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3卷,第4期,2013年08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卓力特光电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千名力学家齐聚西安,同心共筑力学中国梦——中国力学大会-2013在西安召开

      中央将调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

     学术会议

      2013 全国MTS 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招生招聘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招聘启事

      Associate Professor Posi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ational Methods at Northwestern
    学术期刊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ume 3, Issue 4, 2013)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推进计划: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8, No2, Jul.30,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7卷第220130720

 

=======================================================================================

新闻报道
 

-------------------------------------------

 

  千名力学家齐聚西安,同心共筑力学中国梦——中国力学大会-2013在西安召开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

 

     2013年8月19~21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和承办的“中国力学大会-2013”在历史文化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近50家力学相关单位参与协办,近29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力学科技工作者和跨越重洋专程赶赴本次大会的海外专家学者。
    大会延续往届中国力学大会的惯例,会期3天,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分会场邀请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三大板块组成。与会代表围绕力学学科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8月19日上午,开幕式在陕西大会堂举行。中国力学学会秘书长冯西桥主持开幕式,理事长胡海岩致开幕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奖。
    大会设8个大会特邀报告,15个分会场和71个专题研讨会。共有百余位力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分会场和专题研讨会的学术组织工作, 2000余篇学术报告在会议期间交流。8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由第八届周培源力学奖获奖者程耿东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天健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姜宗林研究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承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吕坚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胡更开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滕斌教授演讲,主题涉及结构优化、风沙环境、材料设计、高超声速、分子生物力学、海洋工程等多个方面。
    15个分会场涵盖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爆炸力学、环境力学、生物力学、微纳米力学、物理力学、电子电磁器件、流变学等多个传统力学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二百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分会场邀请报告会上交流各自学科近期的前沿研究和代表性成果。会议还设立力学教学改革成果分会场,介绍在工程教育认证、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71个专题研讨会的研讨主题,既有力学的基础、前沿、热点问题,如材料、微纳米力学、界面力学、软物质力学、断裂疲劳、弹性波、冲击波、湍流、渗流、磁流体力学、气体动理论、非牛顿流、分析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随机动力学、神经动力学、复杂系统建模、细胞力学、生物材料、无网格与边界元、模型验证、结构优化、稀薄气体动力学、等离子体、多物理场耦合力学、分数阶动力学等,也有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应用研究,如灾变破坏、先进电子封装技术、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复杂交通流、航天飞行器结构、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可靠性、风沙与环境、气动热力学、石油工程等。专题研讨会为青年学者尤其是研究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锻炼的机会,千余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将在专题研讨会中报告交流。
    大会期间,中国力学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会第7次工作会议,部分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和编委会分别召开了工作会议。
    “中国力学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于2005年发起并主办,此后隔年召开,已先后在北京(2005、2007)、郑州(2009)、哈尔滨(2011)举办了四届,成为中国力学学会的学术活动品牌。大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力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例会,是力学科技工作者“了解学科前沿的窗口,面向重大需求的桥梁,联系地方经济的纽带,展示青年风采的舞台”。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央将调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


摘自科学网)

 

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万元,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标准以及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承担地方所属高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高校应按月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
  同时,为了奖励支持表现良好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中央财政针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财政部、教育部近日制定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这个办法,中央财政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所需资金,按照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000元的标准以及在校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
  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其他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以及校内其他研究生奖助政策资助。
  按照规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不得超过同阶段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的60%。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名额分配应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于每年11月30日前将当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将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情况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原标题《中央财政将调整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

 

(摘自科学网)

 

    8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集中接收期间项目评审结果。
    据悉,在2013年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收到2217个依托单位提交的各类项目申请157986项。经初步审查、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8月15日召开委务会议,批准资助了如下项目:
    面上项目16194项,资助经费1200000万元;
    重点项目564项,资助经费166330万元;
    重大项目1项,资助经费1800万元;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99项,资助经费39900万元;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367项,资助经费370000万元;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497项,资助经费120000万元;
    创新群体29个,资助经费17040万元;
    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40项,资助经费6400万元;
    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9项,资助经费30000万元;
      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和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项目16项,资助经费9913万元;
    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50项,资助经费15000万元;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40项,资助经费30000万元;
    科普项目27项,资助经费800万元。
    有关项目评审结果已向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公布。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部分重大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等项目仍在评审过程中,将于年底前完成批准资助工作。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会议

-----------------------------------------

 

全国MTS 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

 

随着我国航空、高速铁路、反应堆工程以及材料科学迅速发展,工程断裂力学与材料测试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断裂测试与有限元分析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为了推进新方法、新技术面向新材料和结构完整性评价的应用,中国力学学会MTS 材料试验专委会拟定于2013 年10 月17 日~21 日召开2013 全国MTS 断裂测试学术研讨会,由西南交通大学承办。会议旨在提供断裂、疲劳测试技术与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材料性能与力学相关性问题探讨,推进几个国家相关测试规范应用,促进我国材料测试技术发展。
        会议接受的论文(未发表过),经评审合格将推荐在《中国测试》、《机械强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亦鼓励近2 年在学术刊物发表过的相关论文参加交流。欢迎全国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断裂性能测试标准(CTOA、CTOD、JC、KC、da/dN)研究与应用
            2. 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在断裂测试中的应用
            3. 高温、腐蚀环境、复杂加载下固体材料的断裂、疲劳行为及其测试方法
            4. 材料的塑性、损伤和破坏行为
            5. 材料表面裂纹测试方法
            6. 压入测试方法及其在材料断裂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7. 小尺度材料性能测试技术
            8. 计算机辅助材料断裂性能测试技术
            9. 先进测试技术(DIC、红外、超声、声发射、X 射线、原位)与应用
        会议征文
            凡与上述力学测试领域有关且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测试经验、应用范例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会议论文全文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 字,投稿截止日期为2013 年9 月15 日。请将论文的Word 电子文档连同参会意向回执以Email 通讯的方式发到会议秘书处。会议论文按A4 幅面、上下边距2.54cm,左右边距2.0cm 排版;其字体基本要求为,①题目:2 号黑体居中;②作者姓名:4 号仿宋体居中,各作者名之间用空格分开;③单位地址、邮编:圆括号内5 号宋体居中;④正文:小4 号宋体,单倍行距;⑤图名用5 号宋体在图下方。
            论文同步发送:384407060@qq.com 和 lix_cai@263.net (FT2013 组委会收)或加入断裂测试群QQ:327756620 后发送(申请加入群请注明:FT2013,所在单位、姓名)。
        重要日期
           
论文(详细摘要)截稿日期:2013 年9 月10 日
            论文录用日期:2013 年9 月20 日
        邀请报告
           
1. 丁鲲(教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奈米尺度温度环境的量测
            2. 张泰华(研究员,中科院力学所):一种幂硬化材料塑性参数的仪器化球压入测试方法
            3. 蔡力勋(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现行规范中的金属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技术完整性
            4. 帅健(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韧管道钢CTOA 测试技术
            5. 闫相祯(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力学测试在油气工程中的应用
            6. 陈刚(博士,天津大学):高温微力材料测试技术与应用
            7. 李荣锋(教授,武钢集团):CTOD 拘束修正方法
            8. 包陈(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小尺寸材料断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其它(待续)
         会议日程与地点
           
会议时间:10 月17 日~21 日(会议具体日程以第二轮通知为准)
            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通信地址: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邮政编码:610031)
            电 话:028-87600850
            传真:028-87600797



中国力学学会MTS 材料试验专委会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Prof. C.W. Li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s a rapidly expanding research area with the promise of considerable implications on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now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our knowledge of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human body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s. In addition, it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ools, new instrumentation and medical devices to enable better clinical outcomes.


CMBE series started in 2009 and the first meeting was successfully organised in Swansea University, UK. The second meeting was held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in 2011, USA. The complete CMBE Proceedings series (ISSN 2227-9385) are available to download please
click here.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ims at bringing together fellow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s, specialists of several disciplines, practition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with a common interest,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of Computation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Topics
 Cardiovascular problems
 Respiratory systems
 Biofluid Mechanics
 Soft tissue, constitutive modelling
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 Numerical methods
 Multiscale modelling
 Analytical approaches
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Biologic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Biology and its links to diseases
 Biomechanics and Oncology
 Clinical relevance
 Imag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 Biomedical devices

Invite & call for papers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extended abstracts of four A4 pages for consideration, on any topics related to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he abstract should be written in the prescribed format. Model templates are available, under
Abstract Submission.. Accepted abstracts will only be included in the conference program and proceedings if at least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is registered by the deadline. Authors of high quality papers will be invited to submit full length papers to a special issue of the Wiley 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Proposals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for mini-symposia; please look under Mini Symposia.

Conference Chairs & Committees
Conference Co Chairs
Perumal Nithiarasu, Swansea University, UK
Rainald Löhner,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USA
Kim M. Liew,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 SAR

Important Dates
Mini-symposia proposal submission deadline 30 April 2013
Four pages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31 July 2013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extended to 15 August 2013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31 August 2013
*please note that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will be delayed accordingly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30 September 2013
Final deadline for registration 30 November 2013
Conference dates 16-18 December 2013

More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http://www.compbiomed.net/2013/index.ht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招生招聘
-------------------------------------------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招聘启事

(宁波大学杜建科教授供稿)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包括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机械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现因发展需要,诚聘海内外优秀博士和学术骨干。工程力学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有宁波大学首批博士点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20余人。机械工程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现有专任教师近30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招聘人才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冲击动力学、压电结构振动与波动、智能与功能材料及结构、复合材料力学、微纳米力学、高性能计算与数值方法、车辆工程与CAE技术等。机械工程系招聘人才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我们也诚聘工业设计专业优秀博士。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近三年主持20多项国家基金项目,还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大量横向科研项目,并拥有浙江省创新团队和宁波市创新团队。迫切希望海内外优秀人才积极加盟。应聘者应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聘用的优秀博士和学术骨干有数额不等的科研启动费,同时,符合宁波大学人才引进条件并聘期考核合格的优秀博士和学术骨干分别有60万元和80万元的安家费。同时,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招收工程力学博士后,尤其是师资博士后,待遇优厚。具体情况详见宁波大学人事处网站有关文件,或通过下述方式联系咨询。
联系人:
    吴老师,E-mail: wuliqing@nbu.edu.cn
    杜老师,E-mail: dujianke@nbu.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Associate Professor Posi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ational Methods at Northwestern
 

Applicants are invited to apply for a tenure track faculty positio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level i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Higher level appointments will be considered under special qualifications. Candidates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strong skills in leadership and a commitment to collabor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of the 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
      A proven, independently funded research recor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methodologies and knowledge of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nd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solve complex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is required.
      To ensure full consideration, applications should be received by November 15, 2013. Applications will be accepted until the position is filled. Applica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he Search Committee Chair, exclusively via the web interface at: https://facultysearch.mccormick.northwestern.edu/apply/index/NTU=
      Candidates should upload (all in PDF format) a cover letter, curriculum vita, statement of teaching and statement of research, and the nam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three to five reference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ume 3, Issue 4, 2013)

 

SOLID MECHANICS 

LETTER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wing-based piezoaeroelastic energy harvesting through freeplay nonlinearity

Abdessattar Abdelkefi and Muhammad R. Hajj

     

Investigation on 3D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in surface-cracked specimens

X. Li, H. Yuan, and J. Y. Sun

 

 

FLUID MECHANICS 

REVIEW

 

A review on research of fire dynamics in high-rise buildings

Jinhua Sun, Longhua Hu, and Ying Zhang

 

LETTERS

 

Strength softening models of s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 simulation

Zhendong Fu and Jiachun Li

 

Dynamic criter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water-blooms

Yong Gao and Qingquan Liu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robust prediction of transition point over NACA0012 aerofoil surfaces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s

Mojtaba Ahmadi-Baloutaki, Ahmad Sedaghat, Mohsen Saghafian, and Mohammad Ali Badri

 

Effects of T-S wave amplitude on the control of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by streaks

Hui Guo, Yulong Feng, Haiwen Wang, and Ziteng Liu

 

TRPIV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coherent structures in a drag-reducing flow by polymers

Xinlei Guan, Nan Jiang, Lu Cheng, and Hao Zhang

 

Mode decomposition of a noise suppressed mixing layer

Zhenhua Wan, Haihua Yang, Lin Zhou, and Dejun Su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29 No.3 2013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ume 65 September 201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 3 No. 4)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ume 61, Issue 10 August 2013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推进计划: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摘自科技部网站)

 

 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由科学技术部牵头,会同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现已基本完成第一批入选对象的遴选工作,名单于日前公示。新一轮推进计划评审工作即将启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推荐渠道,突出需求结合和以用为本。
   组织实施推进计划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推进计划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特支计划)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科技部门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特支计划总体部署的10100人中有5100人由科技部通过推进计划来组织推荐,特支计划7类人才中3类是在推进计划中产生。推进计划和特支计划增强了科技部门抓人才工作的手段。组织实施推进计划对整个人才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工作室:科学大师助跑器
   推进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100个科学家工作室,能在世界科学前沿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就;增强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能力,提高重点科研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带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发展进步;培养和造就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享有重要话语权;进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这主要是为了在优势领域培养出顶尖人物。希望科学家工作室能成为科学大师的助跑器。科技部人才中心有关负责人说,科学家工作室主要为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前沿领域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重点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设立,助其围绕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探索性、开创性研究,积极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方法,营造潜心研究、自主探索、稳定支持、交叉融合、激励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科学家工作室将实行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度将赋予科学家充分科研自主权,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同时完善经费支持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在科学家工作室的另选、评估、验收等环节引入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国际一流的顶级科学家,以体现准确性和公信力,在管理上强化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关注潜力 鼓励探索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点推荐条件之一——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科技部政策司和人才中心则表示:从初评开始就严格把关年龄,无一超龄参选者进入复评,最后进入公示的205名领军人才平均年龄41.74岁。
   对于科研活动来说,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创新活力,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对1901-1972年28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进行分析得出,获诺贝尔奖研究室的年龄平均为38.7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进计划正是基于此背景下,选择在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对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使其成为在相关行业和领域能够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科技带头人。
   创新来源于探索,科学研究更需要自由探索,很多问题在突破以前,很难在科技界形成共识。没有形成共识,就很难获得研究经费,难以实现自由探索。然而事实上,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许多“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前沿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自由探索可能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氛围、学术方法、学术精神。不论是根据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还是以科学任务、科学项目以及以国家和社会需求来牵引的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提倡自由探索创新。推进计划不但鼓励个人研究自由创新,尤其鼓励团队领军人才具有带动整个团队自由探索的精神。在群体中营造自由争论、不惧怕失败的宽松和谐氛围,同时也使每个人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自由研究,踊跃自由思考,不畏惧困难,不迷信权威。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鼓励长期稳定合作
   如果说科学家工作室、领军人才重点关注的是领头人物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则重点关注的是结构合理性和持续性。此次创新团队除负责人年龄放宽至50周岁,其他各项均需符合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且增加了对团队的硬性要求:团队结构稳定、合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
   共同的信念追求,知识结构、能力学历的互补,彼此的磨合适应均到一定程度,方能造就一个结构合理、有内在创新动力的团队。推进计划所支持的是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术带头人,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持续创新能力,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创新团队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计划鼓励团队长期稳定的合作态度,严格杜绝为申报计划而临时组建的团队出现。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松绑为创业加油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通过三个方面为其创业加油。
   一是鼓励成果转化。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对象定位为所在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人才,同时该企业开发的产品具备技术先进或服务模式创新,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或公益性价值。
   二是鼓励企业为主体。推进计划要求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且全职创业。也就是说,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要申报的话,必须辞去原单位工作。但推进计划并不主张有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的科技人员都去创业,推进计划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导向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
   三是对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推进计划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向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倾斜,要求创办的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企业创办一般不超过5年。科技型企业创业之初最需要扶持,推进计划将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突破体制机制试验田
   有业内专家表示,推进计划中改革力度要求最大的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牵头单位要求为科技园区或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需要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政策和机制创新方面应凸显自身特色,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且取得明显成效,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换言之,只要是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利的,在体制机制上可大胆尝试,勇于突破。
   此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也鼓励产学研结合。要求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企业结合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共同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手记——
   看推进计划五个特点
   推进计划评出来的不是个人和集体的终身成就荣誉奖,而是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评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培养才是更关键的。
   鼓励冒尖 中国传统文化奉行循规蹈矩、中庸保守的价值观,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这种价值观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压抑了个人的灵感和好奇心。推进计划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地成长环境,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冒尖。
   宽容失败 失败是科学的常态。但在我国目前的科技领域,对待失败往往不够宽容,所有的研究都要求必须成功,这显然是违反科学规律的,是一种不鼓励创新的环境。推进计划宽容科研失败,但绝不宽容管理的失败、学术道德的败坏。
   营造环境 通过科学家工作室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领军人才营造关心青年人才,培养潜力的环境;创新团队营造鼓励持续合作的环境;创新创业营造鼓励成果转化的环境;示范基地营造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通过推进计划的全面组织实施,从而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科学的社会大环境。
   服务为先 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之一科技部人才中心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服务于科技人才: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素质;搭建科技人才服务社会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大力宣传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切实加强对科技人才的人文关怀,从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示范引导 无论遴选、评估、监督机制是如何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无法保证入选对象的就一定是全国最好的。即使选出来的对象个个成功,按推进计划建设100个科学家工作室、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支持和培养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10000名左右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对整个国家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但推进计划彰显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将在一批批入选对象评出来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入选对象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经验传播,示范引导,最大限度的实现推进计划人才培养功能。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