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1卷,第2期,2010年7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雷冬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 at 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² 第一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评审结束

    ²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开始申请

    ² 教育部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² 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学术会议

    ² 第五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第一轮通知

    ²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招生招聘

    ² 宁波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招聘压电结构与器件研究人员

    学术期刊

    ²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Volume 23, Issue 3, 2010)

    ²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ume 26, Issue 3, 2010)

    力学人物
    ² 钟万勰院士

     ◆ 机构介绍
    ² 四川大学力学科学与工程系

     网络精华

    ² 近6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授奖总数一半以上

    ² 科学期刊计划建立防剽窃机制

 

 

=======================================================================================

     新闻报道
-------------------------------------------

 第一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评审结束

(“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评审委员会供稿)

     为纪念我国著名力学家钱令希院士对中国计算力学的杰出贡献,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于2010年3月联合设立了“钱令希计算力学奖”。 同时,成立了“钱令希计算力学奖”第一届评审委员会,由钟万勰院士、程耿东院士、崔俊芝院士兼任顾问,林家浩教授任主任,委员包括陈十一教授、段宝岩教授、邓子辰教授、张洪武教授、庄茁教授、郑耀教授、章青教授、隋允康教授(排名不分先后)。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作为奖励委员会的秘书单位负责奖励工作的具体实施。

“钱令希计算力学奖”旨在奖励在计算力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国内学者。每两年评奖一次,每次评选“钱令希计算力学奖(成就奖)”和“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青年奖)”各1项。获奖者将获得由中国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证书,和由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提供的现金奖励。

2010年7月7日,第一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评审会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召开。出席本届评审会的有钟万勰院士、程耿东院士、崔俊芝院士、林家浩教授、邓子辰教授、隋允康教授、张洪武教授、庄茁教授、郑耀教授、章青教授等十位专家。根据本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共收到的7项申请书,并参考网上对这些申请书的评议材料,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最终评选出本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成就奖和青年奖各一项。本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成就奖)”由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徐幼麟教授和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朱乐东教授联合获得;本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青年奖)”由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郭旭教授获得。

获奖证书和奖金将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国计算力学大会上颁发。届时,获奖者将在大会上作“钱令希计算力学奖”荣誉报告。

第一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公告请见:http://sail.dlut.edu.cn/qlxjslxj/06.html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开始申请

(摘自科技部网站)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为做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工作(以下简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于2010年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受理2011年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申请,请申请者按照有关要求申报,过期不再受理。

附件:

1.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2011年度)

2.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申请书(2011年度)

详情请见:关于申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的通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教育部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摘自教育部网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该计划已正式启动。

 在有关高校提出申请、专家组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经审核,现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具体名单见附件。

 附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摘自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近日发布通知,将在部分领域方向开展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新建工作。

 申报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所申报的实验室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基础。所申报的实验室应处于本领域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研究项目,有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经费;具备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能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3.具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4.具有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科研用房集中,实验室面积应在3000平方米左右;具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原则上不低于2000万元;有稳定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5.具有良好的建设与运行条件支撑。依托高校要保证建设期间匹配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不低于1000万元;保证实验室建设期间和建成后,每年提供不低于50万元的运行经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拟申报高校需认真组织填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格式参见http://www.dost.moe.edu.cn/ 下载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一式5份和电子版光盘须于2010825日前送达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研究处,逾期将不予受理,不受理邮寄。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五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第一轮通知

201011  成都)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将于201011月在成都举行,由西南交通大学承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深化力学课程改革,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主要讨论专题为:

——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更新

——力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力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力学课程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欢迎各高校力学任课教师积极参加。现将本届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交流与征文

围绕主题与相关专题,组委会除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外,还将面向广大高校教师征集论文,并从各高校教师提交的论文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大会、分组交流以及书面交流。所有入选报告将汇集编入《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0)》正式出版并赠送参会代表和各高校相关院系。欢迎踊跃投稿。

论文要求:

1)凡内容符合论坛论文征集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

2)论文提交内容和格式:请登陆http://mechforum.cncourse.com 下载论文提交模板,照此模板格式撰写论文,篇幅限制在3页以内。

3)论文提交方式:以电子文件形式E-mail acem@pub.hep.cn

4)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10920日。

二、回执

回执提交截止时间:2010920日。

回执提交方式:请通过网站注册直接报名(也可通过E-mail、邮寄、电话或传真等方式)。

论坛组委会将根据会议规模及论文投稿情况确定参会人员名单,组织遴选各类报告,并于20109月下旬寄发第二轮通知。

三、论坛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水    赵湘慧      

  话:010-58556211  58581362  58556078

  真:010-58556023

E-mailacem@pub.hep.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0

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邮政编码:100029

    网址:http://mechforum.cncourse.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19-24 August, 2012   Beijing, China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CTAM2012)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China, from 19 to 24 August, 2012. The Congress is host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CSTAM).

The Congress venue is the China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CNCC),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the Olympic Green of Beijing, adjacent to the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 and the National Aquatics Center (Water Cube).

     9 January 2012, deadline to submit abstract and extended summary

    19-24 August 2012,  ICTAM, Beij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of ICTAM 2012, visit the website http://www.ictam2012.or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宁波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招聘压电结构与器件研究人员

(宁波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供稿

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与材料科学系(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有着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尤其在结构和材料的冲击动力学方面有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硕成果。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大学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单位。目前在结构与材料的冲击响应和压电结构与器件等方向引进了多名钱江学者等特聘教授,致力于这些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建设,以期在学科建设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多作贡献。

为了加强在压电结构和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招聘一到两名从事压电结构分析和压电器件(谐振器和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充实压电器件实验室的研究队伍。 

招聘条件:

1 拥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优先)。

2 有在压电结构分析、弹性波理论、压电器件加工、压电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经历和博士学位,熟悉计算力学、弹性力学、弹性波、数值方法、压电材料、传感器设计与检测等主要学科领域。

3 能够教授所在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具有出色的教学和学术交流能力。

4 能主动开展研究工作并争取各级研究项目和基金。

5 善于团队合作,能够积极结合企业和产业需求,与校内外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6 有成为学科方向带头人的潜力。 

如您有意在宁波与宁波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一起发展,推动压电器件技术研究,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宁波大学和所在的力学学科提供良好的人才引进条件和待遇。申请材料包括:1)详细学术简历,2)代表性论文3篇。 

联系人:315211浙江省宁波市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机械与力学学院 干老师

电话:(05748760-0613 8760-0302 传真: 05748760-8358

E-mail dp@nbu.edu.cn

http://eng.nbu.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Volume 23, Issue 3, 2010 

Generalized Reverberation Matrix Formulation for Wave Propagation in Multilayered Medium
Jiayong Tian

 Electro-Magneto-Thermoelastic Plane Waves in Micropolar Solid Involving Two Temperatures
Magdy Ezzat, Farid Hamza, Emad Awad

 

On Cor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Peierls Stress of Dissociated Superdislocations in Aluminides: NiAl and FeAl
Xiaozhi Wu, Shaofeng Wang, Congbo Li

 

Yield Criterion in Plastic-Damage Models for Concrete
Ji Zhang, Zhongxian Zhang, Chuanyao Chen

 

Numerical Study on Properties of Weak Interlayer of Laminated Composite
Yafang Zhang, Chun'an Tang

 

Predictive Approach to Failure of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Equivalent Constraint Model
Fang Wang, Xiangguo Zeng, Junqian Zhang

 

Surface Effects on Elastic Fields Around Surface Defects
Xiaolong Fu, Gangfeng Wang

 

Phononic Band Gaps in Two-Dimensional Hybrid Triangular Lattice
Bin Wu, Ruiju Wei, Huanyu Zhao, Cunfu 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for Thin Plate-Like Structures Including Surface Effects by Using State Space Method
Hongyu Sheng, Pin Lu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Complex 3D Static and Dynamic Crack Propagation by Embedding Cohesive Elements in Abaqus
Xiangting Su, Zhenjun Yang, Guohua Li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ume 26, Issue 3, 2010

On a general theory for compressing process and aeroacoustics: linear analysis

Feng Mao Yipeng Shi Jiezhi Wu

 Calculation of Hugoniot properties for shocked nitromethane based on the improved Tsien’s EOS

Bo Zhao Jiping Cui Jing Fan

 Wing kinematics measurement and aerodynamics of free-flight maneuvers in drone-flies

Yanlai Zhang Mao Sun

 Attitude dynamics of a cylinder floating in immiscible fluids

Jiannlin Chen

 Heat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low Mach number turbulent channel flow with spanwise wall oscillation

Jian Fang Lipeng Lu Liang Shao

 Nonlinear aeroelastic analysis of a two-dimensional wing with control surface in supersonic flow

Guoyong Zheng

 Aeroelastic modeling of wind loading on a cable-net supported glass wall

Zhifu Gu Letian Yang Yan Li Bin CHEN

 A novel type of transverse surface wave propagating in a layered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piezoelectric layer attached to an elastic half-space

Zhenghua Qian Feng Jin Sohichi Hirose

 Peierls stress for <110>{001} mixed dislocation in SrTiO3 within framework of constrained path approximation

Xiaozhi Wu Shaofeng Wang Ruiping Liu

 Achievement of chaotic synchronization trajectories of master–slave manipulators with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Qingkai Han Lina Hao Hao Zhang Bangchun Wen

 The mechanism of stiffness increase phenomenon of a rubbing disk

Shimin Wang Jieqiong Xu Qi Wang

 Track dynamic behavior at rail welds at high speed

Xiao Guangwen Xinbiao Xiao Jun Guo Zefeng Wen Xuesong Jin

 Bifurcations and the penetrating rate analysis of a model for percussive drilling

Qingjie Cao Marian Wiercigroch Ekaterina Pavlovskaia Shaopu Yang

 Synchronization of two coupled exciters in a vibrating system of spatial motion

Chunyu Zhao Hongtao Zhu Yimin Zhang Bangchun Wen

 A new control law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exponent assignment for libration point orbit maintenance

Jian Wei Shijie Xu

 Singular analysis of bifurcation systems with two parameters

Qin Zhaohon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力学人物

-----------------------------------------

 钟万勰院士 

钟万勰,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原籍浙江德清,1934224日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第五届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计算力学协会资深会员。

1956年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系毕业。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60年代发现潜艇耐压锥、柱结合壳失稳的不利构造形式。70年代与小组基于群论研制了大量工程应用软件,并主持研制了三维大型有限元系统JIGFEXDDJ 80年代提出了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的结构优化算法及DDDU程序系统;提出结构极限分析新的上、下限定理,继而又提出了参变量变分原理及相应的参变量二次规划算法用于弹-塑性变形及接触问题,是中国计算力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1989年以来,发现了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相模拟;据此又提出了弹性力学求解新体系与精细积分的方法论。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现在,钟万勰是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计算力学常务执行理事(19862002),并成功地主持过多次国际会议。并在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发表演讲,1997年任《计算力学学报》主编。2007年,年逾七旬的钟万勰老当益壮,还在从事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机构介绍

-----------------------------------------

 四川大学力学科学与工程系

(摘自四川大学网站)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4年四川大学工学院(成都工学院的前身)组建的土木水利工程学系和航空工程学系,1948年工学院已开设机动学和应用力学两门力学课程。

1957年原成都工学院创办数理力学系,设工程数学、工程物理、工程力学3个专业,招收5年制本科生,下设3个教研室: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和力学专业教研室。

1960年工程数学、工程物理专业的学生转入工程力学专业,1962年毕业41人,1963年毕业30余人。

1964年至1976年工程力学专业停办,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并入基础部力学教研室。

1977年工程力学专业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成立工程力学系,共有教职员工73人,我国著名力学家康振黄先生担任首届工程力学系主任。

198111月固体力学获教育部批准,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招收生物力学硕士研究生。

1985年成立工程力学研究所。1986年工程力学系开始招收土建结构工程专业大专学生,1988年在工程力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城环学院(1998年城环学院改名为现在的建筑与环境学院)。

19867月固体力学(含生物力学方向)和流体力学获教育部批准,分别列为第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工程力学系增设土建结构工程与城镇建设2个专业,与工程力学专业同时招收本科学生。

1995年原城环学院土木系与工程力学系合并,组建土木工程与应用力学系,同年生物力学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01年,土木工程专业与工程力学专业分开设系,成立土木工程系和应用力学系。2003年工程力学获教育部批准,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7月应用力学系改名为现在的力学科学与工程系。

20061月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力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现有4个教研室(组):工程力学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生物力学教研室和基础力学教研组;2个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物力学研究所;1个中心实验室:力学中心实验室;

2个校外实习基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中国人民解放军63672部队核技术研发中心(西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力学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 个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拥有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现有教职工37名,其中教授13名(含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8名,年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有7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

国家“985”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1人;世界生物力学理事会理事1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人,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委员4人,全国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人;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1人,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

四川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和理事6人。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每年招收35-55名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具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招收硕、博士生15-30名;还与其它院系合办有生物医学工程硕、博士点及生物医学工程和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并具有相当强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实力。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工程力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了国内第一批生物力学博、硕士研究生,毕业学生中有现任全国生物力学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各1人。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成绩显著,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和办学特色等几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方针和措施,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

先后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奖1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1人,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奖1人,四川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奖3人;中国力学学会优秀教师奖1人。

5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青年基金)项目、部省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先后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已初步获准承办第五届超长寿命疲劳断裂国际学术会议(VHCF5);在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在岩石的断裂与损伤、新型材料疲劳与破坏、现代跨越结构静动力分析,在心血管流体动力学、生物细胞力学、人工器官及假肢研究、巨量数据的高速采集及处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取得了富于特色的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教育部提名高校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以及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6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授奖总数一半以上

(摘自中国新闻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在近6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高校获奖数占每年度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5年来产生的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高校占了7个。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高等学校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占半数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直保持在70%以上,重点重大项目都在50%以上。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40个,占全国总数的64%;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有102个,占总数的31.7%;在国家确定的今后15年我国科技发展重中之重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也有高校专家的全面参与,其中,“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的研制、设计与建设由清华大学负责主持。

      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高校形成了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2009年,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共立项80个,高校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资助18项,占总数的64.3%,是历史上比例最高的一年。

      5年来,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占居了重要地位。据统计,在近6年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中,高校获奖数占每年度授奖总数的比例基本在一半以上,印证了高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力军。5年来产生的8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高校占了7个,充分说明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原始创新和技术发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9年,高校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分别占增选数的54.3%和41.7%。

      为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的差距,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步伐,培育一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高等学校取得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科学期刊计划建立防剽窃机制

(摘自科学网) 

据《自然》网站报道,包括ElsevierSpringer在内的一些大的出版商正在准备打击剽窃,他们将推出软件(CrossCheck software)来检查投稿文章是否存在雷同,或是从已发表文章大块改写而来。

 在此之前,据《自然》所做的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使用该软件可确定大量的投稿文章存在剽窃行为,某杂志甚至查出剽窃行为达23%。从20086月开始,许多出版商(包括自然出版集团)在过去的两年里已开始试验交叉检查软件。该项服务使用美国加州奥克兰iParadigms公司生产的iThenticate交叉检查软件,它的优势是其数据库具有的全文文章数量巨大,使之能够与其他文章比对。

 在过去几个月里,随着出版商扩大他们的交叉检查测试,一些人发现了惊人的剽窃程度——从自我剽窃到拷贝其他文章的几个段落或全文。Taylor & Francis公司6个月来一直对三本科学杂志进行交叉检查测试,发现其剽窃率分别为10%6%23%

 出版者不能确定剽窃是否在增加,抑或是现在被发现的更多,或两者兼而有之。“几年以前,我们1年发现一两个剽窃案例。现在我们1个月发现一两个”,刚刚开始采用交叉检查的美国计算机学会出版主任Bernard Rous说。

 交叉检查揭露出的剽窃程度已经足够让出版商喜欢这款软件,但使用交叉检查软件给出版商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管理费用。看起来检查每篇文章花费0.75美元很合理,但是编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检查被软件怀疑的文章。

     此外,确定剽窃需要对相关的两篇文章都给以专业的解释,有时“抄袭”自己以前的方法和材料是正当的,比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如何跑凝胶电泳。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