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3卷,第2期,2013年07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卓力特光电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测试方法国家标准(GB21143-201x)审定通过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3(CAETS 2013)成功召开

      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

      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持之以恒推进千人计划

     学术会议

      多介质流动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013全国MTS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MBE13)

     招生招聘

      PhD posi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Experiment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reep-Fatigue Interactions in Advanced Superalloys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Structural Mecha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学术期刊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年第22卷第3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怎样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8, No1, Jul.15,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7卷第220130720

 

=======================================================================================

新闻报道
-------------------------------------------

 

  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测试方法国家标准(GB21143-201x)审定通过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供稿)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2013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标准审定会,由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2205)支持修订的“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测试方法(GB21143-201x)”国家标准(计划编号:20110504-T-605)获得审定通过。新标准作了如下四类重要修订[1]:

(1) 解决了国际各项延性断裂韧度测试标准(ISO12135、ASTM E813和ASTM1820)中沿用了30多年的单试样卸载柔度法中的转动修正问题,针对CT试样和SEB试样,基于功等效原理提出了用于J积分计算和CTOD计算的转动修正公式。

(2) 提出了适用于CT试样和SEB试样的刚性转动半径公式,实现了两种试样CTOD塑性分量的精确计算。

(3) 对直通型CT试样提出了裂纹嘴CMOD向加载线COD换算的COD转换公式,克服了同类国际标准不能应用直通型CT试样实现延性断裂韧度测试的困难,该方法利于实现在高温、腐蚀环境下应用小尺寸CT试样的材料延性断裂韧度测试;通过引入塑性因子,实现了在SEB试样裂纹嘴测量COD的延性断裂韧度测试应用。

(4)修改引入了ASTM 1820-2011的载荷分离规则化方法,重点对载荷分离理论在表述上作了无量纲改进,以及在ASTM 1820-2011基础上,通过迭代应用COD转换公式,实现了载荷分离规则化方法对直通型CT试样的延性断裂韧度测试。

此外,新标准对CT试样采纳了在裂纹嘴和加载线测量裂纹张开位移的不同方式实现裂纹长度计算的线性柔度公式,对CT试样和SEB试样引入了应用卸载柔度实时测量J积分的增量计算公式;修改了原标准中的方法表述、公式、文字上存在的一系列错误。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解决了同类国际标准中隐含的传统问题,实现了便于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用于获取材料延性断裂韧度的卸载柔度法和载荷分离法的单试样法技术完整性。

回溯历史,正如余寿文先生在ICF13开幕式上提到,1970年代我国力学工作者在断裂力学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曾在1980年制定出国际上第一个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测试标准(利用JR阻力曲线确定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的试验方法 GB2038-80)。11年后,在ASTM E813-1987基础上翻版制定了GB2038-1991标准,再经历漫长的16年,在ISO 12135-2002基础上翻版制定了GB21143-2007标准。长期以来,国际同类标准,比如ASTM标准,自制定ASTM E813-1981以来几乎1至2年就修订1次,相对而言,我国在32年中差距逐渐拉大。近年在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成员参与推进的国家标准修订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断裂韧度测试标准研究上与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缩短了距离,并在获取R阻力曲线的卸载柔度和载荷分离单试样测试方法上有所超越。

先进标准涉及大国话语权。材料断裂韧度是关系结构安全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有复杂理论和工程应用背景,面向小尺度材料、复杂环境、焊接评定等方面的测试需求给断裂力学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挑战。要推进制定先进材料测试技术标准,须先期展开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应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1]国家标准起草小组,《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的统一试验方法》编制说明,2013年7月,pp1~1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社共同主办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3(CAETS 2013)成功召开

(《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社供稿)

 

为推动在工程应用背景下我国自主CAE软件产业的发展,探讨与交流CAE软件产业应用的基础性、共性实践技术及产品集成化共性软件技术,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机辅助工程》(以下简称《计辅》)杂志社共同主办,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3(CAETS 2013),于2013年7月5—7日在江苏省如东县召开。会议得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SiPESC研发团队、莎益博工程系统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元计算(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科软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仿真互动网、成都洞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上善仿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赞助和支持。

《计辅》主编、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保定泰尔抗震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十几家科研单位,以及中国商飞、长安汽车、长沙福田汽车、上海通用、中冶赛迪和太重集团等十几家企业的120多位代表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海事大学杂志总社社长、《计辅》执行主编袁林新编审主持。钟万勰院士、如东县张栩龙副县长和上海海事大学肖宝家副校长分别致欢迎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如东县委常委杨小军、如东科技局局长缪雪明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十几位编委。

研讨会的报告分为大会特邀报告和分会场交流报告2种形式。其中,大会特邀报告共9个,包括:

钟万勰院士的“最优控制系统的辛数学算法”。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刘青凯副研究员的“研发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的新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亢战教授的“结构优化研究若干进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莫军研究员的“工程结构数值模拟模型验证与确认方法研究进展”。

莎益博工程系统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伟博士的“优化设计方法在航空航天与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张来平研究员的“数值风洞软件系统开发及应用”。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桥梁与结构工程分院唐光武研究员的“桥梁抗震计算、试验检测计算专用有限元软件BSAP简介”。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姜潮教授的“车辆结构的高精度模拟及优化设计”。

元计算(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永兴先生的“并行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技术及其应用”。

特邀报告之后,大会分成自主CAE软件研发和理论研究、汽车和铁路CAE工程应用、航空航天和机械CAE工程应用以及土木工程和注塑等CAE工程应用等4个分会场,共有70多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其中,自主CAE软件研发和理论研究分会场的报告特别引人注目: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合科软件(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报告人分别介绍了自主计算力学软件平台SiPESC,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转运站DEM仿真程序以及自主多介质拉氏自适应流体动力学软件LAD2D的研制和应用等。本次会议展现我国自主CAE软件研发以及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充分显示我国在CAE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多篇,其中不乏高水平优质论文。为此,大会学术委员会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优秀奖15篇。其中,一等奖分别为: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季顺迎、赵金凤、狄少丞和孙珊珊的“面向环境力学的离散元分析软件研发及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新、彭海军和陈飙松的“应用保辛算法求解绳系卫星系统的闭环反馈控制问题”。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王瑞利、林忠、魏兰和林文洲的“自主多介质拉氏自适应流体动力学软件LAD2D研制及其应用”。

这是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社第二次主办该会议,上次会议于2011年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110多位代表参会,会议反响强烈。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

   

“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7月6-8日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实验流体力学专业组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承办。会议得到了浙江省机械设计及理论重中之重学科以及多家从事流体实验测量技术的公司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2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上,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教授到会致辞,对各位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魏庆鼎教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李素循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董志勇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战华研究员做特邀报告。

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3篇,分为6个专题:气体动力学,流动控制和流动稳定性、湍流,涡动力学、分离流、热对流,微纳尺度流动、微重力流体、生物流体,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流体测量与显示技术。参会代表的学术报告展示了我国近三年来在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实验流体力学在解决航空航天、航海造船、环境保护、医疗技术等重大科技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研究达到的新水平,推动了实验流体力学的学科发展及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实验流体力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会上还评选出优秀青年论文奖,清华大学张静娴、胡站伟,中国科技大学陈模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冬雨、孙之骏,中科院力学所吴笛,天津大学管新蕾,浙江理工大学沈伟杰、高聚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俊琦等10名获奖。

此外,会议期间召开了实验流体力学专业组第四次扩大会议,经过协商和投票表决,决定2016年由上海大学承办“第十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持之以恒推进千人计划

(摘自科学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7月22日在与“千人计划”专家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把“千人计划”进一步抓实抓好。

 赵乐际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成效显著。要持之以恒推进“千人计划”,坚持服务大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提高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以用为本,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为人才搭建项目平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坚持拴心留人,帮助人才了解国内情况、承担重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疏通成果转化渠道、解决后顾之忧。坚持协同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人才发展的积极性,统筹国家层面与地方部门、不同区域人才引进,统筹海外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队伍建设。

赵乐际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千人计划”专家开辟了创新创业、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希望各位专家更加坚定报国志向,更多贡献兴国力量,更好融入强国实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再立新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多介质流动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程俊霞供稿)

 

为促进多介质复杂流动及混合问题的物理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的交流和发展,第三届多介质流体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拟定于2013年8月12日-15日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流体力学专业组主办,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IAPCM)、北京计算科学中心(CSRC)、计算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软件中心联合承办。本次研讨会是2009年和2011年多介质流体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的延续。一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应邀与会报告,相关内容详见附件。


研讨会内容和主题

流体力学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离散方法与自适应方法

多介质拉格朗日方法、欧拉方法与ALE方法

界面不稳定性和湍流混合问题的建模与计算

多相流数值模拟与应用

 

会议费用与注册

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

注册时间:2013年8月11日下午14:00-17:00
注册地点: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应物会议(海淀区花园路6号)

 

论文摘要(英文)提交截止时间与方式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13年7月20日

 

在研讨会上做报告的学者,请于2013年7月20日前通过Email将英文摘要通过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至:chen_yibing@iapcm.ac.cn。(全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使用加粗四号字,单位、地址使用斜体小四号字,作者使用五号字,正文使用五号字)。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员(不论做报告与否)请于2013年7月20日前通过Email将研讨会回执发送至研讨会联系人。

 

会议负责人

王双虎   田保林

会议联系人 程俊霞

Email:  cheng_junxia@iapcm.ac.cn

联系电话:010-5987253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豪东路2号 邮政编码:100094

 


附件 研讨会专题报告部分名单(海外报告人)
1. James Glimm美国Stony Brook大学(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

Quasilocal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nd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urbulent Simulations. Part I: Theoretical Ideas

Quasilocal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nd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urbulent Simulations Part II: Numerical Results and Physical Interpretations

 

2. IA.V.Pronin RFNC-VNIITF, Russia, Snezhinsk

A completely conservative difference scheme for modeling of elastoplastic flows in Lagrangian variables

 

3. Maria Lukacova-Medvidova

Institut für Mathematik, Arbeitsgruppe Numerische Mathematik, Johannes Gutenberg - Universität

Kinematic splitting algorithm for multimaterial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Finite volume evolution Galerkin schemes for nonconservative hyperbolic balance laws

 

4. D.A. Varfolomeev RFNC-VNIITF, Russia, Snezhinsk

Phlegmatized PETN detonation model

 

5. N.A.Mikhaylov RFNC-VNIITF, Russia, Snezhinsk

On the WENO reconstruction in local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6. I.V. Glazyrinl RFNC-VNIITF, Russia, Snezhinsk

PIC cod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ultra short laser pulse interaction with the matter

Calculation features of MHD processes at laser-matter interaction

 

7. E. M. Vaziev RFNC-VNIITF, Russia, Snezhinsk

An implicit finite-volume TVD method for solving 2D hydrodynamics equations on unstructured meshes

 

8. Menshov Igor, VNIIA, Rosatom, Moscow, Russia

Godunov method for numerical solution of heterogeneous mechanics problems

 

9. R. Abgrall INRIA, Equipe Bacchus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multiphase flows: the problem of non conservative terms

High order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turbulent flows usingunstructured meshes

10. Kun Xu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ong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题目待定

 

11. Snejana I. Abarji University of Chicago

题目待定

 

12. E. F. Toro Laborator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Trento

题目待定

 

第三届多介质流体数值模拟国际研讨会回执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是否宣读论文

 

 

 

论文题目

 

是否预订住宿(宾馆为北京应物会议中心,如需要,请注明入住时间和房间要求)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3全国MTS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随着我国航空、高速铁路、反应堆工程以及材料科学迅速发展,工程断裂力学与材料测试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断裂测试与有限元分析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为了推进新方法、新技术面向新材料和结构完整性评价的应用,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拟定于20131017日~21日召开2013全国MTS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由西南交通大学承办。会议旨在提供断裂、疲劳测试技术与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材料性能与力学相关性问题探讨,推进几个国家相关测试规范应用,促进我国材料测试技术发展。

会议接受的论文(未发表过),经评审合格将推荐在《中国测试》、《机械强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亦鼓励近2年在学术刊物发表过的相关论文参加交流。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断裂性能测试标准(CTOACTODJCKCda/dN)研究与应用

2.         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在断裂测试中的应用

3.         高温、腐蚀环境、复杂加载下固体材料的断裂、疲劳行为及其测试方法

4.         材料的塑性、损伤和破坏行为

5.         材料表面裂纹测试方法

6.         压入测试方法及其在材料断裂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7.         小尺度材料性能测试技术

8.         计算机辅助材料断裂性能测试技术

9.         先进测试技术(DIC、红外、超声、声发射、X射线、原位)与应用

会议征文

凡与上述力学测试领域有关且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测试经验、应用范例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会议论文全文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截止日期为2013915日。请将论文的Word电子文档连同参会意向回执以Email通讯的方式发到会议秘书处。会议论文按A4幅面、上下边距2.54cm,左右边距2.0cm排版;其字体基本要求为,题目:2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4号仿宋体居中,各作者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单位地址、邮编:圆括号内5号宋体居中;正文: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图名用5号宋体在图下方。

          论文同步发送:384407060@qq.com lix_cai@263.net  FT2013组委会收)或加入断裂测试群QQ:327756620 后发送(申请加入群请注明:FT2013,所在单位、姓名)。

重要日期

论文(详细摘要)截稿日期:2013920

论文录用日期:2013930

邀请报告

1.         丁鲲(教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奈米尺度温度环境的量测

2.         张泰华(杰青,研究员,中科院力学所):一种幂硬化材料塑性参数的仪器化球压入测试方法

3.         赵玉津(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天津大学):断裂韧性:從试验室到实际结构

4.         何小元(教授,东南大学):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5.         蔡力勋(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现行规范中的金属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技术完整性

6.         胡运明(博士, 美国MTS总部系统工程师):MTS在材料疲劳与断裂试验解决方案的新进展

7.         帅健(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韧管道钢CTOA测试技术

8.         闫相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力学测试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

9.         陈刚(博士,天津大学):高温微力材料测试技术与应用

10.     李荣锋(教授,武钢集团)CTOD拘束修正方法

会议日程与地点

会议时间:1017~21会议具体日程以第二轮通知为准)

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会议组委会

   席:蔡力勋 王建国

   员:孙俊才  林卓英  邹定强  李荣锋          高怡斐

         张哲峰  熊峻江  胡本润      陈群志  王长利  王梅英

闫相桢  张利民  张亚军  周金枝          朱月梅

付小敏  胡文军  王时越  王连庆  苗张木  张克实   

            吴海利  杨凤鹏  余伟炜

组:孙亚芳、包陈、李丹柯、石凯凯、姚迪

通信地址: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610031

    话:028-87600850

    真:028-87600797

 

 

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2013715

 

 

 [返回本期目录栏]

 

-----------------------------------------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MBE13)

 

Dear colleague,

 

It is our pleasure to invite you to submit an abstract for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MBE13), to be held between 16th and 18th December a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tails on the CMBE Series, conference information, templates and instructions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can be found online at http://www.compbiomed.net/2013/ .

Important dates:

Invited speakers:

Professor Xi-Qiao Fe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 China
Professor Kim M Liew,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 SAR
Professor Xiaoyu Luo, University of Glasgow, UK
Professor Marie Oshima,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Professor Zhongcan Ouya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 China
Professor Alessandro Veneziani, Emory University, USA
Professor Yiannis Ventikos,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Professor Wolfgang A Wall, TUM, Germany
Professor Ajit P Yoganatha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Mini-symposia:

MS1: Advances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Biomechanics of Vertebroplasty & Ballon Kyphoplasty
MS2: Aneurysm Modelling: from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Translation
MS3: Inverse Problems in Cardiovascular Mathematics
MS4: CFD Assessment of Small-Sized Cerebral Aneurysm Rupture Risk: Case-Control Study
MS5: Heart Valve Modelling
MS6: Modelling of Pulse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Arterial Tree
MS7: Multiphysics & Multiscale Models for Simulating Total Heart Function
MS8: Multi-physics Modeling & Application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MS9: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evices & Procedures
MS10: Numerical Techniques for Computational Surgery
MS11: Segmentation & Registration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MS12: Subject-Specific Biomedical Mesh Generation, Skeletonisation, Geometry Correction.
MS13: Towards Clinically Relevant Computational Vascular Mechanics
MS14: Cell Mechanics and Mechanobiology


We look forward to welcoming you to Hong Kong,

Yours sincerely,

Perumal Nithiarasu,
Rainald Löhner
Kim M Liew (co chair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hD posi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Experiment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reep-Fatigue Interactions in Advanced Superalloys

Two PhD candidate positions are available for January 2014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These fully supported positions are for thesis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microstructure constituents on time-dependent deformation and damage in precipitate and solid solution strengthened superalloys at temperatures up to 1000oC in air and vacuum environment.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must have a Master degree in areas related to mechanical test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using Abaqus platform and has a background in materials science. Experience in FE programming with FORTRAN is highly desired. GRE and TOEFL (if not native English speaker) scores are required.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s is August 15, 2013.

Interested candidates should send a detailed resume including a list of publications and names of three references to Professor H. Ghonem / ghonem@egr.uri.ed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 one-year post-doc position is available immediately in the Arruda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position is renewable, depending on performance.  The project involves analy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non-woven polymer fibrous networks during high strain rate deformation.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strong background in solid mechanics, including plasticity.  Knowledge of polymers is a plus.  Send application materials (including cv, list of publications, references and earliest start date) to arruda@umich.edu with the subject "iMechanica post-doc ad."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Solid/Structural Mechan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We are currently looking for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Applicants with a Ph.D. degree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solid (fracture) mechanics, probabili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or multiscale failure analysis will be preferred.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Fortran/C++/MPI code are required. Successful applicants will work on various topics in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in various length scal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e-mail your CV including a list of publication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to jhsong(at)cec(dot)sc(dot)edu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our web site: http://www.ce.sc.edu/DeptInfo/members/faculty/jhsong/opportunities.ht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年第22卷第3期

工程数值仿真与CAE算法

横风下桥梁高度对高速列车交会性能的影响(作者:翟建平,李明,张继业,吕凤梅)

高速列车车体结构振动特性分析(作者:郭涛,赵明,杨桂娟,安超,李明高)

A型地铁车内噪声分析和优化(作者:石晨,周劲松,谢晓波)

柔性轮对结构振动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张宝安)

某飞机安全销试验夹具的仿真设计(作者:宗俊达,姚卫星,郭仕贤)

基于准则法的飞机薄壁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作者:刘钢,王立凯,段世慧,孙侠生)

发动机排气管流--热强耦合分析(作者:张群,竺汝彬,韩业鹏)

发动机螺栓连接强度有限元分析(作者:王宇,李明)

输油臂强度分析和应力测试(作者:刘青峰,王争荣,纪斌义,郑红霞)

基于Netgen的层状地质体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作者:孙黎明,李青元,谭海,张丽云,魏占营)

基于Web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及其关键技术(作者:莫剑冬)

CFD方法在压水堆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李萍,陈煜,姚伟达,谢永诚)

折叠式夹层结构压皱性能数值仿真(作者:俞鞠梅,周红,张延昌)

应用技术与技巧

JSTAMP/NV冲压仿真模板定制功能详解(作者:黄义关,李彦波,刘红武)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5)(作者:李娟,武秀根)

行业动态与访谈

50年持续创新,最具历史的原创软件厂商成就不朽传奇(作者:)

聚合的力量——ANSYS 2013中国用户大会在大连成功举办(作者:)

信息

我刊编委韩旭教授当选国际计算力学协会总理事会理事(作者:)

2013 SIMULIA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征文启事(作者:)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2013(CAETS 2013)将于201376日召开(作者:)

《计算机辅助工程》为MSC Software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出版增刊(作者:)

传动系统高级开发技术研讨会在重庆成功召开(作者:)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29 No.3 2013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65 September 201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 3 No. 3)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9 August 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怎样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摘自科学网蒋高明博客)

  

目前,中国科研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验收、评估、晋职、答辩,还要忙着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开各种会议。即使指导研究生,也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导向,从来不愿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上述压力之下,研究人员的创新动力不足,再加上科研环境中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影响了国家科学原始创新。 

生存成了科研人员的第一要务。作为连续读了几十年书的科研人员,能够在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外人眼里是令人羡慕的。殊不知,内在的压力,再加上住房、子女教育、家庭压力,就使得很多研究人员,将科研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其所从事的研究,大多以经费获得为最高目标,而经费又以论文发表为杠杆,不能也不敢有创新的思路,更不敢坚持科学真理。 

科研人员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殊的群体,是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这个职业最大特点是要求研究者有研究兴趣,有科学献身精神,其工作态度是“安、钻、迷”型的。陈景润之所以能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李时珍能写出《本草纲目》,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都是凭着浓厚的钻研兴趣,他们没有生存压力或者并不计较个人得失。

怎样才能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根据笔者在研究所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和观察,建议如下: 

第一,提高准入条件,减少评估频度。淡化乃至取消量化评估做法,看重代表性成果。目前对科研人员进行一年一度的评估,其本意是对做得不好的研究个体予以惩戒,对好的实行奖励。但具体实施时,却将论文影响因子作为唯一指标,科研人员不敢将“宝”押在重大科学发现上,而是将大文章拆成小文章发表应付过去。实际上,对于合格研究人员的筛选,应从源头把关质量,提高准入条件。要从科研人员受教育背景、科研潜力、天赋、品行、团队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不要看他发表了多少论文,而要看他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代表性的成果。一旦进入到科研单位,就要相信研究人员,给予宽松的学术环境,而不是总折腾他们。 

笔者参与首批“973”计划课题时,队伍中有一名研究员,前三年没有发表论文,但项目首席科学家一直不催促,最后该研究人员获得了重大发现,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并因此被遴选为中科院院士。如果逼其发表成果,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第二,优化团队结构,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目前对海外回来的博士,动辄给予研究员、副研究员头衔,这就打击了国内同级别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逼迫他们也出国去“镀金”。对于没有做过学术带头人的年轻学者,拔苗助长会导致人才夭折。鼓励引进人才与国内人才同步竞争,如他们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脱颖而出,凭借实力获得相应的头衔,就会让众人信服。当年搞“两弹一星”,科研队伍强调“老中青”三结合,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将老年科学家的阅历、中年科学家的智慧和青年科学家的进取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办大事。 

第三,全额发放工资,不要让他们为“五斗米而折腰”。一些研究院所的绩效工资是从课题中支付的,而岗位聘任的人员工资,则全部来自课题,压力很大。知识分子最在乎的是声誉,为发工资去争课题,去求人,去搞歪门邪道,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去做的,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些混进科研队伍中的研究人员就会去钻营,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对于科研大军的优秀人才,建议国家将他们的工资全额发放,不要让科研人员为了生存,将主要精力用于申请课题。 

第四,创造完善的职称评定环境。职称评定与晋级,是科研人员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频繁的晋职搞得人心惶惶。现在搞的“十三级”分级太繁琐,门槛太多。如再最后申报院士,科研人员在其科研生涯中一半以上的时间之内,都在“爬台阶”。职称评定与晋级非常严谨,应充分组织材料,采取非常透明的公开答辩,不能搞山头主义,搞小动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压制不同声音。 

第五,鼓励科研人员“敢为天下先”,树立科研自信和人格自信的人生态度。目前国内科研不自信,言必称美国,跟风研究现象十分严重。研究人员的存在,如果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重复验证洋人提出的所谓“理论”,就势必造成垃圾论文爆发。除了少数纯理论的学科之外,科研人员要立足国计民生实际需求,解决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科研经费发放,应采取“计划与竞争”相结合的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原始科学发现应以中文首先发表,中国学者要率先引用国内学者成果。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总之,科研人员要理性回到科研活动中来,知识创新是其本职工作,为人类创造知识财富是其人生的最高追求。建议国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到国际科学舞台上去竞争。大部分科研人员要面向国家实际需求,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术能力,展示其才华。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