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30卷,第6期,2015年06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固体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科教融合三个学院

      去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分析报告出炉

     学术会议

      第三届土木与海洋工程结构/海上风电结构的随机动力学与可靠性国际暑期班

      A short course in USACM meeting, San Diego, end of July, 2015

      2015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六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函

    招生招聘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诚聘力学英才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 Fatigue/Fracture of Materials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t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学术期刊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2015, 58(4-6)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杨卫访谈:基础研究怎么样 绩效评估来回答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 15, No 2, May. 15, 2015

     “水的文摘”文摘第14卷第42015520

 

 

=======================================================================================

新闻报道
 

-------------------------------------------

 

固体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固体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学术研讨会”于5月15-17日在宁波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承办。宁波大学杜建科教授、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和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具体组织。来自全国十多所科研院校的30余名优秀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有近2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与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杨卫院士,浙江省科技厅周益民副巡视员,宁波大学副校长徐铁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代表组委会讲话。开幕式由浙江大学陈伟球教授主持。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主任、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力学进展》编辑部主任周冬冬,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鲁文革,徐敏和陈登。

研讨会上,杨卫院士作了主题为“固体力学的学科交叉”的特邀报告,他用实例生动讲解了固体力学和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及医学等其它学科交叉并相互推进的现状,并分析总结了学科交叉成功案例中创新思维产生的动机,使大家对学科间的相互作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还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会大力资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交叉研究中心,鼓励通过学科交叉产生更好的科研成果;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作了主题为“结构的超润滑机理”的特邀报告,阐述了超润滑过程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并介绍了清华大学跨学科国际创新平台—“XIN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与大家分享了交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此外,还有8位学者作了邀请报告,北京大学段慧玲教授的“深层超疏水结构的亚稳态和浸润相变”,介绍了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微结构从而改变亲疏水特性,以此达到减阻及调控空泡;中科院力学所陈少华教授的“梯度应变驱动的滚动与滑动”,提出了一种驱动模式的新设计和新理念;西安交通大学王刚锋教授的“表面张力对接触问题的影响”,并分析了纳米夹杂对弹性波的散射;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的“智能软材料与柔性结构力学”,介绍了水凝胶的低温力学性能及介电高弹体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大连理工大学亢战教授的“振动与波动的拓扑优化”,通过拓扑优化寻找最佳材料分布及构件连接方式来达到结构布局选型、创新设计;中国科技大学吴恒安教授的“石墨烯材料力学行为和纳通道物质输运”,涉及从原子尺度上对石墨烯的设计和改造;兰州大学王省哲教授的“超导材料与磁体结构的低温力学性能与行为”,系统介绍了超导材料和磁体结构在低温下的实验方法和性能;宁波大学杜建科教授的“压电层状结构中的表面波与体声波”,介绍了具有波导层的压电层状结构和压电声子晶体结构中的表面波,以及c轴倾斜的双层压电薄膜结构的剪切振动,为表面波和体声波在新型谐振器、传感器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学者们的报告充分展示了固体力学与生物、材料、化学、医学、声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在学科交叉研究中的宝贵经验。

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更加认识到学科交叉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研究需要发散思维,需要开放合作,要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汇在一起,取得创新成果。本次研讨会也进一步增进了中青年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家研讨新方法、探索新现象、催生新成果,激发全面深入合作。

 

 

[返回本期目录栏]            

 

 

 

-------------------------------------------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科教融合三个学院

(摘自科学网

 

为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国科学院大学近日成立了科教融合的三个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简称天文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简称工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简称公管学院)。

国科大工学院实行科教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为第一责任单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科大本部等单位参与承办。。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去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大陆科学家分析报告出炉

 

(摘自科学网

 

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是国际顶尖智库——汤森路透发布的研究报告。汤森路透挖掘分析20022012年全球论文引文数据,甄选出大量高被引论文(在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1%的论文),列出了3215位来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学家”,其中111位在中国大陆任职。

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无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人才群体。为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中国办公室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对111位科学家国际化发展情况的专题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成才规律,为我国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突出特点:高学历、海外经历、应用科学研究

课题组统计发现,111位高被引科学家均为华裔(个人国籍信息缺失),其中105位(95%)男性,6位(5%)女性。截至2014年颁发“中国引文桂冠奖”之时,108位数据可得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为50.6岁。有7位的最高学位是学士(占比6.3%),5位是硕士(4.5%),99位是博士(89.2%)。103人(93%)主要从事应用科学研究,8位(7%)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课题组主要从国(境)外留学、访问、任职经历,参加国(境)外学术组织,以及获国(境)外资助、奖励和荣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察了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情况。分析发现,111位中国高被引科学家中有96人具有海外经历(具有以上五个方面任一项经历即可),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86.5%。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的海外经历都在美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

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共有28位有国(境)外留学背景,占总数的25.2%。其中获得美国学位的人数最多,共10人,其次是日本6人,中国香港3人,英国3人,加拿大、德国、丹麦、奥地利、捷克和韩国各1人。初始留学年龄平均为26.5岁,留学总时长平均为4.9年。

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41人先后在17个国家或地区有国(境)外访问经历,占总数的36.0%。平均访问时长约30个月。其中,赴美国访问的人数最多,共18人;其次是日本,14人;德国12人;中国香港6人;加拿大5人;英国和法国各4人;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挪威各2人;瑞典、荷兰、以色列、韩国、西班牙、巴西和苏联各1人。

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57人在国(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有全职工作经历,占总数的51.4%。国(境)外全职工作的平均初始年龄为32岁,平均任职时长为6.1年。这57位高被引科学家均具有在国(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经历,其中39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3人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大学的行政职务,有1人曾在企业任工程师、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

111位科学家中有65人加入了国(境)外学术组织,占高被引科学家总数的58.6%。学术组织成员身份包括刊物(副)主编、编委、编辑、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评论员、顾问、专家、学会秘书长、副主席、理事、委员、会员等。

国家重视:选入引才计划、给予学术奖励

111位科学家中有57人具有国(境)外全职工作经历,其中29人被中国的人才引进计划引进,受引才计划的影响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引进19人,中组部的“国家千人计划”引进7人,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引进3人(其中2人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引进1人。地方引才计划中,上海市“东方学者计划”引进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引进1人。

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的29人中,有1人入选了3项引才计划——“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百人计划”;1人入选了2项引才计划——“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比而言,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引进高被引科学家人数最多,其次是“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111位高被引科学家中,有84人(75.7%)获得了中国的荣誉或奖励,包括获得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以及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等。

人才启示: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

20145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201535日,他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又说“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据此,结合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集聚世界顶尖人才,提升中国人才全球影响力,必须从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入手,为此建议:

推进人才开放,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显示,多数在中国大陆就职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成功正是本土人才国际化和海外人才引进双向作用的结果。这揭示出并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鼓励和资助本土人才出国留学、进修、访问、交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创建海内外人才和机构交流合作的平台等。同时,进一步提升海外人才参与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改善人才双向流动环境氛围,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支持市场发挥人才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制度环境。

多种形式“走出去”,推动人才国际化。对111位中国大陆高被引科学家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高被引科学家是在国内积累一定的教育经历并明确专业方向后再出国深造出成绩的。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自费留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留学年龄、时长、专业选择、研究方向等方面做出适当选择,以利于我国留学人员更好地成长成才。同时建议继续将公派留学政策的主要资助对象瞄准博士研究生,强化出国(境)访问交流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加国(境)外组织等。

完善人才引进计划,集聚国际顶尖人才。基于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高被引科学家数量最多的分析结果,建议宣传推广“百人计划”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百人计划”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扶持更多科研工作条件较好的用人单位建立类似引才计划。

基于仅有约半数曾在国(境)外全职工作的高被引科学家享受到了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各类引才计划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并借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精英”等国际人才评价标准,完善各类引才计划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基于存在个别高被引科学家入选多个引才计划的情况,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规范各类各层次引才计划,避免重复资助,提高人才计划资金效益,使得更多海外人才能够享受到引才计划的优惠政策。

基于在中国大陆任职的高被引科学家均是华裔,建议依托“外专千人计划”等引才计划,加大对外裔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度。同时,加快破除外籍人才来华的签证、居留、医疗、社保等障碍,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集聚世界一流人才,赢得全球创新竞争优势。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三届土木与海洋工程结构/海上风电结构的随机动力学与可靠性国际暑期班

同济大学陈建兵供稿)

 

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分别在同济大学和丹麦奥尔堡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土木与海洋工程结构/海上风电结构的随机动力学与可靠性国际暑期班, 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良好反响。为此,同济大学和奥尔堡大学将继续联合举办第三届土木与海洋工程结构/海上风电结构的随机动力学与可靠性国际暑期班(3r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Stochastic Dynamics and Reliability of Civil/Offshore Structures, ISSSD2015)。本届国际暑期班将于2015年7月22-2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将邀请下述5位学者为主讲专家:
(1) S.R.K.Nielsen教授,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著名随机动力学、海洋工程与海洋风电结构专家,丹麦爵士勋章获得者,中国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
(2) Bitswajit Basu教授,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土木结构与环境工程系主任,著名随机动力学、结构控制与海洋风电结构专家,中国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
(3) H.P.Hong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结构可靠性与地震工程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墨西哥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
(4) 李杰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IASSAR)执委会执委、国际结构风险与可靠性协会(CERRA)主席团成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颁发的Freudenthal奖章获得者;
(5) 陈建兵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国际结构安全性联合委员会(JCSS)委员,IFIP WG7.5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有关暑期班更具体的信息及注册表请见附件(请注意国内学者和学生的注册费与国际学者不同),或浏览网页: http://www.dpcetj.org/SummerSchool2015/SummerSchool2015.htm.
    欢迎您或您的同事、学生参加本次暑期研讨班!

 

 

 [返回本期目录栏]

 

 

-----------------------------------------

 

A short course in USACM meeting, San Diego, end of July, 2015

 

  

SC003: Predictive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ebsite: http://13.usnccm.org/Short%20Courses

Instructors: Wing Kam Liu, Jian Cao, Wei Xiong
Short Course: Predictive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structors (all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ing Kim Liu, (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http://www.tam.northwestern.edu/wkl/liu.html)
Jian Cao, (manufacturing and mechanics)
(http://www.mccormick.northwestern.edu/research-faculty/directory/profiles/cao-jian.html)
Wei Xiong,(materials science)
(http://wxiong.weebly.com/)

3D printing 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refers to the various processes for prin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The Laser Engineered Net Shaping (LENS) and selected laser melting (SLM) process deposits layers of metallic particles on a substrate and fuses them via a high-powered laser.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fused layers yield a final 3-D component with desired complex geometrical shapes which in many cases would be impossible by other manufacturing methods. However, for implementation of such components in a fully operational system, an aircraft engine for example, a much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scales of the material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behaviors is required. Repeatability and control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ubsequently the final material properties, of manufactured component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laser power, feed-rate, hatch spacing, layer depth, and others is incredibly important. Due to the highly localized nature of the key physics and mechanics of the process we must turn to multiscale simulation methods which give us the capability of extracting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a that occur within these fine-scale region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lso provides an excellent materials design challenge. Th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constituents are inherently modularized by the powder mixing process which combines a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assorted materials to obtain desirable material properties for the component. We turn to multiscale simulation and design for a combined optimization of the (1) material composition, (2)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and (3) process parameters for direct control of the product-level performance.

Three Two-hour lectures are planned:
Lecture 1: An overview of AM Processes; Jian Cao
Lecture 2: Computational Challenges; and (Wing Kam Liu and Wei Xiong)
Lecture 3: Modeling Development (Wing Kam Liu and Wei Xion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5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六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函

(东南大学何小元教授供稿)

 

  

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江苏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承办: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举办暑期学校的目的:

结合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切实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使研究生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本领域国际前沿的学术方向和研究动态,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提高学术素养,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

时间:2015年7月1日-7日

地点:东南大学

主题:

暑期学校拟面向全国招收土木工程领域的优秀研究生和少量本科生,邀请国内院士、国家杰青、省杰青、国家优青等著名学者开设系列学术报告会,并安排工程参观、素质拓展训练、小型分组论坛等活动。

本次暑期学校拟邀请院士进行学术素养、科研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专业讲座分为四个专题:结构与防灾、桥梁与岩土、工程管理、力学。通过暑期学校,学员们将有机会聆听大师级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在学术视野、科研方法及专业知识方面都将明显提高。

研究生报名时请导师在推荐表上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本科生必须是土木工程(含桥梁、岩土)、工程管理、力学等专业三年级(2012年入学),且是985高校或专业排名列全国前20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申请时需所在学院主管领导在推荐表上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请在推荐表中说明申请人的成绩排名。

考勤、考试合格者颁发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印制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毕业证书。

学员待遇: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学员免费安排食宿,为所有学员提供免费资料。

组委会诚邀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和三年级本科生参加,并填写回执1和回执2,于6月15日前以Email返回,组委会将根据申请者资料和报名情况确定学员名单,并于6月18日向暑期学校正式学员发送正式入学通知。请将本次暑期学校的招生简章等事宜告知相关人士,并请登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http://civil.seu.edu.cn/或者江苏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网站http://civil.seu.edu.cn/cegc/了解信息。 

组  委  会:蔡建国(13913833710)洪俊(13914714594)袁芳(13912946502)

结构与防灾 联系人:洪俊(13914714594)报名邮箱:seusummerschool1@163.com

桥梁与岩土 联系人:洪俊(13914714594) 报名邮箱:seusummerschool2@163.com

工程管理  联系人:洪俊(13914714594)报名邮箱:seusummerschool3@163.com

力  学  联系人:洪俊(13914714594)报名邮箱:seusummerschool4@163.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10096

暑期学校网址:http://civil.seu.edu.cn/ 或者http://civil.seu.edu.cn/cegc/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诚聘力学英才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蒋晗供稿)

 

始建于1896年的西南交通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力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并于2008年依托力学学科成立了力学与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学科1982年获得全国首批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置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得力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四个二级学科。

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海外院长”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获得者4人;德国“洪堡学者”2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5人;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力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基础力学、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

我院拥有较好的科研、教学、实验条件,设备总资产达5000多万元。成功创建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强度与振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正全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力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为了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升位,亟待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学院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为引进人才在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及办公条件、团队建设、薪酬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学院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教学科研氛围,相信您能心情愉悦地在我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我们热忱期待您的加盟!

一、招聘类别、条件及待遇

    1、学科领军人才

条件:任职于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 ,能成为力学学科领军人物的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应具有境外高校教授或相当职务;国内人才原则上应为聘期已满且考核优秀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或相关领域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学者。

相关待遇(具体面议):

对于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1.进校后直接认定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聘为校“首席教授”特设岗位。

2.可实行年薪制。

3.视工作需要保证其科研启动经费、办公室、实验室和设备等;视需要可为其专门建立研究机构,协助其 搭建工作团队。

4.在聘任期内,为其提供租住房或租住房补贴;配偶如符合我校岗位聘用条件的优先聘用;如不符合,学校每月为其发放配偶安置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三年);在聘任期内,若配偶在境外居住,学校为其提供探亲往返国际旅费(每年一次);积极协助解决子女在本市入学、入托。

5.对于外籍人员,学校负责为其办理在华长期工作和居留手续;参照本校职工保险水平,为其购买商业保险。

对于国内人才:

1.进校后直接认定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聘为校“首席教授”特设岗位。

2.全职在我校工作的受聘者可享受“首席教授”特设岗位奖金和学校的其他同等待遇。

3.学校为校外全职受聘者提供安家费;提供租住房一套或提供租住房补贴;酌情安排配偶工作。为全职在我校工作但人事关系不在我校的校外受聘者提供临时租住房一套。

    2、学科带头人

条件:任职于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学术影响,能成为我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应具有境外高校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国内人才应担任国内高校教授或相应职位,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优先考虑。

相关待遇(具体面议):

对于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1.进校后直接认定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聘为校“特聘教授”特设岗位。

2.可实行年薪制。

3.视工作需要保证其科研启动经费、办公室、实验室和设备等,视需要可为其专门建立研究机构,积极协助其搭建工作团队。

4.享受相关社会保险在聘任期内,为其提供租住房或租住房补贴;配偶如符合我校岗位聘用条件的优先聘用,如不符合,学校每月为其发放配偶安置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三年);在聘任期内,若配偶在境外居住,学校为其提供探亲往返国际旅费(每年一次);积极协助解决子女在本市入学、入托。

5.对于外籍人员,学校负责为其办理在华长期工作和居留手续;按照相关办法,为其购买商业保险。

对于国内人才:

1.进校后直接认定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聘为校“特聘教授”特设岗位。

2.全职在我校工作的受聘者可享受校“特聘教授”特设岗位奖金和学校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

3.学校为全职在我校工作且人事关系在我校的校外受聘者提供安家费;提供租住房一套或提供租住房补贴;酌情安排配偶工作;为全职在我校工作但人事关系不在我校的校外受聘者免费提供临时租住房一套。

    3、教授、副教授

条件:原学术业绩明显超过我校力学学科同类人员学术水平,年龄一般在 45 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在某一学术方向的前沿研究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应在境外著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或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国内人才优先考虑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相关待遇(具体面议):

1.科研启动费

2.提供安家费、租住房补贴;

3.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对于特别优秀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可实行年薪制,可先聘后评为教授或副教授,可参加研究生导师遴选等。

    4、优秀博士后出站人员及优秀博士毕业生

条件:博士毕业生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博士后出站人员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应为海内外知名大学毕业,有在境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经历者优先考虑。

相关待遇:

提供安家费及租住房补贴,由学校科研项目提供科研启动费。对于优秀的海外博士,可实行年薪制,同时提供科研启动费、租住房补贴。

二、招聘学科方向(按优先顺序)

1.流体力学方向。

2.动力学与控制方向。

3.固体力学方向。

三、应聘者应提供的材料

1.个人履历。包括受教育情况和学术科研情况(含获奖、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发表论文、专著等)。

2.个人发展计划。

3.三位推荐人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通讯地址。

4.代表作论文3篇。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闫桂玲  028-87600797

邮箱地址:ygling@swjtu.edu.cn;guozhengkang@126.com   邮编:610031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 Fatigue/Fracture of Materials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Energy
AGENCY:  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
LEVEL: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FORMATION:  Temporary, 12 months full-tim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extension
DUTY LOCATION:  Albany, Oregon
WHO MAY BE CONSIDERED:  United States Citizens, LPRs, and Foreign Nationals with appropriate approval
                                                 
SUMMARY:
Through the 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 (ORISE) this posting seeks motivated post-graduates (PhD) interested in researching in the Structur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Division at NETL.  This division conducts research to evalu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risk assessments associated with domestic energy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 pertains to materials performanc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2) environments at high temperatures. 
 
NETL is investigating sCO2 cycles for fossil fuel power generation to increase efficiency, lower cost,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e scope of the materials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available power plant materials are suitable for fossil fuel sCO2 service.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sCO2 environment on mechanical behavior (i.e., fatigue-/creep-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material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 is essential in this evaluation.
 
In general applicants for this position should have expertise i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with experience in evaluating fatigue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metallic materials. The ability to characterize general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e.g., SEM/TEM) as is relating this behavior to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may affect or control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leading to failure.
 
The selected applicant will have excellent verbal and written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ll as ability to represent NETL effectively in conferences and publish research finding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HOW TO APPLY:
Applicants should apply through the 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 (ORISE) program.  The ORISE Program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ent graduates, graduate students,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and faculty researchers.  NETL utilizes the ORISE program to support research and work within NETL’s Office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terested applicants should complete the online application at http://www.orau.gov/netl/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olid Mechanics at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The Fluid Dynamics and Solid Mechanics Group (T-3) at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is currently seeking outstanding candidates for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position in the areas of solid mechanics, constitutive modeling,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iques. The prospective candidate is expected to take part intheory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 development for the eff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plasticity, damage and failure in solid materials.

Pre-Employment Drug Test: The Laboratory requires successful applicants to complete a pre-employment drug test and maintains a substance abuse policy that includes random drug testing.

Candidates may be considered for a Director's Fellowship and outstanding candidates may be considered for the prestigious Marie Curie, Richard P. Feynman, J. Robert Oppenheimer, or Frederick Reines Fellowships.

Equal Opportunity: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 and supports a diverse and inclusive workforce. All employment practices are based on qualification and merit, without regards to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ancestry, religion, age, sex, gender identity, sexual orientation or preference, marital status or spousal affiliation, physical or mental disability, medical conditions, pregnancy, status as a protected veteran, genetic information, or citizenship within the limits imposed by feder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aboratory is also committed to making our workplace accessible to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and will provide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s, upon request, for individua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hiring process. To request such an accommodation,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applyhelp@lanl.gov or call 1-505-665-5627.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5, 58(4-6)

 

Issue 4

A trigonometric interval method fo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LIU ZhuangZhuang, WANG TianShu, LI JunFe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ly induced vibration of a space boom section

SU XinMing, ZHANG JunHui, WANG Jing, BI YanQiang, QIE DianFu, XIANG ZhiHai, XUE MingDe

Effects of angle of attack on wing rock motion induced by the flows over slender body with low swept wing

XU SiWen, DENG XueYing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boundary condition on dynamo actions

XU MingTian

Issue 5

Total energy equation leading to exchange-correlation functional

LIU Feng, WANG TzuChiang

A new thermo-elasto-plasticity 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crystals

CHEN Cen, TANG QiHeng, WANG TzuChiang

Issue 6

The stability of rolling motion of hypersonic vehicles with slender configuration under pitching maneuvering 

YE YouDa, TIAN Hao, ZHANG XianFeng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element on near wall turbulence with zero-pressure gradient

ZHANG Xin, PAN Chong, SHEN JunQi, WANG JinJu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4年24卷2期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5年36卷6期

计算力学学报 2015年31卷2期

工程力学 2015年32卷5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杨卫访谈:基础研究怎么样 绩效评估来回答

   (摘自科技日报)       

 “您觉得基础研究的投入产出应该怎么看?”没有寒暄和客套,记者们直截了当给杨卫主任抛去这个问题。

因为国家科技计划的调整、科学基金经费使用改革等原因,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主任的杨卫近来很高兴与媒体交流,阐述他对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基金管理的理解和设想。

最近的这次采访以上面那个问题开头。这可能是关注中国科技发展的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大众、科技记者圈,甚至是科研人员自己私底下也会经常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首先介绍了过去几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三个同步”,即我国基础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提升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的发展同步、国内研究与国际融合同步。

以“第三个同步”为例,他介绍了一张全球合作网图,在这张图里,与2009年相比,2013年的全球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国际合作的主要国家的外围向中心移动,中国的中心度由0.6上升为0.757

这足以证明我国基础研究的长足进展。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基金无疑功不可没。近几年的一些重大成果,如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连续多年蝉联超算冠军的“天河一号”等,最初的基础研究都由科学基金资助完成。

“确实如你所说,国家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比方说,科学基金今年的财政拨款预算比去年增加14.5%。”杨卫说。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155.76亿元,2013年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约20%

但他坦言:“花这么多钱,都出了什么效果成果?基础研究的产出该如何计算和评价?说实话,这也是我们需要向国家和人民说明的。”杨卫多次提过,科学基金的经费越多,基金委的压力就越大,因为要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元钱,必须给纳税人有个交代。

“困难在于,基础研究是很难评估的。”杨卫分析,不同于技术类项目有确定的指标,基础研究往往周期长、难度大,高风险、高回报。以希格斯粒子为例,这一设想提出十多年都没什么反响,近年来有实验开始验证它的存在才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国际前沿热点,而这距离最初的研究已有50多年。

“所以你很难以5年、10年为期来考量一项基础研究。”杨卫说。

但有困难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评估。2011年,在基金委成立25周年之际,我国完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绩效评估——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这次评估由基金委和财政部联合委托第三方独立完成。

去年,在此基础上,基金委委托科技部下属的科学评价中心开展面上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评估结果已经报给财政部,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杨卫透露。

此次评估根据基础研究项目的特点和规律,以优化管理为导向,围绕面上项目决策、管理和绩效进行全过程的目标设定、监测和评价。通过绩效数据分析、依托单位调研、申请者满意度调查、项目抽样检查以及专家评价等工作,最终形成面上项目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这一工作将为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今后我们计划某些项目类型每年都要进行评估,一些项目类型几年评估一次,争取构建科学基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杨卫说。

科学基金近来的系列改革措施,也是为了提高资助绩效。最近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最引人关注的是,依托单位从只拿5%管理费,变为水、电、暖、绩效等可依规列支间接费用;劳务费从15%变为上不封顶,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三项支出在不超预算总额的前提下可调剂使用。

有不少人担心,这一旨在给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的措施,是否也会给部分人谋私利带来便利。对此,杨卫表示,办法中出台了一系列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的举措,包括要求建立符合自然科学基金特点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和项目资金管理承诺、信用和公开机制等。

“最近,我们对北京、天津部分单位的科学基金项目进行审计,发现经费使用不合规情况确实有增加趋势。”杨卫说,除了有些规定不合理的因素外,有些科研人员不懂规范也是重要原因。

“我们将开展系列培训工作,在经费使用方面,教育和培训应走在前面。”杨卫说。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