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6卷,第3期,2011年11月10日

 

本期编辑:陈文   雷冬   危嵩   蔡伟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快报

     庆祝江苏省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纪要

     四川省第二届实验力学学术会议纪要

     关于《固体力学学报(中文版)》增设优秀博士论文介绍栏目的通知

    学术会议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odelling for Complex Materials of ECCOMAS2012

     Minisymposium on Mechan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12th ICTAM

     WCCM 2012: Minisymposium on Cohesive Zone Models - Fundamentals and Multiscale Applications

    招生招聘

     PhDs and Post-doctorate Research Positions in Shape Memory Alloys

     Presidential PhD Awards of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

     Postdoc position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PhD Positions Available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t Clarkson University

    学术期刊

    力学进展 2011年 第5期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 20卷 第3期
     网络精华

    浅谈中国科研人员一年到头的科研活动与热点话题
 

 

=======================================================================================

     新闻报道
-------------------------------------------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快报

浙江师范大学 高建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 吴善超


博主按:前段时间吴处长来学校讲学,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在即,现把吴处长讲解内容的亮点分享给大家。在浏览全文之前大家不妨从整体上把握2012年的战略框架,做到心中有数。NSFC继续支持对外合作,有这方面人力资源的可以开展合作研究,申请下来基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1. 2012年试点设立”优秀青年基金“(架桥)。
    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使之成为青年科学家助跑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其成长的关键时候给予一些支持。在青年基金和杰青之间增加这样一个项目类型,每年400个名额,支持100万元,要求男性38岁,女性40岁。 (副高以上博士)让具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更进一步发挥自由探索精神。
2. 启动青年基金项目的renew机制,使研究工作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能通过快车道直接获得面上基金资助,从而实现在起步阶段的连续稳定支持。青年基金之后,以相对简化程序(不经函评),建立renew机制,使青年基金项目中表现突出者直接获得面上项目资助,从而在某一研究方向上得到稳定支持。(约占5%)。
3. 面上基金资助强度去年平均30万/3年改成平均60万/4年,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工作的需要。2012年将面上基金平均资助强度提高到80万元/4年,以利于稳定支持,让科学家减少申报项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附件:科学网高建国博客原文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庆祝江苏省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江苏省力学学会秘书处供稿)

    10月27日,庆祝江苏省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在河海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李家春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冯少东副主席,河海大学校长王乘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长、第五届名誉理事长赵光恒教授,第五、六、七届理事长、第八届名誉理事长姜弘道教授,第八届理事长任青文教授,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陈建康教授及江苏省兄弟学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出席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20多位为学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代力学工作者,历任和现任的副理事长、正副秘书长以及新老理事、会员、学生代表400余人。
    江苏省力学学会第五、六、七届理事长,八届名誉理事长姜弘道教授首先致开幕词;河海大学王乘校长致欢迎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冯少东副主席致辞;会议由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刘伟庆教授主持,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陈建康教授代表兄弟学会致辞,大会宣读中国力学学会及兄弟学会的贺电贺信;解放军理工大学杨绪普老师代表全体会员发言。第八届理事长任青文教授作了“江苏省力学学会五十年回顾与展望”报告。
    五十年前在金宝桢、范绪箕、徐芝纶等十几位教授、工程师的倡议组织下,江苏省力学学会在南京成立。经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学会已发展成包括: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岩土力学、实验力学和环境与灾害力学七个专业委员会、教育科普、青年、工程应用三个工作委员会以及秘书处、信息服务部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部、个人会员2457人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五十年来,江苏省力学学会跟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组织相应的学术活动,介绍国内外前沿科学动态,进行教学经验、工程技术交流;组织科普讲座、举办力学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向相关组织机构推荐人才和成果;设立奖项,服务社会。不少活动已延伸至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在江苏省及全国力学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江苏省民政厅、中国力学学会“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荣获全国“学会之星”称号;多次荣获“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组织奖”;1988-2010年已连续23年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集体”称号。
    10月28日,由江苏省力学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江苏大学、无锡市力学学会协办,河海大学承办的庆祝江苏省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暨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大会圆满结束。大会为期2天,共安排了9个大会报告和6个专场、专题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李家春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刘人怀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教授,河海大学姜弘道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吴锤结教授,扬州大学李世荣教授,宁波大学陈建康教授,河海大学任青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洪嘉振教授作了大会报告。
    大会特别设立了“纪念徐芝纶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和“2011年江苏省力学学会青年论坛”专场报告会,除此之外,还设有“动力学与控制”、“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工程力学及应用(一)”和“工程力学及应用(二)”四个专题报告会, 90余人次报告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届大会注册代表260余人,收到论文112篇,大会交流论文88篇。学术内容几乎涉及到力学的所有领域,是一次多学科的、综合的、交叉的大型学术活动。大会还评出 “大会优秀论文”13篇,“学生优秀论文”20篇。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纪要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刘应华教授供稿)

 

    由北京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协办的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于10月13-15日在北京昌平富来宫温泉山庄召开。会议主席由北京大学刘凯欣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宁建国教授担任。清华大学黄克智院士、浙江大学杨卫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王自强院士、后勤工程学院郑颖人院士,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了黄克智、徐秉业、杨卫、王礼立、杨桂通、余同希、黄筑平和杨嘉陵等8位著名学者作了大会特邀报告,内容包括“过屈曲分析及对可伸展电子元件的应用”、“塑性力学基础及其工程应用” 、“纳晶变形与断裂”、“塑性动力学研究学习中的若干疑惑”、“Hilda Geiringer 的故事”、“塑性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一些应用”、“准热力学公设和热弹塑性本构关系”、“鸟撞的一个精化安全评估方法”。这些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交流论文65篇(含摘要),组委会从中精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学者近年来在塑性力学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的概况。会议开设了3个分会场,主题分别为“材料与结构的塑性力学行为”、“塑性力学中的数值方法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共组织了51个分会场学术报告。在研讨会上学术讨论气氛热烈,代表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参会代表普遍感到获益良多。会议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卢国兴教授介绍了2012 ’AEPA会议筹备情况,北京大学工学院刘凯欣教授介绍了王仁塑性力学优秀论文奖评选情况及王仁基金会相关事项。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对我国塑性力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希望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能继续定期举办下去。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力学学会第8届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塑性力学专业组换届暨新一届塑性力学专业组工作会议,确定了塑性力学专业组将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专业组成员对今后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塑性力学学术交流活动,发挥专业组引导和组织作用,管理和使用好王仁院士基金,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以及下一届全国塑性力学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四川省第二届实验力学学术会议纪要

(四川省实验力学专委会暨中国力学学会材料试验专委会蔡力勋教授供稿) 

    由四川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中国力学学会材料试验专委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物院总体所)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实验力学学术会议”于2011年10月21日~23日在四川绵阳举行。中物院总体所、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航工业成飞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攀钢集团公司等18个单位的1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教授、研究员2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0名,一批青年讲师、工程师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莫军研究员、王清远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四川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胡文军研究员、蔡力勋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胡文军研究员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谭志昕副院长致欢迎辞,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长杨翊仁教授致辞祝贺会议顺利召开,副理事长莫军研究员、王清远教授也致贺辞并在开幕式后共同主持了大会报告。
    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起峰教授作了题为“大变形结构变形测量与大尺度运动测量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康国政教授、中物院总体所副所长胡绍全研究员、四川大学黄崇湘教授分别就 “镍钛合金循环变形行为研究”、“实验力学在武器装备研制中的作用”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动力学与实验表征方法”为题作了大会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会议还设了 “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力学性能与振动”、“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疲劳、断裂”和“实验设备与测试技术”三个分会场,共58篇论文在分会场进行了宣读。论文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的力学性能实验表征与分析;疲劳与断裂力学、界面力学实验测试与分析;力学测试新设备与应用;动态与冲击问题中的实验力学技术;数据采集、处理与传感器技术和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等,为四川省从事实验力学研究的同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会议印制了论文集,部分论文将陆续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测试》和中文核心期刊《实验力学》上发表。论文体现了各单位在近两年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也展示了四川省在实验力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在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代表们感到收获很大。
    会议期间,四川省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召开了委员会会议,对委员会工作与今后学术活动计划进行了讨论,确定第三届四川省实验力学学术会议在2013年由四川大学承办。委员会上,四川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实验力学专委会主委王清远教授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委会近年的工作,特别介绍了2012年将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会议筹办情况,中国力学学会材料试验专委会副主委、四川省实验力学专委会副主委蔡力勋教授介绍了2011年在成都召开的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委员会联席会议和2012年将在西安召开第二届海峡两岸材料破坏与试验学术会议情况。
    主办学会对中物院总体所为成功举办本届会议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试验机部、北京乔泽科技有限公司、美国科视达中国有限公司成都代表处对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关于《固体力学学报(中文版)》增设优秀博士论文介绍栏目的通知

  

    根据20111030日主编会议的决定,为了促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学者的成长,加强国内固体力学人才培养单位间的学术交流,《固体力学学报(中文版)》拟增设“优秀博士论文介绍”栏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012年第1期起,每期刊登1篇近1-2年内通过答辩的优秀博士论文介绍。

(2)优秀博士论文由国内各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选拨推荐。为了扩大交流,每个重点学科每年原则上只能择优推荐1篇。

(3)各重点学科单位推荐的优秀博士论文介绍经主编会认可后,在“优秀博士论文介绍”栏目免费刊登。

(4)优秀博士论文介绍一般控制在3个出版页之内。既要简明、扼要地反映博士论文的总体工作,又要重点凸现博士论文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部

 2011/11/1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odelling for Complex Materials of ECCOMAS2012

(September 10-14, 2012 Wien, Austria)  

 

    This symposium will provide a forum to present and debate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ethodologies for studying the behaviour of complex materials. The goal is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engineers, physicists, mathematicians) specializing in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mplex materials. Mechanics will play a central role, but the focus will be set on those problems where mechanics is highly coupled with other concurrent physical phenomena. In this framework, the interest and suitability of multiscale strategies will be highlighted.
    This symposium is intended to be a computational oriented follow-up of the successful MMCM symposia previously held in Vancouver (2006), Berlin (2009) and Paris (2010). The focus will be set on computational issues, while still highlighting the underlying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With these aims in mind, contributions from all aspect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ll be considered. Topics of applications will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Materials with micro(/nano)-structure
    • Composites, Fibre-Reinforced, Laminated
    • Granular, Masonry-Like, Cementicious
    • Biomaterials
    • Random Materials
    • Shape-Memory Alloys
    Complex material behaviour
    • Damage, Fracture, Defects, Cracks
    • Non-Classical Continua, Multiphysics
    • Poromechanics, Fluid Flow
    • Randomness and Fractals
    • Wave Propagati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 Coupled Discrete-Continuum Methods
    • Homogenization Methods
    • Computational Multiscale Methods
    • Non-standard Methods for Generalized

    Continua
    • Molecular, Dislocation Dynamics
    • Object-oriented, Adaptive Homogenization
    Prospective authors are kindly invited to submit an abstract related to a mini-symposium or to a congress topic online by December 15, 2011. Online submission of abstracts: In the submission process you are asked to submit both
    • a short abstract of up to 1,200 characters (plain text, no graphs or formulas) this abstract will be printed in the Book of Abstract
    • a 2-page abstract (upload of a pdf file which has to comply with the template this abstract will be sent out for review and will be made available in the proceedings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and information regarding full paper submission will be sent by March 15, 2012. For inclusion of the abstract in the final scientific programme, it is mandatory to register for the congress and to settle payment.
    Please contact:
    Prof. Tomasz Sadowski
    E-mail:
 t.sadowski@pollub.pl sadowski.t@gmail.com
    Website: http://eccomas2012.conf.tuwien.ac.at/
 

 

 

 [返回本期目录栏]

 

 


-----------------------------------------

 Minisymposium on Mechan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12th ICTAM 

 

(August 21–24, 2012 Beijing)


    As you certainly know, the quadrenni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August 21–24, 2012. The ICTAM Congress is one of the major events in the Applied Mechanics calendar. Apart from Plenary and Sectional Lectures, the 23 rd ICTAM Congress covers six Mini-Symposia and over 40 Pre-nominated Sessions involving fluid mechanics and solid mechanics or both.
    In this framework, Professor Pavel Tkalich and myself have been asked to act as Co-Chairs to the Minisymposium on “Mechan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is topic will provide significant exchange of recent findings and ideas especially also after the recent terrible events. Since your participation in this Minisymposium would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gress, we herewith invite you to take part in it and submit a paper within your area of interest. If you agree, you should submit a title and abstract to us and to the website
http://www.ictam2012.org/ together with a Short Paper following the guidelines in the First Announcement and on the congress website. Please indicate also that the paper is intended for this Minisymposium. The Short Paper will be review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apers Committee. The final decision on the acceptability of all contributions will be made by this Committee in late March 2012.
 

 

  [返回本期目录栏]

 

 

-----------------------------------------

 WCCM 2012: Minisymposium on Cohesive Zone Models - Fundamentals and Multiscale Applications

 

(São Paulo, Brazil, 8 -13 July 2012) 
 

    I am co-organizing a mini-symposium on Cohesive Zone Models –Fundamentals and Multiscale Applications (MS-139) in th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WCCM 2012) with Dr. Glaucio H. Paulino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We welcome papers that pres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cohesive zone models at any length and time scales, from atomistic and molecular to microstructural and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Please, see the attached PDF for more detail of the mini-symposium.
    The WCCM 2012 will be held at Sao Paulo, Brazil, July 8 – 13, 2012.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mini-symposium, please submit an abstract through the following link (
http://www.wccm2012.com/index.asp). Note that the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is Nov. 30, 2011.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hDs and Post-doctorate Research Positions in Shape Memory Alloys

(潘尔年教授供稿) 

There are several immediate openings in the following research-oriented posi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a NASA funded project on the analysis,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tion of Shape Memory Alloys. These positions will be part of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 A F Saleeb), in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UA).

    Two post-doctorate positions, for duration of 12 to 18 months each, for candidates having strong background in mechanics,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ales. In addition to normal activities in conducting the specific tasks in the research project, including significant production of journal papers, these positions will als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and provide initial training and guidance to new PhD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same project. US citizens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are especially encouraged to apply for these positions.

    Two research assistantships for graduate students pursuing their graduate PhD program in mechanic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of CE department at UA. Consideration will be given to both candidates with previous master degrees or those directly going to a PhD program following their bachelor degrees. (For graduate admission details at UA please visit, http://www.uakron.edu/admissions/graduate/)

Interested applicant should send their updated resumes, previous research summary and three reference letters to the following email: postdocandphdsuakron@gmail.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residential PhD Awards of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 is now offering 100 Presidential PhD Awards to outstanding students worldwide. They are fully funded PhD positions (tuition fee plus living cost for three years).

If you have excellent MSc students who are going to graduate next year or have graduated, and are interested in fracture mechanics, numerical modelling, concrete and composite, impact and blast etc, please ask them to contact Dr Zhenjun Yang (zhenjun.yang@manchester.ac.uk ).

The details from http://www.mdc.manchester.ac.uk/funding/pdsaward/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 position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 postdoc position is immediately available in th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research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Th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high-performanc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scale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olid mechanics.  The candidate shall have a Ph.D. degree in mechanic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r related areas with emphasis on computation. Significant experiences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using direct and iterative solver, computer programming using fortran, C or C++, and parallel computing based on CPU or GPU are required. The initial appointment of this position is 10 months and the project may be renewed based on performance and available funds. Interested applicants shall send a resume with research statement and 2-3 references to dong.qian@uc.edu .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Positions Available in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t Clarkson University

Two PhD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immediately in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t Clarkson University, NY, US.  The research program focuse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cluding polymer microstructures, composites, nanomaterials,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are possible. The candidates with background and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soli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are highly encouraged to apply.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contact Dr. Wang at lifwang@clarkson.edu (http://www.clarkson.edu/cee/faculty/wang.html ).

Clarkson University is a private university located in Potsdam, New York.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at http://www.clarkson.edu/cee/graduate/index.html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力学进展
 2011年 第5期

 

《力学进展》四十年  

白以龙,朱如曾

 

块体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的压缩剪切特性和侵彻/穿甲自锐行为  

李继承,陈小伟

 

袋型阻尼密封泄漏流动和转子动力特性的研究进展   

李军,李志刚

 

爆破振动全历程预测及主动控制研究进展 

李鹏,卢文波,陈明

 

非结构网格变形方法研究进展 

周璇,李水乡,孙树立,刘剑飞,陈斌

 

CFD模拟方法的发展成就与展望   

阎超,于剑,徐晶磊,范晶晶,高瑞泽

 

2011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詹世革,张攀峰,吕守芹,张文明

 

非均质材料力学研究进展: 热点、焦点和生长点——ICHMM2008的观察和启迪

范镜泓,陈海波

 

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李家春,符松,詹杰民

 

 

  [返回本期目录栏]

 

 

 

-------------------------------------------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 20卷 第3期
(《计算机辅助工程》编辑部供稿)

 

工程数值仿真与CAE算法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优化设计(作者:杨志刚,黄慎,赵兰萍)

高架桥声屏障高度对高速列车气动特性影响(作者:罗建斌,杨志刚)

上海地铁车辆统型车轮疲劳强度分析(作者:黄云娇,周劲松,孙文静,宫岛)

统一二次曲线拱坝有限元建模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安龙飞,卿龙邦,郭永刚)

复合材料π接头渐进失效分析(作者:陈珅艳,林志伟,MOHAMED Yasser Mahmoud,黄海,梁宪珠)

基于自然元法和精细积分法的功能梯度材料瞬态热传导问题求解(作者:李庆华,陈莘莘,薛志清,曹晖)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1

复杂环境下高速列车动态行为数值仿真和运行安全域分析(作者:金学松,凌亮,肖新标,朱旻昊,周仲荣)

高速列车车厢结构声-振耦合响应数值分析(作者:徐凯,李跃明)

SiPESC.FEMS的单元计算模块设计模式(作者:张盛,杨东生,尹进,李云鹏,陈飙松,张洪武)

PANDA的功能可扩展性设计与应用(作者:孙乐,何颖波,莫军)

生土结构住宅建筑CAD软件开发(作者:胡笳,谢步瀛,周志浩,张其林,杨晖柱)

含分形特征夹层岩体损伤与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作者:韩凤山)

汽车空调平流式冷凝器性能仿真分析(作者:张凯,王东,杨志刚,陈辉)

颠簸路况下3种结构形式平衡悬架强度分析(作者:苏继龙,连兴峰)

变模温注射成型数值仿真(作者:苗利蕾,谢鹏程,杨卫民)

岸桥大车平衡梁疲劳寿命预测(作者:廉书生,张锋锋,董达善,滕媛媛)

CAE分析技术在第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中的任务和方向(作者:赵飞云,于浩,贺寅彪,姚伟达)

计算流体力学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作者:祁江涛,李迎华,吴浩伦)

CAD/CAE/CAM自主创新论坛

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FEPG(作者:梁国平,唐菊珍)

应用技术与技巧

基于FINE/Marine的跨介质航行器数值模拟(作者:贾力平,康顺)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5)(作者:张锴,武秀根)

行业动态与访谈

第7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召开

Altair 2011 HyperWorks技术大会暨Altair进入中国10周年用户年会在北京召开

欧特克收购CFdesign,助力现代工业仿真设计:专访欧特克销售经理王红蕾女士

2010新品发布,MSC“重装”上阵

信息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NUMECA公司与中航商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LMS Imagine.Lab AMESim系统建模和仿真实例教程》出版发行

NUMECA助力高校科研,为期3周培训圆满结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Acta Mechanics Solid

(Volume 23

, Issue 5, October 2010)

 

========================================================================
网络精华
-----------------------------------------

浅谈中国科研人员一年到头的科研活动与热点话题

(摘自科学网刘强博客)

 

    在中国,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不能免俗的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撰写申请书、申请立项、评审答辩、开题、执行、填写进展报告、结题验收等科研全过程。基金申请之前总有一段时间各种高招满天飞、基金评审结果出来后又有一段时间总有一批人在谈论基金申请的公平与否;在国家奖出炉、院士名单公布后,又免不了有各种议论纷纷;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公布之后、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召开之后,又是大家热闹批判的节日。年复一年,科研继续在做,评议潮涨潮落,日子也就这么溜走了。简单梳理一下这个过程,看看一年当中倒底有多少个热点话题,从中也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当下中国的科研现状。
    一年四季,从1月份到12月份,日历如此。但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他的一年到头应该是从2月份开始的,或者可以说是从3月份开始的,和平常的日历有1-2个月的时差。不过为了描述方便,我还是从1月份开始。

    一月

    1月虽然是一年的开头,但这个月往往是科研人员交账的时间,所以应该算科研人员忙碌一年的扫底阶段。
    1月份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人。虽然是上一年度评选出来的获奖项目,但颁奖仪式通常需要协调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年份都拖到1月初来颁奖。
    1月中旬,基金年度进展报告需要提交到基金委。

    二月

    科技部通常会在春节前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申请指南。指南很重要,从2011年开始,973计划的8个领域变成了9个领域,而要想申请973计划项目,只有根据指南里明确的研究方向撰写申请书才会接收。因此,上一年度10月份提交的973计划项目建议书很重要。
    2月份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申报国家奖。通常国家奖励办会在2月28日截止申报工作,所以2月份推荐工作结束之前,也是报奖人员反复修改、完善申报书的关键时期。
    2月份是交基金结题报告的时间。重点项目通常也在这一个月组织中期汇报和结题验收,如果春节比较早,可能也会放在1月份进行。

    三月

    3月份是科研人员最忙碌紧张的一个月,申请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的,需要在3月20日之前将申请书提交到各依托单位的科技处审核、提交;申请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的,一般需要在3月底之前通过网络提交申请书,再由科技处审核上传,再打印纸质版本快递到国家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这个阶段就好比播种,一年的收获如何,全看这一个月加班加点熬夜撰写的申请书质量了。
    2011年科技部在3月初发布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申请指南,往年科技部是将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指南同时发布的,今年错开了一个月时间。
3月底,国家奖励办公布当年受理的项目情况。2011年与往年相比有了一个重大变化,不仅将项目基本信息公布了,还将8篇代表性论文的情况也公开了,透明度进一步增强。

    四月

    4月份科研人员可以稍微缓一口气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播种工作完成了,虽然后面还有施肥等工作,但总算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对于中科院系统的科研人员来说,趁着这个空隙期,院创新项目终期验收会通常选在这个月进行。

    五月

    5月份,时隔1个多月,973计划项目申报和国家奖申报都有一个初评结果了。
    通过973计划项目初评(网上评审)的,5月中旬将进行复评答辩。2011年科技部进行了新的尝试,改往年的面对面答辩为网络视频异地答辩。
    通过国家奖初评(网上评审)的,5-6月份要在专业评审组初评会议上进行答辩,答辩采用评审会场播放事先提交的电子演示稿、专家和答辩人通过电话进行异地答辩的形式。

    六月

    6月中下旬,是上一年度JCR(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日子,也是关心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的科研人员激动和兴奋的日子。尽管有人说SCI是Stupid Chinese Idea,但挡不住大家纷纷发表高见的劲头。
    6月中下旬,通过973计划项目复评答辩的将进行最后一轮综合评审。答辩方式与复评答辩相同,2011年仍然采用网络视频异地答辩的方式。只不过因为复评面对的是大同行专业评审专家,而综合评审面对的是非同行评审专家,因此在准备答辩材料的时候有所侧重才行。
    6月下旬,基金委杰出青年和创新群体的评审工作结束,基金委的评审是依靠专家意见,因此投完票,结果差不多就定了,这个时候打听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七月

    2011年7月初,国家奖励办公布了国家奖初评结果,往年初评结果可能在6月初就公布了,今年也许是电话答辩的时间安排得长了点儿,所以时间上往后延了。通过网络函评、专业评审组初评,两轮下来还能榜上有名的,心里该踏实了。
    7月下旬,基金委的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会议评审结束。消息灵通人士,可以打听自己的项目过没过。消息不灵通的,就得再忍耐一段时间了。
    中科院系统的,一般7月下旬该提交院创新项目立项建议书了。不过这个时间要看专业局的安排,不是很固定。
    此外,2011年科技部管理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建议书要求在7月份提交。这个时间点比往年要早。

    八月

    8月初,国家奖励办公布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的国家奖获奖项目名单,三关过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交材料、等着颁奖了。
    8月初,科技部公示当年973计划与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不过前期的一些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公示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个过程而已。
    8月初基金委会公布“杰青” 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大概半个月的公示期。一般说来各学部专家评审组确定的名单最终都能通过,但也不排除少量有异议的最后被刷下去的可能。
    8月中下旬,基金委公布面上、青年、重点等集中接收期间提交的基金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通过的人自然满心欢喜,没通过的人则有认赌服输的、心怀不满的、屡败屡战的等各种评论,科学网上会热闹一阵子。

    九月

    9月份是一年当中科研人员比较轻松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打扰。这个月中通常只有1个比较重要的事情:9月份中上旬,提交基金计划书。
    中科院系统的,9月中下旬要提交院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准备答辩事宜了。

    十月

    10月份对科研人员来说,干扰相对而言较少,应该是可以安心做点儿学问的时间。
    10月中旬,应该提交“杰青”的计划书。
    10月下旬,下一年度973计划项目指南建议(300-500字左右的材料)该提交了。

    十一月

    进入年底,科研人员又要开始忙碌年底交账的事情了。与此同时,年底又是各种申请的筹备和开始阶段。所以,不管是播种还是盘点,反正该忙了。
    11月份,科技部会通知填报973计划课题经费预算书。现在科技部对973计划项目(课题)的经费使用管得越来越严,除了让科研人员挠头的审计之外,各种未经报批科技部同意就随意更改预算的花销、没有花完的经费等都会收到科技部的监督检查意见书或者上缴结余经费通知,所以,与其时候算帐,还不如在这个阶段将预算做好。当然,作为科研人员,谁都知道,这很难,但是,科技部如此管理,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
    11月份最吸引科研人员的话题是11月下旬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往年这个发布会的时间在12月和11月份之间摇摆,2010年提前到了11月26日。此外,2010年的统计结果第一次取消了国内研究机构或大学的论文数量排位,搞得大家兴奋点下降,因为没有数据对比,就没法去吹、去炒作。不过这可能就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领导表示的,希望借此弱化各单位之间论文发表数量的比较,而更多地关注论文质量。经过十多年的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的炒作,目前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不是科研工作的实质追求,中国的科研已经到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阶段。不过,中信所如果以后一直取消各大学、研究结构的排名,估计参加发布会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了。
    11月份,中科院系统的各专业局会组织下一年度国家奖推荐的答辩,评选出推荐项目。此外,院创新项目的任务书也在这个月该提交了。

    十二月

    12月底,基金委公布下一年度的基金申请指南。科研人员通常不太重视这个指南,往往依靠惯性思维去填写申请书。但是,这几年基金支持的强度越来越高,限项规定来回更改,还是应该看看指南再写,不能全指望科技处来提意见。
    12月份,国家奖励办也会发布下一年度国家奖申报的通知。
    12月下旬,基金委会组织“杰青”结题验收和中期评估。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