终身教授了,而这个年龄在中国的高校,可能连评副教授都需要破格。

学术委员会作用突出

在笔者看来,美国大学的教授评聘制度体现着美国的人才测评理念,其核心便是看重“真才实学”、“软硬兼施”。其中,“真才实学”是指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而在“软硬兼施”中,硬的指标是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但是大都没有数量的限制和字数的要求;软的方面看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表现。美国大学非常重视任教者发表文章的质量和学术期刊的档次,10篇没有新意的文章比不上一篇真正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所以在美国,有许多著作等身的名教授,也有著作极少,但学术水平很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名教授。

在美国的大学中,院系的学术委员会在教授评聘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术委员会可以投票确定一个人的聘任、晋升与否,而系主任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他只有一票的权力,而不像在我国的某些大学,少数院系的主要领导掌握着教师职称评聘的“生杀”大权。

一般来说,能否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对于博得学委会和学生们的青睐,从而顺利实现职称的晋升是很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如果任教者能在院系内部的各种讨论中,表现出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知识,这一点甚至比发表一些论文更为有用,也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越有名望的大学,这种表现的“印象”依据就越重要。

(原载:《科学时报》 2009-3-17 B3 国际)

-----------------------------------------
武夷山:全世界学术期刊界共同的怪现状

(引自武夷山先生科学网博客,原文地址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219367  )

清朝谴责小说家吴趼人(1867-1910)创作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小时候读过。目前,全世界的学术期刊界也有形形色色的怪现状。英国的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杂志2007年第6期发表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的Stuart MacDonald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经济、金融与管理学院的Jacqueline Kam合写的论文,题目是:“管理学领域内的高质量期刊和博弈行为”,披露了不少与我国学术期刊界的怪现状极其类似的情况。文章说:随着正规的科研绩效评价(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的开展,英国学者也更注意在高档次期刊(quality journal)上发表论文了。Quality journal的同义词还有premier journal, key journal, core journal, flagship journal, top rank journal, top tier journal, 等等。

一旦一种期刊进入了高档期刊行列,就能吸引到更多高水平的稿件,于是就可能长期保持在这个行列中。在管理学界,人们认为:一流管理学院的教授们愿意投稿的那些期刊就肯定是好刊物,但是,管理学院是否属于一流,又得看其发表状况。

由于研究者人数的增加等各种因素,发表越来越难。对于管理学领域的期刊,1970年时的平均退稿率为72.8%, 1994年时攀升到81.7%。

由于在科研绩效评估中很重视论文,现在学者们普遍不太情愿做审稿的事,因为审稿的工作量和贡献在个人业绩中反映不出来。

澳大利亚正打算学习英国的RAE,加强定量评估的分量。一些大学采取了发表论文给予奖励的做法。墨尔本商学院的老师每在《金融时报》列出的高档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5000澳元。昆士兰大学商学院的奖励规定更细:
一档期刊:每位作者人奖励12000澳元
二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7500澳元
三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5500澳元
四档期刊:每位作者奖励2000澳元
五档期刊:不奖励
在非学术性的专业期刊(profesional journal)发表论文:每位作者奖励1000澳元

由于昆士兰商学院是奖励每位作者,而不是每篇论文给一个固定奖金额,于是,采取奖励措施后,合著增多了。有人分析说,这样的奖励措施会诱使人们发表短文章,或是将类似内容的文章在多处发表。此举也不利于校内老师与外单位的合作,因为昆士兰商学院的奖励规定只是针对内部员工的。

不仅学校管理当局有动作,期刊编辑部也有动作。比如,一些编辑部加大出版频次,增加每期的页码数,以吸引作者投稿。有的编辑部愿意向“好作者”支付现金(博主:国际期刊一般不给稿费,因此,向个别作者付钱就属于鼓励措施了),还有编辑部“培植”一些作者多引用本刊,或者是几家刊物间搞互引联盟。

不同院系在给期刊排行,期刊也在给院系排行,它们对来自某些院系的来稿会更欣赏。

由于美国期刊界一般认为,哪个期刊质量好,来稿量就多,从而拒稿率就高,于是拒稿率可以成为期刊质量的一个评估指标。于是,有的期刊编辑部就鼓励、“忽悠”大家给本刊投稿,这样,拒稿率必然就加大了。

很多作者不是为了交流学术思想而发表文章,而是为发表而发表,学术态度不严谨。大约三分之一的论文引证的是二手资料,而不是一手资料,而且,对这些二手资料,作者也未必读过。

博主:从2008年起,英国RAE变成只看定量指标了,尽管此举招致许多批评。为什么会放弃定性评估?一是因为,多次RAE的评估结果表明,定量评估结果与同行专家的定性评估结果高度吻合;二是因为,同行专家评估面临现实的困难,比如,2001年那次评估,14位专家评审组的成员总共要审714篇论文论著,它们堆起来有40英尺高。换句话说,在40天的评审时间里,每人平均每天要审读18篇论文!他们不可能在40天内不干别的只做审读,即使全身心投入审读,一天认真审读18篇论文也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这些评审组成员能将面前的一大堆待审论文论著的15-30%认真审读一遍就不错了。

面对全世界共同的怪现状,谩骂、诅咒没有用,看见SCI就发火也没有用,看见大学排行榜就跳脚还是没用。我们不可能下一个行政命令禁止定量评估与排行,只能想办法将评价做得更好,设计更合理的指标,确定更合适的权重,而不是简单放弃定量评估。比如,台湾大学黄慕萱教授设计的世界大学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是全面的大学评估,只评估论文质量)就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好的指标体系。她既考虑了能反映大学的长期学术积累的指标,又考虑了反映大学近期表现的指标,这种长短期结合的评价思路前所未见。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