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7卷,第6期,2012年3月25日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 新闻报道
◆ 学术会议
The Third Asian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CMFMS 2012)
◆ 招生招聘
◆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 网络精华
南京出台“科技九条”促创业
◆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双周电子文摘
=======================================================================================
新闻报道
-------------------------------------------
(摘自教育部网站)
2012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科教结合、加强协同创新的关键一年。教育部将支持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为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教育部科技司决定建立备选项目库。根据工作进度,分批从项目库中择优支持。现将备选项目报送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
以高校现有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条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和科研管理模式,按照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管理和运行,推动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一批有特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际学术基地。
二、条件
中方合作单位在相关学科应是国家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机构。外方合作单位应是实验室、研究所等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在相关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或先进水平,能与我方合作单位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运行管理等方面开展持续、深入合作。双方已经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已签订相应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本项目属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合作。
三、推荐材料
材料包括机构名称、研究方向,中外合作单位情况、合作基础,建设规划和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内容。
各地可推荐5-8项备选项目。请你们按照目标和标准,组织所属高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支撑条件,结合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精心组织遴选推荐,编写推荐材料。每个项目的推荐材料不超过3000字。条件不成熟的,可以不推荐。
本地所有推荐材料,请于2月29日前以教育厅公函形式统一报送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同时发送推荐材料电子版。教育部科技司将对入库项目进行专家评审,通过评审后正式进入工作体系,根据工作进度择优支持。
联系人:张莉恒 李楠
电 话:010-66096358
信 箱:zhlheng@moe.edu.cn
-------------------------------------------
(摘自新华网)
根据教育部3月9日发布的新“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将以财政专项支持、规模待遇提升、培育引进并举等多种方式,打造高层次人才“金字塔”。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每年拨出2亿资金专项支持“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用于扩大规模、增加待遇。
据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介绍,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特聘教授名额从每年100人增加到150人,讲座教授规模适当缩小为50人左右。同时将特聘教授奖金由每年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支持年限由3年延长为5年;讲座教授奖金由每月1.5万元提高到3万元,支持年限仍为3年。
此外,为更大范围培养和吸引学术新锐,“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今后将面向全国高校,取消申报名额限制,鼓励通过个人自荐、专家推荐、驻外使(领)馆举荐等多种形式应聘。
据介绍,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把特聘教授人选增量向中西部高校和人文社科领域倾斜,同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也将优先支持中西部高校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
同时,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将适当放宽人文社科人选年龄要求,将申报年龄上限由50周岁调整为55周岁,同时将人文社科评审学科组由4个增加到6个,分别为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与历史、教育学。
自1998年实施以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过海内外公开招聘和严格遴选,共聘任长江学者1801人,其中特聘教授1190人、讲座教授611人。先后有85名长江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特别是在今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共有32名长江学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占全国当选总数的30%,占高校当选总数的近60%。
-----------------------------------------
(摘自教育部网站)
2012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评审工作现已结束,经资格审查和专家网络评审,拟资助项目的项目名单已确定。
-----------------------------------------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中国力学学会发布了2012年度学术活动计划日历版。
在线查阅地址:
http://www.cstam.org.cn/CSTAM_Calendar2012/calendar2012.htm ;
PDF版本下载地址:
http://www.cstam.org.cn/CSTAM_Calendar2012/2012学术活动计划日历.pdf
========================================================================
学术会议
-----------------------------------------
(2012年11月8日-11日 重庆)
一、会议简介
为推动计算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计算力学的发展和工程应用,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2年11月8日-11日在重庆市召开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2(CCCM2012)。
二、会议主题与征文内容
计算力学的新模型、新理论、新方法和软件开发研究;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求解技术;
CFD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应用;
固体-流体相互耦合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
多场耦合力学问题的数值仿真;
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
材料本构模型的宏细观研究与数值仿真;
CAE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
计算纳米与生物力学;
有缺陷材料的力学演化规律与数值计算;
冲击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岩土结构和流体力学中的反问题研究;
工程随机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
各类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应用;
多体系统复杂动力学问题与动力稳定性的研究;
各类工程中的施工力学、工艺力学问题研究和应用;
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数值方法;
海洋、地下空间、太空开发的力学分析;
路桥计算力学,环境计算力学与灾害计算力学;
模型确认与验证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多尺度理论与模拟研究;
实物实验、测试与控制中的仿真;
其它计算力学问题。
三、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12年11月8日-11日
会议地点:重庆市
四、注意事项
1. 应征论文应是未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
2.
本次会议直接征集论文全文,篇幅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应征论文全文请于2012年8月31日前提交会议秘书处,并请提供论文作者的通讯地址、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
3.
应征论文经专家评审通过且作者本人到会参加交流后,将分别发表在《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专辑或《计算力学学报》增刊上,并推荐其中的优秀论文发表在《计算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中国科学》和《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期刊的正刊上。投稿时,请注明发表意愿,并按所要求的格式排版。
4. 会议拟安排考察参观活动(详细路线将在下一轮通知和网站上给出)。
5. 会议最后一轮通知将委托承办单位重庆大学发出。
6. 应征论文请通过会议网站投稿,并同时通过E-mail:ccm2012@cqu.edu.cn
或boyan2012@cqu.edu.cn
(注明CCCM2012征文)发送给大会组委会。会议网址:http://ccm.cqu.edu.cn
7. 联系人:程乐、王熙
Tel:023-65102561;023-65102421
E-mail:ccm2012@cqu.edu.cn
需了解会议最新的详细情况,请及时浏览会议网站:http://ccm.cqu.edu.cn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
2012年3月6日
-----------------------------------------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2012年11月25-27日)
第四届国际计算方法大会将于2012年11月25-27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召开。澳洲的黄金海岸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号称世界最好的海滩之一,其海滩绵延近五十公里。这里有众多国家森林公园,主题游乐园,和具有浓郁澳洲特色的农庄和动物园。举行本次会议的酒店久位于黄金海岸的中心的世界闻名冲浪者天堂(surfers paradise),那里风光明媚,旅游设施完备,你既可以在太平洋中畅游,也可以在沙滩上打排球,或者只是躺在沙滩伞下看看景色。
本次会议将围绕计算方法,计算力学,计算数学,数值模拟,高性能计算,及其在工程及科学中的应用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热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及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会议旨在加强交流、促进合作,为本领域内专家和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建立友谊的平台。会议文章将经过认真审稿,所录用的文章将结集出版,并选录一定数量的文章在SCI杂志特刊上发表,现已确认4种SCI杂志特刊,更多期刊还在争取中。 现会议已经确定了有国际知名学者所组织的25 Mini Symposia。
更多有关会议的信息,请参阅会议官方网站:http://www.iccm-2012.org 。
任何疑问请联系大会组织委员会: ICCM2012Au@gmail.com.
-----------------------------------------
The Third Asian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December 5 - 8, 2012,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 New Delhi, India)
About the Conference
The Third Asian Conference on Mechanics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CMFMS 2012) is the successor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onferences held at Matsue, Japan in 2008 and Nanjing, China in 2010, respectively, and will be held during December 5-8, 2012 in New Delhi, India. The aim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s, particularly from East Asia and neighbouring region, to interact, exchange ideas and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with a view to future cooperation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of solids. Young university faculty and researchers are especially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and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network with others in similar situations, who will also be seeking to develop their research abilities and experience.
Topics
This is a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of solid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follow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m:
· Mechanics of Functional and Intelligent Materials
· Mechanics of Functional and Smart Structures
·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Elasticity (Mathematical, Thermo, Electro, Electromagneto, Photo)
· Plasticity (Mathematical, Multiscale, Thermo, Visco)
·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 Impact Mechanics and Dynamic Material Behavior
· Contact Mechanics
· Solid-Fluid Interaction
· Bio-Mechanics
Important Dates
Submission of abstract: May 15, 2012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une 15, 2012
Submission of 4-page paper: August 31, 2012
Secretary
S. Pradyumna
IIT Delhi, New Delhi, India (pradyum@am.iitd.ac.in )
==========================================================================
招生招聘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招聘客座学生,博士后或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田荣研究员供稿)
招聘岗位:客座学生,博士后或助理研究员
招聘人数:1-2人
岗位研究与开发方向:面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数值模拟与软件
岗位要求:
1、 计算力学、计算数学等方向硕士及以上(客座可以是本科实习生)
2、 熟悉C/C++,编程能力强,有开发经验,懂并行计算更佳
3、 力学基础扎实,对非线性有限元、粒子/无网格类方法熟悉
有意者请将 个人简历、两篇最能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全文、开发过的系统介绍等材料发送到hr@ict.ac.cn。
联系人:
中国科学院 计算技术研究所 人力资源处
宋纪涛
电话:010-62601206
邮箱:hr@ict.ac.cn
-------------------------------------------
东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诚聘海内外杰出人才
(东北大学理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的李永强供稿)
一、东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简介
东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的前身是理论力学教研室和材料力学教研室,这两个教研室是东北大学建校初期较早成立的教研室。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两个硕士学科点是1983年被国务院首批授予的硕士点。2005年获得力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力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一个力学实验中心,该实验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1人。
应用力学研究所的师资队伍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梯队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承担全校本科生的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建筑力学和流体力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还承担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研究生的全部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工程力学”课程于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
研究所一直从事振动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稳定理论、塑性力学、断裂力学以及岩石力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各类纵、横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国防科工委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研获奖10项,其中省部级5项。发表SCI、EI检索的科研论文百余篇。
本研究所由于人才培养和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需求,迫切需要引进优秀人才
二、招聘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力学学科高层次人才
(一)国家“千人计划”及教育部“长江学者”
(1)具有博士学位,能全职在我校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2)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3)在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一线工作,具有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水平,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果。
(4)国外应聘者一般应在本学科前沿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并取得领先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果,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学术水平居国内外前列;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或潜质。
(5)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以及从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学术队伍的工作素质;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二)国内外优秀博士生、出站博士后
应聘者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原则上要求其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学校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本科毕业学校应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相关待遇
各级人才按学校的有关待遇执行,条件优秀者可直接应聘教授、副教授岗位及博士生导师。
四、应聘材料:
(1)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清单以及联系方式;
(2)其他能够用于说明申请人工作能力的材料。
联系人:李永强
电话:024-83679021
电子信箱:yqli@mail.neu.edu.cn
地址:东北大学理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邮编:110819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诚聘海内外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于1956年成立,是以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现任所长为樊菁。力学所现有在职职工480余人,在学研究生350余人。有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1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国际合作伙伴团队2个。
近年来,力学所坚持工程科学思想,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力学学科前沿的发展与突破为基础,加强工程技术原理创新,加强集成与验证能力,在实施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加速研究所发展,建成国际上一流的力学研究中心和工程科学研究基地,引领我国空天科技、海洋与环境工程等领域重大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特向海内外诚聘“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招聘专业和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力学所加强空天、海洋、环境、能源与交通等重要领域的科学创新和高新技术集成,以“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与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为主攻方向。招聘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包括:
二、招聘岗位:
1. “千人计划”
2. “青年千人计划”
3. “百人计划” 研究员
4. 特聘研究员
5. 特聘副研究员
三、招聘条件
(一)千人计划
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基本条件。
(二)青年千人计划
符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基本条件。
(三)百人计划
1. 年龄40周岁以下;
2.
海外应聘的人员:获博士学位后有连续4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国内(院外)应聘的人员:在原单位应已获得研究员(教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位;
3. 在应聘学科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等。
(四)特聘研究员
1. 年龄40周岁以下;
2. 获博士学位后有连续4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
3. 在应聘学科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五)特聘副研究员
1.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 具有博士学位,鼓励海外人才申请,同时鼓励在国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者提出申请;
3.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已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例如已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有重要创新的论文,或掌握有重要价值的关键技术/发明专利等),或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例如博士论文内容充实、有重要创新等);
4. 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
以上人员需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自愿放弃外国国籍来华或回国定居的专家学者(“千人计划”除外),身体健康,学风正派,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受聘者须全时到位工作。
四、应聘后待遇:
(一)千人计划
按照国家“千人计划”相关管理规定执行薪资福利政策。
(二)青年千人计划
国家提供的100~300万元科研费和50万元基本建设费,
研究所提供研究员岗位的薪酬福利待遇;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基本建设费10万元;为期3年每月2000元的“百人计划”岗位津贴;提供流动公寓一套;另还可争取其它计划部门相关经费的支持。
(三)百人计划
“百人计划”入选者聘为研究员,享有研究员岗位的薪酬福利待遇,研究所提供7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为期3年每月2000元的“百人计划”岗位津贴;提供流动公寓一套。海外引进人才通过“百人计划”择优支持的评审者可获260万元的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其中60万基本建设费;国内引进人才通过“百人计划”择优支持的评审者可获15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四)特聘研究员
到岗后,提供7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及30万生活补助,其他薪酬福利待遇按力学所规定执行。
(五)特聘副研究员
到岗后,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及20万生活补助,薪酬福利待遇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招聘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以上各类人员,除享受其聘任类别的待遇外,研究所提供:1)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工作餐补助等福利保障;2)年度健康体检、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和培训体系;3)按规定解决引进人员及配偶的北京户口;4)申请其他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经费支持的机会;5)丰富多彩的员工集体活动,如体育健身活动、集体疗养、春节联欢等。
五、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含个人近期免冠照片、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
2、发表论著目录和引用情况及近5年代表性论著(千人、青年千人、百人、特聘研究员5篇,特聘副研究员3篇);
3、过去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总结及相关证明材料;
4、对开展应聘研究方向科研工作的设想、计划和要求;
5、“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报;
6、“百人计划”申请者需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推荐(自荐)表》。
六、联系方式
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部门:人事教育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邮编100190)
网站:http://www.imech.cas.cn
联系人:王老师、吴老师
E-mail:lxhg@imech.ac.cn
电话:+86-10-82543841
传真: +86-10-82543862
欢迎应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岗位,未尽事宜欢迎垂询。如对力学所其他科研岗位感兴趣,也欢迎与我们联系。
-------------------------------------------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2012年人才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公布2012年人才需求计划,详细需求见以下地址:。
http://denm.dlut.edu.cn/show.php?id=265
联系方式:
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3
单位名称:大连理工大学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工程力学系
联系人:陈飙松、关曼
电话:0411-84706574、84708390
邮箱: chenbs@dlut.edu.cn 或 manguan@dlut.edu.cn
-------------------------------------------
==========================================================================
学术期刊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ume 40,
July 2012
Local strain estimation method for low- and high-cycle fatigue strength evaluation
Kawin Saiprasertkit, Takeshi Hanji, Chitoshi Miki
Fatigue delamination growth rates and threshold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mixed mode loading
Jianyu Zhang, Lei Peng, Libin Zhao, Binjun Fei
Continuum approach to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welded steel joints
Heikki Remes, Petri Varsta, Jani Romanoff
Fatigue assessment of multi-loading suspension bridges using continuum damage model
You-Lin Xu, Zhi-Wei Chen, Yong Xia
Yong-Jun Oh, Won-Jon Yang, Jae-Gyu Jung, Won-Doo Choi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 diverse range of materials
R. Jones, L. Molent, K. Walker
H.-G. Lambers, C.J. Rüsing, T. Niendorf, D. Geissler, J. Freudenberger, H.J. Maier
Fatigue sensitivity analysis using complex variable methods
A.Voorhees, H. Millwater, R. Bagley, P. Golde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a low strength welded joint at moderate temperature
Ming-Liang Zhu, Fu-Zhen Xuan, Yan-Nan Du, Shan-Tung Tu
S.Q. Huang, K.C. Yung, B. Sun
HCF strength estimation of notched Ti–6Al–4V specimens considering the critical distance size effect
Jingke Wang, Xiaoguang Yang
Fatigue analysis using the singular ES-FEM
N. Nourbakhshnia, G.R. Liu
Lubinda F. Walubita, Geoffrey S. Simate, Edward Ofori-Abebresse, Amy Epps Martin, Robert L. Lytton, Luis E. Sanabria
Kawin Saiprasertkit, Takeshi Hanji, Chitoshi Miki
Modelling and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orthotropic bridge deck details using FEM
Mustafa Aygül, Mohammad Al-Emrani, Shota Urushadz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fretting fatigue with shot and laser peened Al 7075-T651 specimens
J. Vázquez, C. Navarro, J. Domínguez
Micromechanical modelling of the cyclic stress–strain behaviour of nickel polycrystals
A.Steckmeyer, M. Sauzay, A. Weidner, E. Hieckmann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0 issue 5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49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28 No.1 2012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 2 No. 2 2012
-----------------------------------------
========================================================================
网络精华
-----------------------------------------
2012莱布尼茨奖颁发 奖金共2500万欧元
6位曾经的获奖者后来荣获诺贝尔奖
(摘自科技日报)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近日在柏林颁发了2012年度莱布尼茨奖,来自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工程科学领域的11位德国科学家获得了总计2500万欧元的研究资助。
2012年度的11位获奖者是提名委员会从131位推荐候选人中筛选出来的,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者有5位,分别是柏林洪堡大学伯恩斯坦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的迈克尔•布莱希特教授,他利用原创性研究方法和创新的技术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工作;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马蒂亚斯•曼教授,他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突出成果,改进或发展了各种新型技术;柏林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尼古劳斯•拉杰夫斯基教授,他极富创造性地把物理学与数学跟系统生物学集成在一起,从而在整个细胞或者基因及蛋白组学的水平上观察生命现象;此外还有共享同一奖项的波恩大学临床医院的君特•哈特曼教授和克里斯蒂安•库兹教授,他们发现并阐明了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原理。
自然科学领域有3位科学家获奖:基尔大学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乌尔夫•里伯塞尔教授,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海洋酸化和变暖会如何影响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科学家;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彼得•桑德斯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数学算法专家,他是欧洲“算法工程”的领军人物,尤其在主干网络的设计规划方面表现突出;斯图加特大学的约尔格•拉赫特鲁普教授,他首次发现了金刚石中杂质(N—V中心)的荧光现象,掀起了用光学方法探测单个杂质原子的热潮,在固态物理和量子光学的交叉领域开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全新研究领域。
人文社科领域有两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兰克福大学的莱纳•福斯特教授,他被认为是德国国内外“50岁以下”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马尔堡大学的弗里德里克•帕勒维克教授,她是一位著名的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专家,从整体上推进了跨学科的调整和德国的中东研究。
工程科学领域的获奖者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芭芭拉•渥尔姆特教授,她在计算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包括结构力学和多孔介质领域仿真算法的理论分析和应用,例如沙浆等多孔介质非均质性的数学模型。
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科研大奖,以著名德国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名字命名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源于德国政府1985年通过的“资助优秀研究人员和研究小组的特别计划”,后称“莱布尼茨计划”。该奖的经费由德国联邦和州政府筹措,具体工作则由德国科学基金会负责,自1986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主要奖励和资助德国研究机构内年轻有为的科学家。目前莱布尼茨奖的奖金已升至每个奖项250万欧元,成为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获奖者可以在7年时间里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免去任何繁琐程序自由地在自己的科研活动中配置和使用这笔奖金。莱布尼茨奖在支持德国有成就的中青年科学家继续攀登科学高峰方面效果明显,到目前为止,已有6位莱布尼茨奖的获得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摘自中国青年报)
南京市日前出台科技创业新政——“科技九条”,鼓励推动全市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在职创业,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
2009年,经科技部批准,南京正式成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过去两年内,南京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兑现奖励科技创新近6亿元。
“科技九条”是南京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重要举措。“科技九条”首先解决科技人员的身份问题,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新政还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到南京市大学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都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
新政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允许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办的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至少50%、最多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高校、科研院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按规定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科技九条”对科研人员创业在税收、科研、市场推广方面也将大力扶持。对新创业的科技企业,3年内由政府在税收给予补贴,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新产品,政府给予科研经费扶持。政府还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对首购首用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单位给予适当的风险资助。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