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6卷,第5期,2014年06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 新闻报道
◆ 学术会议
VAL2015 conference on Variable Amplitude Loading –Abstract submission system opened
◆ 招生招聘
PhD position in France and Australia starting October 2014
PhD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Biomechanics at Villanova University
◆ 学术期刊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
网络精华
◆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11, No4, May.30, 2014
=======================================================================================
新闻报道
-------------------------------------------
(摘自科技部网站)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推荐
请各有关推荐单位根据指南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推荐数额不限。推荐单位包括以下几类: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
5. 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项目申报
1. 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单位申报一次。
2.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项目技术负责人需为在职人员,限申报一个项目;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报项目,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总数不能超过两个(2014年12月31日前结题验收的在研项目可不计入)。
各单位在正式提交申请前可利用项目申报中心查询相关人员承担在研科技计划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科技部将组织对项目申请人资格进行复查,如发现违反以上规定者,取消申报项目。
3. 申报单位应针对指南明确的重点和目标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应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突出研究重点。
4. 围绕确定的研究目标组织研究队伍,鼓励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研究队伍要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互补。鼓励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开展高水平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对于产业目标明确的项目,企业牵头优先考虑。
5. 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左右。按指南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无二级标题的可按一级标题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
6. 申报材料应如实反映申报单位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申报项目与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的关联。
7. 本次项目申报时,不预先对申报项目设定预算控制额度,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求,结合现有的支撑条件和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项目经费需求。各单位提出的项目经费需求将作为立项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及立项后进一步细化编制项目概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
8.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申请书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考虑。
9. 项目申报者应遵守《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如有违规,科技部将记录在册,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具体程序
网上申报。
1. 申报方式。请组织申报单位按要求进行网上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具体格式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 受理时间。2014年6月25日8:00至7月25日17:00。
附件:
1. 能源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2. 材料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3. 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4. 农业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5. 村镇建设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6. 资源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7. 环境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9. 公共安全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10. 科研条件和技术标准项目申报指南
-------------------------------------------
(摘自科学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全文链接: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44514.htm
========================================================================
学术会议
-----------------------------------------
2014年 10 月 17-19 日. 中国 湘潭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物理力学”是钱学森先生创立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预测和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物理力学学科在许多领域和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物理力学领域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物理力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14 年 10 月 17-19 日在湘潭大学召开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推动我国物理力学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 承办单位
湘潭大学
三、 会议专题:
1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2 表面与界面物理力学
3 多尺度物理力学
4 复杂介质和非平衡流动
六、会议安排: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4 年 8 月 1 日
会议提前注册日期:2014 年 9 月 1 日
会议日期:2014 年 10 月 17-19 日
七、 征文要求:
1、论文摘要:根据会议程序的安排,论文作者须在摘要截止日期 2014 年 6 月31 日前提交 200 字左右的摘要。论文摘要用 Word 文档编排,不超过一个版面(A4 页面;页边距:上 2.5cm、下2cm、左 2.5cm、右2cm),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正文及必要的图表等。同时注明报告人的相关信息以及所希望的论文报告方式。论文摘要将经大会组委会审核,并于2014年 7 月 30 日前发出录用通知,并确定论文的报告方式。
2、征文请通过电子邮件寄至:lyang@xtu.edu.cn,电子邮件的主题请注明“第 13届物理力学会议”,并在邮件中附上来稿人详细通讯地址、E-mail 地址及联系电话。
八、会议注册费:
2014 年 9 月 1 日前注册:会议代表,人民币 1800 元/人;学生(含研究生),1200元/人(凭本人有效证件) 在 2014 年 9 月 1 日后及会议中进行注册:会议代表,人民币 2000 元/人;学生(含研究生) 1400 元/人 (凭本人有效证件) 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费和资料费。会议住宿、往返交通、市内交通、考察等自理。
九、会议秘书组
联系人:杨丽,蒋文娟
通讯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邮编:411105
电话:0731-58298119 传真:0731-58298119
手机:15200330326(杨丽),15573209810(蒋文娟)
-----------------------------------------
Call for Abstract: Symposium XX:
Bridging Scales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at 2014 MRS Fall
Meeting & Exhibit (Nov 30 - Dec 5)
Dear colleagues,
You are cordially invited to submit an abstract to Symposium XX: Bridging Scales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at the 2014 MRS Fall Meeting & Exhibit, to be held
November 30 - December 5, 2014, in Boston, Massachusetts.
Materials with heterogeneous structures may have unusual responses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can revolutionize our materials inventory. Th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ons arising from different length and time scales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has led to novel efforts in multiscale material design. This symposium focuses on fundamental issues of coupled and multiscale phenomena i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operat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chanics. Contributions in the area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experiment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discovery of unusual physics and new mechanics principles, establishment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at relevant length and time scales. This symposium will bring together a diverse group of material scientists and mechanicians for a technical exchange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challenging issues driving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opics will include:
• Nanostructured/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aterials
• Novel mechanics and material physics
• Multi-scal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vited speakers include:
Horacio D. Espinosa (Northwestern Univ.), Huajian Gao (Brown Univ.), Xiaosheng Gao (Univ. of Akron), Julia Greer (California Inst. of Technology), Lou Hector (G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avid McDowell (Georgia Inst. of Technology), Amit Misra(Los Alamos National Lab), George Pharr (Univ. of Tennessee), Ajit Roy (Air Force Research Lab), Zhigang Suo (Harvard Univ.).
Joint sessions are being considered with Symposium RR: Scaling Effects in Plasticity─Synergy between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o submit an abstract, please visit the conference website at http://www.mrs.org/fall2014/. The deadline for abstract submission is June 19, 2014, 11:59 p.m. (ET).
Symposium Organizers:
Huck Beng Chew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ep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el 217-333-9770, hbchew@illinois.edu
Shuman Xia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uman.xia@me.gatech.edu
Pablo Zavattieri
Purdue Universit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el 765-496-9644, zavattie@purdue.edu
Yanfei Gao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Knoxville
Dep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l 865-974-2350, ygao7@utk.edu
-----------------------------------------
VAL2015 conference on Variable Amplitude Loading –
Abstract submission system opened
Dear iMechanician
We are preparing everything necessary to host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 and Component Performance under Variable Amplitude Loading (VAL 2015)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in March 23-26, 2015. From now on, you can register your abstracts in the onlinesubmission system. The system will stay open till July 7, 2014, so do not forget to insert your abstract in time.
I wanted to highlight moreover a questionnaire, which we published on the conference website see http://valconf.org/minisymposiainquiry.htm. It relates to our effort to support also less formal discussions through organizing the minisymposia. We hope they could be the right place to discuss various issues, uncertainties, etc. Anyhow, we need to know that there is a real interest in the individual topics,and that there are also researchers able to chair them. I'll refer here to one impotant item among the rules: "The chairman post is very important as such, if more than 10 participants will register, he/she will be exempted from paying the participation fee for VAL 2015 conference."
Because we really need this feedback from potential participants, we decided to run the questionnaire as a contest. Those who fill the inquiry will get to the lottery, where 3 books of Prof. Jaap Schijve (Fatigue of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Springer 2009) will be drawn as the main prize. The questionnaire will be closed also on July 7, 2014.
Best regards,
Jan Papuga & Milan Růžička
Chairmen of VAL2015
==========================================================================
招生招聘
-------------------------------------------
PhD position in France and Australia starting October 2014
Prediction of rupture of an anisotropic metallic material
PhD position starting in October 2014 for 3 years
The general context of this work is virtual
forming. The main aim is to propose a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itial
anisotropy of a metallic material and the mixed hardening (and eventuallu
ductile damage) up to rupture, and to validate it in the case of bending
processes.?
Attachment |
Size |
174.81 KB |
-------------------------------------------
PhD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Biomechanics at Villanova University
There is an immediate opening for a PhD student position with a target start date of August 2014 in the Computational Biomechanics and Solid Mechanics Laboratory at Villanova University.
Research projects will be in the general area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with an emphasis on biological materials. Candidates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and interest in mechanics, biomechanics an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Candidates with a Master’s degree and previous research experience are preferred.
Please send a cover letter outlining your qualification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interests, CV and a list of three references to Dr. Ani Ural (ani.ural@villanova.edu) at Villanova University.
Contact Information:
Dr. Ani U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illanova University
Villanova, PA
Website: http://www3.villanova.edu/biomech/
==========================================================================
学术期刊
-------------------------------------------
方秦, 洪建, 张锦华, 陈力, 阮征
隋允康, 王西旺, 杜家政
蔡勇, 李光耀, 王琥
王振, 孙秦
胡小玲, 刘秀, 李明, 罗文波
徐腾飞, 邢誉峰
张宁, 高存法
时朋朋, 李星
李德月, 潘蓉, 孙运轮, 李易, 闫维明
张荣钢, 张宏涛, 石永久, 庄茁
张建平, 李丁, 胡振中
一种集成空间分解与占用的精确碰撞检测算法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宋广, 宋二祥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王宇航, 聂建国, 樊健生
郭俊平, 邓宗才, 卢海波, 林劲松
徐平, 邓亚虹, 吴明
施刚, 林错错, 周文静, 王元清
460MPa高强钢箱形截面轴压柱局部稳定有限元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
薛建阳, 张昭祥, 刘祖强, 高亮, 葛鸿鹏
李慧, 王正中, 王羿
汪敏, 石少卿, 阳友奎
丁敏, 李潇, 马倩, 蒋秀根
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的半刚性轻钢柱脚底板受力分析
葛庆子, 翁大根, 张瑞甫
傅大宝, 叶肖伟, 倪一清, 黄启远, 姜绍飞
王多智, 范峰, 支旭东, 戴君武
史庆轩, 李坤, 田建勃, 王朋, 王秋维
郑双杰, 刘玉擎, 徐海军
孟刚, 贾金青, 朱伟庆
周绪红, 高婷婷, 石宇
马恺泽, 刘伯权, 鄢红良, 张巧巧
王光绪, 周剑秋, 胡淑娟, 李乾峰
高压储氢气瓶的长径比和进气口直径对其快充温升及温度分布的影响
熊志鑫
吴丹清, 吕震宙, 郝文锐
任毅如, 向锦武
赵星, 田若萌, 赵存宝, 刘金喜
-------------------------------------------
========================================================================
网络精华
-----------------------------------------
(摘自科学网)
2013年2月底,曾经在浙江大学主导一系列改革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上任伊始,杨卫就提出“拓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渊,遂人才之愿”的基金委职能和定位。《国家科学评论》(以下简称“NSR”)在创刊号中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新面孔:杨卫主任访谈”为题刊载了专访文章。在访谈中,杨卫主任表示,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关系科技发展的后劲和长远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资助渠道,担负着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培育、筛选基础科研人才的重大责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不断完善资助机制、严格评审过程、防范学术不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真正成为科研工作者的’FRIEND’ (朋友)。
支持基础研究创新
NSR:近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预算持续增加,未来会保持这一趋势吗?
杨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下简称“NSFC”)是在1986年成立的,刚成立时年经费预算为8000万,2013年的经费预算已经达到238亿,增长幅度约为1986年的300倍,但我认为仍有上升空间。
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下简称“NSF”)来说,2012年经费预算为73亿美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下简称“NIH”)的年经费预算为304亿美元,后者中约有一半(150亿美元)用于资助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由于中国没有类似NIH的资助机构,NSFC则同样扮演了中国NIH的角色,用其三分之一的经费资助了生命科学和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资助。我们2012年总的经费预算为28亿美元,而美国约为220亿美元,差距显见。
中美两国相比,中国的GDP是美国的50%多,R&D总资金投入也接近美国的50%,而美国、英国、韩国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大概占R&D总资金投入的百分之十几,中国目前只占到4.7%,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的。我们希望在“十二五”期间,NSFC的经费预算增长率能够超过GDP增长率。
NSR:您认为NSFC在中国的R&D活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杨卫: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之根本、新兴技术产业之源泉,对科技型社会的长远发展起着基础支撑和前瞻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肩负着提升中国原始创新力,选拔、培养科学人才的责任。实际上基础研究的成果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哪个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更多,对人类的贡献也越大。
去年中央财政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360亿元资金中,自然科学基金占到其中最大的份额,为170亿元。对于广大的基础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地方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能是他们最主要的研究经费来源,因为地方政府支持更多的往往是应用型研究。
对于NSFC来说,如何使这些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是很重要的问题。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对处于研究生涯起步期的年轻科学家的支持。我国每年大概有5—6万博士生毕业,他们中约有一半从事行政、产业研发等工作,剩下的2—3万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往往是他们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基金。
“金字塔”式资助模式
NSR:资助面太广会不会导致真正重要的项目得不到应有强度的支持?
杨卫:事实上,自然科学基金的分配方式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基础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探索,重大科研成果通常需要初期的培育和筛选,因此,NSFC有责任和义务为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提供广泛的机会,这样的资助项目相对较多处于“金字塔”底部。当然,也有基金支持力度比较大的项目,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类资助项目相对较少,就比较接近“金字塔”的顶端。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1994年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申请者的年龄限制为45周岁以下。截至目前,122位60岁以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105位获得过此项支持。
总体来说,处在不同年龄段和科研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人才,有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资助需求。对于科研事业刚刚起步、正在学术界苦寻立足之地的年轻学者,NSFC希望为其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对于科研事业已经成功“起飞”的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可以加快其进步的步伐;对于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并且具有实现突破性进展潜力的学者,NSFC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NSR:在项目经费分配使用规范方面,NSFC将有何新的举措?
杨卫:我们计划引入“间接经费”的概念,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划分为“直接经费”与“间接经费”两部分,其中直接经费给申请者本人,间接经费控制在总经费的20%左右,包括硬件支持费用、人员支持费用以及申请者的绩效薪金等,将随项目划拨给申请者依托单位。另外,劳务费所占百分比上限(不包括研究者所在单位发放的固定薪金),将从目前的15%提高到30%,或调整为没有硬性限制
NSR:中国的科学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地区差异,NSFC将如何协助改善这一现象?
杨卫:我们为欠发达地区设立有“地区基金”,基金覆盖地区包括:延边朝鲜自治州,以及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10个省或自治区。地区基金资助标准的参照系是单独划定的,但资助强度比普通基金要少。我们和西部还有一些联合基金,由地方政府出一部分钱,基金委出一部分钱。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说,基础科研经费的47%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是这样。
NSR:许多科研工作者抱怨说,本该用于科研工作的大量时间被迫用来申请基金项目,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杨卫:一方面要提高每份项目的资助额度,近年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已经有所加强,比如面上项目,已经从4年前的3—40万提高至现在的80万。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科研工作者准备项目申请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截止时间规定在每年的3月20日,这样申请者即可利用春节假期撰写申请书。
写项目申请恐怕是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要面对的任务。实际上,写申请是一个思考、规划研究工作,培育创新想法的好机会。我想,中国的科研工作者需要申请大量基金项目的原因可能是招收的学生比较多,因此需要的经费也相当大。
完善基金评审制度
NSR:您曾经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评审环节最为公正的科研资助基金,拥有透明且信得过的评审程序。今后是否还有进步和改善的空间?
杨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体系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我们在不断进行着渐变性改革,从项目申请到评审,我们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
在基金委的基金申请项目的系统数据库中,每个层级工作人员的权限都是有限的,是设定好的。例如,只有学科处长才可以看到具体的项目申请情况,而且具有挑选评审专家的权利,而我以及每个学部主任则没有这个权利。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权利制约,防止信息泄露。
基金的评审过程也有了一些变化。我刚刚参加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评审会议,评审专家有1/3来自海外,而且所有专家均匿名,只用1、2、3等编号标示。在项目答辩现场,申请人也不再强调自己的文章发在哪个杂志,影响因子有多高,更注重阐明申请项目的原创性和重要性。我相信评审会议已经做到了真正的严格的同行评审。
NSR: 评审过程中如何遵循“利益回避”原则?
杨卫: “利益回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过程的基本原则之一,例如,评审专家不能评审来源于本单位的项目申请书,并且在现场讨论时需要严格回避。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对熟悉的申请者的偏见,但这可能也是世界范围内基金评审体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评审专家能够高度自律,使得评审过程尽量严格、公平。
NSR:NSF除了通讯意见以外还会有专门的委员会总结各种评审观点,写成总结式反馈意见,NSFC是否会做这样的工作,来帮助项目申请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杨卫: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发给申请者,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像NSF和NIH那样,给每个项目一个总结形式的反馈意见,现在基金委每年收到的项目申请书超过15万份,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力去这样做,毕竟NSFC的工作人员只有NSF的十分之一。
对学术不端零容忍
NSR:学术不端行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杨卫:我认为,每个国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都要经历一个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发期,随着规范和制度的逐渐成熟、完善,学术不端行为也许会逐渐减少。
在以科研产出为唯一评价指标的情况下,许多高校教师将工作重心由教学转移到科研,并且参与到国际科研竞争中,压力很大,导致很多伪造数据现象的出现,让人无法容忍。
不过,从基金委近几年处理的学术不端案例来看,情况是在慢慢好转的。申请项目数及申请人数快速增长,但是学术不端的案例数目基本没有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率是呈下降趋势的。
NSR: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审批过程中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
杨卫:主要分为5大类,第一类是伪造申请人信息,夸大申请人的学术成绩;第二类是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第三类是泄露评审信息;第四类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评审人员,故意选择那些打分相对较高的评委;最后一种情况是完成基金项目后在结题报告中有造假部分。
NSR:针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NSFC有什么监督和惩罚措施?
杨卫:基金委的“核心机密”是项目申请内容和评委信息。如果工作人员泄露此类信息将遭到解雇,之前我们已经因为这个原因开除过一名工作人员。
另外,我们会对每年新增的项目申请书进行相似度检查,与基金委数据库中的几十万项目申请信息进行比对,对于重复度高的申请,我们将认定为无效申请。
除了以上措施,基金委还有两个专门的监督调查部门。其中一个是外部监督审查委员会,负责调查收到的学术不端行为投诉,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NSFC。另外,基金委内部也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NSFC会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程度,对申请人进行内部通报、公开通报处理,最严重者将在7年内禁止申报任何NSFC的项目。目前,每年处理的学术不端案例大概有20个,没有增加的趋势。
深入国际合作
NSR:科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对此,NSFC有什么新举措?
杨卫:我们与NSF保持长期合作,最近几年与NIH的合作尤为紧密。基金委的国际合作预算在不断上升,用于进一步支持双方实质性合作。
NSFC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下简称“DFG”)的合作也已比较成熟,座落在NSFC附近的中德科学中心,是由NSFC与DFG在2000年共同建立的科研资助机构,该中心的目标是资助中德两国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合作项目。双方为中德科学中心各提供50%的经费,许多合作项目已经获得了资助,并且卓有成效。
NSR:科学出版物的开放获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颇受关注,NSFC将怎样与其他国家的基金资助机构共同推进这一进程?
杨卫:去年,NSF的(执行)主任Cora B. Marrett提议成立一个全球研究委员会(Global Research Council,下简称“GRC”),由全球的40家基金资助机构组成,NSFC是成员之一。GRC每年会就科研领域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2013年和2014年的会议主题都关于科学出版物的开放获取。
在2012年的会议上,NSF的前任主任Subra Suresh提出,所有由基金会资助的科研项目所发表论文应该在一年之后实现开放获取。这样说是有理由的。有数据表明,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98%的论文相关研究工作,由世界范围内的12家主要的基金资助机构支持。如果GRC能够代表学者要求出版商必须实行开放获取的话,效果应该比科研人员自身呼吁要明显得多。
培育创新型人才
NSR: 目前,大部分中国最好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研究生都去国外做博士后,在国外度过他们最富创新力和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您认为这是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吗?
杨卫:我曾经有一个理论,认为人才的积累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人才“流通”(circulation)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年轻人从科研水平不太发达的亚洲国家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他们中有些人选择继续留在西方,另一些人则选择回到他们的祖国,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逐步引出了人才积累的第二个阶段——人才“互动”(interaction)阶段,日本和韩国的人才积累情况已经到了这一阶段。人才出现了双向流动的趋势,而且很多科研人员会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发展事业。日本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中国台湾的很多学生也不再盲目热衷出国留学了。我想中国大陆正处在人才“流通”阶段,国家需要用比较大的资源投入来吸引优秀人才,随着国内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将会进入第二阶段。
NSR:您认为要经过多久,中国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杨卫:这应该是取决于中国优秀人才的成长和积累速度。以国内一流大学为例,我觉得需要三代的更迭(或者在本世纪内)才能赶上国外的发展水平。
NSR:您在任期内,希望人们记住什么?
杨卫:现在NSFC的口号是成为科学家之友(FRIEND)。FRIEND即为Fair、Rewarding、International、Efficient、Numerous、Diversified五个词的首字母缩写。 “Fair”,很好理解,就是公平;“Rewarding”,指资助、支持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International,是希望NSFC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策略;“Efficient”,表示基金委工作人员要高效工作;“Numerous”,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众多;“Diversified”,指NSFC要支持多样化的自由科研探索。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