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1卷,第5期,2013年03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会第6次工作会议纪要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将启动    

     学术会议

      2013中国力学大会材料性能的力学相关性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MS16第四届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专题研讨会》征稿启事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征稿通知

     第七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MACHINERY

     招生招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招聘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招聘启事(2013年)
    学术期刊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4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国际化是关键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6, No4,Feb.28,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5卷第520130305

 

=======================================================================================

     新闻报道
-------------------------------------------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会第6次工作会议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13年1月18日下午,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理事长胡海岩主持会议,副理事长洪友士、刘人怀、龙勉、卢天健、佘振苏、张洪武、周哲玮,秘书长冯西桥,专职副秘书长杨亚政,副秘书长季葆华、陶建军、周济福,常务理事邓小刚、韩杰才、黄晨光、黄风雷、黄培彦、姜宗林、亢一澜、李振环、彭向和、吴林志、杨嘉陵、詹世革、张伟、仲政、周又和共计28人出席会议。学会办公室部分工作人员列席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重点工作,以及学会的学术、组织、期刊、外事、教育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重点工作

胡海岩理事长首先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对201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2012年,中国力学学会充分发挥理事会的指导作用,集中决策,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学会各项工作。其中重点工作有:①成功举办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2012);②筹划并组织2012中国力学年系列活动;③申报并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资助。

此外,学术、组织、期刊、科普、教育、人才举荐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召开学术会议54次(国内学术会议39次,国际学术会议15次),青年学术沙龙6次,累计参加人数11000人次;健全理事会管理体制,增设学会司库一职;加强学术期刊质量建设,推动期刊稳步发展;举办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出版大众科普丛书;关注青年人才成长,组织各类讲习班、培训班;积极推荐优秀力学人才和团队参加各类奖项的评选。

2012年,学会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Acta Mechanica Sinica》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学会科普工作获得中国科协科普工作优秀学会表彰。组织撰写的专报材料成为全国科技社团中唯一入选“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书面交流材料,大幅提升了力学学科和学会在科技界的影响力。
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将继续发挥理事会的领导作用,系统策划,认真实施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加快学会发展;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切实提升北京国际力学中心(BICTAM)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期刊质量建设,推动英文期刊走向世界;完成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和中国力学大会-2013的相关组织工作。

随后,各位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对各自所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年度总结。

二、学术工作

1、讨论通过2013年和部分2014年学术活动计划

佘振苏副理事长通报了各分支机构上报的2013年和部分2014年学术活动情况。经讨论,会议审批通过了54项2013年学术活动,6项2014年学术活动。详见附件1。

2、讨论中国力学大会-2013相关事宜

卢天健副理事长代表承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汇报了中国力学大会-2013的会务筹备进展。目前,会议地点、会场、代表住宿、餐饮等工作已基本落实。审议通过了会议注册费方案。

佘振苏副理事长汇报了大会学术工作的筹备进展。本次大会得到了全国力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共计收到分会场申请16份,专题研讨会申请102份。由于会议规模和场地所限,经讨论,大会拟定设立14个分会场,60余个专题研讨会,待征稿工作截止后,根据稿件情况再对专题研讨会做适当调整。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大会特邀报告人选推荐方案。

3、会议论文集(摘要集)编号事宜

佘振苏副理事长通报了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集)编号事宜。为了做好对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出版文集(摘要集)的电子归档工作,并加快会议出版文集(摘要集)在学会网络数据库中的检索工作的进程,会议决定在原有的会议论文编号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集)的编号管理。从2013年度起,被批准列为中国力学学会学术活动计划的学术会议,若出版会议论文集(摘要集),需按照《中国力学学会会议文集(摘要集)编号管理细则》对论文集(摘要集)进行编号。

三、组织工作

洪友士副理事长通报了延期换届的力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和《力学进展》编委会的换届名单。经讨论,两个分支机构的换届方案均获得通过。

四、期刊工作

周哲玮副理事长报告了《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关于增加中国力学学会为主办单位的申请。经讨论,会议同意中国力学学会作为该刊主办单位之一。

五、外事工作

冯西桥秘书长报告了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的筹备工作进展。大会将于2013年6月16-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牵头,联合中国航空学会等7个学会共同承办。截止到2013年1月,收到投稿1225篇。确定大会荣誉报告3篇,大会报告13篇。目前,大会已进入参会注册阶段,学术工作和会务工作进展顺利。

六、教育工作

刘人怀副理事长报告了第九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相关筹备情况。根据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关于《将“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纳入“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决定》,本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对团体赛作了调整,调整后的团体赛分为“理论设计与操作”和“基础力学实验”两部分,分别由《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

七、其他

会议对下列学会相关事项进行了审议通过:

1. 中国力学学会奖励体系

中国力学学会奖励体系由中国力学奖、亚洲力学奖和专项奖三部分构成。其中,中国力学奖由中国力学学会设立,分为成就奖、科学技术奖和人才奖;亚洲力学奖由中国力学学会依托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设立;专项奖由各分支机构设立。

2. 工程力学教育认证工作
按照中国科协要求,中国力学学会将启动工程力学教育认证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工程力学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筹)”名单,该委员会(筹)将作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的二级分支机构对高等院校的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委员会(筹)筹备期为2年,2013年由委员会(筹)制定相关文件体系,2014年开展认证试点工作。

3. 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调研

会议通过了对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进行调研的提案,由周哲玮副理事长牵头,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力学处,组织力学工作者和行业专家开展重大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调研,使力学工作者提前介入若干关键行业未来发展,为国家制定重大研究计划提供依据,从而推动力学与产业结合,促进力学学科发展。

4. 中国力学学会能力提升专项项目实施计划

学会办公室汤亚南主任汇报了中国科协能力提升专项项目的实施计划。依托本专项,中国力学学会将在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打造学术交流精品、完善办事机构职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合理分配资金,实现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推动学会快速发展。

5. 评奖及推荐工作

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和“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工作程序。

会议最后,胡海岩理事长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常务理事,特别是京外常务理事表示了衷心感谢。

 

附件1  中国力学学会2013年和2014年(部分)学术活动计划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将启动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考试
(摘自人民日报)

 

我国将从投入机制和深化改革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根本转变。这是记者从3月1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着手制定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文件。首先是改革招生选拔制度。基本稳定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总体规模,建立“有上有下”的学术学位授权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同时改革导师评定办法,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指导研究生的限额。

根据近日印发的《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同时,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另设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政策实施后,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2013中国力学大会材料性能的力学相关性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蔡力勋供稿)

 

材料损伤、疲劳、断裂等相关力学性能对结构完整性评价极为重要,几十年来,人们试图基于材料本构关系,材料的硬度、断裂韧度、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获得对材料力学行为规律的本质认识,以图实现用少量的实验,用不困难的数值分析,并通过发展理论来获得对关键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在此过程中,损伤相关的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基础关联性逐渐受到重视。MS-06研讨会旨在通过中国力学大会平台,促进国内同行就固体材料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交流,通过损伤、材料本构关系及相关理论与测试方法来建立材料力学性之间的互通桥梁,以有效实现对多尺度特殊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价。

研讨会关注内容包括:

1.材料疲劳、损伤、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其相关性

2.材料损伤、本构关系与断裂韧性相关性

3.材料硬度与机械性能相关性

4.非传统试样与材料断裂性能可测性

5.超低循环、低周疲劳、高周疲劳与超高周性能及其关联性

6.蠕变、损伤与塑性及其相关性

7.压入测试方法及其在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8.直至破坏的材料单轴本构关系与应用

9.DIC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10.材料性能与结构完整性

  

专题研讨会征文方式、时间与格式

 (1)征文方式:直接在学术大会网站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的论文提交页面上传详细摘要;论文作者收到大会录用通知后提交论文全文,在提交论文的同时也请发送给包陈讲师bchxx@163.com(15928062186)或蔡力勋教授:lix_cai@263.net

(2)重要截止日期:摘要上传截止:2013年4月30日;摘要录用通知:2013年5月中下旬;全文提交截止:2013年6月15日。

 

研讨会负责人:蔡力勋(13980019256,lix_cai@263.net)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返回本期目录栏]


-----------------------------------------

 

《MS16第四届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专题研讨会》征稿启事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罗文波教授供稿)

 

中国力学大会-2013将于2013年8月19~21日在西安举行。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和承办。

大会拟设立14个分会场,60余个专题研讨会。分会场以邀请报告为主,由相关专业委员会约请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专家作邀请报告;专题研讨会面向全国力学及相关科技工作者征稿。

作为本次力学大会固体力学类专题研讨会之一的“第四届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编号:MS16),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江苏省力学学会组织,面向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界同仁征稿,欢迎踊跃参加,就灾变破坏力学与数值模拟中的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中的基本科学问题、新兴的研究方向等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地交流,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国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本次专题研讨会征稿的有关事项如下:

一、研讨会内容

本专题研讨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灾变破坏力学与破坏分析研究进展;

2.各类灾变因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灾变因素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

4.工程结构在灾变因素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

5.材料和结构破坏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6工程结构失效破坏的风险与破坏模式;

7结构失效破坏的前兆和准则;

8结构安全控制标准。

 

二、投稿方法

请登录本次力学大会网站: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按照该页面右侧的详细步骤介绍,提交论文摘要。论文摘要的篇幅限1页之内,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及表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图表。

请作者在线提交摘要的同时,同时发送一份电子文档给本次研讨会联系人邬萱老师,(lxxh@yahoo.com.cn)。

 

三、重要截止日期

   摘要接收截止日期:2013年4月30日

全文接收截止日期:2013年6月15日

 

四、会议联系人

    任青文教授

电话:025-83787781;Email: renqw@hhu.edu.cn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邬  萱 老师

 电话:025-83786951;手机:13601580850;Email: lxxh@yahoo.com.cn

 江苏省力学学会,南京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科技处,邮编210098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征稿通知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立武供稿)

http://www.a-tech.hk/SMN%202013/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2013年7月10日—12日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将于2013年7月10日—12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办。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担任大会荣誉主席,并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本会议热切期待智能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内容。特此征稿,征稿信息如下: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    2013年3月20日

 

会议主题

用于生物工程的纳米材料

智能材料与结构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可再生材料与技术

电致活性聚合物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

建模与仿真

 

论文发表:

会议论文集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出版,并收录在SPIE数字图书馆。论文将由EI、Web of Science和INSPEC检索。经过评审的部分论文将发表在SCI检索的特刊中。

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        Nanomaterials

        The Scientifc World Journal

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        Journal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s

 

摘要提交方式

本次会议所有摘要通过点击提交链接(http://spie.org/SMN13) 提交。委员会将审查所有提交的摘要,完成后将向作者发出包括是否提交全文的录用通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七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2013年10月  无锡)

www.jsrme2013.com

 

岩土力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自C.A.Coulomb(1773)建立库伦定律到如今各类超大型地下结构,岩土力学始终围绕着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融取吸收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朝着更深更广的领域不断拓展。近三十年来,全球人口增长速度迅猛,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使亿万城市人口的居住、工作、交通更加经济、安全,而又能避免人类生产活动和工程活动影响环境,是岩土力学与工程所面临的巨大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大发展,为岩土力学与工程理论的提升与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很多机遇,然而,如何让工程建设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实现永续发展,是广大岩土力学与工程界的工程与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充分交流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将于2013年组织召开“第七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主题——“岩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无锡市勘察设计协会

无锡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协办单位

江南大学

无锡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中心

无锡地铁集团公司

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会议征文主要内容

1、城市隧道工程勘察设计

2、城市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3、大型岩土工程实录 

4、深部岩土力学进展

5、地基处理与桩基础技术 

6、大型深基坑支护技术

7、岩土工程机械与仪器设备 

8、岩土勘探、测试、监测与施工新技术

9、岩土工程风险评价与管理

会议论文出版

1、会议投稿论文要求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内容,应征论文来稿文责自负;经严格评审后发表在《岩土工程学报》(EI收录)正刊、《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EI收录)正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收录)正刊、增刊、《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正刊、增刊上,并按相关规定收取版面费。论文版面一般不超过5页。

2、论文格式请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学报》投稿要求编排。

3、请务必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

4、论文请按时通过电子邮件发到jsrme@163.com邮箱中。

会议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2013年4月31日

提交全文截止日期:2013年5月31日

全文录用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

修改稿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7月31日

论文投稿及会议事宜联系方式

主办方:联系人:曹世霞 13814078156   仲洁 15195956105

地  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邮  编:210007  电话:025-80825387  传真:025-84272793   E-mail:jsrme@163.com

承办方:联系人:薛志荣 13961873937  刘妙弘 13921145560

地  址:无锡市复兴路152号三楼,无锡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邮  编:214001,电话(传真):0510-81708422    E-mail:kcsjxh001@163.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B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MACHINERY

 (香港城市大学林志华教授供稿)

20-23 (Tuesday–Friday) August, 2013,南京

 

VETOMAC(Vib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Machinery) -IX is the ninth in a series of conferences being held as an effort to br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diverse areas in Vibra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Machinery.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s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Ch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ese Society for Vibration Engineering and Vibr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conference Nanjing(2013)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creative and novel research findings, promote the vital exchange of knowledge, idea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newest developments and applied technologies,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ies. Conference will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associated discussion will facilitate interchange of idea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Major topics of VETOMAC-IX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 vibration in energy and power systems

• machinery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 vibration and noise signal processing

•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 vibration fatigue and reliability

• non-linear vibrations

• random vibrations

 • fluid induced vibrations

• modal analysis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 rotor dynamics

• dynamic aeroelasticity

• vehicle dynamics

• vibration control and control structure interaction

• condition monitoring

• sensor and instrumentation

• MEMS and smart systems

• composites and nano-structures

• electrical micro-machine and microturbines

• tribology and lubrication

•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pecial machining

 

Submission of Abstract and Papers

Abstract and Papers are to be sent by email to the following address: vetomac2013@gmail.com

Paper format :The form of papers is in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 of the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 Author can download the template from the following link: http://vetomac-ix.com/attachment/template.doc

 

Key Dates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March 28, 2013

Abstract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deadline:  April 10, 2013

Full length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May 15, 2013

Final paper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deadline:  June 15, 2013

Registry submission deadline:  June 30,2013

Modified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July 15,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招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立武供稿)

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由冷劲松教授建立。目前实验室共有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40余名。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驱动器(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电致活性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和结构健康监测,变形结构(包括空间可展开结构、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多稳态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多功能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现招收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有意者请将您的简历邮寄到下述邮箱中。并可进一步登陆实验室主页了解实验室详情。

Email: Yaoyt99@163.comlengjs@hit.edu.cn

Web:    http://smart.hit.edu.cn

相关待遇:免交注册费、学费、实验费、实习费、基本学习材料费、校内住宿费等,每年 600 元综合医疗保险费;给予生活津贴和一次性安家费:生活津贴按以下方式发放:硕士:1700 每月;博士:2000 每月;博士后面议;注册后给予学生 1500 元一次性安置费。

奖学金具体细节参考网址: http://www.studyathit.cn/Scholarship.asp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招聘启事(2013年)
   (太原理工大学韩志军教授供稿)

为了加快力学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现诚聘国内外优秀博士及其它高级人才加入我院建设的行列,共谋学院发展。

一、基本条件

1.博士所学专业与本科、硕士专业相近。

2.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被SCI收录1篇及以上。文科要求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并被SSCI收录1篇及以上或CSSCI收录2篇及以上。

3.外语水平满足下列之一:CET-6考试成绩达到426分及以上;PETS-5等其它类型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具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经历。

二、所需专业

1.力学类(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生物力学等)。

2.航空航天类(现正筹建航空航天系)、建工类、机械类、材料类、水利类等专业。

三、待遇

1.安家费5万元,上岗后即发放1/5,剩余部分5年按月发放。提供80平方米以上住房(按校内政策购住)或每月1200元的租房补贴。

2.科研启动费6――18万元(按论文发表的篇数和SCI所在区计算),

其它高级人才引进条件,详见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人才招聘公告网址:(http://www.tyut.edu.cn/newsite2/NewsDetails.aspx?ClassID=7&NewsID=4354)。

3.前两年每年享受3.8万元的岗位津贴。第三年开始根据工作业绩考核结果享受对应岗位津贴。

四、联系方式

如您有意与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院一起发展,请与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联系。并投递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工作概述、论文发表情况及其它成果)或联系力学学院。

联系电话:0351-6011816,13073578705   联系人:韩志军          E-mail: hanzj12@126.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4 (April 2013)

 

Homogenization towards a grain-size dependent plasticity theory for single slip

L.H. Poh, R.H.J. Peerlings, M.G.D. Geers, S. Swaddiwudhipong

 

An FE2-X1 approach for multiscale localization phenomena

Jörg F. Unger

 

Stability of anisotropic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in finite deformations: A micromechanical approach

Stephan Rudykh, Katia Bertoldi

 

On energy formulations of electrostatics for continuum media

Liping Liu

 

A new macroscopically anisotropic pressure dependent yield function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 based on strain gradient plasticity for the microstructure

Reza Azizi, Brian Nyvang Legarth, Christian F. Niordson

 

Modeling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shape memory alloys with the self-consistent lattice dynamics approach

Venkata Suresh Guthikonda, Ryan S. Elliott

 

Interaction between a notch and cylindrical voids in aluminum single crystals: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P. Biswas, R. Narasimhan, A.M. Kumar

 

Cavitation in materials with distributed weak zones: Implications on the origin of brittle fracture in metallic glasses

I. Singh, T.F. Guo, P. Murali, R. Narasimhan, Y.W. Zhang, H.J. Gao

 

A finite-strain constitutive model for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 Magnetic torques and fiber rotations

Evan Galipeau, Pedro Ponte Castañeda

 

Microstructurally induced fracture nucle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martensitic steels

P. Shanthraj, M.A. Zikry

 

Predicting the pressure–volume curve of an elastic microsphere composite

Riccardo De Pascalis, I. David Abrahams, William J. Parnell

 

Tensor spherical harmonics theories on the exact nature of the elastic fields of a spherically anisotropic multi-inhomogeneous inclusion

H.M. Shodja, A. Khorshidi

 

A generalized mechanical model for suture interfaces of arbitrary geometry

Yaning Li, Christine Ortiz, Mary C. Boyce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力学与实践 2012年 35卷 1期

力学学报 2012年45卷 1期

工程力学 2012年30卷2期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34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国际化是关键

(摘自中国科学报)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 

近些年,科研经费总量大幅提高助推着我国科研成果的涌现、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人才的涌进。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也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中国共有科技期刊约5000种,从数量上看仅次于美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期刊大国。作为中国科学话语权的载体和表达,伴随着中国科技的腾飞,科技期刊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质量齐升:做科技强国“代言人”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科技论文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飞跃。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总量已居世界第二。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84万篇,占10.4%。 

然而,与科技论文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表现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要相对逊色。影响力广、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国科技期刊很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不相称。 

“看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强国,要看3个方面:经济体量、国防力量、科学文化,而看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两院院士师昌绪早在2010年就多次强调科技期刊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肯定了其科技强国“代言人”的身份。 

“国内期刊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水平大致是相当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指出,科研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期刊的发展,水涨船高。 

“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情报,促进科学的交流。”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指出,科技刊物严肃性的提高,也会净化科研态度,这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曾表示,中科院拥有我国最优质的科技出版品牌和科技期刊资源,代表了我国科技出版和期刊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科技出版“航母”,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

 

国家举力:共同推动期刊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科技期刊的发展,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先后设立相关专项资金,在期刊运行方面给予部分优秀期刊补贴资助。 

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设立了期刊专项基金。截至2005年,用于期刊资助的经费总额约为4500万元。中科院也于2004年改变了1990年以来的小额、广泛的期刊资助方式,将每年的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约400万元)用于对少数重点期刊的支持。 

“因为经费等问题的限制,期刊有时会收录质量较差的论文;而当支持力度加大、足够支撑起期刊的运转时,期刊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中科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乃彦认为,充足的经费可以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 

不过,“科技期刊的发展用四个字讲,还是‘不容乐观’。”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很是忧虑。 

“好稿外流现象让人忧心。”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欧阳钟灿对于优秀稿件不能发在国内的期刊上表示很遗憾。 

“期刊最重要的就是稿源问题,没有文章,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袁亚湘告诉记者,最好的科研成果都投到国外,这是最本质的问题。

以物理学领域的期刊为例,该领域中国每年的论文总共在两万篇左右,但能够在国内杂志上发表的不到4000篇,比例不足20%。 

2006年,为促进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论文发表水平的提高,中国科协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仅在2006年至2008年,就累计资助项目317项(次),获资助期刊147种,资助资金达3115万元,成为国内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撑项目。 

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推动下,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出版能力稳步提高,学术质量建设持续增强,英文版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也逐年上升。”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对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给予很高的评价。

2012年,“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开始实施,共有35家期刊被纳入计划范围。未来3年,该计划首批支持的期刊将获得近1亿元的经费支持。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支持计划”。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提倡“以奖促建”的形式来促进期刊的发展。“以奖促建,‘奖’是形式,‘建’是目的,既考虑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更着眼于未来,筛选一批办得不错的科技期刊,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提高影响力:国际化是关键

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300种,如果仅以数量计算,称得上是科技期刊的“量产大国”。然而,如何让我国的科技期刊向国际一流“看齐”,目前仍无有效举措可以实现“药到病除”。 

“期刊的量大量少很难说,有些刊物是需要增加新刊的。政府不能把杂志简单到量,用够与不够来衡量刊物。”袁亚湘认为,科技期刊的数量应该和学科分布相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国际尺度。

“按道理来讲,科学期刊的发展应该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步的。”袁亚湘告诉记者,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国外,而期刊的差距更大。

相比中文科技期刊,袁亚湘认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要比中文的好,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很多都是被SCI收录的,中文的则不是。

“在吸引一批原创性文章的同时,多发表一些综述类、介绍性的工作,会更容易引起国际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沈保根从期刊本身的角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关键。目前,期刊的审稿时间普遍过长,缩短时间会吸引一大批优秀的稿源。”

袁亚湘则认为,科技期刊现状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办杂志的因素。“我们要做的是止住现在下滑的趋势,至少保持和国外的差距不要扩大。”

“提高协会的地位,把学术回归协会。”欧阳钟灿表示,科技期刊的行政化成分减少,会提高办刊水平。

“刊物吸引力的提高需要科研体制的改变。”邢新会希望,科研评价能够实事求是,不过分指标化。“主要看研究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文章发在哪里。”

“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所刊载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展现出来。”龚克指出,简单用刊载论文的期刊水平来衡量论文水平是不科学的。目前的评奖机制已经与科学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亟须改革。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