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0卷,第4期,2010年5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雷冬  张耀海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² 教育部公示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² 教育部将设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²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人员录取名单确定

    ² 关于部分读者未能收到力学动态文摘的公告

    学术会议

    ² 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

    ² 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教育教学

    ² 第三期“光测力学实验教学”研讨班

    招生招聘

    ² 中山大学工学院招聘

    ²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Flexible Electronics/Adhesion

    ²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Modeling
 

    学术期刊

    ²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Volume 58, Issue 6, June 2010)
    ²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Volume 199, Issues 29-32, 1 June 2010)

     ◆ 力学人物
    ² 童秉纲

     ◆ 机构介绍
    ² 中山大学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期刊动态

    ² 《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自主软件产业共命运
 

 

=======================================================================================

     新闻报道
-------------------------------------------

 教育部公示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摘自教育部网站)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消息,本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现进入网上公示阶段。
    今年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76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47个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56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推荐申报的1214门本科课程、525门高职高专课程和179门网络教育课程参加了评审。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产生本年度上网公示课程725门,其中本科课程442门,高职高专课程223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名单见附件)。另有13门公安类课程由公安部负责单独组织评审和公示。
    所有公示课程的申报材料、网站链接及登录办法已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上公开(登录办法:

登录http://www.jpkcnet.com/ ,点击“课程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课程公示”栏所留电子信箱或书面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反映对公示课程及相关材料的意见和建议(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须署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公示期为2010年5月18日至5月27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教育部将设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摘自科学网)
 

  今年起,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学业成绩优异、科研创新潜力较大的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
        依照初步计划,评选人数为当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收总数的5%左右,一次性资助每名获奖博士研究生3万—5万元。共资助在读博士研究生700名左右。新人奖每年评选一次,不重复资助。学术新人奖经费,不得用作生活津贴。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通知称,该部决定今年投入的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总额为2000万元。今年的试点阶段资助获奖博士研究生的经费额度为3万元/人,共资助在读博士研究生700名左右。
        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试点单位包括北大、清华、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研究生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43家博士生培养单位,除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包括工信部、国家民委、中科院、社科院、总装备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等单位的直属学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置博士生学术新人奖主要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广大博士研究生学习钻研,促使他们投身高水平科研和创新研究中。
        据介绍,申请人应为全日制在学博士研究生,其本科及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品德端正,已展露出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术新人奖经费不得用作博士研究生的生活津贴,具体由获奖人所在单位设立专户进行管理,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资助博士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人员录取名单确定
(摘自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站5月12日消息:201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批)及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录取人员名单已经确定,现予公布。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项目、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生项目、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生项目、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生项目、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中英优秀青年学者奖学金项目、中德 DAAD 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博士生项目、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项目等因尚需与外方确定或进行联合面试,不在公布名单之列。另,荷兰伊拉斯姆斯博士生项目、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生项目、英国赫尔大学博士生项目部分人员录取结果将另行通知。

详细录取名录:http://www.csc.edu.cn/Chuguo/csc2010grad/agentlist.asp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关于部分读者未能收到力学动态文摘的公告

(力学动态文摘编辑部)


    近期,部分读者反映收未能收到订阅的“力学动态”文摘。而力学动态文摘每月10日和25日均准时向所有订阅用户发送,从未间断过。经过与部分读者联系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部分学校的邮件服务器因同一时间收到本刊邮件地址(mechbrief@hhu.edu.cn)发送的批量邮件(订阅用户比较多),而将本刊邮件地址所发送的电子邮件屏蔽为“垃圾邮件”。因此建议读者们将本刊邮件地址放入邮件“白名单”或与贵校网络中心联系,同时也欢迎访问“力学动态”文摘网站(http://em.hhu.edu.cn/mechbrief/)浏览所有已发送的过刊。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

(2010年8月20日-25日 四川绵阳)


      为促进计算力学学科的学术交流,推动计算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与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决定:2010年8月20日-25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
会议主要议题(征文内容):
        计算力学的新模型、新理论、新方法和软件开发研究(含固体与流体);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求解技术;
        固体-流体相互耦合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
        多场耦合力学问题的数值仿真;
        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材料本构模型的宏细观研究与数值仿真;
        CAE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
        计算纳米与生物力学;
        有缺陷材料的力学演化规律与数值计算;
        冲击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岩土结构和流体力学中的反问题研究;
        工程随机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
        各类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多体系统复杂动力学问题与动力稳定性的研究;
        各类工程中的施工力学、工艺力学问题研究和应用;
        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数值方法;
        海洋、地下空间、太空开发的力学分析;
        路桥计算力学,环境计算力学与灾害计算力学;
        模型确认与验证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多尺度理论与模拟研究;
        实物实验、测试与控制中的仿真;
        其它计算力学问题。

注意事项:
        1. 应征论文应是未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
        2. 本次会议直接征集论文全文,篇幅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应征论文全文请于2010年5月31日前提交会议秘书处(详见6),并请提供论文作者的通讯地址、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
        3. 应征论文经专家评审通过且作者本人到会参加交流后,将分别发表在《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专辑或“计算力学学报”增刊上,并推荐其中的优秀论文发表在“计算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期刊的正刊上。投稿时,请注明发表意愿,并按所要求的格式排版。
        4. 会后拟安排考察参观活动(详细路线将在下一轮通知和网站上给出),欢迎携带家眷参加。
        5. 会议最后一轮通知将委托承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出。
        6. 应征论文请通过会议网站(正在建设中,2010年1月1日正式开通)投稿,并同时通过E-mail:danhuang@hhu.edu.cn发送(注明CCCM2010&SCCM-8征文)给黄丹博士。会议网址:http://em.hhu.edu.cn/cccm2010&sccm8/
        7. 联系人:
               邬 萱   Tel:025-83786951(可传真),13601580850
                           E-mail:lxxh@yahoo.com.cn
               黄 丹   Tel:13675107917,danhuang@hhu.edu.cn


会议网站:http://em.hhu.edu.cn/cccm2010&sccm8/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2010年11月    广州)

 

       “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1月下旬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本届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广泛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推动我国疲劳与断裂研究领域学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届会议必将是一次群英荟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负责主办,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承办。

征文范围:
        材料疲劳与断裂物理的微观机制
Ø           疲劳与断裂研究的新理论
Ø           材料断裂与循环形变的晶体学
Ø           新型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行为
        疲劳与断裂的环境效应
Ø          材料环境断裂
Ø          材料腐蚀疲劳
Ø          材料蠕变行为
        疲劳与断裂力学
Ø          实验断裂力学、概率断裂力学及可靠性
Ø          线弹性与弹塑性断裂、界面断裂、动态断裂
Ø          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的断裂行为
Ø          生物材料的损伤与断裂
Ø          复杂载荷下材料和结构的疲劳行为
Ø          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疲劳与断裂计算与模拟
Ø          计算断裂力学
Ø          疲劳与断裂过程计算机模拟
Ø          疲劳与断裂分析软件及数据库
        疲劳与断裂表征及评价
Ø          疲劳与断裂损伤的微细观方法
Ø          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实验及测试技术
        材料失效分析及寿命预测
Ø          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失效分析
Ø          疲劳载荷与环境谱编制方法
Ø          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延寿及老龄化控制分析
        材料与结构抗疲劳与断裂工程设计
Ø           抗疲劳与断裂的工程设计技术
Ø           工程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与评估
Ø           大型工程的抗疲劳断裂设计与控制
Ø           疲劳与断裂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

征文要求:
       凡未经正式发表、与疲劳与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技术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详细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0 年7 月30 日(摘要限A4 纸两页)。请将详细摘要的Word 电子文档连同参会意向回执以Email 通讯的方式发到会议秘书处。论文详细摘要审稿完成后将审稿结果通知作者。会议将出版详细摘要集, 欢迎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会议秘书处: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联系人:刘辉
Email:hliu@mater.ustb.edu.cn

电话:62332428,13671329595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教育教学

-----------------------------------------

第三期“光测力学实验教学”研讨班

(2010年10月   南京)

 

      应广大实验力学工作者要求,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协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委员会力学学科组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期“光测力学实验教学”讲习班,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并更好地促进广大实验力学教学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期讲习班将改为研讨形式。除安排长期从事实验力学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教授讲授部分内容外,也欢迎广大从事实验力学教学的教师到会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承办单位将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这次研讨班也将是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欢迎参与。


研讨班主要议题如下:
1. 光弹性测量技术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现代光测力学技术对于机械和土木等工科专业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3. 如何使现代光测力学技术与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配合;
4. 现代力学实验教学的教材与普及。


交流不限于以上内容,欢迎大家提出更好的意见与建议。


时间:2010年10月上旬
地点:南京
会期:3~4天
请欲参加本次研讨班的人员填写以下报名表,在7月15日前返回给联系人:
杨福俊: Email: yang-fj@seu.edu.cn,Fax: 025-83793384,Tel: 025-83793384;
乔 玲:Email: qiaoling@seu.edu.cn,MP: 13851460468

第二轮通知将在8月15日发出,并确定具体日期、费用以及报到地点等事项。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中山大学工学院招聘

 

中山大学工学院因学科发展与工作需要,拟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中山大学工学院各学科教师。竭诚欢迎国内外各重点、知名高校优秀人才应聘。
招聘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纳米力学
招聘职位:
         教授、副教授、讲师


联系方式: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工学院大楼B402
联系人:耿丹青
邮政编码:510006
联系电话:86-020-84115492
e-mail: gengdq@mail.sysu.edu.cn
具体要求参见:http://egs.sysu.edu.cn/zhaopin/ShowArticle.asp?ArticleID=835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Flexible Electronics/Adhesion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vailable starting immediately in the Johnson Research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The position will involve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the mechanics of soft materials/flexible electronics/adhesion, with applications in photonics and energy storage. The work will involv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with experimental groups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pplicants should send a CV with a list of references to htj@illinois.ed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Model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s seeking a post-doctoral candidate to start approximately in September 2010.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work on developing multi-scale materials deformation predictive tools. The group interests are in conducting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research, spanning a broad spectrum of materials and phenomena, to predict the damage and deformation evolution of advanced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to further the field of Materials-by-Design for Extreme Environments.
     The candidate must have a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erospace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or a closely related discipline, with a solid background in general materials modeling. A strong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parallel programming is highly desired. Knowledge in the following areas is of special interest: molecular dynamics, dislocation dynamics, crystal plasticity, and/or multiscale modeling.
     To apply, please send a complete curriculum vitae, a short statement of research(maximum of one page), and a list of 3references (includes name, affiliation, address, e-mail, and phone number) to:
     Dr. Jaafar El-Awad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e-mail:jelawady@jhu.ed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58, Issue 6, June 2010 )

Elasticity and strength of partially sintered ceramics
      Pages 829-842
      Xiaoxing Liu, Christophe L. Martin, Gérard Delette, Didier Bouvard
 

Corrigendum to “Size-dependent elastic properties of micro- and nano-honeycombs” [J. Mech. Phys. Solids 58 (2010) 696–709]
      Page 843
      H.X. Zhu
 

Dynamic crystal plasticity: An Eulerian approach
      Pages 844-859
      Oana Cazacu, Ioan R. Ionescu
 

Constitutive analysis of thin biological membranes with application to radial stretching of a hollow circular membrane
      Pages 860-873
      V.A. Lubarda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plastically anisotropic solids with non-spherical voids
      Pages 874-901
      S.M. Keralavarma, A.A. Benzerga
 

Crack in a 2D beam lattic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wo bending modes
      Pages 902-917
      Michael Ryvkin, Leonid Slepyan
 

A continuum mechanics framework and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remodelling of collagen gels and collagenous tissues
      Pages 918-933
      Martin Kroo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olume 199, Issues 29-32, 1 June 2010)

 

A multi-level wave based numerical modelling framework for the steady-state dynamic analysis of bounded Helmholtz problems with multiple inclusions
Pages 1881-1905
Bert Van Genechten, Karel Vergote, Dirk Vandepitte, Wim Desmet
 

A residual local projection method for the Oseen equation
Pages 1906-1921
Gabriel R. Barrenechea, Frédéric Valentin
 

Studied X-FEM enrichment to handle material interfaces with higher order finite element
Pages 1922-1936
Kristell Dréau, Nicolas Chevaugeon, Nicolas Moës
 

Systematic coarse-graining of spectrin-level red blood cell models
Pages 1937-1948
Dmitry A. Fedosov, Bruce Caswell, George Em Karniadakis
 

A Hermite cubic collocation scheme for plane strain hydraulic fractures
Pages 1949-1962
A. Peirce
 

A natural-norm Successive Constraint Method for inf-sup lower bounds
Pages 1963-1975
D.B.P. Huynh, D.J. Knezevic, Y. Chen, J.S. Hesthaven, A.T. Patera
 

Optimal aerodynamic design of airfoils in unsteady viscous flows
Pages 1976-1991
D.N. Srinath, Sanjay Mittal
 

Asynchronous multi-domain variational integrators for nonlinear hyperelastic solids
Pages 1992-2013
Michal Beneš, Karel Matouš
 

Simulating diffusions with piecewise constant coefficients using a kinetic approximation
Pages 2014-2023
Antoine Lejay, Sylvain Maire
 

Implicit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n inelastic biphasic mixture at finite strain: Part 1: Application to a simple geomaterial
Pages 2024-2049
R.A. Regueiro, D. Ebrahimi
 

A reduced integration finite el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a thermomechanically consistent stabilisation for 3D problems
Pages 2050-2058
Daniel Juhre, Stefanie Reese
 

Full analytical sensitivities in NURBS based isogeometric shape optimization
Pages 2059-2071
Xiaoping Qian
 

Guaranteed-quality all-quadrilateral mesh generation with feature preservation
Pages 2072-2083
Xinghua Liang, Mohamed S. Ebeida, Yongjie Zhan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力学人物
-----------------------------------------
 童秉纲

(摘自百度百科)

 
        童秉纲,著名力学家、教育家,1927年9月28日出生,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3年,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讲师及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61年他调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曾先后担任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主任。协助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建设了中国科大流体力学的专业教学体系。1981年担任教授,受聘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到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至今。童秉纲曾历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原国家教委工程力学专业教材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现担任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1997年10月童秉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领域,结合国家航天工程的需要率先开拓和发展了一套从低速直到高超声速的动导数计算方法,并发展了以有限元方法为主体的计算气童秉纲 院士动热力学;建立了模拟鱼类运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对鱼类形态适应的内在机制作出了完整解释;在钝体尾迹的涡运动机理、可压缩性旋涡流动结构、二维涡方法等研究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   
        童秉纲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非定常流、生物运动流体力学、涡运动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领导其科研集体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1)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领域内,针对跨声速和高超声速流固有的非线性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模型:非定常跨声速局部线化面元法和非定常内伏牛顿-布兹曼流动理论,从而开拓了跨声速和高超声速的动导数计算方法;建立了三维非线性非定常极端曲地面效应的非线性奇异摄动理论,揭示了极端曲地面效应的物理规律;最近,他针对难于算准航天器热流的老问题,建立了计算热流的新的有限元提法,克服了传统的微商差分算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相应地建立了对激波和分离的复杂流动具有高分辨率的有限元格式以及有限元一有限差分杂交算法及隐式算法,有明显成效。   
        (2)建立了模拟鱼类波状游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鱼类几种游动模式的形态适应问题,得出了若干新的结论,该理论在SCI上不断被引用,国际同行给予了肯定。   
        (3)在涡运动和涡方法的若干一计前沿,探索了静态和振动圆柱尾迹演变的稳定性和分岔及其控制问题,可压缩性粘性热传导热涡的流动结构问题以及提高二维涡方法的精度和适应性等问题上,取得重要的新进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机构介绍
-----------------------------------------
 中山大学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摘自中山大学网站)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中山大学1958年创办的力学专业,是全国较早创办的力学专业之一,是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一个创办的力学专业。目前学科较齐全,拥有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两个博士点,和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四个硕士点。目前,本系教职员工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高工)7人。在长期的办学和改革过程中,已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系有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很好的研究基础、突出的科研成果。在老的教师队伍中,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工程力学的学科领域里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力学界同行专家中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如:张涤明、周清甫、孙明光、蔡承武、罗恩、徐兆、陈树辉等教授,他们都取得优秀科研成果,并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和一批省部级的奖励。近年来,本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学历的年青优秀人才。他们为力学学科开辟了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新战场,也越来越成为同行专家中享有地位和影响的年青学者。
        在科研方面,本系在强非线性振动的分析方法,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非线性波浪理论与应用和复合材料的统计细观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上取得了公认的成果,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项。相关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十余项,省部级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二十余项,近年在国际上发表,被SCI、EI收录的论文100多篇。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期刊动态

-----------------------------------------

《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自主软件产业共命运

陆仲绩

      (上海科学院    上海CAE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计算机辅助工程》作为一家以往并不太令人瞩目的杂志,最近成立的第五届编委会的编委分布之广、层次之高,却是多数杂志所不常见的;2010年4月18日,第五届编委会会议召开,逾三分之二的编委参会,编委们对杂志发展的关心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当然是与主办方重视(如杂志所在大学的正副校长等出席编委会议)和编辑们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当前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命名的杂志,我们对她成为交流“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CAE软件产业”的最新技术和介绍实践经验的专业性平台充满期待和信心。
       要办好这份专业应用性很强的杂志并不容易。因为这个领域的国内市场几乎被国外CAE软件厂商所垄断。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的国外主流CAE软件厂商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技术交流会议,其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应用面面俱到,概念层出不穷。由于缺乏自主软件平台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只能根据主流软件提供的材料炒成菜肴,难保有自己的特色。虽然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可圈可点,研究成果更是独具特色,但这些成果的落地生根之路就如同漂浮的萍,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家树上的果。与专业性杂志共命运的,还有众多弱不禁风的自主软件公司,以及求贤若渴的应用企业。一份专业性杂志是培育该学科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特点、特长是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杂志没有自主软件产业和技术应用作为依靠对象,就只能是国外软件的窗口,难以体现自身价值;没有自主软件产业,就是踏进云计算或量子计算机时代,其容量和速度可以解决,但能力与应用却依然难以施展自如;要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能力,可以向国外公司购买最先进的“软装备”,但却不可能买到保密的高端技术。“这些东西没有,我们国家怎么能设计出好的飞机发动机呢?”没有自主软件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紧密结合,就难有生产性服务业的立足之地。
     《计算机辅助工程》是一份依托上海海事大学所承办的专业性杂志。上海海事大学本身并不以计算机辅助工程专业见长,而现今以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为定位,积极为该杂志的发展倾心尽力。这种气度和远见已经超越了上海海事大学(或者说上海)的地域和专业所限。
       上海有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能力、依托行业示范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导,有先行先试的制度和环境优势。建设自主应用软件产业也是上海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提振地方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契机。“十二五”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上海东方网广纳民智,集全市力量,在“十二五”规划中长期发展问题上开展大讨论 [http://sh.eastday.com/node76954/125gh/index.html]。笔者也曾在其中提出 “在上海落实培育自主CAE软件产业”的建议,正是对此的真切期盼[http://show.eastday.com/news/ab4/xiangxi.asp?pkey=114];以此交流真知灼见,望共同推进规划美好蓝图的实现。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