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0卷,第4期,2012年11月25日

 

本期编辑:陈文   雷冬   师晋红   蔡伟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邮编:210098)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2012 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

      中国力学学会第69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纪要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度开放基金指南

      First Release of LSD, open source numerical package of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学术会议

     第14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通知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年会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nsive Loading and Its Effects通知

     ASME IDETC 2013 biomechanics symposium at MSNDC conference

    招生招聘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招聘启事(2012年)

     Joint International PhD Opportunity in Glaucoma Imperial-NUS PhD Scholarship
    学术期刊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56 (January 2013)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博士出路(是否科研)——在读博士的声音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5, No3, Nov.15, 2012

  “水的文摘”文摘第4卷第4期2012年11月20日

 

 

=======================================================================================

     新闻报道
-------------------------------------------

 

  2012 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
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詹世革 张攀峰 吕守芹 张文明
   (摘自力学进展2012年第5期)

  

经力学专家评审、数理科学部工作会议及基金委员会委务会审议, 2012 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确定. 现将有关信息公布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目前已确立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3 个项目资助系列. 3 个资助项目系列的定位各有侧重, 相辅相成, 构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 面上项目属于研究项目系列, 以获得科研创新成果为主要目的, 并通过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划归人才项目系列, 青年科学基金将采取加大资助规模并适当提高资助强度的措施, 着力提高资助率, 发挥其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 地区科学基金将大幅度提高资助强度, 适度提高资助率, 培养和扶植基础研究薄弱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 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 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加, 2012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提高了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 80 万元/.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不变, 25 万元/;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从2012 年开始, 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纳入地区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平均资助强度不变, 50 万元/.

2012 , 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项数、资助项数、资助金额、平均资助强度和资助率见表1, 2 进一步给出了这些资助项目按分支学科的分布情况.

(2) 为促进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快速成长, 鼓励承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围绕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较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2012 年起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面上项目中设立了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 今年力学科学处共有6 项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获得资助, 申请数为34 , 资助率为17.65%.

(3) 为促进具有创新思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数理科学部加强宏观调控, 给予倾斜资助. 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中有14 项获得实验技术与仪器类项目资助, 平均资助强度为105.6 万元/.

(4) 为了充分体现计算力学软件在力学研究及与工程问题结合中的作用, 2008 年开始数理科学部对计算力学软件类项目予以支持, 重点资助自主研发计算力学软件的集成与标准化研究.今年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中有8 项获得计算力学软件类项目资助, 平均资助强度为80.5 万元/.

(5) 近几年来, 为了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数理科学部结合学科发展或学科布局等情况对需要资助的项目给予倾斜资助, 主要资助研究领域重要但国内现有基础薄弱, 或有发展前景但目前研究基础薄弱, 或从国家长远发展角度看需要维持但目前处于衰弱的分支学科或领域.本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中有6 项此类项目获得资助, 平均资助强度为77.2 万元/.

(6) 为加强健康科学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今年的资助计划中预留调控经费, 用于资助与健康科学领域直接相关的研究, 如疾病检测与诊断、公共卫生与健康、发病机理与疾病防治基础、药物、医疗仪器和医学材料等. 本年度力学科学处有4 项健康类项目获得资助.

(7) 对西部地区的资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倾斜.

(8) 对资助的实验项目在强度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 以便加强力学的实验研究.

(9) 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2011 年起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申请书内容进行相似度检查, 提醒申请者注意: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重复提出申请, 详请参阅《2012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10) 关于2013 年度基金申请的有关情况, 请查阅《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全文详见:http://em.hhu.edu.cn/mechbrief/2012/2012nsfc.pdf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

(摘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

      

为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推荐办法和要求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推荐单位或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凭用户名和密码(附件1)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http://168.160.158.231/nosta ),按要求组织推荐。如专家推荐,请推荐专家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直接联系获取推荐号和密码。

(一)单位推荐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推荐指标不限,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并对我国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3.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优秀项目和人选。推荐的项目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并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各推荐单位请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附件1)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挪用,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项目的推荐指标另行下达。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外国组织),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仅限1人独立完成的项目)。

3.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家应推荐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项目公示时将公布推荐专家姓名。

(三)推荐项目和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公开发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的整体技术应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2.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如曾列入国家级计划,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选。 

推荐时间要求

(一)推荐材料截止时间

2013年1月31日前报送推荐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时。

2.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和专家推荐,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时。

3.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大型行业协会、学会,大型企业及其他推荐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时。

 

详情请见: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力学学会第69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中国力学学会第69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于2012年11月10—11日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承办,上海市力学学会、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宁波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13家单位的中青年学者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张田忠教授和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周哲玮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向中国力学学会和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表示了感谢,并热烈欢迎各位代表来到上海,希望代表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汤亚南主任代表主办单位对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近期学会取得的工作成绩,如成功举办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荣获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她指出此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和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沙龙活动的影响力。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仲政教授代表协办单位致辞,表示上海市力学学会将全力支持中国力学学会,将青年学者的活动办好并热烈欢迎代表们来上海进行学术交流。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张家欧教授随后致辞,指出两岸学者要广泛交流、深入合作共同发展力学事业,同时希望以后有机会在台湾省承办青年学术沙龙,让更多的台湾青年学者参与进来。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陈伟球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上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带领下,学会的青年学术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营造出团结和奋发向上的和谐局面,本届青工委将继续努力,配合学会推动工作委员会的活动开展。之后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冯西桥教授致辞并宣布会议开幕,他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指出学会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学术沙龙和专题研讨会等多种青年学术活动的举办都对青年学者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周哲玮教授作沙龙活动的开幕报告,介绍上了海大学力学学科相关情况:上海大学力学学科由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钱伟长先生一手创办,发展至今,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备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固体力学上海市重点学科;形成了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在内的科研团队;以学科点为依托出版发行的英文学术刊物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以及连续举办的系列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和国内会议“现代数学和力学”等已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沙龙活动共邀请了7个报告,前半程由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和上海大学郭兴明教授主持,后半程由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教授和复旦大学霍永忠教授主持。

代表们在会后研讨中一致认为青年学术沙龙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体现出学会对青年学者的发展非常重视;并纷纷表示将在以后争办沙龙,为青年学者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学术活动后,代表们还参加了淀山湖游艇观光、趣味游戏、射箭、打牌等联谊活动,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11日中午,本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度开放基金指南

(摘自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NM)成立于1988年6月。实验室特色鲜明:注重原始创新;坚持从实验出发;给青年人员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力学学科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研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向国内外开放,每年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受理国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研究基金和实验研究条件,以促进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交流。

一、 原则

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以资助有关科研人员来实验室从事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基金指南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围绕实验室整体方向,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和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

2、国内外相关机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

3、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支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联合申请;

4、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鼓励申请者与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5、鼓励和支持从非线性力学领域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及国内外访问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LNM主要从事连续介质力学中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它的长期学术方向为:(1)固体的非线性力学性质;(2)流体流动的非线性规律。创新学科方向为:(1)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2)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3)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复杂流动的非线性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理论。

近期的重点是多尺度力学的核心科学问题:(1)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表征;(2)时空双重多尺度;(3)离散与连续的耦合;(4)随机与确定性的耦合。以及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问题:(1)纳米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新理论及精细表征技术研究;(2)长输油气管线基础科学问题研究;(3)人体典型物理功能组织的特异性、功能受损机理和修复原理。其中固体力学侧重材料的强度与灾变的跨尺度力学;流体力学侧重湍流的大涡模拟、微纳流动和生物推进。

LNM鼓励在基础性实验研究方面提出好的申请,并优先考虑充分利用LNM实验设备、条件,特别是跨学科交叉领域的课题申请。

三、申请要求

项目为自由申请。开放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应为非 LNM 固定成员,但鼓励 固定成员,但鼓励 LNM 固定成员积极 参与、合作 参与、合作 。申请者须填写《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申请书填写之前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指南》和《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申请书》的有关说明,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种规范性要求:

(一)申请书填写基本要求

1、 撰写申请书时,要求准确填写各项内容。不按要求填写或填写错误的申请书都不能通过初审。

2、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须在申请书上签字。

3、申请人所在单位为项目依托单位,申请表一定要加盖依托单位公章。

(二) 遵守科学道德,要以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撰写申请书。避免在申请书中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三) 申请书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四)申请资助项目应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五)申请者应严格按照《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中对课题申请、实施的时间要求。

(六)申请者应在2012 年12 月7 日之前将《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纸质材料(盖章)邮寄至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发送电子版。

(七)批准资助的研究课题,将于2013 年1 月31 日前以邮件方式通知申请者,并办理相关手续。

四、经费管理

开放课题以一年或两年为一个周期,可持续资助,资助经费上限为每两年15 万。经费支出范围为与开放基金工作直接相关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高级访问学者经费等。

五、项目管理

(一)开放基金申请书由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批准;

(二)每年年终或项目结题时,要提供如下项目总结:

1、成果总结(书面附图材料1000 字及在LNM 年会上作20 分钟报告);

2、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两年期课题)或结题报告(一年期课题),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包括:本年度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下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和进度,本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建议;结题报告包括: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详见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书);

3、以开放课题资助发表的成果(论文附全文、专著、专利、获奖等)凡由本实验室资助的课题,均应注明“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英文“Opening fund of StateKey Laboratory of Nonlinear Mechanics”)。

4、实验室将邀请优秀开放课题到实验室年会做开题或结题学术报告。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LNM 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 82543935

通讯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 号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100190

传 真:(010) 82543977

电子信箱:office@lnm.imech.ac.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First Release of LSD, open source numerical package of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We are happy to announce the first release of LSD, an open source package for calculating the quantities of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which have been found many applications in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 such as signal processing, random walk, and anomalous diffusion. Features of this package include

 

- An easy-to-use graphical MATLAB interface.

- Efficient algorithms chosen to evaluate the quantities of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 M-functions calculating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through identical input and output interface with the help information.

- High precision in numerical computing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functions, simulating and generating random variables, estimating parameters, fitting sample data set.

 

The detailed features of LSD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Yingjie Liang, Wen Chen. A survey on computing Lévy stable distributions and a new MATLAB toolbox”, Signal Processing 93 (2013) 242–251.

 

To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SD jus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at

http://www.ismm.ac.cn/ismmlink/LSD/LSD.htm.

The code has been tested under MATLAB 2008b and VBA 6.0. The LSD currently works with Windows. If you run into an issue or have suggestions please let us know via e-mail.

 

Yingjie Liang: liangyj1989@gmail.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14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第14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将于2013年10月15至19日在越南河内和下龙举办,现已经发布第一轮会议通知并开放会议投稿,相关时间节点见下:

 

1.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Feb. 28, 2013

2. Notification of abstract acceptance: March. 15, 2013

3. Deadline for full paper submission: May 15, 2013

 

请访问会议网站(http://www.14acfm.ac.vn/)获取更多信息。

 

附件1:14th ACFM第1轮通知

附件2:14th ACFM宣传海报

 

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

Asian Fluid Mechanics Committee (AFMC)

Website: http://www.afmc.org.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年会

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nsive Loading and Its Effects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定于2012年11月30日-12月3日在北京召开2012年学术年会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nsive Loading and Its Effects-2012。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从事强动载效应及防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

欢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为了给本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与专家学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本次会议将为按报名顺序前30名的学生免住宿费并报销往返硬坐火车票。

一、征文范围和内容

1. 强动载的产生与传递

2. 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

3. 动态损伤、破坏与本构理论

4. 结构动力失效和能量耗散机制

5. 材料多尺度动态力学行为及其与微结构的关联

6. 毁伤理论与技术

7. 防护原理与方法

8. 含能材料的设计与计算

9. 爆炸安全理论与技术

10. 爆炸与冲击问题的数值模拟

二、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本次会议通过电子邮件接受中英文摘要或全文稿件,全文含图表为6页,按照会议规定的格式编排(具体见附件)。为了便于编辑,请使用Word格式排版论文和相应的图形文件。论文的保密审查由作者本单位自行处理,会议不再作保密审查,作者本人应对此负全部责任。

三、重要日期

摘要或全文的电子文档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0月30日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2012年11月10日

会议时间:2012年11月30日—12月3日

(11月30日报到,12月3日离会)

四、会议地点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66号,电话为010-68945611)。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成 王丽琼                

联系电话 010-68913957 

E-mail:wlqhq@bit.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ASME IDETC 2013 biomechanics symposium at MSNDC conference
  

The 2013 ASME multibody systems and nonlinear dynamics conference (MSNDC) to be held Aug 4-7 in Portland, Oregon will host a speci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John McPhee, Darryl Thelen and I are organizing this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MSNDC-12), and we hope that you will consider submitting your work for presentation and publication in the ASM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Paper submissions are welcome for all areas related to the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echanics.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musculoskeletal simulations;

human body kinematics and sports biomechanics;

gait analysis;

biomolecules, cell, soft tissue, vessels, and organ biomechanics;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sthesis dynamics. 

The deadline for paper submissions is January 7, 2013. This year ASME has desiced not to extend the deadline. 

I've attached a copy of the Call for Papers, which also includes an announcement for the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The conference website is:

http://www.asmeconferences.org/IDETC2013/CallforPapers.cfm 

The ASME MSNDC conference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the leading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and we hope that you will submit your latest work to this event.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招聘启事(2012年)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韩志军教授供稿)

 

为了加快力学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现诚聘国内外优秀博士及其它高级人才加入我院建设的行列,共谋学院发展。

一、基本条件

1.博士所学专业与本科、硕士专业相近。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被SCI收录1篇及以上。

3.外语水平满足下列之一:CET-6考试成绩达到426分及以上;PETS-5等其它类型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具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

二、所需专业

1.力学类(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生物力学等)。

2.航空航天类(现正筹建航空航天系)、建工类、机械类、材料类、水利类等专业。

三、待遇

1.安家费5万元,上岗后即发放1/5,剩余部分5年按月发放。提供80平方米以上住房(按校内政策购住)或每月1200元的租房补贴。

2.科研启动费6――18万元(按论文发表的篇数和SCI所在区计算), 其它高级人才引进条件,详见网址:(http://www.tyut.edu.cn/newsite2/NewsDetails.aspx?ClassID=7&NewsID=4354 ),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人才招聘公告。

3.前两年每年享受3.5万元的岗位津贴。第三年开始根据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享受对应岗位津贴。

四、联系方式

如您有意与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一起发展,请与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联系。并投递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工作概述、论文发表情况及其它成果)或联系力学学院。

联系电话:0351-6011816,13073578705   联系人:韩志军

          E-mail: hanzj12@126.com

0351-6018864,13015477101     联系人:陈维毅

E-mail: chenweiyi@tyut.edu.cn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Joint International PhD Opportunity in Glaucoma
Imperial-NUS PhD Scholarship

Faculty of Medicin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We are searching for a suitable candidate to join an application for a joint international 4-year PhD studentship betwee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nd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eorgia Tec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If the application is successful the student can expect to start in September 2013. The first two years of the project will be spent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n the UK, and the second two at NUS in Singapore.  

The proposed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basis of glaucoma. A common ophthalmic disease, glaucoma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worldwid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has estimated that globally there are 12.5 million people blind from glaucoma with the total number affected by this condition around 66 million. In Singapore and the UK the disease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40% and 10% of blindness respectively.  The condition often arises when the internal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the eye rises in old age, distorting the shape of the optic nerve. Our aim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resulting biomechanical insult at the level of the lamina cribrosa leads to vision loss. Specifically the objectives are to (i) measure the deformations of the lamina cribrosa in whole human eyes due to increases in IOP. Such work will allow us (ii) to fully quantify the biomechanical environment (stresses, strains) within the lamina cribrosa. Then (iii) investigate whether deformations in the lamina cribrosa compress, distort or damage the retinal nerves. Tissue structure will be quantified using a novel 3D micro-CT based approach. Strains and stresses will be quantified using 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proposed PhD student will be requir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writing the research proposal and online application forms. Th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the proposal is January 25th 2013. As such the project would suit a postgraduate with a strong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r medic or biologist (with skill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terested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human tissu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disease. No prior knowledge of ophthalmology is required.  

There has been good success in past studentship competitions, i.e. a large fraction of applicants are awarded studentships.  

For Further details please contact Richard Abel (Richard.abel@imperial.ac.uk) or
Michaël Girard (mgirard@nus.edu.sg).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research please visit:

http://www1.imperial.ac.uk/medicine/people/richard.abel/

http://www.bioeng.nus.edu.sg/ivb/

http://www.ibb.gatech.edu/ross-ethier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holarship please visit:

http://www3.imperial.ac.uk/international/prospective/phds/nus/funding  

Dr Richard Abel  (Lecturer, Imperial College)

Dr Michaël Girard (Assistant Professor, NUS)

Prof. Ross Ethier (Professor,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56, Pages 1-142 (January 2013)

 

Modelling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time-dependent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 short glass fibre reinforced polyamide

 A. Launay, Y. Marco, M.H. Maitournam, I. Raoult

 

The respectiv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al and thermal softening on adiabatic shear localization

S. Osovski, D. Rittel, A. Venkert

 

Derivation of strain gradient length via homogen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elastic materials

 Antonios Triantafyllou, Antonios E. Giannakopoulos

 

Multiscale method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with polygonal microstructures

J. Lv, H.W. Zhang, D.S. Yang

 

Cyclic viscoplasticity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with finite deformations

 A.D. Drozdov, R. Klitkou, J.deC. Christiansen

 

Effects of surface tension on axisymmetric Hertzian contact problem

 J.M. Long, G.F. Wang

 

Effective properties of viscoelastic heterogeneous periodic media: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accounting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heterogeneities

H. Hoang-Duc, G. Bonnet

 

The influence of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filled rubber

 P. Garnier, J.-B. Le Cam, M. Grédiac

 

Isothermal deformation of spray formed Al–Zn–Mg–Cu alloy

Wenjun Zhao, Fuyang Cao, Xiaolong Gu, Zhiliang Ning, Ying Han, Jianfei Sun

 

Triangular dislocation loop model for indented material

  Shinji Muraishi

 

An extended stochastic diffusion model for ternary mixtures

Denis Anders, Kerstin Weinberg

 

Critical Damage Evolution model for spall failure of ductile metals

Yonggang Wang, Hongliang He, Lili Wan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2 No.5)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28 No.5 2012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ume 47 February 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博士出路(是否科研)——在读博士的声音

(摘自科学网张方正的博文)

 

作为一个博士三年级的学生,最近刚刚开通了科学网账号,把主要精力从小木虫论坛转向科学网,学习一下科研大牛们的先进思想。最近由于程代展老先生的一位得意弟子是不是从事科研之路,科学网上争论的沸沸扬扬。关于这方面的争论,已经波及到小木虫论坛以及人人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博士出路的讨论也引起了人们是不是要读博士的争议,新一轮对博士的鄙视又一次扑面而来:读博士无用,过程苦逼,前途暗淡。结合今年就业形势的不景气,难道真成了“我的博士,我的痛”?作为一个明年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博士生,我也谈谈自己对于博士出路的看法。

对于程老师学生的选择的争论,我最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很多多旁观者出来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比较讨厌人们教条的说什么是对或错。除了在目前人类接受的自然科学知识范畴内可以简单的谈一谈对或错,关于每个人选择的路,怎么可以强加个对或错?关于这件事,我最佩服的态度是:给出合理建议,尊重人家的选择。我一直隐约的感觉到,即使程老师的学生现在选择了当一名中学老师,他会在以后回归科研的。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以为我是建议这位人才留在科研之路的,其实不然,我只是觉得能在科研上干的好的人,找到快感的人,如果没有生活压力等等的束缚,迟早还是要从事科研的。这一现象,在我周边的一些出色科研工作者身上能找到印证,即便对于我自己,在短短的几年里,也是经历了一些这方面的转变。先来说我的一位已毕业的非常出色的师兄,学术方面相当了得,10篇左右一作本领域不错的SCI,硕博连读4年后提前毕业,可能是科研做久了,有些厌倦,想要换一种活法,提前毕业时选择去工业界工作。工作一年中逐渐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或者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还是在大学里面的科研工作,于是乎回归大学,一颗科研之星又亮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我自己经历的转变过程,我也是硕博连读生,最初的研究方向偏科研,研究生2年级时就发了4篇还凑合的SCI文章,不发愁博士毕业的条件下,我自己觉得以前那种每天找想法,写论文(我的研究方向自由度较大)的日子实在无聊,而且自己的工作与实际工业应用联系不是那么紧密。于是,我也非常的渴望着去工业界,做些实际工业应用的工作。当时不顾老师的意见,自己固执的要转方向,去研究应用性非常强的另一个方向(我们老师人非常好,答应了),当时我高兴的以为自己找到了不二法门。两年过去了,虽然也在新的研究方向上做了些东西出来,但是由于自己到底还是不十分擅长工业应用方面的一些技术,时常碰壁,举步维艰。而且,我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已有技术上面,想在某个工业应用方面找到创新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为了找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法,费劲脑汁,白头发都冒了出来。这期间努力总算没白费,也发了一些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内容大部分也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我渐渐发现还是原来那些偏理论方面的研究自己更加得心应手,自己过得很高兴,很快乐,很有成就感。慢慢的,但是很坚定的,我找到了自己博士之后的出路:科研与工业界之中(不同于程老师的弟子,这两个是我纠结的发展方向),我选择科研的道路。还好我的一作SCI也到了10篇,尽管有些比较垃圾,我也有了一些选择的权利,我会坚定的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庆幸自己在读博士期间就经历了这些可能是以后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生的转变。在上述中,我可能过分强调科研与工业应用的对立,这不是我的本意,这两者应该是紧密结合的,但是对于搞研究的人,还是有些区别,侧重略有不同,希望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即可。

对于之前的争论,作为一个学生,我可能不是十分理解老师们对优秀人才倍加珍惜的心情,但是我还想劝一劝各位老师,不必那么在意当下的选择。假如去做了中学老师,他自己高兴快乐,有成就感,那很好啊!如果当了中学老师再回归科研,他一定会更加坚定,更加热爱科研。这样看来,也是好事!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