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26卷,第6期,2014年06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中国力学学会参加2014全国科技活动周展览活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中国大陆18所大学入选亚洲大学排行榜百强

     学术会议

      2014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

      1st Aviation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Conference

     招生招聘

      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Multiscale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ation of biofilm mechanics — a PhD scholarship in Newcastle University, UK.

    学术期刊

     《工程力学》(Vol.31 增刊 2014)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中国超算中心面临尴尬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 11, No 5, Jun. 15, 2014

     “水的文摘”文摘第10卷第320140505

 

 

=======================================================================================

新闻报道
 

-------------------------------------------

 

中国力学学会参加2014全国科技活动周展览活动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5月17日至24日,2014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行,本届科技周以“科学生活•创新圆梦”为主题,通过大型科普博览的形式,突出民生科技,强调科技与科普的无缝对接,向公众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加了活动开幕式。
    中国力学学会应邀参加了此次科普活动,学会科普部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力学科普展品——漩涡演示仪和自然能水泵。漩涡演示仪利用流体的直观性和可视化,对自然界中常见三种形式的涡——“自由涡”、“强迫涡”和“兰金涡”进行展示,可以帮助参观者理解自然状态下的龙卷风、澡盆涡、海洋环流等现象;自然能水泵是一种以流水为动力,通过机械作用产生水锤效应将低水头能转换为高水头能的高级提水装置,它不需传动机械,不用燃料,不用润滑油,也不用电力,只要有水流和落差条件。就可以将低处的水运到高处,模拟了古代人民通过智慧取水灌溉的过程。
    全国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3届,累计参与公众达8亿多人次,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全国性科普活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摘自科技部网站)

 

    经专家技术咨询、非技术内容评审、综合评议和决策,初步确定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并将转入预算评估程序。
    根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教[2011]352号)的有关规定,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现将2014年度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

 

附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项目清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大陆18所大学入选亚洲大学排行榜百强

 

(摘自科学网)

 

   

    伦敦当地时间6月18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4年亚洲大学排行榜。其中日本以100强大学占20席的绝对优势,仍然位居各国(地区)榜首,中国大陆正赶超日本在这一地区的传统领先地位,新晋4所院校,以18席位居第二。韩国有14所大学入选榜单前10强,位居第三。以下为本次排行榜的几大变化:

    -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的“2014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日本在100强中占20席,位居第一,中国大陆迎头赶上,以18席位居第二
    - 韩国有14所大学入选(其中三所大学进入10强),位居第三
    - 台湾则退居第四,仅有13所大学入选
    - 在亚洲院校声望排行榜上,东京大学再次夺魁,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仍然位居第二
    - 中国大陆排名最高的院校为北京大学(第五名)和清华大学(第六名)
    - 10强院校均来自以下五个国家/地区:日本、新加坡、香港、韩国和中国
    - 香港共有两所大学进入10强,入选院校总数为6所
    - 印度获得长足进步,入选100强的院校从去年3所增加到今年10所
    - 泰国也有所斩获,但马来西亚却一无所获
    - 中东地区入选大学分别来自伊朗、以色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会议

-----------------------------------------

 

2014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


2014年8月13日至16日烟台大学)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是工科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2013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性实验开发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值得交流推广,有必要对“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进行研讨与总结,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实验的教学和竞赛水平。同时在实验竞赛中还了解到,各校基础力学实验室的人员更新较快,有的新上岗人员对实验技术与规范的学习、掌握不够,急需培训提高。故此,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决定于2014年8月13日至16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实验教学分委员会和烟台大学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要内容
        研讨会:
        1.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竞赛研讨与总结
        2.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性实验开发成果交流与研讨
        培训班
        1.基础力学机测实验新国标培训
        2.基础力学电测实验原理与技术培训
        3.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训
二、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14年8月13日至16日
        报到时间:2014年8月13日8:00开始报到
        报到地点:烟台大学于维纮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地点:烟台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宾馆住宿:
            烟台大学于维纮学术交流中心,标准间:220元/间•天。
            烟台丽景海湾大酒店(四星级),标准间:420元/间•天。
            两种任选。
三、费用及住宿
        费用说明: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会务费: 每人950元(资料费、培训费)
四、参会人员
        欢迎各校的力学教师及力学实验教师参加本次会议。
五、会务联系人
        吴江龙:电话13356920078,0535-6888250;邮箱13356920078@126.com ;传真:0535-6888250。
        曲淑英:电话13553145946,0535-6902623, 0535-6902606;邮箱qsy_qu@163.com ,czs@ytu.edu.cn  ;传真:0535-6902622。
        丁宁霞:电话13792500860,0535-6902849; 邮箱tuxnxd@sina.com.cn ;传真:0535-6902606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4年4月15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1st Aviation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Conference

 

(2015, March 21-22 Luxor, Egypt.)

        The Institute of Aviation Engineering ond Technology (IAET) has the pleasure to organize the 1st Aviation Engineering Innovations Conference; March 21-22, 2015 Luxor Egypt. The conference will help getting involved in aviation related topics and looking into aviation business from a wider perspective. The conference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aviation topics covering broad areas in aircrafts and airport design and operation as described hereafter.
        The conference helps engaging in leading edge research and technologies with scientists, designers, manufacturers, operators and policymakers.
        Those interested in presenting scientific pape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an extended abstract. The abstract should include the paper title, full name, affiliation, address, telephone/fax number and E-mail of the author(s). The papers will be review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the conference. The authors will be notified of acceptance of their abstracts and guidelines for preparing manuscripts.
        Conference program will include invited lectures and seminars covering the state-of-the-art achievements in aerospace and airports fields. 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s will be allocated one-hour seminar, including 30 minutes presentation, followed by 30 minutes discussion.
        Those interested in this activity are invited to submit an abstract of their presentation including the title, their full name(s) and address, telephone and fax numbers and e-mail by Jan. 15, 2015.

Conference Topics
Aerospace Engineering
- Design topics of civil and military aircrafts
- Propulsion Systems
- Intakes and Nozzles
- Combustion
- Turbomachinery and Propeller Systems
- Environment issues (Emission and Noise)
- Heat Transfer and cooling
- Helicopters
- Aircraft Systems
- Numerical Analysis
-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 Flight Dynamics and Control
- UAV/MAV
- Space Transportation
- Structure and engine health monitoring
- Maintenance and reliability
- Maintenance policy
Aerospace Electronics and Avionics Systems
- Air Traffic and flight Management
- Avionics Networks and Cyber-security
- Aircraft displays, instruments & instrumentation
- Naviga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 Unmanned avionics, controls and payloads
Airports design
- Airport construction, design & pavement design
- Airport emissions and pollution control
- Airport termin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 Economic impacts in airport & cost management
- Wind analysis impacts in airport design

Important Dates:
Abstract deadline: August 1st , 2014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Sept. 15, 2014
Final manuscript submission: Nov. 30, 2014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Dec. 30, 2015
AEIC'2015: March 21-22, 2015

Contacts:
E-mail: aeic1submission@gmail.com 
Website: http://aeic.iaet-eg.or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招生招聘
-------------------------------------------

 

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北京工业大学黄秋梅供稿)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96年进入“211工程”的大学行列。现有25个教学院所,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本科专业。
        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Beijing Center for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omputing,简称:BJC-SEC)是在新形势下面向国际前沿、推进学科交叉、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科研教学机构。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依托单位,面向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航空航天、交通、环境、生物、信息等相关领域的重大实际问题,与北京工业大学优势学科协同创新,推动学科交叉,开展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数学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推动首都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承担数学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享受多样化、灵活的人事聘任方式,试行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
        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从事计算数学、计算流体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振动、离散优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后。
1、应聘条件
(1) 2014届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具有博士学位、符合博士后进站条例的科研人才;
(2) 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较好的计算数学或流固耦合动力学研究基础;
(3) 有较好的英语写作阅读和交流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2、提供待遇:
(1) 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年薪18万(税前);
(2) 工作期间根据科研表现和研究兴趣,研究院可提供出国(美国、欧洲)联合培养及交流机会;
(3) 优秀的博士后通过学校考核后可聘为研究院正式研究人员。
3、应聘材料
应聘人员需提供中英文版:
(1)个人简历;
(2)未来研究计划简述;
4、简历投递
研究院全年接受申请,申请者可直接将完整的申请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 qmhuang@bjut.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Multiscale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ation of biofilm mechanics — a PhD scholarship in Newcastle University, UK.

Provided by Jinju Chen, From Newcastle University)
 

 

Title: Multiscale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ation of biofilm mechanics
Awards available: 1 award available.
Funding Details: 20,000 annually (Fees and maintenance)
Length of Award: up to 4 years
Eligibility: You need to have a good degree (merit or distinction) in relevant Science or Engineering. You also need to be highly motivated with strong interest in biomechanics and modelling.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required. Prior experience of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r characterisation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would be an advantage. This award is available to UK/EU and International candidates. If English is not your first language, you must have IELTS 6.5.


The aim of the project is to use a combined mulitscale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ation approach to predict the biofilm deformation and detachment at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se would potential benefit a range of industries such as such as biomedical implant industries, maritime, water systems, dentistry and waste water treatment.
The student will work within a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 (including mechanical modeller, microbiologist, and mathematician) and collaborate with industrial partners.

Application Details:
This project is available to start on 14 Sept. 2014 or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after.
Please contact Dr Jinju Chen by email (jinju.chen@ncl.ac.uk ) with informal enquires about this project.
Please send your CV (preferrably in pdf format) with details of your qualification and achievement (e.g. publication list, awards obtained etc) to Dr.Jinju Che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工程力学》

(Vol.31  增刊 2014)

 

基本方法

基于微分求积法的Euler-Bernoulli梁的大变形力学行为研究

张琼, 杜永峰, 朱前坤

  

二三维连续介质分析中的等效弹簧元

宋孟燕, 田歌, 袁明武, 葛丽娜, 宋京京, 傅向荣

 

-梁耦合超静定结构的一种快速解析法

李银山, 李彤, 郭晓欢, 李欣业

 

楔入劈拉试验传力途径解析与传力装置设计

吴瑶, 李庆华, 徐世烺

 

有限元线法矩形直条单元在三维稳态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

朱颖, 张宏涛, 白玉星

 

GFRP管抗屈曲加固角钢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吕海波, 沙吾列提·拜开依, 冯鹏, 买尔旦·赛皮丁, 张龑华

 

土木工程学科  

T型钢连接的方钢管柱-H型钢梁半刚性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李帼昌, 孙卿, 郭晓龙, 范宗帅

 

风力发电机岩石锚杆基础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应力状态监测

阎石, 宋壁丞, 孙威, 阎寒, 于琦乐

 

钢管混凝土柱-RC梁平面框架耐火性能分析

周侃, 韩林海, 宋天诣

 

同一场地上不同桩型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试验

袁满, 丁继辉, 冯俊辉, 张攀星

 

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有限元分析

陈悦驰, 吴庆雄, 陈宝春

 

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胡妤, 赵作周, 贺小岗, 纪晓东, 钱稼茹

 

钢管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荷载下的实验研究

石宵爽, 王清远, 龙涛, 李浪.

 

城市区域建筑物震害预测剪切层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韩博, 熊琛, 许镇, 陆新征

 

基于人行仿真的结构楼面舒适度分析研究

胡凯

 

大跨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黄盛楠, 杨德圣, 宋波, 陆新征

 

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剩余承载力数值模拟分析

唐跃锋, 李俊华, 孙彬

 

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

王钧, 马跃, 张野, 陈伟

 

超低温环境下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谢剑, 李小梅, 吴洪海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耐火性能分析

侯舒兰, 韩林海, 宋天诣

 

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王渠, 吴庆雄, 陈宝春

 

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结构倒塌分析

鞠竹, 王振清, 韩玉来, 梁文彦, 李加雷

 

截面方钢管支撑的弹塑性稳定性研究

邵永松, 刘洪波, 寇俊同

 

钢管柱-H形梁节点中的模块化耗能技术探讨

王伟, 王明兴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苏胜昔, 杨昌民, 范喜安

 

静压PHC管桩群桩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赵俭斌, 王志斌, 史永强

 

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的土层沉降研究

张建辉, 张静堃, 孟黎, 李永辉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抗震分析

张伯艳, 李德玉

 

FPSO舷侧结构抗撞性能的解析计算研究

高振国, 胡志强, 王革

 

冻土地区CFG群桩模型温度数值分析

贾艳敏, 梁东伟, 马云峰

 

大跨钢拱薄壳穹顶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任德斌, 赵文婷

 

计算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塑性极限载荷的缩减弹性模量有限元法

吕岩松, 郭日修

 

液体粘滞阻尼器在市政桥梁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焦驰宇, 孙广龙, 陈永祁, 张恺, 张连普, 马良喆

 

振动松弛对斜索参数振动的影响分析

吴庆雄, 罗秋芳, 王文平, 陈宝春

 

箍筋约束混凝土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滕军, 李祚华, 李安, 陈亮

 

超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李响, 谢剑, 吴洪海

 

内配型钢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及参数分析

史艳莉, 王文达, 王亚伟

 

三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耐火性能分析

崔志强, 韩林海, 宋天诣

 

圆中空夹层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刘清, 张栋, 陈波

 

其他工程学科

表观平直带钢裁切加工后翘曲变形行为研究

张清东, 卢兴福, 张晓峰 

 

混合动力客车传动系扭振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闫明刚, 张勇, 侯之超, 杨福源, 余平

 

深水海底管道J型铺设的动态分析

沙勇, 周巍伟, 李丽玮, 曹静

 

舰船轴系纵向减振用共振转换器的滤波特性分析

张赣波, 赵耀, 胡昌成

 

基于ABAQUS的表面内嵌CFRP筋粘结滑移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张海霞, 何禄源

 

基于证据理论的施工中人为过失改错效果的评估方法

谢楠, 李靖, 李建爽, 黄绚烨

 

某核电站安全壳115模型振动台试验

王晓磊, 侯钢领, 吕大刚

 

滞回模型修正和地震动特征对IDA的影响分析

杨成, 康军立, 张斌, 李英民

 

室内燃气爆炸冲击波的特性及传播规律

张秀华, 王钧, 赵金友, 吴燕燕

 

高性能水泥基纳米胶凝材料渗透性能及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高翔, 李庆华, 徐世烺, 邵康, 安玉鹏, 宋炳辰

 

基于内外场合算的垂直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

张正威, 黄胜兰, 王美燕, 赵石娆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Acta Mechanica Sinica Vol.30 No.3 2014

Mechanics of Materials Vol.76 July 2014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Vol. 4 No. 3)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Vol. 70, August 201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中国超算中心面临尴尬

   (摘自中国科学报)

    镶嵌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字样的弧形大楼,坐落于天津塘沽海滨。在炎炎烈日下,红墙衬托的白色字体,透射出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硬实力。6月13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了大楼,只见迎面墙壁上书写着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暗示其重任在肩。大楼第二层机房保持在适当的低温中,清凉宜人。一排排整齐的黑色机柜闪烁着绿色星光,“天河1号”正满负荷运行。
    事实上,相比许多设立在其他省市的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处于饱和运行状态的“天河1号”是幸运的,因为更多的超算中心正在面临着无相应配套软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尴尬。

绝无仅有的案例
   
2009年,“天河1号”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重大项目、由国防科技大学和天津市共同承担建成。建设中,科技人员采用CPU(芯片)+GPU(加速部件)融合方式提高运算速度。在2010年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竞赛中,“天河1号”显示出强劲的运算能力,一举摘得了世界第一的桂冠。
    与全世界所有超级计算中心不同的是,在取得世界第一的成果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以下简称天津中心)作为中国军民科技融合的范例,经过几年努力,在应用中又成为自负盈亏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计算机五六年更新一代,如不充分挖掘应用潜力,数亿元的投资在夺得世界第一后不能穷尽其用,显然很不划算。”天津中心应用部部长孟祥飞解释,这也促使他们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继续深挖市场潜力,不断举办系列培训活动,培育新客户。
    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介绍:“天津中心每年维护运行约需要3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一半用于支付电费,能维持正常运行是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目前,天津中心主要服务于承担国家重大研究任务的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管理。先后与中科院大气所、中石油油气勘探院、华大基因等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展大气模拟、地质成矿模型、药物设计等研究,也成为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的云服务系统。
    但是,“相比国外,国内仍有许多行业并不了解超级计算机的用途。”孟祥飞也承认,天津中心的成功运行模式,正是因为其相关合作方的软件研发很成熟,能够让“超算”发挥作用。

发展受制于软件
   
继天津后,为推动超级计算的发展,我国先后在深圳、长沙、济南、广州和无锡等地发展和筹建国家命名的超级计算中心。此外,我国还有两家老牌超算中心,即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和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这些超级计算中心的建成,使中国计算能力从百亿、千亿迅速提升到亿亿级。
    6月10日,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在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首次科技沙龙上透露,我国超级计算机的性能近年来已经3次夺取世界第一,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发挥出其最高效率,距离为国家科技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尚有一定距离。
    一个事实是,《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得知,某超级计算中心目前只能发挥约70%的运算功能。
    张云泉分析,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计算机发展在硬件方面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因而发展迅速。而由于重视和投入不够,与其相应的软件出现了“好马”无“好鞍”现象。中国超级计算虽运算能力成功登顶,但驾驭水平没能跟上。
    “应用软件的研发对超级计算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命周期可持续几十年,而硬件只能维持5年左右。”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应用软件解决不同的应用问题,是超级计算能力的具体体现。影响中国超级计算能力发挥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的缺乏。

满足应用为最佳
   
一位不愿具名的计算机工程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各地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在应用中充分发挥出能效的是天津超算中心、上海超算中心和中科院超算中心,基本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与应用需求结合紧密。
    这位计算机工程研究员认为,能满足应用的计算机即是最佳计算机。计算机速度越来越高,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软件研发难度也随之提高。美国在计算机发展战略中,软件研究投资金额达到总投资的60%以上。因为软件研究首先需要进行方程研究,弄清边界条件,随后把方程变成离散模式,最后再编写成软件。一个生产型软件,需要几十位研究人员同步开展工作,代价很高。这类研究,在国内鲜有科研机构进行,因投入高、短期难见效益。
    美国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教授Jack Dongarra早在2004年就提醒计算机研发人员:“高端计算机的真正危机在于软件,软件成本已成为现代技术中最主要的经济开支。”
    刘光明认为,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不妨借鉴美国经验。美国在部署国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发展时,同步部署了相关应用软件的研发,很值得学习。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