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19卷,第4期,2012年08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雷冬   师晋红   蔡伟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

     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2014年有望世界第五

    学术会议

     2012 SIMULIA Regional Users Meetings featuring Abaqus and Isight

    招生招聘

     Research Associate in Multiscale Image-based Fracture Modelling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PhD Studentship: Rock Fracture and Fragmentation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Ph.D.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学术期刊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年第21卷第4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孙杨的启示:正确定位+勤奋刻苦+科学训练=成功

 

=======================================================================================

     新闻报道
-------------------------------------------

 

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8月20日,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CTAM2012)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力学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赴国际力学界的顶级盛会。

大会开幕式于上午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胡海岩,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主席Timothy Pedley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大会主席白以龙致开幕词。大会秘书长王建祥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学者、北京大学陈十一教授围绕“多尺度流体行为”作了精彩的开幕式报告。报告由郑哲敏院士主持。

本次大会为期5天,共设1个开幕式报告,1个闭幕式报告,2个获奖邀请报告(Rodney Hill Lecture, G. K. Batchelor Prize Lecture),16个大会邀请报告,以及6个专题研讨会和44个分会场。大会得到国际力学界的广泛响应,共收到投稿2060余篇,到会宣讲论文1420余篇。

世界力学家大会是由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初发起,并于1924年在荷兰代尔夫特(Delft)举办了第一次会议,至今已举办了22届。举办地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仅在土耳其、以色列、日本3个亚洲国家举办过。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是“力学奥林匹克”近百年来首次落户中国。为了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几代中国力学人进行了20余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将是中国力学全面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将掀开中国力学发展的新篇章。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摘自科学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2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170792项,经初步审查受理165651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决定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部分联合基金项目和重点学术期刊项目合计34779项,其余项目正在评审过程中。

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sfc.gov.cn)查询本单位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不予资助通知及专家评审意见将以电子邮件形式告知申请人。

申请人如对不予资助决定不服,可在9月7日前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有关复审申请、受理及审查工作程序和要求见本网站“特别关注”栏目。

欢迎各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详情请见:关于公布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

(摘自科学网)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今日(8月15日)正式发布了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该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28所大学榜上有名,相比去年增加了5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4所大学位列世界前200。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2003年首次发布,至今已连续发布了十年。该排名以其评价体系的客观和透明引领了国际大学排名的浪潮,确立了大学评价的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报导和引用,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结果显示:美国大学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哈佛大学连续十年位列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美国共有53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排在第五名和第十名,英国共有9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欧洲大陆地区排名最高的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分别排在第二十三名和第三十七名。亚洲地区的大学中表现最好的是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名次分别为第二十和第二十六。 

今年我国内地位列世界500强的大学有28所,相比去年增加了5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列世界前200名,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是自2003年ARWU开始发布以来首次进入世界前200名。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排在第201~300名。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4所大学首次入围世界500强。这些变化表明,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若干所名牌大学的国际地位逐年提升。 

从排名指标来看: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国际论文总量指标上的表现最好,部分学校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百强大学的平均水平;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近几年已经能够连续地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高被引科学家指标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大学在这些体现重大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指标上与世界百强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和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进入了世界前200,台湾地区共有9所大学、香港地区共有5所大学进入世界前500名。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整个中国的世界500强大学数今年已经上升到42所,首次超过英国的世界500强大学数,排在世界第二位。然而,目前尚没有一所中国大学能够跻身世界百强。 

同时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和“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占据各领域和各学科榜单前三名的仍然全部是哈佛、斯坦福、伯克利、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美国名校。在“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中,我国内地的清华大学等6所学校入围工科领域排名世界百强;北京大学首次跻身理科领域排名的世界百强,也是内地唯一一所在工科以外的领域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表现最为突出,北京大学在物理、化学、计算机三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其中物理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百强的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均进入了化学和计算机学科排名的世界百强。此外,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复旦大学入围化学世界百强;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北大学进入计算机世界百强。在数学和经济学/商学学科,今年我国内地没有大学能够进入世界百强。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每年发布一次。排名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的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的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排名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等内容都公布在排名网站(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上,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它大学的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排名完全透明。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于2011年1月启动了“全球研究型大学数据库计划”(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 Profile,简称GRUP),GRUP计划旨在收集更丰富的世界各国研究型大学的数据、研发更多反映大学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指标。2012年,有近450余所各国研究型大学参加了调查,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根据调查取得的数据,计算了30多项反映学生情况、教师队伍、经费资源、科研产出的办学指标,并按照大学的排名层次和地域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对比分析,供各国的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型大学的领导以及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进行参考。

 

附件: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2014年有望世界第五

中信所统计数据与自然出版集团不同

(摘自科学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预测,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第5位,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标。这是记者日前从科技部召开的相关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

前不久,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报告称,中国目前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占总数的比率已经超过6%,2014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将跃居全球第二。如何评价该报告的科学性、权威性?中信所副所长武夷山认为,该报告统计数据来源于《自然》系列18种研究类期刊,覆盖了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化学等不同学科,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居多。若要全面地判断国家、地区或机构的科研水平,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扩大数据的统计源范围。中信所在日前发布了一组数据,恰好可以成为《自然》系列期刊相关数据的补充与对照。

“所谓‘高被引论文’是指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它可以反映论文的质量和影响。”武夷山介绍说,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01—2011年10年段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5856篇,排在世界第6位,比2010年统计时上升1位。美国排在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高达55953篇,英国和德国的高被引论文数分别为12232篇和11391篇,位于第2位和第3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还包括法国和加拿大,日本高被引论文数为5639篇,2011年被中国超越。

中信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5位。热点论文指的是在发表之后2年内就得到大量引用的论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热点论文往往就是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论文,并且在未来的更长时间内会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排在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美国热点论文数最多,为1070篇。其次为英国、德国和法国,中国在2011年超越了加拿大。

中国发表在各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2位。各学科影响因子居首位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各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重要期刊。2010年这类期刊共有173种。中国在这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到5203篇,排在世界第2位。2005至2010年,中国在各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3.3%,显著高于同期中国SCI论文总数的年均增长率(15.5%)。

Cell(《细胞》)、 Nature(《自然》)和 Science(《科学》)是国际公认的三个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0年以上三种期刊共刊登论文5620篇。

其中中国论文为145篇,排在世界第9位。美国仍然排在首位,论文数为2538篇。英国和德国列第2位和第3位,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荷兰排在中国之前。“中国科技论文占SCI数据库收录论文总量的10.6%,而在三大名刊论文总量份额还是不超过3%。”武夷山说。

若从三大名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看,则2011年发表论文较多的省区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广东、辽宁、陕西、山东、云南、浙江。发表论文最多的前十位机构分别是: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大基因、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细心读者会发现,在自然出版集团的报告中,中国科技大学位居中国高校之首,与中信所的科研机构排名不一致。为什么科研机构和地区排位出现差异?“这是因为统计来源不同。中信所统计用的不是基于《自然》系列期刊的统计数据,而是采用基于三大名刊统计的发表论文数据。但无论观察哪一家的数据,我国高水平论文产出越来越多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武夷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会议

-----------------------------------------

 

2012 SIMULIA Regional Users Meetings featuring Abaqus and Isight

 

Check out the global schedule of SIMULIA Regional User Meetings. Learn about Abaqus 6.12, Isight 5.7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ultiphysics, simulation autom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Check out the complete schedule here:

http://www.3ds.com/company/events/simulia-regional-user-meeting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Research Associate in Multiscale Image-based Fracture Modelling

 

The information below provides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job you have selected. Please review the information and if you wish to progress to the application form then "Apply for job".

If you wish to return to your job search please select "Back".

Closing date :04/09/2012

Reference :EPS-01409

Faculty / Organisational unit :Engineering Physical Sciences

School / Directorate :School of Mechanical, Aerospace & Civil Engineering

Division :Mechanical, Aerospace & Civil Engineering

Salary : £29,099 to £35,938 p.a.

Employment type :Fixed Term

Duration:24 months (until 30 September 2014)

Hours per week :35 hours

Location :Sackville Street

You will work with Dr Zhenjun Yang on the EPSRC-funded project QUBE: Quasi-Brittle fracture: a 3D experimentally-validated approach. The project involves both advanc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mplicated 3D fracture process in quasi-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concrete and nuclear graphite.

You should have completed a PhD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or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r have equivalent experience). Research experience 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3D fracture in concrete using cohesive elements and ABAQUS is highly desired.

Informal enquiries

Informal enquiries can be made to Dr Zhenjun Yang:

Email: zhenjun.yang@manchester.ac.uk

Telephone: 0161 306 4645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values a diverse workforce and welcomes applications from all sections of the community.

Further particulars

EPS-01409 Research Associate in Multiscale Image-based Fracture Modelling   (PDF, 76. Kb)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area of phase field modeling of solidification/phase transform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rly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MSE program at Missouri S&T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respected MSE programs in the US(http://mse.mst.edu).

Applicants should have (or expect) his/her PhD degree in mechanical or materials engineering or applied mathematics,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or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Desired skills include: familiarity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phase field method, and experience using COMSOL, MICRESS, MATLAB, or ABAQUS. Atomistic simulation experience is desired but not necessary.

Applicants should submit their letter of interest and CV to Dr. Mohsen Asle Zaeem, zaeem@mst.edu by September 15, 2012. CV should include a list of publications, research interest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ree references. Women and minoritie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Studentship: Rock Fracture and Fragmentation -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PhD Studentship: Rock Fracture and Fragmentation: Optimizatio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APPLICATION DEADLINE: 31 OCTOBER 2012


       Background: The Rio Tinto Centre for Advanced Mineral Recovery was founded in 2008 in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e Centre is a partnership between Imperial College and Rio Tinto,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mining companies, and is aimed at developing safer, more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s of mining - the “mine of the future”. One of the projects within the centre is Rock Fracture and Fragmentation, which is aimed at developing computational tools to study the fracture, fragmentation and flow of rock within underground mines that are being mined using the block caving method.

Technical Scop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undertake and disseminate research in the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of rock fracturing and fragmentation processes. Specifically, the student will develop method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for rock fracture and fragmentation, ranging from high level algorithmic improvements, multi-thread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to GPU acceleration.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engineering, physics, geophysics, applied mathematics, or computer science. Applicants should also possess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 Scientific programming: ability to program in a scientific programming language,
such as C/C++. Experience in multi-threading is a plus.

• Numerical methods: knowledg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nd/o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

• Solid mechanics: knowledge of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fracture mechanics.

• Communication: excellent writing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Other details: This is a 3-year PhD studentship, paying a non-taxable bursary of £16,000 per year. The student will work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Robert Zimmerman and Dr. Adriana Paluszny, with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Rio Tinto engineer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research staff at the Centre.

Application Procedure: To apply, send a copy of your CV, including academic transcripts, to Prof. Robert Zimmerman,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r.w.zimmerman@imperial.ac.uk. The closing date for applications is 31 October 2012.

Consistently rated amongst the world's best universitie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s a science-based institution with a reputation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 PhD posi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The research project is on the multiscale modeling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anomaterials. Candidate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re highly encouraged to apply. The starting date for this position is January 2013. Interested candidates please send a detailed CV to atabarra@uncc.ed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年第21卷第4期

 

工程数值仿真与CAE算法

 

三维有限差分计算中大规模网格生成及显示技术(作者:林庚浩,马天宝,宁建国)

 

三维渗流有限元软件GWSS开发与应用(作者:刘昌军,丁留谦,张启义,张顺福)

 

高速列车车体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作者:刘辉,马纪军,姬芳芳,张亮,赵国忠)

 

100 t伸缩臂履带式起重机臂架结构设计和优化分析(作者:王振兵,李艾民)

 

大功率柴油机连杆疲劳试验和数值模拟(作者:吴波,胡定云,王旭兰)

 

不同前车车型对后车前端进气的影响(作者:周晓利,贾青,杨志刚)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换热器优化模拟(作者:蒋冬冬,周胜根)

 

碳化硅增强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作者:时光辉,杨庆生,张蕾)

 

激光辐照热效应混合模拟方法(作者:张相华,束庆邦,杜太焦,王玉恒,陈志华)

 

基于Abaqus柔度标定法的Q235材料断裂韧性仿真(作者:董达善,朱晓宇,梅潇)

 

反应堆堆芯围筒结构热流固耦合热变形分析(作者:赵飞云,朱焜,李源,于浩,翁羽,张明)

 

基于CAE的平流式换热器无模成型工艺开发(作者:张志伟,张卿卿,唐鼎,李大永,彭颖红)

 

抛光液温控装置结构设计及温度场分析(作者:张玲花,王绍治,王君林)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1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的钢结构工业厂房CAD/CAM软件后处理系统(作者:常治国)

 

微平面模型与经典混凝土理论模型的比较(作者:鞠进贤,陆华,王水平)

 

多块网格划分技术在CFD仿真中的应用(作者:徐敏艳,陈华书,范秦寅,胡广洪)

 

基于SC/Tetra重叠网格法的交叉旋转模型分析(作者:张罗莲)

 

大载荷下舵片的强度分析(作者:邢承友,周紫光,赵良玉)

 

应用技术与技巧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0)(作者:胡兴健,武秀根)

 

行业动态与访谈

 

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召开(作者:)

 

信息

 

2012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在南京成功举办(作者:)

 

ANSYS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实用性和高效性(作者:)

 

Altair RADIOSS新功能将大幅缩减特征值计算时间(作者:)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力学与实践 2012 34 4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2年第33 8

工程力学   2012 29 8

力学学报   2012 44 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孙杨的启示:正确定位+勤奋刻苦+科学训练=成功

(摘自科学网网戴世强博客

 

伦敦奥运会以后,孙杨成了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令人感兴趣的是:孙杨的成功之路何在?综合所看到的资料,我总结出如下公式:

正确定位+勤奋刻苦+科学训练=成功

他的成功当然还有其它诸多有利因素,但上式概括了主要因素,对于年轻学人来说也不无启发。

 

•正确定位•

先说说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大千世界,错综复杂,提供的人生发展方向多种多样,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

孙杨是幸运的,出生于一个体育世家,父母都是排球运动员出身的体育教授,他生来就有好身材、好体质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好悟性,更重要的是:幼时就遇到少体校的游泳教练朱颖。朱教练告诉孙杨的妈妈:如果打篮球,最好身高在2.15米以上;如果打排球,最好要2.05米;而从孙杨父母的身高看来,他不会超过2米,因此,练游泳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孙杨父母是有心人,带着孙杨去做了骨测,结果显示他会长到1.96米(11年后,孙杨的身高果然定格于这一高度),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这是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他的父母果断决定,让儿子走游泳之路。他如鱼得水,迅速成长。

在教育科研战线上想要成材,也有一个正确定位问题,我在以前的博文里谈过。想要成为教育家、科学家,或者说,想要成为有所作为的教师、科学工作者,首先要钟情于教书育人和探索科学真谛,其次要适合于这类职业。恕我直言,有些已入行的朋友其实并不合适,缺乏行业所需要的性格特征,例如,强烈的好奇心和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的毅力和能力。

大多数人不及孙杨幸运,没有像他的家长和老师那样帮着进行人生定位,因此,自己的定位主要靠自己,当然还取决于机遇。对于已入行的年轻学人来说,有必要对自己的“小定位”做一番深刻的思索和定位。例如,做科学研究,偏理还是偏工?做实验研究还是做理论研究?如此等等,需要根据条件和可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勤奋刻苦•

“天道酬勤”,有了正确的定位,最为关键的是付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努力。

孙杨开始游泳训练之后,全身心地投入,一年365天,从不间断。根据自身条件,他选择了中长距离游泳项目,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据报道,今年孙杨到澳大利亚进行70天的封闭训练。那里正值冬天,孙杨起早贪黑地练习,每天至少游2万米,也就是说,要在标准游泳池里至少打200个来回!这需要多大的韧劲!他的成功是坚强的毅力造就的。

对于年轻学人来说,要在科研和教学中取得成绩、成果或成就,也必须像孙杨那样付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努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再在此赘述。

 

•科学训练•

有了正确的目标和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毅力之后,方法就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孙杨的幸运之处在于:踏上泳坛之后,马上得到名师指点,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训练。近年来的突飞猛进,更是得益于“短期出国留学”。在国家的资助下,他有机会到澳大利亚,师从中长距离游泳之父丹尼斯,学得了真功夫。

作为年轻学人,应该牢牢记住爱因斯坦的教诲:“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努力用科学方法论来武装自己,并付诸实践。这也是我近年来不断学习学术前辈的优秀方法并推介给大家的动力。

我也非常欣赏短期出国留学的做法。体育界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孙杨只是其中的一例;学界也开始认识到此举的重要性。我一直认为,作为学人,出去过于不出去大不一样,出去后,视野开阔了,学识长进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科学方法。让年轻学人短期出国留学有时比着力引进海外人才更显效。近年来,我国的留学生基金会为年轻人短期出国进修提供了条件,我一直鼓励周围的年轻学人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我带过的研究生中,已有三位享受了出国进修一年的机会,果然大有长进。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必定获益匪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孙杨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可能不止这些,值得细细琢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