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30卷,第1期,2015年04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谈2015年基金工作

      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将问世

     学术会议

      第十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0)(暨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征文通知(第一号)

      中国力学大会-2015 专题研讨会MS11 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与结构完整性 第一轮通知

      中国力学大会“多尺度实验力学新技术应用与教学” 专题讨论会(MS87)征稿通知

      中国力学大会-2015“流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MS39)”征稿通知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 2015(CAETS 2015)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d Theory Seminar 2015 征文通知

     招生招聘

      Post-Doctori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at Penn State
      PhD position available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Arts et Métiers-ParisTech      

    学术期刊

     《力学学报》2015年 47卷 2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段慧玲:向大自然借“力”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 14, No 3, Mar. 15, 2015

     “水的文摘”文摘第13卷第62015320

 

 

=======================================================================================

新闻报道
 

-------------------------------------------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谈2015年基金工作


  (摘自中国科学报

     

把握新常态 增强创新原动力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在京召开七届三次全委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出席会议,第四届监督委员会委员全程列席会议。

作为一年一度的重大会议,在工作报告中,基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也对2014年的基金工作重大进展、2015年基金委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 

持续完善科学基金体制机制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年。在完善科学基金体制机制方面,基金委作出了很多努力。

杨卫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里,基金委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以完善基础研究支持机制、推进开放共享、营造创新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完善资助格局,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在原有30个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取消、整合了12个项目类型。二是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简化评审程序,完善资助管理机制,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做到更加科学公正、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三是强化信息系统支撑,助推开放共享。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全文公布面上项目结题报告9966项,新增新批准项目信息检索内容,迄今公开结题项目116608个,项目成果信息1669928条。

此外,基金委还注重构建基础研究战略联盟,发挥科学基金的桥梁纽带作用。杨卫介绍,首先是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基金委与青海、浙江、贵州、山西、辽宁等商谈联合资助,与青海省签署了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协议,与广东省签署补充协议,设立超级计算科学应用研究专项,支持我国科学家共享利用“天河二号”资源。二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过去一年里,基金委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续签协议。三是探索联合资助新模式。支持北京大学设立“管理科学数据中心”专项;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署协议,专项资助计算科学和高压科学两个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全年实施16个联合基金,共资助项目574项,金额7.30亿元。

“总体来说,科学基金工作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杨卫指出,这主要体现在重大原创成果的培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基金管理法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我们要面对新挑战、适应新需求、把握新常态,加强对科学基金工作的新谋划,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贡献。 

以培育源头创新能力为目标 

对于2015年基金工作的工作重点,杨卫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杨卫表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基金委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筹划,改革创新,奋发进取,行稳致远,以培育源头创新能力为目标统筹资助部署,以培养创新人才和队伍为根本优化人才资助体系,以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为手段推动开放工作以建设法治基金为着力点提升依法行政、科研诚信治理以及资助管理效能,促进基础研究为引领新常态发展作出新贡献,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奠定基础。

他指出,具体来说,基金委要做好6项工作。第一,要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第二,要继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第三,要贯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深化科学基金改革;第四,要系统推进科学基金法治工作;第五,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国际合作;第六,要着力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在科学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方面,杨卫指出,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三个并行”的目标导向,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工作定位,努力在新型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其次,要统筹安排规划制定工作。加强战略成果集成,广泛征集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要精心编制规划文本。明确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廓清资助格局与战略重点,科学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完善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升级发展的保障政策措施。

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方面,杨卫介绍,首先要加强全面布局,推动学科发展。保持面上、青年、地区三类项目资助规模,点面结合,统筹部署,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创新人才和团队的资助力度,保障人才体系协调发展。此外,要着眼优先发展领域,加强重点部署。做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加强重点项目部署。科学凝练、精心组织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着力解决具有先导性和带动作用的关键科学问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在改革完善培育原创能力的资助机制方面,杨卫指出,首先要鼓励、拓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探索建立适合学科交叉项目的灵活评审机制。其次要推动科学中心资助模式试点,促进资源有机整合和高效配置。深化促进科技经济有机结合的战略协作,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开展“工程科技2035”战略研究。完善以联合基金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此外,要探索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为杰出科学家施展才华构筑更好平台,加大对青年人才扶植力度,激活创新研究的新动力。

在系统推进科学基金法治工作方面,杨卫表示,首先要加快推进立法。今年上半年力争完成5部部门规章的制定与修改,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形成较完善的部门规章体系。其次,要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在内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此外,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在深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国际合作方面,杨卫表示,首先要更加注重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瞄准重要合作领域,组织发起、积极鼓励科学家参与重大国际科技计划。其次要加强新型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吸收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成功经验,探索支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模式。此外,要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

在着力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方面,杨卫表示,我们将继承科学基金优良传统和文化,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管理。持续加强评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评审专家智能扶助指派,促进评审业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总结面上项目绩效评估经验,扩大年度绩效评估范围。探索改革完善同行评议机制。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和管理流程,做好全面在线申报管理工作。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研不端行为惩戒与案例教育。严格项目经费管理与监督,加强沟通宣传,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推进源头创新的经费保障作用。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建和反腐倡廉建设。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

“总之,源头知识和人才供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科学基金工作,使命光荣,责任艰巨。”杨卫最后表示。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将问世

(摘自科学网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自然出版集团今天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出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npj-计算材料学》),这将是中国首个“自然合作期刊”。

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出席签约仪式,他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自然合作期刊”在中国的首个合作伙伴。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自然出版集团与中科院研究院所的期刊合作出版又向前迈出了令人振奋的一步,这也体现了我们双方出版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以服务全球科学界的共同愿景。”

Nature执行主编暨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说:“过去几十年,计算机技术爆发式的发展让以前无法想象的方法能运用于材料设计,这些方法有可能让材料研究步入一个快速通道,从而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如今,我们为有影响力的计算材料研究带来了专业的开放获取期刊,以提高专注度并引领该领域的发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与上海硅酸盐所共同推出这个期刊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据介绍,“自然合作期刊”是自然出版集团与国际知名合作伙伴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采用Nature (《自然》)系列杂志的编辑方针。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是该系列期刊的首个计算材料学刊物,主要聚焦于计算机设计或发现的材料、材料集成计算和实验研究,以及推动这些材料设计和发现的实验工具和数据等。

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和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刘珺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契合我国的“材料基因组”发展战略方向,把握国际材料领域研发模式的重大变革机遇,促进我所材料研究由传统的实验方式向材料计算理论指导下的新研究模式转变,也为提升我国计算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决定创办在该领域有影响力的英文刊。宋力昕表示,“将以创新的思想和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期刊办成高起点、高质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计算与材料研究交叉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

该刊主编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龙庆教授和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东研究员共同担任。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为开放获取期刊,这意味着所有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即可供科学家、工程人员、企业界人士等所有人免费获取。“自然合作期刊”以世界一流的开放获取出版为目标,致力于发表经同行评议的高质量原创研究,并秉持及时的论文审核流程和严格的编辑规范。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十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0)
(暨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
征文通知(第一号)

 

为促进计算力学学科的学术交流,推动计算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经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2014年11月杭州工作会议讨论决定:第十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0)将于2015年8月7日—8月1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由云南省力学学会和昆明理工大学承办。 

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已有30年的历史,已成功主办了九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为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计算力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计算力学事业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计算力学的新模型、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软件开发研究(含固体与流体);

·材料本构模型的宏观与细观研究与数值仿真;

·固体-流体相互耦合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求解技术;

·有缺陷材料的力学演化规律与数值计算;

·岩土结构和流体力学中的反问题研究;

·结构优化与CAE;

·工程随机力学计算方法及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评估;

·各类非线性问题(材料、几何、接触、变结构非线性和场耦合问题等)的研究与应用;

·多体系统复杂动力学问题与运动稳定性以及动力稳定性的研究;

·各类工程中的施工力学、工艺力学问题研究和应用;

·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其结构体系的数值方法;

·地下空间开发的力学分析;

·路桥计算力学;

·环境计算力学;

·智能计算力学;

·纳微米计算力学与多尺度计算力学;

·并行计算;

·计算力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其它的计算力学问题。 

二、 注意事项

1. 应征论文应是未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

2. 应征论文摘要500字左右,并于2015年5月20日前在会议网站在线投稿或寄会议秘书处(详见6),应征论文摘要经评审后,同意录用的摘要大会将在6月15日前通知作者本人,请作者于参加学术会议时提交论文全文,一式三份(激光打印),要求同时提交电子版论文,篇幅不超过6000字(含图表)。论文摘要中请提供论文作者的通讯地址、工作单位、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通讯信息。

3. 需发表论文的作者必须本人到会参加交流。中文稿件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将在会后刊发在“固体力学学报”计算力学专辑上。英文稿件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推荐至“固体力学学报”(英文,SCI检索)发表。

注:(1)投稿格式请参考“固体力学学报”投稿格式(请从相应的学报网站

上下载);

(2)希望在“固体力学学报”(英文)发表的论文请同时提供英文全文。

4. 会议最后一轮通知将由承办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发出。

5. 会后拟安排考察参观活动(详细路线将在下一轮通知中给出),欢迎携带家眷参加。

6.应征论文摘要通过大会网站上传或发至下列信箱(请注明SCCM-10征文)

李  泽   Email:lize999@qq.com   Tel:15974807239

张  蕊   Email:26385971@qq.com   Tel:18214560276

7.会议联系人

邬  萱   Email:jslxxh@163.com  Tel:025-83786951(o), 13601580850 

郭  然   Email:prof.guo@189.cn  Tel:13759177126

8.SCCM-10会议网站:http://mechanics.kmust.edu.cn/scc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力学大会-2015 专题研讨会MS11
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与结构完整性
第一轮通知

 

(西南交通大学蔡力勋教授供稿)

  

反应堆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高铁工程等关键结构的设计与安全评价中所依赖的基础是反映材料损伤演化直至破坏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脆性、延性、疲劳特性、断裂韧性、蠕变特性等基础力学行为的量化测试与规律表征。在环境、准静态、动态条件下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可借助标准试样与测试方法的传统试验或非标准试样与测试方法的创新试验来获取,并结合理论、有限元方法应用于结构完整性评价。

关键工程材料的基础力学性能及其可测性、真实性、相互关联性、有限元辅助测试和用于结构完整性评价的约束度效应是本专题讨论的重点。研讨会征文内容如下:

材料力学行为与测试方法

有限元辅助测试方法与结果唯一性问题

延性材料直至破坏的全程本构关系

材料压入测试方法

延性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异性小尺度试样材料测试方法

延性材料在高速拉伸下的本构行为与测试方法

微力材料测试设备、毫小试样制备及其测试方法

I、II型裂纹疲劳扩展速率行为与测试方法

非标准试样单轴低周疲劳行为与测试方法

非标准试样扭转低周疲劳行为与测试方法

压电陶瓷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

热电站超超临界材料的700度高温力学行为

反应堆结构材料力学行为

材料性能相关性与结构完整性

材料约束度与材料破断强度

材料约束度与断裂韧性

材料的破断应力应变与断裂韧性

低周疲劳特性与疲劳裂纹扩展特性

各类硬度与材料本构关系

蠕变与棘轮特性

蠕变与裂纹扩展

高速拉伸本构关系与冲击韧性

结构裂纹循环扩展的理论与数值模拟

GTN模型对准静态裂纹扩展的模拟性

材料力学行为研究中的唯一性问题

 

力学大会将于2015年8月15日在上海举行,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上传截止日期:4月30日,摘要录用通知日期:5月底,全文提交截至日期:6月15日。论文摘要和全文可在中国力学大会-2015官方网站注册投稿,也可向如下联系地址投稿。

 

专题主持人:蔡力勋

联系电邮:lix_cai@263.net 或384407060@qq.com

联系电话:13980019256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力学大会“多尺度实验力学新技术应用与教学” 专题讨论会(MS87)征稿通知

 

   

中国力学大会-2015将于今年8月15-18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作为本次力学大会专题研讨会之一的“多尺度实验力学新技术应用与教学”(编号:MS87),面向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界同仁征稿,欢迎大家踊跃参加,交流最新研究进展,讨论本研究领域发展方向。

 

一、专题研讨会议题:

1. 多尺度力学实验检测新方法、技术与装备

2. 极端条件与环境实验检测技术和方法

(1)极端环境下实验力学测量技术和设备

(2)超大型工程结构中的先进检测技术与应用

(3)微纳米尺度下的实验检测技术、分析方法及关键检测平台

(4)复杂环境与多场耦合检测技术、分析方法

3. 实验力学科普与专业教学研讨

4. 力学实验教学仪器研制

二、投稿方法

请登录本次力学大会网站http://cctam2015.cstamconferences.org/ 进行注册,提交论文摘要。摘要正文篇幅限800字,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符号,但不能包含图表。

请作者在线提交摘要的同时,同时发送一份电子文档给本次研讨会联系人。为方便大家了解投稿细节。摘要投稿指南链接如下:http://cctam2015.cstamconferences.org/?page_id=38

三、重要截止日期

摘要上传截止日期:2015年4月30日

发布摘要录用通知:2015年5月中下旬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6月15日

四、组织单位、负责与联系人

组织单位: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负 责 人:李喜德教授,何小元教授,王世斌教授,陈巨兵教授

联 系 人:仇  巍qiuwei@tju.edu.cn,13920462608

       杨福俊yang-fj@seu.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力学大会-2015“流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MS39)”征稿通知

 

(国防科技大学罗振兵供稿)

 

   

“中国力学大会-2015”将于2015年8月15~18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作为本次力学大会专题研讨会之一的“流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编号:MS39),面向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力学界同仁征稿,就流动控制及其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欢迎从事流动控制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交流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本研究领域发展方向。

一、研讨会内容

本专题研讨会将主要围绕(但不局限于)以下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 主/被动流动控制方法

● 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

● 分离流动控制

● 增升减阻控制

● 掺混增强控制

● 火焰稳定控制

● 噪声控制

● 所有流动控制及其相关方向

二、投稿方法

参会代表请登录大会网络平台专用网址,在线提交论文摘要和全文。网址如下:http://cctam2015.cstamconferences.org

◆ 论文摘要的篇幅限制在一页以内,内容可附带简单公式、表格和图片。

◆ 投稿者收到录用通知后请登录大会网站提交论文全文,全文模板请见大会网站。

◆ 摘要将被收录在论文摘要集,全文收录在光盘。

◆ 有关投稿流程请登录大会网站查阅,并将摘要同时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专题联系人。

◆ 会议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至《航空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发表。

三、重要日期

· 摘要上传截止:2015年4月30日

· 摘要录用通知:2015年5月中下旬

· 全文提交截止:2015年6月15日

四、组织单位、负责与联系人

组织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负 责 人:夏智勋,罗振兵

联系人:王 林

电话:0731-84574849,邮箱:wangling-2007@126.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 2015(CAETS 2015)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and Theory Seminar 2015
征文通知

 

   

为推动在工程应用背景下我国自主CAE软件产业的发展,探讨与交流CAE软件产业应用的基础性、共性实践技术以及产品集成化共性软件技术,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社拟定于2015年8月共同主办“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CAETS 2015)”。现发出会议征文通知,欢迎计算机辅助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踊跃投稿。经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参会宣读的论文将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正刊中刊发,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合作单位:中仿科技  中国仿真互动  研发埠

(一) 截稿日期

2015年5月31日

(二) 征文范围 

1. CAE软件研发

(1) 自主CAE软件的研发与未来发展。

(2) 智能化CAD/CAE集成。

(3) 虚拟产品开发平台(VPD)。

(4) 分布式仿真平台技术与协同仿真。

(5) 产品研发仿真流程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2. CAE应用技术

(1) 工程数值分析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海洋、铁道机车、装备制造、电子、材料、兵器、土木等工程中的应用。

(2) 新材料、新工艺、复合材料的CAE应用技术。

(3) 各类工程中的施工力学、工艺力学问题的CAE应用技术。

(4) CAE技术在国家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应用。

(三) 征文要求 

(1) 论文应未公开发表过,论文中请不要有泄密内容,文责自负。

(2) 论文撰写以Word 2003系统撰写,文件格式须是doc格式。

(3) 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图表以及参考文献等的格式要求见:

http://www.chinacae.cn/ch/common_item.aspx?parent_id=2007062274918001&menu_id=2007070374800001&is_three_menu=0

(4) 论文结束页后须附论文全部作者详细信息,包括作者出生年、民族、籍贯(省+县)、职称、学历、职务、主要研究方向、E-mail,通信作者须提供手机号码。

(5) 请将论文发送到chinacae@qq.com或者smucae@163.com邮箱里,并在邮件主题注明“投稿: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15”

(四) 论文分组报告

经学术委员会审阅收录的文章,经过筛选,研讨会将安排作者作10~15分钟报告。

(五) 联系方式

如需了解会议详细信息,请致电或发邮件咨询。

联系人:于杰  武晓英

电话:021-38284908  传真:021-38284916

E-mail:chinacae@qq.com或smucae@163.com

网址:www.chinacae.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ost-Doctori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at Penn State
 


The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is pleased to announce one year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We seek applicants whose research interests might help addres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how the state of stress in gas shales might evolve. The focus of this question will b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ppalachian Basin. This position is part an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 supported by RPSEA (DOE) and salary is competitive with government rates.

We expect to fill this position at early career level. Applicants must have a doctorate in computational geomechanics with a strong interest in geology or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eference will be given to a candidate who is familiar with data management software such as Petrel, basin evolution models such as PetroMod, and geomechanical software such as Abaqus.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be expected to interact with immediate project members and the overall faculty at Penn State.

Evaluation of applicants will begin on April 15, 2015 with the hope of filling this position by June 1, 2015. Applicants should submit a cover letter, a statement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s (research and teaching), a curriculum vita, and the names and addresses of three references. Please submit these items electronically to Terry Engelder (jte2@psu.edu). Questions may be directed to Terry Engelder either by e-mail or phone (814-865-3620).

Employment will requir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background checks in accordance with
University policies. Penn State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affirmative action employer, and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minorities, women, veterans, disabled individuals, and other protected groups.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position available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Arts et Métiers-ParisTech

 

 

 A PhD scholarship is available at Par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risTech) to work on the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of crystalline polymers.


See the file attached for description.


This project is conduc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Molecular and Macromolecular Studies /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Lodz, Poland.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should have obtained a Master's degree (or equivalent) with a strong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materials scien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r any related field; although prior knowledge of the French language is not mandatory,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proficiency is needed. An interest for numerics and polymer science is expected from the candidate.


Regard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the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s et Métiers is one of the top French engineering school. It has trained over 85,000 engineers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780 by the Duke of Rochefoucauld Liancourt, and has since then been a founding member of ParisTech. In 2007, the school adopted the brand name Arts et Métiers-ParisTech. The PIMM laboratory is located within the historical site of the school, at the border of the Latin quarter, in the very heart of Paris (see a map here).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is for 3 years full-time, starting from October 2015. Salary is about 1400-1800 EUR per month, depending on the will of the candidate to take on teaching responsabilities (64 hours per year).


An admissible application should include a detailed CV of the candidate, a full list of publications, a cover letter, and grade transcripts from prior education (BSc and MSc, or equivalent).


Applications should be sent via e-mail to J. Dirrenberger (justin.dirrenberger - at - ensam.eu) before May 15th 2015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力学学报》

(2015年 47卷 2期)

 

材料构型力学及其在复杂缺陷系统中的应用

李群

 

k-ω-γ模式对转捩影响因素的预测性能研究

郝子辉, 阎超, 周玲

 

不同重力下90°弯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

刘赵淼, 刘佳, 申峰

 

明渠湍流边界层中颗粒的运动与分布

宋晓阳, 及春宁, 许栋

 

基于交通流实测数据的加速度研究

尹凯弘, 吴正, 郭明旻

 

可破碎颗粒体在动力载荷下的耗能特性

祁原, 黄俊杰, 陈明祥

 

基于迟滞行为的2D-SiC/SiC复合材料组份力学性能分析

郭洪宝, 贾普荣, 王波, 矫桂琼, 曾增

 

高温仪器化压入测试中热接触对位移测量漂移的影响

陈克, 冯义辉, 彭光健, 张泰华

 

径向基点插值法在旋转柔性梁动力学中的应用

杜超凡, 章定国, 洪嘉振

 

海上浮动机场动力学建模及非线性动力响应特性

徐道临, 卢超, 张海成

 

车辆纵向非光滑多体动力学建模与数值算法研究

范新秀, 王琪

 

一种无条件稳定的结构动力学显式算法

杜晓琼, 杨迪雄, 赵永亮

 

一种含负刚度元件的新型动力吸振器的参数优化

彭海波, 申永军, 杨绍普

 

计算曲面壳体等效节点热载荷的新方法

刘云飞, 吕军, 白瑞祥, 高效伟

 

基于信号分子双向输运的运动细胞极性反转模拟

冯世亮, 朱卫平

 

钝锥模型高焓流动的再压缩效应研究

李康, 胡宗民, 姜宗林

 

合成射流对失速状态下翼型大分离流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赵国庆, 招启军, 顾蕴松, 陈希, 张冬雨, 左伟

 

土力学有效应力及其作用的讨论

赵成刚, 刘真真, 李舰, 刘艳, 蔡国庆

 

应变能中耦合项对旋转悬臂梁振动频率的影响

赵国威, 吴志刚

 

基于自洽法的电化学沉积修复饱和混凝土细观描述

陈庆, 朱合华, 闫治国, 朱建文, 邓涛, 周帅

 

第六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

王记增, 陈伟球, 詹世革, 张攀峰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年24卷1期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5年36卷4期

计算力学学报 2015年31卷1期

工程力学 2015年32卷3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段慧玲:向大自然借“力”

   (摘自中国科学报)       

可以说,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成就了今天“荣誉等身”的段慧玲——2012年,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她还获得第12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近日她又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从飞机的复合材料,到水下舰艇的力学问题,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员段慧玲的研究方向可谓“上天入海”。

这位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这些年来成就斐然——她在表面弹性力学理论、非均质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的预测、纳米尺度弹性理论、薄膜异质结构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她还发展了纳米尺度的表面弹性理论和复杂形貌表面应力理论,建立了预测具有多种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等效力学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的细观力学框架,在国际上得到很好的评价和影响。

鲜为人知的是,段慧玲曾经是一名石油系统的工程师。从工程师到科学家的华丽转身,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她追求挑战的性格。“生命的精彩,就在于不断探索未知的事物。相较于工程问题,我更加喜欢基础研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段慧玲这样表示。

 

华丽转身

 

神奇的大自然总是源源不断地馈赠给人类智慧和灵感,就像所有的蜂巢都拥有统一的建造角度和模式,正六角形房孔、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蜡和丝制造的墙、孔底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不仅非常节省建筑材料,并且具有极佳的结构稳定性。

在精巧的蜂窝结构启示下,2005年,全球首架全复合材料飞机就使用了蜂窝状的碳纤维层合板,这种新型结构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使飞机的重量减轻了一半。这些自然的奥妙令兼具科学家与工程师双重身份的段慧玲颇为着迷,她不断从自然界中汲取启迪,希望研究出更好的人工材料。

为了满足飞机在飞行中一系列苛刻的要求,工程师通常会在复合材料中添加涂层,那么选用何种涂层材料、涂层厚度怎样确定、涂层会对材料特性带来哪些影响,所有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科学家的深刻认识与理论阐释,而答案来自段慧玲——她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

“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多次尝试后的偶然发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是科学”,段慧玲的初衷很简单,而唯有精细的分析和严密的推理,才能真正帮助人们从经验主义迈向科学精神。

科学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以理论研究推动工程应用,正是她所津津乐道的力学学科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段慧玲要从一位工程师向科学家转变。

1987年,段慧玲考入东北地区的某石油系统的高校,攻读和机械工程相关学科。本科毕业后,她进入石油系统工作数载,后来又再度回到母校完成了研究生学位。

其实毕业后的工作也不错,在自己驾轻就熟的领域已开始有所成,车子、房子也已经拥有。但她一直觉得日子太过按部就班,“每天都干着差不多的事情,我好像能够看到我以后的生活”。

出于这种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她毅然辞掉工作并将一切铅华洗尽,回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开始自己情有独钟的基础性研究。

2001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此后,她远赴海外继续学业,并于2007年12月回到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作。

 

越过山峰

 

回忆过往,段慧玲表示,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对她而言,却更像越过一座又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

那时候的她不仅在年龄上比同班同学大5到6岁,起步时还因为听不懂导师讲的专业知识而焦急到无法入睡。倔强不服输的段慧玲因此整日穿梭于教室和图书馆,恶补专业知识、阅读更多的书籍、做更多的公式推导和计算,以一种不为任何外界事物所打扰的专注,在一次又一次挑战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段慧玲在博士期间发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成为了力学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毕业生,也是北京大学那一年理工科博士生中该奖的唯一获得者。

2005年,博士毕业后,她拿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博士后基金,去英国卡迪夫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来又拿到德国的洪堡学者,到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纳米技术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她一直以超乎常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我希望自己能在短时间内作出更好的成果,来弥补之前耽误的学习时间”。

在英国做博士后的时候,段慧玲依然早出晚归,以至那些英国同事很困惑地对她讲:“我们晚上走的时候你在,早上来的时候你还在。你是不是天天睡在地毯上?”

对于一些科研人员在海外学习时普遍遇到的语言问题,段慧玲坦言,因为自己原来的基础“还不错”,所以看文献、写论文、普通的交流都没问题,“但在口语方面,还是做不到像用中文这样,可以很清楚地、很细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德国学习时,当地曾经提供机会让她免费学德语。但她当时并没有学习,“因为那时候我觉得半年的时间太浪费。当然,现在看来目光有点太短浅”。让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德国老百姓的英文都很好,大学的学者交流时也普遍用英文交流。

可以说,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成就了今天“荣誉等身”的段慧玲——2012年,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她还获得第12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投身基础

 

相较于一些科研人员热衷于从事国际热门领域、实用性的研究,段慧玲坦言,自己更加喜欢基础研究。

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力学基础研究,她认为,要善于从自然界中学到一些东西,比如说天然蜂房,它已经进化了很多年了,才形成今天的样子,实际上人类就是用从自然中学到的东西指导工程。“力学是科学和工程的统一体。”

在段慧玲看来,唯有通过精细的分析和严密的推理,将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帮助人们从经验主义迈向科学精神。

此前,段慧玲在飞机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上,花费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不小的成果。她和同事主要研究的是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用于飞机制造业的材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尽可能减轻重量。因此,她的研究就是要在复合材料重量轻的情况下,保证其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并防止出现裂纹。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民用飞机,如波音787、空客A350在复合材料的应用上都超过了整个机体材料的50%。但是制造商在复合材料的应用方面仍然比较谨慎。段慧玲指出,目前复合材料已经可以部分替代飞机上的金属材料了,但是不可能全部替代。比如一些大的受力结构或者核心部件,将来的飞机发动机肯定使用的还是钢材。

“比如一架飞机飞了100天,需要检查有没有出现缺陷或者裂纹,否则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安全隐患。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检查。但是对于复合材料而言,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查。”段慧玲指出,这是因为钢材是一种均匀材料,出现裂缝可以判断出来。但是复合材料则是一些纤维,由很多层叠合而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里面出现一些小的缺陷是很难被发现的。因此,希望未来科学家能够找到好的方法来检测复合材料。

近来,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方面关注核反应堆的材料,另外一个方面是水下运行物体的关键力学问题。

对于中外科学研究的差异,段慧玲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做的时间还短,需要一个过程去赶上人家。咱们一直在加速做,但是还需要时间。另外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做材料的学者发的文章不比国外差,理论上并不差,但是到了生产、投产的环节就不行,很多技术、产品没有从实验室走出来。”她坦言,基础研究十分重要,中国实际上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没有解决,“要做一个东西,首先要解决基础理论,解决基本的科学问题,然后再按照解决问题的方案来设计。归根结底,工程上的多次尝试和经验不能代替基础研究”。

展望未来,段慧玲坦言,目前,中国制造业工艺的规范、规程等,相较国外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要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会逐渐消除这个差距,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