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2卷,第2期,2013年04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高教改革试验区“改革细则”发布

      “突破生物医疗的又一个技术瓶颈”——访注射式微型光电子器件研究人员吕朝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消两类项目

     学术会议

      MS61:“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专题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第三届分数阶动力学和统计力学研讨会”(MS69)征稿通知

      “MS01. 新型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力学专题研讨会”征稿通知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征稿通知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Modeling for Compressible Multimaterial Flows and Mixing (IWNM-2013)

     招生招聘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招聘启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招聘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in Biological Image Analysis
    学术期刊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6 (June 2013)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专访基金委主任杨卫:浚创新之源 建科学强国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7, No1, Apr.15,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6卷第220130420

 

=======================================================================================

新闻报道
-------------------------------------------

 

  高教改革试验区“改革细则”发布

(摘自科学网)

 

被教育部看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的试点学院,如今有了自己的“改革细则”。在今天的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推进会上,教育部首次对外发布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涉及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等8个方面的内容。

2011年,教育部在17所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实行教授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媒体称作高等学校里的“改革特区”。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要把这项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此次的“改革细则”在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方面,允许试点学院自主研究确定本科生招生计划,在统一高考基础上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以高考成绩为主,结合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及高校自行测试结果等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高考成绩不低于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在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不低于60%。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可提高试点学院在校生赴海外学习的比例。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可按试点学院年度博士招生规模的50%选派学生赴国外学习。《意见》还提到,要严格直博生中期考核,建立退出机制,开通分流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直博生按规定办法分流转为硕士生培养。

在教师的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上,试点学院可全面实行聘用制度,探索实施人员流转退出机制,对现有在编人员强化聘期管理与考核,实行“能上能下、非聘即转”;对新聘人员加强目标考核,实行“非聘即走”、“非升即走”。

“教授治院”将可能成为探索“教授治校”的一步。《意见》称,试点学院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设,探索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引进多方力量支持学院改革发展。《意见》还提到,试点学院可自主配置各类资源,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并承担相应责任。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突破生物医疗的又一个技术瓶颈”

——访注射式微型光电子器件研究人员吕朝锋

(摘自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4月11日电(记者林小春 任海军)一种可以不造成损伤地插入鼠脑并成功控制、干扰其行为的注射式微型光电子器件已经问世,相关论文11日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论文作者之一、浙江大学副教授吕朝锋指出,这是高性能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动物大脑内部组织的直接集成,“突破生物医疗的又一个技术瓶颈”。

吕朝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并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尝试将器件插入动物大脑,但以往的研究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器件工作时会因为发热导致脑组织温度过高,进而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对大脑损伤较大,不具实用价值。此次设计的器件在工作时能将脑组织的温度升高控制在0.1摄氏度以下,基本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在我们的这个光电子器件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难点”,吕朝锋说。

这项研究由美国、中国和韩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其中器件在动物大脑中工作时的温度控制和热管理问题由美国西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黄永刚教授的小组负责,吕朝锋是在受浙江大学“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专项计划(新星计划)”资助赴黄永刚教授小组访问研究期间参与到这项研究中的。

“与传统光纤器件相比,此次设计的器件有3个显著特点”,吕朝锋说。第一个特点是“小”,整个器件只有细胞尺度大小。其核心是微型发光二极管,厚度为6.45微米,约是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而平面尺寸也只有50微米×50微米,与头发丝直径相当。即便集成精密光学、热、电生理传感器和驱动器,最终器件的总厚度也只有20微米左右。与之相比,传统约束型光纤器件尺寸较大,发光二极管尺寸往往达到毫米量级,生物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个特点是“软”。高度柔软的特点使其可以通过微型针头精确地植入脑组织内的任何部位,从而实现精确的光子传输以及与神经元的直接交互,且不会导致脑组织损毁、神经元损耗以及后期炎症等。而传统器件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或者无法实现与神经元的直接交互。

第三个特点是“轻”。该器件不像传统器件那样需要外加复杂的激光源、有线网络、电源以及光机硬件设备,而只是在动物大脑外部配备无线电装置。这一装置也非常轻,重量仅有约2克,因此不会影响动物的任何行动。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生物可溶性的素丝蛋白粘结剂将该器件粘结在微型针头上。将微型针头插入鼠脑的指定位置后,借助素丝蛋白粘结剂的生物溶解可将微型针头单独拔出,而只将光电子器件留在鼠脑中。“实验表明,我们的无线控制可成功实现对小鼠的滚轮奔跑、迷宫行走、两只小鼠的互动交流等各种复杂行为模式进行干扰”,吕朝锋说。

吕朝锋表示,在突破温度瓶颈之后,这种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在光遗传学以及软组织器官的微创手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器官组织深部注射器件与集成技术将极大地推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消两类项目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次委务会议决定,科学基金将取消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非组织间)和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两类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于2013年4月17日24:00关闭ISIS系统中上述两类项目的申报路径。请正在申报过程中的申请人及时完成申请书的填报,并将纸质版申请书于2013年4月22日16:00之前报送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集中接收组,逾期不予接收。

2.对于上述两类在研项目,自通知发布之日起不接受跨年度延期变更申请。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MS61:“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专题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兰州大学黄宁教授供稿)

 

“中国力学大会-2013”将于2013年8月19-21日在古都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与承办。会议网站地址: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

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设立“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专题学术研讨会(编号:MS61)。本专题学术研讨会是交叉学科类专题研讨会之一,现面向全国从事“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征稿,欢迎踊跃投稿。

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是一个十分宽广和活跃的领域,它涉及到诸多领域如:风沙物理学、环境力学、流体力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科学、地理学、城市大气环境、河流与地下水水动力学等。欢迎广大科学与技术工作者参加研讨。

一、会议主题:

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因其多学科交叉、复杂环境和非线性过程,给该领域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本专题研讨会主题包括:

1.   近地表风沙(雪)运动;

2.   土壤风蚀;

3.   沙尘(雪)颗粒的起动与传输;

4.   沙丘移动与沙漠扩展;

5.   沙尘暴观测与预报;

6.   大气边界层中的气固两相湍流;

7.   湍流与颗粒的相互作用;

8.   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的关系研究;

9.   城市大气环境的演变特征及其模拟与预测;

10. 城市冠层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11. 城市化进程对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

12. 复杂流动中的污染物扩散输运;

13. 河口及近海地区咸潮影响及溢油污染问题;

14. 水体中的泥沙输运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15. 地下水的渗流运动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16. 河流、湖泊(水库)、河口及近海水域中的水动力特性及其环境效应。

17. 其他与大气边界层环境相关的内容。

二、会议征稿

拟参加会议的代表可在大会网站注册后在论文提交的页面上,在线上传论文摘要和论文全文,地址是: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

论文摘要的篇幅限制在800字以内,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但不宜附表格和图片。投稿者收到录用通知后请登录大会网站提交论文全文,格式要求可直接登陆会议网站下载。届时摘要将被收录在论文摘要集,全文收录在光盘上。为方便起见,请按如下方式命名所提交详细摘要和论文全文:“MS23-[第一作者姓名]-摘要.doc”、“MS23-[第一作者姓名]-全文.doc”;若同一作者同时提交多篇报告,请在文件名后添加“A、B……”以示区别。此外,请作者在线上传摘要和论文全文的同时,寄送一份给本专题研讨会联系人黄宁教授,地址:huangn@lzu.edu.cn

三、重要截止日期

摘要上传截止日期:2013年4月30日

发布摘要录用通知:2013年5月中下旬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6月15日

报到日期:2013年8月19日

四、论文出版发表

考虑到部分作者希望把自己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我们建议有兴趣的作者可以向《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投稿。稿件要求及投稿须知详见:http://www.applmathmech.cn/CN/volumn/current.shtml

《应用数学和力学》是由重庆交通大学主办、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部出版发行的关于应用数学和力学领域最新进展的中文期刊。想投稿的作者,请点上面的网站地址,直接向该杂志投稿,并在论文首页标注“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专题稿件。

“大气边界层中的风沙与大气环境、水环境”专题学术研讨会

负责人:郑晓静,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

顾兆林,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王兵,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副教授

林朝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道增,上海大学理学院 教授

联系人:黄宁,教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Email:huangn@lzu.edu.cn

电话:13321283687

崔桂香,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Email:cgx@mail.tsinghua.edu.cn

电话:13611151644

樊靖郁,工程师,上海大学理学院

Email:jyfan@shu.edu.cn

电话:13004161137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三届分数阶动力学和统计力学研讨会”(MS69)征稿通知

陕西•西安,2013年8月19-21日

 

作为“中国力学大会-2013”(陕西西安,2013年8月19-21日)专题研讨会之一的“第三届分数阶动力学和统计力学研讨会”(编号:MS69),面向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界同仁征稿,就分数阶动力学和统计力学中的关键学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欢迎从事分数阶导数及其应用和反常统计方法研究的专家踊跃投稿,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一、研讨会议题

        1. 分数阶导数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算法;

        2. 软物质(复杂流体)流变和粘弹性的分数阶导数描述;

        3. 频率依赖阻尼和耗散现象及其力学建模;

        4. 力学与物理中的反常扩散建模、分析与数值仿真;

        5. 分数阶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

        6. 分数阶振动和控制理论及应用;

        7. 复杂网络动力学、标度律、幂律现象中的分数阶行为;

        8.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及应用;

        9. 分数阶微积分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0. 分数阶布朗运动和非马尔科夫过程及其应用;

        11. Lévy统计、伸展高斯分布、Tsallis分布等非高斯分布及其应用;

        12. 其他相关议题。

二、投稿方法

请登录本次力学大会网站: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 ,按照该页面右侧的投稿流程介绍,提交论文摘要。论文摘要的篇幅限1页之内,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及表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图表。

请作者在线提交摘要的同时,同时发送一份电子文档给本次研讨会联系人孙洪广(shg@hhu.edu.cn , sun.fda2012@gmail.com  ),(并请注明论文联系人(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电话、Email)。

三、重要日期

摘要上传截止日期:2013年4月30日

发布摘要录用通知:2013年5月15日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6月15日

四、会议组织和联系:

负责人:陈 文 教授,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联系方式:chenwen@hhu.edu.cn

                李常品 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 联系方式:lcp@shu.edu.cn

                孙洪广 博士,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联系人:孙洪广 博士,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电话:13621586259

                E-mail: shg@hhu.edu.cn , sun.fda2012@gmail.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MS01. 新型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力学专题研讨会”征稿通知

(浙江大学应用力学所王宏涛供稿)

 

中国力学大会-2013将于今年8月19-21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作为本次力学大会专题研讨会之一的“新型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力学专题研讨会”(编号:MS01),面向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界同仁征稿,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就多重空间/时间尺度力学问题的基本理论、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交流,并探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专题研讨会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新型材料与结构多尺度力学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

2. 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多物理场耦合力学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

3. 新型能源、环境、生物及信息相关材料中的表、界面效应与尺寸效应。

二、投稿方法

请登录本次力学大会网站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 进行注册,提交论文摘要。摘要正文篇幅限400字,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符号,但不能包含图表。

请作者在线提交摘要的同时,同时发送一份电子文档给本次研讨会联系人。为方便大家了解投稿细节,下面给出投稿指南的网页链接:http://cctam2013.cstamconferences.org/%e5%8f%82%e4%bc%9a%e6%8c%87%e5%8d%97/%e6%8a%95%e7%a8%bf%e6%b5%81%e7%a8%8b/

三、重要截止日期

摘要上传截止日期:2013年4月30日

发布摘要录用通知:2013年5月中下旬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6月15日

四、组织单位、负责与联系人

组织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负 责 人:李振环教授,申胜平教授,郭旭教授,刘彬教授,王宏涛副教授

联 系 人:王宏涛  (电子邮件:htw@zju.edu.cn;手机:15267461435)

黄敏生  (电子邮件:mshuang@mail.hust.edu.cn;手机:15902760510)

刘嘉斌  (电子邮件:xiaonibaby@163.com;手机:13868154476)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征稿通知

http://www.a-tech.hk/SMN%202013/

澳大利亚·黄金海岸,2013年7月10日—12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立武供稿)

 

第四届智能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将于2013年7月10日—12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办。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担任大会荣誉主席,并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本会议热切期待智能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内容。特此征稿,征稿信息如下: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 2013年4月30日

 

会议主题

用于生物工程的纳米材料

智能材料与结构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可再生材料与技术

电致活性聚合物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

建模与仿真

 

论文发表:

会议论文集由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出版,并收录在SPIE数字图书馆。论文将由EI、Web of Science和INSPEC检索。经过评审的部分论

将发表在SCI检索的特刊中。包括: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Nanomaterials;

¨ The Scientifc World Journal;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Journal of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s等。

 

摘要提交方式

本次会议所有摘要通过点击提交链接(http://spie.org/SMN13) 提交。委员会将审查所有提交的摘要,完成后将向作者发出包括是否提交全文的录用通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umerical Methods and Modeling for

Compressible Multimaterial Flows and Mixing (IWNM-2013)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田保林供稿)

 

多介质流体的建模与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将于2013年8月12-16日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09年和2011年多介质流体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的延续,美国科学院院士J. Glimm教授等多位海外知名专家将应邀做系列专题报告,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也将应邀做学术报告。

会议主题包括:    

流体力学的高精度

高分辨率离散方法与自适应方法

多介质流动的拉氏方法

欧拉方法与ALE方法

湍流混合等复杂流动的建模与计算

多相流的数值模拟与应用等。

热忱欢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参加。

 

ABSTRACT SUBMISSION

The abstract is limited to a single A4 paper, and should be include the title of the paper, authors’ names and affiliations, a concise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method of approa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Please submit your abstract to chen_yibing@iapcm.ac.cn via email.

 

CONFERENCE SECRETARIATS

Hailing Hua, IAPCM Shanshan Zhu, IAPCM

Xinyu Cao, IAPCM Junxia Wei,IAPCM

Contact email: cao_xinyu@iapcm.ac.cn

 

NO REGISTRATION FEES

 

IMPORTANT DATES

Deadline of abstracts: May 15, 2013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May 31, 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招聘启事

(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志华供稿)

 

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太原理工大学力学学科主体所在单位,固体力学学科是山西省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博士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博士点、力学一级硕士点。并建有“材料强度与结构冲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高性能计算仿真中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为配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的需要,诚挚欢迎有识之士加入我们的行列,尤其欢迎海外学子回国发展。

一、基本条件

1.        拥有博士学位(详细要求见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人才招聘公告

2.        能主动开展研究工作并争取各级研究项目和基金支持。

3.        善于团队合作,能够积极结合企业和产业需求,与校内外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 

人员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4.        有成为学科方向带头人的潜力。

5.        能够讲授所在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具有出色的教学和学术交流能力。

二、主要需求专业

1)力学及材料、机械等相关专业

2)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

三、有关待遇

太原理工大学为新引进人员提供住房、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及其它相关优厚待遇,具体按照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执行。见网址:www.tyut.edu.cn

四、联系方式

如您有意与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一起发展,请与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联系。并投递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工作概述、论文发表情况及其它成果)。或联系我研究所。

联系电话:13068046412  13099078467   联系人:安美文 王志华

E-mail: anmeiwen@tyut.edu.cn

wangzhihua@tyut.edu.cn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招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研究组 刘立武供稿)

 

智能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目前实验室共有教授、副教授、讲师近10人。实验室主要从事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制备,力学行为及其应用研究,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电致活性聚合物,光纤传感器,结构健康监测,可变形结构(包括空间可展开结构、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多稳态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等方面的研究。现招收招聘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和教师,有意者请将您的简历邮寄到下述邮箱中。

Email: Yaoyt99@163.com; lengjs@hit.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in Biological Image Analysis

 

An immediate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opening is available in the Laboratory for Computational Biology & Biophysics (http://lcbb.mit.edu/) at MIT. The position will focus on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particle tracking, and trajectory analysis to leading problems i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Applicants should have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image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Hidden Markov Modeling and Bayesian Inference, be highly proficient in the use of MATLAB, and have a keen interest to apply as well as further develop computational procedures to address critical questions i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To apply please e-mail your CV including full list of publications and references to:
       Mark Bathe, PhD
       mark.bathe@mit.ed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6 (June 2013)

A phase-field model for systems with coupled large deformation and mass transport

Wei Hong, Xiao Wang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force–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on macroscopic single adhesive pillars

E. Kroner, E. Arzt

 

A new rate-dependent unidirectional composite model – Application to panels subjected to underwater blast

Xiaoding Wei, Alban de Vaucorbeil, Phuong Tran, Horacio D. Espinos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mposite panels subjected to underwater blast

Xiaoding Wei, Phuong Tran, Alban de Vaucorbeil, Ravi Bellur Ramaswamy, Felix Latourte, Horacio D. Espinosa

 

Hierarchical scaling law for the strength of composite fibre bundles

Soraia Pimenta, Silvestre T. Pinho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wavelength responsible for the fragmentation of ductile rings expanding at very high strain rates

J.A. Rodríguez-Martínez, G. Vadillo, J. Fernández-Sáez, A. Molinari

 

Stress and deformation in soft elastic bodies due to intermolecular forces

L.H. He

 

Discrete dislocation modeling of fracture in plastically anisotropic metals

S. Olarnrithinun, S.S. Chakravarthy, W.A. Curtin

 

Identification of a cohesive zone model from digital images at the micron-scale

Julien Réthoré, Rafael Estevez

 

Grain misorientation and grain-boundary rotation depend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Jiangtao Wu, Yujie Wei

 

Effects of elastic strain energy and interfacial stress on the equilibrium morphology of misfit particles in heterogeneous solids

Xujun Zhao, Ravindra Duddu, Stéphane P.A. Bordas, Jianmin Qu

 

On the mechanics of continua with boundary energies and growing surfaces

Areti Papastavrou, Paul Steinmann, Ellen Kuhl

 

Propagation of Slepyan's crack in a non-uniform elastic lattice

M.J. Nieves, A.B. Movchan, I.S. Jones, G.S. Mishuris

 

On the energy-minimizing strains in martensitic microstructures—Part 1: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theory

Michaël Peigney

 

On the energy-minimizing strains in martensitic microstructures—Part 2: Geometrically linear theory

Michaël Peigney

 

Dislocation arrangement in small crystal volumes determines power-law size dependence of yield strength

R. Gu, A.H.W. Nga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29 No.1 201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Volume 52 July 2013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62 August 201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 3 No. 2)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专访基金委主任杨卫:浚创新之源 建科学强国

 

(摘自科学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最大的主渠道,得到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

2月22日,中科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走马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科技界引发关注。

实现中国梦,科学基金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其管理水平如何更上层楼?怎样加强诚信建设、惩戒学术不端行为?

就科技界关心的这些话题,记者日前对杨卫主任进行了专访。

杨卫:

1954年生于北京市。197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力学家联合会(IUTAM)执委,微纳米力学工作委员会主席。

从事断裂力学、细观与纳米力学研究。先后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程力学系任教。1999至2004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8月起担任浙江大学校长。2013年2月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拓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远,遂人才之愿

>> 

让基础科学研究像鸟儿一样在蓝天自由飞翔

记者:您是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一批“杰青”,曾多年参加科学基金的评审工作,在浙大期间又多次动员教师们申请科学基金。您如何理解科学基金?

杨卫:我既做过科学基金的“运动员”、“裁判员”,又当过“领队”;现在担任基金委主任,相当于运动会的“组织者”。因此,我对科学基金有着特殊的、多方位体验。

在我看来,与其他科学资助计划相比,科学基金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支持自由探索。虽然它也有一定指南,但不过细约束研究方向,主要是以科研人员凭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申请。

二是专家评审。资助项目的申请、评审、顶层设计等各环节都由专家主持,行政人员不参与意见,只负责统计专家结果。可以说,科学基金是所有科技计划评审中最公正、透明、依靠专家的科研项目。

三是重视原始创新。科学基金的评审标准是世界水平,而不是跟踪性或“填补国内空白”。自然科学不同于人文科学,后者的发展是疏松的枝蔓式,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开出特色各异的花朵,但自然科学的发展就像砌一堵坚实的墙,砌高这堵墙没有别的路径,只有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才能“添砖加瓦”。

记者:在您看来,科学基金的职能和定位是什么?

杨卫:可以一句话概括科学基金的职能和定位:拓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远,遂人才之愿。

拓探索之渊,是说科学基金要大力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鼓励他们拓展科学的边界,鼓励所有前瞻性、探索性的基础研究。

浚创新之源,就是要梳理科学发展、学科延伸的脉络,深度研究新兴学科的地貌图和我国基础科学学者的配置结构,使得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思想不断涌流。

延交叉之远,是指科学基金要探索支持真正跨学科研究的资助模式,从跨学科科学问题的产生、研究组织方式、里程碑设定、路线图描述等方面,设计高效率的资助体系。

遂人才之愿,就是要因材制宜,对不同年龄段的优秀科学研究人才进行支持,圆他们的梦,遂他们的愿。

总之,要让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像鸟儿在蓝天中自由飞翔,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只有科学强、文化强,才是真正的强国

>> 

力争今后二三十年使中国基础研究全面崛起,与欧美一起勾勒人类科学发展的天际线

记者: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心存疑问:基础研究到底有什么用?

杨卫:我想引用一段中国人听起来有些刺耳的话,来说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这段话出自美国人亨利·奥古斯特·罗兰在1893年(即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一年)发表的文章《纯科学的呼吁》:“为了应用科学,科学本身必须存在。假如我们停止科学的进步而只留意科学的应用,我们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多少代人以来他们(在科学上)都没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却从来没有追问过他们所做事情中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构成了纯科学。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探索其特殊应用的原理,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

这段话虽然说得难听,但却戳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痛处:重视技术应用,漠视基础研究。

如果拿人体作比喻,我认为创新驱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原始创新,这相当于人体的大脑;第二层次是技术创新,相当于人体的神经循环系统;第三层次是技术产业化,相当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其中,第一层次的原始创新应是统领整个创新“躯体”的大脑。

记者:在您看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基础研究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卫:我认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而中国要变为真正的强国,必须实现从经济强国、技术强国向科学强国和文化强国转变。只有科学强、文化强,中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

科学基金不仅支持第一层次的原始创新,还支持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衔接工作,即科学与技术之间能够互相推动的部分。如今世界范围内很多先进技术的科学源头,还是来自国外。中国要成为科学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记者:科学基金的体量,已从1986年的8000万元提高到去年的170亿元。在您看来,今后科学基金是不是应继续增加?

杨卫:现在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50%多,R&D(研发经费)接近美国的50%。但扣除美国科学基金会不支持医学领域研究等相关因素,中国科学基金的体量只相当于美国科学基金的25%。

未来我们还将致力于提高中央财政拨款,希望科学基金能以超过GDP增速和研发经费增速的步幅发展,也就是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来助推中国基础研究的万紫千红。

我们期待着,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基础研究全面崛起,与美国、欧洲一起,勾勒人类科学发展的天际线。

改革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使科学基金体量最大、管理效率最高、诚信度最好

记者:今后应当如何改革创新,更好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

杨卫:这也是我上任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目前还在与同事们研究,希望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人员短缺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基金委目前有200名固定员工,仅是美国科学基金会人员数的10%。2012年基金委共收到178000个项目申请,有38000项申请成功,其项目数超过美国的三倍,其人均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基金委采取的措施是,聘请了约200名临时人员。今后的申请量还会逐年增长,临时聘请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记者:许多科研人员反映,项目的申请、答辩、考核,占用了他们过多的科研时间。在这方面,基金委有何考虑?

杨卫:我们希望改进管理方法和评审流程,使管理能够更加不露痕迹,不耽误科研人员过多时间,并且被他们充分信任。让科学基金的申请成为他们科研工作中非常自然的一项活动,就像一年过一次学术思想升华的春节。用流体力学的术语来比喻,就是希望做到管理像层流,没有湍流和激波。

记者:近年来大家对学术不端行为反应强烈,基金会将如何加强科研诚信?

杨卫:基金委有专门的检查监督委员会,独立受理诚信方面的投诉。近三年委员会每年受理200项左右的投诉,去年进行立案处理的项目是19项,最严重的处理方式是对不诚信的个人及单位做公开通报。

梳理三年来的投诉情况,有五种学术不端行为比较常见:申报基金信息不准确,项目书有部分抄袭行为,评审人、评审结果等核心评审信息的泄露,选择评审人时欠公平,项目进展报告、结题报告有不实之处,等等。

我们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抑制不端行为的电子信息系统,可能包括对申请者的诚信教育系统、对申请书的重合度检索系统、对数据库的异常频繁访问的预警系统、对评审人选择的公平判断系统,以及对基金成果的抽查制度。

我想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使中国科学基金在未来10年做到“三个最”:全球体量最大、管理效率最高,中国诚信度最好。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