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1卷,第3期,2013年02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固体力学家李敏华院士逝世 享年96岁

      台湾富翁巨资设立“唐奖” 奖金超诺奖

      2012年国家科技投入总经费594.5亿元

     学术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

     第九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交流会(SCCM-9)通知(第二号)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GROUND AND SPACE APPLICATIONS

     招生招聘

     Post-doc Opportunity in the Area of Multiscale Mechanics of Hierarchic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PhD positions——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reservoirs
    学术期刊

    固体力学学报 2012年 33卷 6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十件大事盘点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6, No2, Jan.30,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5卷第320130205

 

=======================================================================================

     新闻报道
-------------------------------------------

 

  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摘自科学网)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今天(1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评估结果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
  此次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连续10年自主开展的第三轮学科评估,历时一年。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
  共有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参加本次评估,学科参评率比上一次增长79%。除2所“211高校”外,其它“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全国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评估结果指出,这次评估创新了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开创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为本,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创新了学术论文评价模式,营造学术论文评价的良好氛围;改变了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邀请大批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分类设置了指标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分类指导等五大特色。
  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家重点建设投入和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评估结果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国家新学科目录调整对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初见成效,适应需求性增强;评估结果体现出学科发展的状态和规律,与前两次评估比较,传统学科评估结果相对稳定,新兴学科有一定波动,而一些学科内涵界定比较宽泛的学科评估结果变化相对较大;分类特色指标体系比较科学地反映出特色高校学科建设成效,专业院校的得分明显提升;较客观展示了高校的整体优势、特色与发展状态。

 

附力学学科评估结果:

0801 力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8 ,本次有2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 参评高校共计39所。 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1 北京大学

90

10003 清华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8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80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78

10056 天津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76

10335 浙江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74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72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70

10610 四川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69

10611 重庆大学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67

10246 复旦大学

10299 江苏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11646 宁波大学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6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62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固体力学家李敏华院士逝世 享年96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

 

  著名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19日上午1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李敏华先生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是中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历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名誉理事,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力学学报》编委。
  李敏华先生在塑性问题的解析方法、结构强度、疲劳失效机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力学人才。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湾富翁巨资设立“唐奖” 奖金超诺奖

(摘自科学网)

 

  据《科学》网站报道,台湾商人尹衍樑(Samuel Yin)资助了一个新的科学奖项——唐奖,不仅给予获奖者高于诺贝尔奖的奖金,而且还会额外支持其科学研究。
  唐奖,由尹衍樑于2012年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 之所以命名“唐奖” ,是因为在尹衍樑看来,唐朝是中国文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奖将授予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制药科学、汉学和法治研究领域,做出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个人或研究机构。获奖者将会获得136万美元的奖金,以及额外34.1万美元科研经费。总共170.1万美元的数目已远超2012年的诺奖金额——120万美元。
  尹衍樑捐助唐奖总金额为1.02亿美元,旨在“鼓励更多有益于世界和人类的研究,提升中华文化,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福布斯》杂志资料显示,尹衍樑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和零售业投资,身价30亿美元。
  据悉,首届“唐奖”获得者将于2014年7月公布。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2年国家科技投入总经费594.5亿元

(摘自科学网)

 

   从1月19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度总经费为594.5亿元。
   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基础研究总计 228.4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0亿元,资助3.4万个项目;“973”计划40亿元,支持180个项目;中科院“创新2020”战略性先导 科技专项18.4亿元,支持11个项目。这些投入使得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并取得了中微子震荡、量子通信、超高速光传输、超导、水稻分子设计育 种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此外,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高技术研究项目总计264亿元。其中,“863”计划民口55亿元,支持229个项目;“科技支撑”计划64亿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45亿元。
   同时,为有效支持农业、环保、卫生、水利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在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新立项目中,中央财政预算为37.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44亿元;国家创投引导基金20.6亿元。国家创投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设立各类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超260亿元。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十二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

 

 

渗流力学是研究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规律及应用的科学。自创立至今,在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热、核能等资源能源开发及水利、水电、采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生物医学、地下水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多孔介质传质传热等科技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在非线性、多尺度、多物理场以及物理化学渗流等研究领域中面临新的挑战。渗流力学已成为众多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渗流力学研究成果的交流,迎接渗流力学发展的新挑战,促进科研工作者对渗流力学理论与应用的战略思考,第十二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8月在青岛召开。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参加本次学术会议,届时也将邀请国际知名渗流力学专家与会交流。具体事宜如下:
    一、主 题
       
渗流力学进展与挑战
    二、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协办单位:中科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三、征稿范围
       
1、渗流力学新进展、新挑战与思考
        2、能源开发中的渗流力学
        3、岩土、水利工程中的渗流力学
        4、环境科学与化工中的渗流力学
        5、生物医学中的渗流力学
        6、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分析
        7、多尺度、多物理场渗流力学
        8、渗流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
        9、计算渗流力学
    四、形 式
        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墙报。
    五、时间与地点
        2013年8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地点山东省青岛市。
    六、征文要求
        2013年2月30日前提交400字的论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最高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Email 等信息。论文摘要电子文档发到会议指定信箱(shenliu2013tg@126.com)。
        录用论文以论文集形式出版,论文格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要求为准,部分优秀论文将由《中国石油大学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 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增刊出版。来稿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此外,本次会议将遴选优秀学生论文奖给予奖励。
    七、时间安排
       
1、第一轮通知(征文通知):2012年11月20日
        2、提交摘要截至日期:2013年2月28日
        3、第二轮通知(摘要录用):2013年3月30日
        4、提交全文截至日期:2013年4月30日
        5、论文修改截至日期:2013年5月30日
        6、第三轮通知:2013年6月30日
        会务组联系方式
        会务联系:缪青维 电话:0532- 86981701
                                          Email:shenliu2013hw@126.com
                                          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 工科楼B345
        学术联系:黄朝琴(15588988009)、孙海(15063975865)
                                          Email:shenliu2013tg@126.com
                                          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 工科楼B601
        会议网址:http://121.251.254.69:346/index.asp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九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交流会(SCCM-9)通知
(第二号)


 

 

第九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交流会(SCCM-9)将于2013年4月19日—4月2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安排:
        会议地点:合肥工业大学主校区(合肥屯溪路193号)
        报到时间:4月19日(星期五)全天。报到地点:合肥工业大学锦怡园宾馆(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南区校园内)
        会议时间:4月20日―4月24日
        会务、资料费:代表800元/人,学生700元/人,报到时交清。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二、参会要求:
       
应征论文摘要通过邮件发至下列信箱(请注明SCCM-9征文),全文开会时交会务组。
        黄 丹 E-mail:danhuang@hhu.edu.cn
        夏晓舟 E-mail:xiaxiaozhou@163.com
        投稿截止日期:2013年3月1日
        录用通知日期:2013年3月20日

        每篇论文作者报告时间15分钟(12分钟演讲,3分钟回答提问),请准备好报告提纲和PPT文件(报到时请提交PPT文件),会场将提供多媒体设备。
    三、乘车路线:
       
交通线路:a、乘坐飞机达合肥骆岗机场,机场外搭乘出租车到位于马鞍山路的合肥工业大学南区东门下车,路费大约15元,进门走100m即到锦怡园宾馆。b、乘坐火车至合肥火车站,乘902路公交车至谢岗站下车,下车即到了位于马鞍山路的合肥工业大学东门,路费1元。进门走100m即到锦怡园宾馆;或乘出租车从火车站到合工大南区东门,车费约15元。c、乘坐火车至合肥西站,乘出租车从合肥西站到合工大南区东门,车费约20元。
    四、联系方式:
       
为了便于会议安排,务必请将参会回执于2013年3月20日前E-mail发送:
        安徽合肥屯溪路193号,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周焕林0551-62901437,0551-62902066(可传真),13966676988
        E-mail: zhouhl@hfut.edu.cn
        并抄送:
        江苏省力学学会 邬萱 025-83786951(可传真), 13023409779
        E-mail:lxxh@yahoo.com.cn


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
安徽省力学学会
江苏省力学学会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代章)
2013年1月25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GROUND AND SPACE APPLICATIONS

(September 17- 19, 2013, Bremen, Germany)
  


Chair and scientific secretary:
Prof. M. Dreyer, Fluid Mechanics and Multiphase Flow, ZARM - Center of Applied Space Technology and Microgravity, University of Bremen, Germany

Co-Chairs:
Prof. P. Stephan, Darmstadt Technical University, Darmstadt, Germany.
Prof. H. Ohta,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Prof. O. A. Kabov, Kutateladze Institute of Thermophysics, SB/RAS, Novosibirsk, Russia.
Prof. J.-F. Zhao,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The conferenc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researche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 research needs in this important area encompassing severa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disciplines.

Topics for the presentations include:
    • Experiments in Microgravity
    • Boiling,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 Films, Layers and Interfaces
    • Physics of Contact Line and Wetting
    • Microchannels and Minichannels
    • Thermocapillary flows
    • Spray, Jets and Two-Phase Flows
    • Bubbles, Drops and Foams
    • Electronics Cooling
    • Properties of Vapour - Liquid - Solid interfaces

Call for Abstracts: Our website http://www.zarm.uni-bremen.de/ITTW2013 will soon provide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s well as instructions for the submission of abstracts together with a template. Abstract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secretary via e-mail office@zarm.uni-bremen.de by February 25, 2013. Notification of presentation acceptance: no later than April 12, 2013.

Papers: Two topical issues will be published on the occasion of this workshop. The topical issue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SPACE APPLICATIONS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opical issue on TWO-PHASE SYSTEMS FOR GROUND APPLICATIONS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Interfacial Phenomena and Heat Transfer. All manuscripts will undergo a full peer review and authors will be notified well before the workshop about the publication procedure and schedule. The topical issues will be published after the workshop.

The Symposium will be follow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opical Team meeting on “Two-phase Heat Transfer”on September 20, 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ost-doc Opportunity in the Area of Multiscale Mechanics of Hierarchic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供稿)

 

A post-doc is required in the area of multiscale mechanics of hierarchical carbon-based materials as par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Research Initiative (MURI). Within this effort, we pursue a combined experimental-computational approach; therefore, the candidate will be working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theoretical modelers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experimental findings.
        Link: http://clifton.mech.northwestern.edu/temp/MURI.pdf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posi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reservoir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ly founded Bochum Graduate School on Applied Research on Geothermal Energy Systems (AGES) (www.geothermiezentrum. de/bochum-graduate-school-ages.html) the Institute for Structural Mechanics at Ruhr University Bochum is seeking to fill 2 PhD positions in the areas
        • Scale traversing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hermal (fluidinduced fracturing) stimulation processes in geological materials
        •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long-term behavior of petrothermal reservoirs considering leaching processes.
        The PhD candidates perform research in cross-linked, institution spann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 at an excellently equipped location for geothermal research, with another PI of AGES acting as the second supervisor. We are looking for applicants with a degree (MSc or comparable) in engineering or geoscience,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in solid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and interest in modern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s.
        Funding is currently secured until December 31st 2015. The positions are compensated according to TV-L 13 (75%). A task specific upgrade to 100% is possible. The host institutions of AGES (Ruhr University Bochum (RUB) and Hochschule Bochum (HSBO)) are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s and encourage female scientists and scientists with disabilities to apply.
Please direct queries to Prof. Dr. Günther Meschke, Tel. +49 234 32 29051 and via email to guenther.meschke@rub.de.
        Applications with a resume, statement of individual research interests, and contact details of two referees should be send to: 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Center c/o Hochschule Bochum, Frau Christine Toutain (christine.toutain@hs-bochum.de), Lennershofstraße 140, D-44801 Bochum, with cc to guenther.meschke@rub.de not later than February 15th, 2013. Please express your specific interest in one of the abovementioned topics in the applicatio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固 体 力 学 学 报

(2012年 33卷 6期)

论文

 

受支架支撑的血管管壁变形及应力分析

白象忠 李小宝

 

复合材料粘聚区模型的强度参数预测

叶强 陈普会

 

复合材料层压板低速冲击响应尺度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陈亚军 于哲峰 汪海

 

敷去耦层有限加筋板声辐射近似解析解

王献忠 姚熊亮 孙龙泉 庞福振

 

考虑微裂纹相互作用的的岩石微观力学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袁小平 李波涛 刘红岩 王志乔

 

简报

 

航天器天线桁架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张铁亮 丁运亮 金海波 张珍铭

 

冰与海洋结构物作用的极限承载力

于雪梅 程伟 唐立强

 

用杂交边界点法分析简支薄板的热弯曲问题

谭飞 张友良

 

三维切口应力奇性指数计算

程长征 葛仁余 牛忠荣 周焕林

 

基于分形统计强度理论的煤颗粒冲击破碎概率研究

刘瑜 周甲伟 杜长龙

 

半封闭分数导数粘弹性衬砌隧道的频域响应

高华喜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问题的规则化边界元法

张耀明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力学与实践     2012 34 6

力学学报      201245 1

工程力学      2012301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342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十件大事盘点

 

(摘自科学网)

 

2012年马上过去,在这一年里,中国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取得了一些成绩,追记如下。
一、发布提高“高教30条”,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顺利实现转轨
    2012年高等教育领域有三个法规值得关注,一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是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三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专题规划》规定了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与道路;《高教30条》则明确今后高等教育进程中的着力点。三者的主线是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228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全国17所大学设立“试点学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为破解“钱学森之问”、推进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走出试水一步;19所高校启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93所高校创立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9个部委、58个行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会同23个部门批准建设626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所有这一切,目标都在于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化,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二、“2011计划”正式启动,协同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协同创新”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1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它标志着“2011计划”正式启动。“2011计划”每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2011计划”灵魂是“协同创新”。“2011计划”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宽阔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家创新力量参与高校办学,将带动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1计划”的整体目标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国家创新团队的主力阵营。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2011计划”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化与提升。前两项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后者则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三、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教育界的“4%的情节”得以终结
    中国教育有一个“4%”情节。早在1993年,政府在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达到4%的目标。然而,“4%目标”还是带着遗憾步入新世纪。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2008-2010年的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为3.33%、3.59%,3.66%,但距离4%的目标都还有差距。201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611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计划3781亿元,地方预算教育支出17800亿元,总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可以说,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个目标将在2012年得以实现,教育界的“4%情节”将被终结。
四、有序推进高考改革,异地高考成为教育公平的标志事件
    2012年7月,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名专家组成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其目标直指“高考改革”。《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最大的变化是考试科目调整。即把本科原来的考试科目“3+综合+1”,调整为“3+1”。南方科技大学新生录取采取了“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平时成绩”的方式。可以说,2012年各式各样的高考改革方案要稳步推进。在这其中,“异地高考”最为惹人注目,它成为高考改革的关键事件,也逐渐成为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标志事件。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到如今已近10年。当时的随迁子女大都进入高考年龄。如何解决这些子女的高考问题成为2012年高等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事件之一。日前,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五部门将于11月下旬对有关省(区、市) 2012年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将督查结果正式报告国务院。
    异地高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各省(区、市)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使这项关乎民生、关乎教育公平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31个省(区市)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的倒计时已然开启。黑龙江率先明确异地高考门槛,江西、云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均表态将于年底出台方案。但这项工作最难的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的希望。但愿异地高考政策真正成为教育公平发展进程中的标志事件。
五、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发布为原点,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宪章”,它上承国家、省法律、法规,下联大学治理的基本规则。大学章程应该起到保障大学自治,促进学术自由,优化大学治理的功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高校章程要明确尊重和保障教师、学生在教学、研究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学术自由、探索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的制度规范,明确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职权范围;明确学校学术评价和学位授予的基本规则和办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健全教师、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明确其权利义务。它实际上是在《高等教育法》的基本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它可以概括为:政府重点掌控;党委全面领导;教师有限参与。
    当然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各省(区、市)、高校也都在积极对此模式进行完善。如福建省进一步下放了高校权力;山东省对高校类型进行的明确;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将做到“四个不”,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临沂大学从学术本位出发,构建行政与学术之间权力的边界;南开大学最高议事机构校务委员会新增两名学生委员;天津大学聘任10名学生作为校长助理,等等。所有这些努力,都在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下放政府权力,规范行政权力,发挥师生权力将成为今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
六、积极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力促中西部高校
    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国家积极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及政策的支持,改善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有效增加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2012年,该项计划推出了两项重要建设工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人称“小211工程”。是中央政府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二是“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人称“小985工程”。是指教育部、财政部在没有部属高校的14个省区,专项建设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区域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目前,中西部高校高校数占全国全部高校数的66%;学生数占65.5%;研究生占52.9%。但中西部高校却是中国高校中的弱势,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领军人物等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东部和“京津沪”有很大差距。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西部高校的崛起就不能称为“强”。
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为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认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要求》对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作了原则要求。并明确制定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率低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大问题。面对日益紧张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国家教育部出台现关标准、原则、要求,是对大学创业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实效化的一个促进。
八、调整专业目标,下放专业设置权力,提升高校与社会的契合度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2版专业目录修订遵循“主动适应、科学规范、继承发展”等基本原则,统筹考虑了“专业与职业、专业口径宽与窄、本科教育与研究教育、适应性与前瞻性、国内与国际、规范与开放”等关系。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其中学科门类12个,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学科门类一一对应;专业类92个,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基本对应;专业数506种,减少了20%。与以往不同的是,新目录的专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本专业”(共352种,占69.6%),属于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较多、继承性较好的那些专业。第二类为“特设专业”(共154种,占30.4%),是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适应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则给予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力。今后,教育部将只对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进行审批,其余的506个专业都可由高校自主设置,不需进行审批。
    “新目录”和“新规定”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设置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012年7月,教育部等23个部门批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26家企事业单位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在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举措。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此前已有194所高校和980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教育部决定2013年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立项建设80个“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按照文件要求,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要由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领导担任中心主要负责人,由共建高校协助管理。要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工程实践教学运行、学生安全管理、生活保障等有关规章制度。要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现场授课,学习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实训实习,参与研发工作,以企业问题做毕业设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中心的指导教师队伍。中心应向其他高校开放,根据企业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中心学习。高校在组织学生进入中心学习前,要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规定学生在中心学习期间三方的责任与义务。
    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希望这些中心真正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
十、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议定,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安排解决。南方科技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教育部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同时,应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依法办学,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筹建5年,终成正果,应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虽然南方科技大学的“去行政化”、“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自主招生”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但其作为体制内的大学,在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从“筹”到“立”,一跃成为“大学”,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或许南方科大走的道路正是中国大学发展模式形成的起点。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