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6卷,第1期,2014年04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卓力特光电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布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选拔办法》公布

      “海洋结构与装备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学术综述

     学术会议

      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第十三届物理力学会议(湖南湘潭)第一轮通知

     招生招聘

      河海大学“先进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筹)”诚聘英才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4年诚聘海内外人才

    学术期刊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杰青”20周年:新老聚一堂 共叙“杰青”情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10, No6, Mar.30, 2014

  “水的文摘”文摘第9卷第4期2014年2月20日

 

=======================================================================================

新闻报道
 

-------------------------------------------

 

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公布

(摘自教育部网站)

 

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现批准《〈中观心论〉及其古注〈思择炎〉对外道思想批判的研究》等100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汉越语关系语素层次分析》等273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各学位授予单位要通过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在研究生中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1: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附件2: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名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选拔办法》公布

(摘自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配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将利用现有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资助一批国内高校与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以创新型培养模式及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实施办法

 项目选拔采取以先认定项目再确定人选方式进行,人选依托项目派出。

 国外合作机构应为该领域一流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机构,国内外双方签有协议,并在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各单位先行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2014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申请书》(请将单位公函及《申请书》一并邮寄至国家留学基金委美大事务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各单位根据确定的资助项目推荐人选。

 二、项目申报

 2014年项目申报时间分两批次进行,第一次受理时间为5月10日-15日,第二次为10月10日-15日。

 三、项目评审及录取

 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采取申报单位现场陈述、答辩方式进行。项目获批后,项目单位按要求选拔推荐人选,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录取。

 四、项目管理

 项目单位应加强项目管理,具体工作由专人负责,每年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执行情况总结,汇总典型案例,发掘创新成果,总结合作经验,完善培养方案。

 五、联系方式

 工作中有何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美大事务部联系。联系电话:010-66093949;传真:010-66093945;邮箱:mjing@csc.edu.cn;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A3座13层(10004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海洋结构与装备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讨会学术综述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摘要

简要介绍了“海洋结构与装备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 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对邀请报告分类进行了学术综述,对专家们的自由发言和集中研讨形成的研究对象及前瞻性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海洋结构与装备,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学术研讨

全文下载PDF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轮)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袁德奎供稿)

 

由于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环境力学研究迅速发展,成为力学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学科生长点。环境力学在环境、能源、交通、水利、灾害、海洋等诸多领域的作用均日益突出。为了及时反映我国环境力学科技工作者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促进和加强我国环境力学界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14年8月16-17日,在天津主办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

会议将围绕环境力学学科前沿,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重大灾害、地质体环境中的力学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并针对雾霾问题,开展大气环境专题研讨。欢迎全国环境力学及相关专业工作者积极参与,深入交流。

此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会议相关内容如下:

1. 征文须知

􀁺 本次会议旨在深入交流, 因此, 参会只需提交论文摘要。凡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技术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摘要形式投稿。

􀁺 请于2014年6月15日前,通过Email直接投稿,提交不超过一页A4 纸的论文摘要。摘要请按附件提供的模板排版

   投稿 Email, 联系人及电话:

       yaobo@imech.ac.cn (姚波博士, 电话: 010-82545803, 13717852548)

       dkyuan@tju.edu.cn  (袁德奎研究员, 电话: 13821762541)

􀁺 会后将根据参会交流报告,组织论文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以专栏或专刊形式发表。

2. 重要时间节点

􀁺 论文摘要截止:2014 年 6 月 15 日

􀁺 摘要录用通知:2014 年 7 月  5 日

3. 会议地点

会议将在天津召开,具体地点将于第二轮通知发布。

4. 会务联系

联系人:陶建华 教授     袁德奎 研究员

Email:dkyuan@tju.edu.cn

联系电话:13821762541

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力学系

5. 学术联系

联系人:刘青泉 研究员

Email:qqliu@imech.ac.cn

联系电话:010-82544202, 13370153512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附件:摘要模板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2014 年3月28 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十三届物理力学会议(湖南湘潭)
第一轮通知

(会务组蒋文娟供稿)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湘潭大学

会议网址:http://wllxhy.com/index.html 

“物理力学”是钱学森先生创立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预测和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物理力学学科在许多领域和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物理力学领域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物理力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经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并报请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第十三届物理力学会议将于2014年10月17-19日在湖南湘潭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推动我国物理力学学科的发展与进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时间、地点

l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17日~19日(17日报到,18-19日会议)

l   会议地点:湘潭盘龙山庄(五星,湘潭市河东红旗大道1号)

二、       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将重点交流我国物理力学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果。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会议将安排反映物理力学及其交叉学科重大进展和重要发展趋势的大会特邀报告;同时,安排若干分会场报告,交流近年来我国物理力学前沿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学术会议议题有: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l    固态材料与器件激光辐照效应中的热-力学特性

l    高功率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l    高温流场的激光光谱物理

l    气体激光器中的物理力学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

l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的实验、建模与分子动力学/第一原理模拟

l    “热-力-电-磁-光”等多场耦合效应下表面界面物理力学

l    MEMS/NEMS中的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问题

l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的工程应用

l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问题

多尺度物理力学

l    多尺度物理力学理论

l    跨尺度计算方法

l    多尺度物理力学测试方法

l    微纳米尺度物理力学

复杂介质和非平衡流动

l    高温气体非平衡过程

l    稀薄气体动力学

l    高温高压物态方程

l    气动物理

l    复杂介质(软物质)的物理力学

l    新兴技术中出现的相关物理力学问题

三、       会议组织形式

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口头报告与墙展交流相结合的交流形式。

l        主会场:组织有关物理力学学科展望、前沿、综述等方面的大会邀请报告。

l        分会场:物理力学各分支研讨会

l        墙展:物理力学各分支

四、       投稿要求和论文发表

会议投稿接收摘要和全文投稿两种形式,均以E-mail附件形式提交:wllxhy2014@126.com,投稿时请注明是会议稿件。并附上来稿人详细通讯地址、E-mail地址及联系电话。

会议将出论文摘要集。优秀的全文稿件将推荐到《力学学报》期刊;通过评审的稿件经作者同意将在《力学学报》出版“物理力学”专集,同时也属于《力学学报》正刊论文。

稿件要求:

摘要形式:论文摘要用Word文档编排,200字左右。不超过一个版面(A4页面;页边距:上2.5cm、下2cm、左2.5cm、右2cm),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正文及必要的图表等。同时注明报告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论文报告方式。

全文形式:请参考《力学学报》网页。

五、        会议秘书组

联系人1:杨丽

电话:15200330326

Email:lyang@xtu.edu.cn

联系人2:蒋文娟

电话:0731-58298119,15573209810

Email:wenjuanjiang@xtu.edu.cn

两位联系人的通讯地址均为: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411105

六、       会议重要时间:

摘要投稿截稿时间: 2014年6月30日

摘要录用通知时间: 2014年7月15日

全文投稿截稿时间: 2014年7月31日

全文录用通知时间: 2014年8月15日

会议注册时间: 2014年9月1日开始

 

会议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2014.2.21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河海大学“先进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筹)”诚聘英才

 

河海大学创建于1915年,校本部位于南京市区风景秀丽的清凉山北麓,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前身为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创建于1959年,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现有教职员工120余人、教师90余人,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特聘教授等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获得者20余人次。 

本院牵头建设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博士点、力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材料博士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力学一级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水工新材料及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与水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材料试验示范教学中心、国家力学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和双语课程(1门)、教育部海外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河海大学网格与高性能计算中心挂靠我院。学院详情见网页:http://lcy.hhu.edu.cn/。 

河海大学“先进材料与力学研究中心(筹)”是河海大学拟组建的一个学术人才特区,主要依托于力学与材料学院。“中心”定位为高水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全面试行Tenure-track 人员聘用体制,“高起点、高待遇、高标准考核”。“中心”成员是我校今后推荐申报(青年)千人、长江学者、杰青、优青及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的重要候选人。招聘的具体学科有:  

1.力学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机械工程 4. 土木工程材料 5. 海洋工程  

岗位设置: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破格聘任的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特聘副教授。  

应聘条件:博士学位,发展潜力大、研究成果水平高、海外学术经历。 

岗位要求:独立开展学术活动,承担部分教学和公共服务任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取科研项目。 

岗位待遇:15-50万元年薪,20 -200万元科研启动费、35-80万安家费、40-150平米的独立办公和实验用房,具体待遇面议,特别优秀的可以进一步提高。 

岗位考核要求:考察期为6年,第3年首次考核,第6年接受Tenure评审。 

应聘者需提供:  

I)个人简历  

II)三位推荐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III)三篇个人近期代表作  

IV)一份研究规划  

V)一份教学规划  

通过E-Mail发至:  

人才工作小组秘书长:张建峰教授 jfzhang@hhu.edu.cn  

人才办主任:程江波博士 chengjiangbo@hhu.edu.cn  

 

招聘信息在人员招满前长期有效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4年诚聘海内外人才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骆英教授供稿)

 

一、学校及学院学科介绍

江苏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63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十一五”以来,科研经费总量达23.69亿元,其中纵向经费7.49亿元;获得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863”、“973”等重点高层次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5项、国家社科基金39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95余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90篇;专利申请与授权总数分别为4226件和1718件。2012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由土木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组成,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力学学科是江苏大学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固体力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固体力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博士点支撑学科,以及具有相应学科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拥有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以及土木工程技术研究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

力学学科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如(1)智能材料结构中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结构损伤/断裂理论,(2)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及其应用,(3)工程中的关键力学问题,(4)微/纳米力学、多尺度力学基础及测试技术等。

土木工程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如,(1)现代预应力结构与钢结构理论及其应用,(2)土木工程结构安全评估与灾害预防研究,(3)人工环境与绿色建筑工程等。

按照学校、学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因学科发展及团队建设需要,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拟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端人才、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我们期待您的加盟。

二、拟招聘的专业、岗位及相关要求

  (一)招聘专业

  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

结构工程、减灾防灾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

  (二)招聘对象及要求

  1、高端人才

(1)两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含“小杰青”)、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千人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

(2)人事关系正式进入学校。

(3)工作时间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分时制、全时制等。

2、力学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研修或留学经历者优先。

(2)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3)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或实验室工作经验,主持完成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4)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有国际视野,能带领本学科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在本领域中有较深的造诣并在海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

(5)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优先考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提名奖获得者;发表高影响因子且他引率高的SCI论文第一作者;省级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如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引进人才、江苏省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其他学术造诣深厚、取得过学术界公认突出成果的青年学者教授。

3、副教授

(1)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

(2)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3)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或实验室工作经验,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4)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有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4、讲师、应届博士毕业生、力学博士后

(1)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

(2)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热爱科研、教学或实验室工作,能承担教学、实验工作。

(4)具有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主要参加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发表过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

(5)对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中的弹性、塑性、损伤断裂以及计算力学等人员应聘力学博士后将优先考虑。

(三)学历具体要求

1、第一学历为国内综合排名前100知名高校、第二或第三学历为国外或国内“985”高校或国家级科研机构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2、对不符合上述学历要求的本校毕业生,若科研能力突出,学科建设紧缺人才可先进入本校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两年内科研业绩突出,达到出站要求的可参加本院新教师应聘。

三、相应待遇

1、江苏大学将为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国内相当有竞争力的待遇,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1)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端人才

对于两院院士,学校提供2000万元以上科研启动费(含设备费),提供300平方米左右别墅一套,其他待遇面议。

(2)教授(具有博士学位) 

提供安家费30-35万(2013年镇江市住房均价约为5800元每平方米),科研启动经费10万;提供临时性过渡房两年或每月900元标准补贴自租房两年。学术带头人享受年薪20万元以上,提供科研启动费(含设备费)100万元以上,提供12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 同时享受校内实行的教学科研奖励和其它福利,具体面议。学科还可以配套相应的实验建设经费和其他一些资金资助。

(3)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

提供安家费15-20万,科研启动经费7万;提供临时性过渡房两年或每月700元标准补贴自租房两年。优秀者学科还可以配套相应的实验建设经费和其他一些资金资助。

对于其他高端人才引进采用“一人一议,特事特办”方式,确定个性化的岗位职责、科研启动费和安家费等待遇。

(4)应届博士毕业生:提供安家费13-18万,科研启动经费5万;提供临时性过渡房两年或每月700元标准补贴自租房两年。优秀者学科还可以配套相应的实验建设经费和其他一些资金资助。

对于引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年龄低于35岁),学校每年选拔60名参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计划,另行提供经费6万元;学校每年选派20-30名参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 计划作为校级公派人员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访学(合作研究),并提供留学奖学金;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造就工程”计划,通过外部引进、校内培养,遴选造就30名左右高端人才,对高端人才造就对象加大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造就对象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项目。

2、对于特别优秀的海外人才,根据岗位需要和自身条件,可直接聘任为校内“资格副教授”或“资格教授”,学院或学科也将视其教学科研成果给予特殊的条件和待遇,具体面议。 

四、招聘程序 

1、 应聘者提供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含学习及工作简历、家庭成员情况)、职称、主要论文和论著、获奖、本人要求、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2、 根据聘任者的条件及学院的需求,确定面试名单。

3、 面试者携带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可携带博士论文答辩通过证明)、主要论文和论著目录及科研成果简介、获奖证书复印件、试讲PPT等材料进行面试答辩,学院人才引进领导小组面试后择优确定候选人名单。

  4、 报学校人事处审批。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倪荣臻 电话:+86-511-88797036

E-mail:tmlxxy@ujs.edu.cn

通讯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84#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办公室

邮编:212013

学院网址:http://civil.ujs.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14 Vol.15 No.4 P.231-308

(浙江大学学报报编辑部张月红老师供稿)

 

Civil Engineering

 

The renaissance of continuum mechanics

Wei-qiu Chen

概要:连续介质力学,正如其名称所喻示的,研究的是所有连续介质的力学问题。所谓连续介质,就是其宏观的物理或力学性质沿空间连续变化,而不必考虑各组成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连续介质力学可以看作是现代力学的标志,后者与现代物理学区别明显,但经常被大众甚至科学家所混淆。在此,首先从个人理解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力学与现代物理学的区别,特别指出现代力学与重大工程应用紧密相关,这从其新兴于二十世纪的三个分支学科——断裂力学、空气动力学和有限元的发展历史即可看出。然后,基于Web of Science的检索数据(见图1),清楚揭示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形成期,七、八十年代是其平稳发展期,而从九十年代起至今就是其复兴期。最后,着重从三个方面展示了连续介质力学的复兴和新发展:在纳机电领域与量子力学的衔接,在能源等领域与化学的耦合,在生物学领域由生物力学向力生物学的转变。可以看到,正如其在二十世纪的工程设计中扮演了轴心角色一样,连续介质力学将通过学科交叉(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等)而在现代科学的版图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组:连续介质力学, 量子力学, 工程, 研究现状, 复兴

 

Undrained anisotropy and non-coaxial behavior of clayey soil under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Jian Zhou, Jia-jia Yan, Zheng-yi Liu, Xiao-nan Gong

研究目的:研究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粘土的非共轴塑性流动规律和内在机理,并分析土体初始各向异性、中主应力系数、剪应力水平等对非共轴塑性流动特性的影响。

创新要点:对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粘土塑性应变增量方向的规律和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考虑主应力轴旋转影响的粘土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试验依据。

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原状粘土和重塑粘土的非共轴塑性流动特性,对非共轴塑性流动的规律和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重要结论:主应力旋转剪切条件下,粘土的塑性主应变增量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存在显著差异。非共轴特性不完全取决于土体的各向异性特性,受应力路径的影响也较大。

关键词组:主应力旋转;粘土;非共轴;各向异性

 

An efficient numerical shape analysis for light weight membrane structures

Chao Yang, Yan-bin Shen, Yao-zhi Luo

研究目的:为轻质柔性薄膜结构初始形态的确定提供一种准确、高效的新型数值模拟方法。

创新要点:1.建立基于有限质点法(FPM)的柔性薄膜非线性计算理论,并将其首次应用于膜结构的形态问题分析之中;2.提出一种将动力控制方程通过积分转化为动量方程,并利用加速静力收敛策略,快速获得初始平衡状态的方法。

研究方法:1.基于向量式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将分析域离散为一系列质点,建立有限质点法柔性膜结构计算模型,并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质点运动;2.采用一套基于物理模式的分析步骤来描述分析对象的几何非线性变形,有效扣除刚体运动的影响以准确获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内力;3.根据膜内给定的预应力分布,按照膜结构初始形态分析步骤进行循环迭代求解。

重要结论:利用本文算法确定膜结构初始形态,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并且求解过程中不会因非线性变形而引起数值计算方面的困难。

关键词组:膜结构;有限质点法;形态分析;显式时间积分;初始平衡态

 

A modified creep index and its application to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soft clays

Qi-yin Zhu, Ze-xiang Wu, Yan-ling Li, Chang-jie Xu, Jian-hua Wang, Xiao-he Xia

研究目的:提出一个更优的描述黏土非线性蠕变的方法。

创新要点:1.提出了一个修正的蠕变系数,该系数与土体的密度相关,物理意义明确;2.将修正的蠕变系数嵌入到新开发的一个黏塑性模型中,实现了基于ABAQUS的本构二次开发;3.为工程实例的计算提供更为有效的模型。

研究方法:1.总结广泛的调查土体蠕变试验结果,提出修正的蠕变系数;2.给出修正的蠕变系数表示方法以及力学特性;3.将所提系数嵌入到有限元程序中,验证了其准确性。

重要结论:1.修正的蠕变系数可以很好地描述软黏土蠕变系数随孔隙比变化的规律;2.通过工程案例证实了修正系数的优越性。

关键词组:软黏土;蠕变;黏塑性;有限元

 

Evolution laws of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oft rock at the post-peak considering stiffness degradation

Zeng-hui Zhao, Wei-ming Wang, Xin Gao

研究目的:研究弱胶结软岩在应变软化变形阶段的强度参数演化规律。

创新要点:针对弱胶结软岩在峰后应变软化变形阶段的刚度劣化和强度衰减的现象,建立考虑刚度损伤劣化的峰后强度参数演化模型。

研究方法:首先依据实验结果建立弱胶结软岩的应变软化模型及刚度劣化模型,然后假设岩体后继屈服面均满足Mohr-Coulomb屈服准则,建立考虑峰后刚度劣化行为的强度参数演化规律方程,最后将模型嵌入软件进行数值验证。

重要结论:峰后摩擦角演化规律主要由瞬时应力状态和损伤特性所主导,黏聚力除了与应力水平和损伤机制有关外,还与岩体的塑性变形机制有关。所建立的演化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弱胶结软岩体的应变软化行为。

关键词组:软弱岩体;应变软化;刚度劣化;强度演化;演化模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ivability improvements for a single-motor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robust controls

Hu Zhang, Cun-lei Wang, Yong Zhang, Jun-yi Liang, Cheng-liang Yin

研究目的:改善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能。

创新要点:1.建立面向控制器设计的系统模型,并且考虑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2.设计基于mu综合的鲁棒控制器,减小了模式切换时车辆的冲击度,改善车辆的驾驶性能。

研究方法:1.将发动机端和电机端的控制解耦,并对其进行单独的控制设计;2.发动机端控制主要用于发动机调速,电机端控制主要用于补偿离合器转矩对传动系造成的干扰;3.控制器设计时采用前馈控制和鲁棒控制结合的方法。

重要结论:通过采用鲁棒控制,使得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得到了改善。同时,在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的干扰下,整个系统依旧稳定运行且性能良好。

关键词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驾驶性;模式切换;鲁棒控制

 

Analysis of a load application point in spline coupling teeth

Francesca Curà, Andrea Mura

研究目的:研究理想和偏差条件下接触压力分布导致的花键联接渐开线齿的合力位置。

创新要点:分别给出了额定条件和两轴偏移条件下载荷直径和节径的偏差,并分析了荷载点齿轮刚度和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

研究方法:运用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在理想条件和两轴偏移条件下花键联接的影响。

重要结论:验证了传统上应用于径节的花键联接啮合齿接触合力的近似法。在额定条件下,载荷直径和径节的偏差随载荷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在0.08 mm两轴偏移模型下,有限元法获得的结果与理论径节的最大偏差为2.94%。一般的,在理想联接和两轴偏移花键联接条件下,载荷直径和径节的偏差并不大。径节处载荷和实际荷载点所获得的刚度偏差接近15%。荷载点变化的影响与轴向压力分布相关,即该参数受荷载点位置的影响。

关键词组:花键联接;节距力;齿轮载荷;两轴偏移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354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231

计算力学学报 2014311

工程力学 201431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杰青”20周年:新老聚一堂 共叙“杰青”情

(摘自科学网)

 

1994年,中国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2014年,“杰青”迎来它的20周岁生日。 

弹指一挥间,20年来,不少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在“杰青”资助下脱颖而出,科研生涯获得极大的提升,不断迈向更高的平台。院士、校长,在3000多名“杰青”获得者中,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不计其数。 

“杰青”究竟具有哪些神奇的力量?未来“杰青”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完善?日前,多名“杰青”获得者共聚一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没有‘杰青’,就没有我的今天” 

“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杰青’,我一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樊代明院士饱含深情地说。 

他是1995年的“杰青”获得者。获得“杰青”资助后,他从第四军医大学一名普通的教授成长为主任、校长乃至院士。“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忘了科学基金、基金委,它为很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平台。” 

樊代明认为,“杰青”的诞生有它特殊的背景。彼时,改革开放之后,科技迎来自己的春天,但此前的“十年动乱”对科技界影响巨大,导致人才出现断层,同时论资排辈之风盛行。而“杰青”的出现恰逢其时,对科研经费的分配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谁行谁就得,不看别的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加平也坦言,获得“杰青”是对自己“革命性的支持”,因为资助的金额“超过前面获得的好几个基金的总和”,对他从事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研究帮助甚大。 

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何雅玲认为,“杰青”对于青年人才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着眼于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其管理机制是由专家决策,注重申请人的学术水准和综合素质,公平性很强。“‘杰青’管理突出尊重人才、宽容失败,对鼓励年轻人潜心科研有着巨大的作用。”何雅玲说。 

“它让我从个人研究转向注重团队组建” 

对于历届“杰青”来说,获得资助之后最大的转变,大多是从单打独斗转向团队合作。 

“之前我的科研,往往是被市场牵着走,哪个方向能挣钱,就从事哪方面的研究。‘杰青’为我们这种希望在某领域深入研究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平台,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国际热点、国家需求,进行自由探索。”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荣命哲说。 

在荣命哲看来,获得“杰青”之后,他的科研生涯由“个体户”向团队协作转变。“以前我都不太注意团队交流。但科学发展到今天,尤其在工程领域,更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群策群力。我们开始注重组建以几个同行为核心的团队,开始更加注重团队成员的发展。”荣命哲说。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熊利泽是2007年的“杰青”获得者。获得资助之后,他也提高了对自我的要求,一是发表论文从国内更多地转向国外,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论文越来越多;二是开始注重从事一些临床转化成果的研究;三是更加关注科研团队的培养,“让他们也成长起来”。 

“它对团队建设影响非常大,有了资助,我们就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集中力量在一些领域作出成果,打响国际知名度。”2009年“杰青”获得者单智伟如是说。 

“应考虑对‘杰青’的后续支持” 

20年来,“杰青”的资助额度不断在调整,数额从几十万元调整至数百万元。但随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引才计划的出台,在专家们看来,“杰青”的经费资助仍有调整的空间。 

荣命哲认为,目前中国科研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点混乱”,其原因和许多基金具有竞争性有关。他认为“杰青”需要加强非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投入,“比如对完成‘杰青’项目好的,可以考虑给予后续支持,但需要对标准进行严格限定”。 

“另外,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化合作上也有死穴,应该放开步伐,可以让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一起申请中国的基金,考虑接受中外科学家联合团队的申请。”荣命哲同时表示。 

对此,单智伟也有同感。他说:“一流成果靠人才,我们的基金能不能考虑对全世界华人、科学家开放?毕竟基础研究不涉及一些国家机密的东西,可以让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共同参与。” 

他还认为,应考虑对“杰青”的后续支持,“不能说答辩会完了就完了,就不管这些获得者的科研活动了。能否有第二期乃至第三期的资助或者规划,这一点需要基金委慎重考量。”单智伟说。 

“希望未来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加‘通俗化’,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加清楚地获知科研人员所做出的一些工作和贡献。”熊利泽给出这样的期许。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