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31卷,第2期,2015年07月25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武汉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卓力特光电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结果公布

      杨卫为《科学》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2013年全国微纳米流体力学战略研讨会纪要

     学术会议

      第四届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ICDVC-2014)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招生招聘

      Multiple Positions of PhD Student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at Hong Kong PolyU

      PhD Student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Poroelasticity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能源论坛专辑 2013 Vol. 43 No. 12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2013年11月高教关键词:质量报告;耿丹学院;深化改革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9, No4, Nov.30, 2013

  “水的文摘”文摘第8卷第4期2013年11月20日

 

=======================================================================================

新闻报道
 

-------------------------------------------

 

“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结果公布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近日,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完成2013年力学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经各省(市、自治区)力学学会推荐、专家组评审、教育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左建平等77名教师“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附件: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杨卫为《科学》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摘自科学网)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撰写的社论——《中国的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为全文中文翻译:
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来年大幅增长,正在重塑着全球科研图景。但是,快速增长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着科研文化规范同等程度的提升。最让人忧虑的是科研诚信的缺失,它将可能阻碍中国原创科学的进步,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并减弱科学在中国的影响力。

多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的不健康科研环境。在许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竞争性科研资助占到了预算的大部分,为违规操作提供了经济刺激。同时,注重数量而非质量无意中也鼓励了不端行为,诱使年轻科研人员不遵循科研伦理规范。基于表现给予补贴收入的政策也会诱惑科研人员行为不端。此外,学术界的人才等级制度也鼓动科研人员过度吹嘘他们的发现。

好消息是,过去十年间,几起关键性事件标志着中国正朝着科研诚信前行。21世纪初的第一件事是,在厘清双语投稿翻译权的微妙问题后,中国禁止了一稿多投。同时,为了适应学术论文评审所需时间,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延长了禁止发表时间。而揭发者的指控——多数是匿名的,是大部分不端行为被曝光的途径。比如,我在浙大处理的80%学术不端事件都是如此。此外,媒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从贺海波事件中的剽窃和撤稿,到“汉芯”造假事件,这些都点燃了公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愤怒,促使官员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正在针对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进行大量的教育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将颁布新的道德守则,以规范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各个重点大学和中科院一起修订了晋升标准,将重点强调研究贡献质量而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从1998年以来,NSFC一直积极对提交剽窃他人的基金申请书的科研人员进行审查。这一举措使得过去14年里发生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下降70%。在今年8月的一次会议上,NSFC公布了六个基金项目申请造假和剽窃的学术不端案例,其中包括雇“枪手”完成基金项目书。而且,中国政府在2012年就开始对提交的研究计划书进行审查和监督,以完善研究资助机构为保证科研经费合理使用而做出的举措。

来自全球学术界的帮助对促进中国科研诚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中国科协的一次对话中,双方就着重谈到了如何起草指南和个案记录来防止学术不端。由全球研究委员会(GRC)开展的建立科研诚信标准的运动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契机。

要实现科研不道德行为的零容忍,我们还要面对许多挑战。中国还在努力实现与奖励资助审批有关的审查小组、促进委员会和奖项推荐人的结合。中国科学的良性发展应该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有原创的科研突破;在其他研究基础上有更深入发现;产生世界影响。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科研事业必须是健康、可信任的。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3年全国微纳米流体力学战略研讨会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2013年11月16日,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微纳米流体力学战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胡文瑞院士、林炳承先生、林建忠校长、陆小华教授等国内17家单位,共28名专家、学者参加。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周哲玮教授首先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对会议的支持,中国计量学院院长林建忠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教授、上海大学胡国辉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李刚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微纳流动若干问题的研究”、“纳微尺度界面传递机制及调控”、“纳米孔测序过程中的若干流体问题及其介观模型初探”、“简易低成本微流控技术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中科院力学所胡国庆研究员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微流体研究的资助和近十几年的该领域文献发表情况进行了介绍。其后,会议代表对国内微纳流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凝聚和发展研究队伍、如何发挥微纳米流体力学在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开放的讨论。

最后,大家讨论建议:(1)在胡文瑞院士、周哲玮教授、林炳承教授、李战华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由中科院力学所胡国庆研究员、上海大学胡国辉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丁航教授主持,集思广益,撰写报告,对微纳米流体力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人体健康、能源战略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其蕴含的基本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并提交中国力学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门,为筹建微纳米流体力学工作(专业)组做准备;(2)针对若干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相关微纳流动问题,组织专题学术研讨,凝练项目,争取以项目的形式带动研究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与会者表示,这次会议创造了与国内同行一起交流的很好机会,对推动国内微纳米流体领域的研究有促进作用,希望将来能进一步开展交流活动,扩大影响,积聚更多的国内学者从事微纳米流体力学的研究。

此次会议是继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力学大会“微纳流动的机理和应用研究”专题研讨会之后,国内该领域的专家又一次团聚在一起,对国际微纳米流动的学术前沿问题和国内的战略发展进行了充分的研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第四届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ICDVC-2014)

http://www.ICDVC2014.org
         (会议组委会秘书长丁虎 供稿)

 

第四届国际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ICDVC-2014)拟于2014年8月23-25号在上海举行,这里谨代表中国力学学会(CSTAM)以及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及贵校相关领域的教授学者参加会议并踊跃投稿。

*主席

胡海岩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

C.D. Mote, J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SA

*联合主席

G.R. Che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G.A. Leonov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Russia

周哲玮

上海大学, 中国

J.W. Zu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ICDVC-2014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以及上海大学承办。此前3届会议分别于北京(1990),北京(2006)以及杭州(2010)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将致力于汇聚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的权威科学家并展现他们的开创性成果, 同时,为科学研究、工程应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刚踏入该领域的有志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与机会,共同交流该领域的新成果,探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向国际学术界展现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部分优秀论文将推荐到相关国际期刊发表。我们期待着在ICDVC-2014上有机会与您交流讨论!

  

*重要信息

- 会议网站: http://www.ICDVC2014.org

- 会议邮箱: icdvc2014@gmail.com

- 会议地址: 上海宝隆美爵酒店

- 专题研讨会申请截止时间: 2013年12月31日

-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 2014年5月1日

有关此次会议的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会议官方网站。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摘自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主办单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媒体支持:
  《腐蚀防护之友》
  《腐蚀防护报》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在桂林召开。本届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广泛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推动我国疲劳与断裂研究领域学术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征文范围:
  疲劳与断裂力学
  线弹性断裂力学与非线性断裂力学
  界面断裂力学与复合型断裂准则
  裂纹与波的相互作用、动态断裂力学
  疲劳与断裂过程的计算模拟与仿真
  疲劳与断裂的实验方法及测试技术
  概率断裂力学与统计物理
  疲劳与断裂过程的跨尺度研究
  断裂力学的反问题研究
  疲劳与断裂的损伤力学方法
  损伤容限理论
  结构完整性、安全性评估
  疲劳与断裂物理
  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微观机制
  位错与其他微观缺陷
  材料疲劳与断裂过程的损伤演化规律
  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中的标度律与尺度效应
  复杂环境下的材料失效与破坏分析
  腐蚀环境下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材料的高温蠕变与断裂
  极低温度下材料的断裂行为
  多场耦合环境下材料的断裂行为
  铁电材料的电致疲劳
  高速冲击下材料的破坏
  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残余应力对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影响
  疲劳载荷与环境谱编制方法
  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的断裂和破坏准则
  航空航天材料腐蚀、疲劳与断裂工程应用
  航空航天材料疲劳及腐蚀疲劳
  航空航天高强度材料应力腐蚀开裂
  航空航天材料氢脆断裂
  高温环境腐蚀失效与断裂
  喷丸、激光强化、孔挤压等表面改性
  表面完整性表征与测试
  腐蚀、疲劳和断裂性能评价及测试
  航空航天先进表面防护与控制技术
  管道与压力容器腐蚀、疲劳与断裂工程应用
  国内压力管道法规体系及腐蚀与检验检测评价标准体系
  酸性油气田腐蚀机理及危害
  集输管道及管件的腐蚀与控制
  城镇燃气管道腐蚀成因分析与安全管理
  大型成套装置压力管道及容器失效模式与控制
  临氢介质的管道腐蚀与控制
  压力管道与容器内、外防腐涂层及监检测技术
  埋地管道阴极保护及监检测技术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监检测与排流技术
  管道安全评价与完整性管理自动控制技术
  管道维护、维修技术及事故应急与处理技术
  腐蚀、疲劳与断裂理论的其他典型工程应用
  船舶与海洋工程
  土木与交通工程
  核工程与反应堆结构
  地震与地质工程
  微机电与纳机电系统
  材料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
  断裂与疲劳分析软件及数据库
会议征文
  凡与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技术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计量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论文内容的保密性由论文作者自行负责,如有必要,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
  提交10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4年2月28日。论文摘要审稿完成后将审稿结果通知作者,被录用的论文可提交全文,全文收稿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30日,全文篇幅一般不超过5000 字。会议将提供摘要集和论文全文光盘,供与会者交流。
  欢迎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会议注册费实行对学生优惠。
重要时间:
  摘要截止时间:2014年2月28日
  二轮通知时间:2014年3月31日
  全文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预注册截止时间:2014年6月30日
  会议召开时间:2014年9月
会议地点:桂林
会议联系人: 张小红,电话:010-62320080,传真:010-82372305
       邮箱:mail@cscp.org.cn 网站:www.cscp.org.cn
论文联系人: 李 凌,电话: 010-82387968,传真:010-82387692
       邮箱:service@ecorr.org 网站:www.ecorr.org
展会联系人:王 尊,电话:18630982195, 传真:010-82387692
       邮箱:huixinshu83@gmail.com ,网站:www.ecorr.or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Multiple Positions of PhD Student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at Hong Kong PolyU

 

We are recruiting several Ph.D. student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They will be funded by my start-up package, the PolyU project, the RGC project, or the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Applicants should hold a master degree (upon assuming their duties at latest, exception could be made to excellent RA) in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 geophysics, mining engineering, mechanics,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other related fields. And due to the tough admission criteria of Civil Engineering at PolyU (PolyU's CIvil Engineering is ranked 16th  in the world, and No.1  with respect to ranking criteria including Citations per Paper and H-Index Citations), exceptionally motivated students from reputational institutions will be prefered. Interested candidates could contact me through email (jianbo.zhu@polyu.edu.hk) attaching your CV.

 Successful applicants will conduct research o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ome potential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1) Wave propagation in jointed rock mas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dynamic damage; (2) Induced seismicity during engineering activities; (3) Earthquake source mechanics and ground motions; (4) Dynamic response of underground caverns; (5) Landslides subject to dynamic loading.  

Description and admission information of Ph.D. students and Research Assistants are listed below:

(1)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This Fellowship scheme offered by HK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aims to recruit high-calibre stud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undertake their PhD studies in Hong Kong. We invite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rom graduates with proven record of academic excellence, research abilit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awardees will be provided with a 3-year tuition scholarship, a monthly stipend of HK$20,000 (~US$2,560) and Conference and Research related travel allowance of HK$10,000 (~US$1,280) per year.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here .

(2) University PhD Studentship

Outstanding individuals with a strong commitment to original research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Applicants should have satisfactory scores in TOEFL or IELTS. PhD studentship (about HK$14,200 per month) will be offered to successful applicants.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here

(3) Research Assistant

Initial appointments will be available for 6-12 months, with possible extension depending on satisfactory progress and mutual agreement. Salary will be commensurate with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4) Joint PhD Schem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lyU) now invites applications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Taiwan and Macao PhD students in any discipline to spend one year as a Research Assistant (RA) under the Joint Supervision Scheme. Information could be found here . Another joint PhD scheme is based on Sichuan University-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oint Institute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Successful students will aproximately stay half at SCU and half at PolyU, and will be awarded PolyU PhD degree if they meet PolyU's degree criteria.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hD Student Position in Computational Poroelasticity

 

Th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Lausanne has an opening for a doctoral student in the overall field of computational poroelasticity. A particular focus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will b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ismic signatures of fractured media and their hydraulic properties. The position is funded for three years and will start in early 2014. At the time of appointment,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must have the equivalent of an MSc degree in physics, geophysics or a closely related field. We are looking for a highly motivated, mature individual with strong analy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kills. This i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a young researcher to launch his or her career by joining a leading research team. Our research group is well equipped, evolving dynamically, and scenically based on the shores of Lake Geneva, a region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 that offers a vibrant cosmopolitan atmosphere and a very high quality of life.

To apply, please send a cover letter clarifying your overall motivation for entering a PhD program together with your curriculum vitae and the names, telephone numbers, and e-mail addresses of two referees to Professor Klaus Holliger,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Group, Geopolis Building, University of Lausanne, CH-1015 Lausanne, Switzerland, klaus.holliger@unil.ch. Th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applications is January 15, 201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能源论坛专辑

2013 Vol. 43 No. 12

http://phys.scichina.com:8083/sciG/CN/volumn/home.shtml

 

能源力学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前言

李家春

 

页岩气藏开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姚军, 孙海, 黄朝琴, 张磊, 曾青冬, 隋宏光, 樊冬艳

摘要:

简要概述了页岩气资源和开发现状,基于页岩储层的微纳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力学特点以及开采方式,系统论述了页岩气开发中的多尺度、多物理场流动动力学的过程与机制,归纳凝练出页岩气微纳尺度流动、页岩人工压裂的裂缝扩展以及分段压裂水平井缝网宏观流动等方面是亟需解决的关键前沿力学问题,并针对各前沿关键力学问题综述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能源发展尤其是页岩气的科学、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模型研究进展

石军太, 李相方, 徐兵祥, 杜希瑶, 李彦尊, 温声明, 张冬玲

摘要:

对煤储层基质孔隙分类、煤储层中气水变化特征、基质孔隙中甲烷的动力学行为、煤层气解吸模型、扩散模型、渗流模型和产气模型进行了综述和评论。认为煤层气生产过程吸附气变为解吸气。少量的解吸气溶解并在储层孔隙水中扩散。大量的解吸气聚集成泡和成柱并在煤基质孔隙中的非达西渗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割理-裂隙系统的窜流、自由气从煤基质孔隙至井筒的非达西渗流(仅限低煤阶)、及自由气从割理-裂隙系统至井筒的达西渗流过程。可为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煤层气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对煤层气产气规律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

 

ITER超导磁体设计与制备中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周又和, 王省哲

摘要:

超导磁体是目前正在研制和建造中的大型新能源装置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约束等离子体在有限环状空间内的流动,其力学研究直接涉及磁体结构安全性以及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时间。我国承担着ITER超导磁体制备的任务包并取得成效,但由于磁体设计和制造涉及材料科学、力学、电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同时也涉及超导复合线缆绕制与测试分析等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问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尚远未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导科学装置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ITER超导磁体从CICC导体的复杂制备到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力学、超导物理等相互耦合作用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也简要介绍了兰州大学电磁固体力学研究组在超导电磁系统相关方面的部分研究进展与成果等。

 

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研发相关的金属流体力学问题研究

倪明玖

摘要:

简述了磁约束热核聚变反应堆的关键部件液态锂壁及液态锂铅包层研发中所涉及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学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强磁场作用下的金属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的实验与数值研究进展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

 

风力机设计及其空气动力学问题

王珑, 王同光

摘要:

针风力机设计中的复杂多变量、多目标和多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reto理论的风力机多目标设计框架,并以1.5 MW大型风力机叶片设计为例,讨论了风力机多目标一体化设计的基本特点。然后由此引出风力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气动计算方法和非定常气动力建模面临的挑战,概述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复杂性,介绍了在风力机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和气动建模方面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海上风电工程结构与地基的关键力学问题

周济福, 林毅峰

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海上风力发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十年发展迅猛。海上风电结构既不同于陆上风电结构,也区别于传统的海洋平台,既要考虑风对风机、塔架的作用,也要考虑波、浪、流、冰对水下支撑结构和地基的作用,还要考虑高倾覆力矩作用下地基的变形和承载力。然而,与之相关的水动力学、土力学、结构动力学及流-固-土耦合力学等的现有理论,还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需求,亟待发展。本文在阐述海上风电工程发展现状、结构形式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有关海上风电结构(包括固定式和浮式)的耦合水动力载荷与响应、地基的动力响应与承载特性的研究发展趋势,从水动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的角度,凝练其中亟待开展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近海复杂海洋环境条件、海上风机系统的耦合水动力载荷、支撑结构和地基的动力响应等,并据此提出近期研究的发展方向,为从事海上风电工程研究和建设的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水电能源开发中的关键工程地质体力学问题

李世海, 周东, 王杰, 王理想, 冯春, 刘晓宇, 刘青泉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能源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简述了工程地质体力学的内涵和应解决的核心问题。特别介绍了笔者研究团队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固体力学中关于点破坏的概念,研究地质体有很大的局限性,论述了用破坏程度描述地质体破坏状态的合理性,以及基于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破坏状态概念—破裂度;基于破裂演化原理,讨论了工程地质灾害的两个防灾理念,强调了状态判断的合理性及数值模拟方法的重要性;讨论了地质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的评价标准,并对目前常见的几种评价方法做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数值模拟地质体的非连续、非均匀性的两尺度力学模型和计算框架;论述了代表性体积单元尺度上的应变强度分布函数,该函数比本构关系表征材料的破坏特性更为合适;综述了地质体孔隙裂隙渗流及与破裂场耦合模型的计算模型;结合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现象,指出了拟静力计算方法的不合理性,介绍了关于地震作用下地质体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新方法。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3412

固体力学学报 2013345

计算力学学报 2013305

工程力学 20133011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2013年11月高教关键词:质量报告;耿丹学院;深化改革

(摘自科学网刘广明博客)

 

11月,高等教育可关注的大事、要事很多。本月值得关注的那人有两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校长特瑞莎•莎莉文因没有热情地拥护大学“上网”,MOOCs校董会决定其下岗。足见美国大学对MOOCs的重视。另一个可以关注的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他因在人大自主招生环节而被检察院调查,再次说明阳光招生多么重要。本月可值得关注的那事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规定与要求。管理体制的“管办评”分离、去行政化、高考改革均在其中。值得关注的那大学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它已由俞敏洪接手,并担任理事长。美国有一个营利的凤凰大学,它推出了MOOCs;中国耿丹学院会如何发展呢?值得想象与期待。 

教育部及中央领导新策:

《温家宝谈教育》出版发行;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甬召开;教育部公布2012-2013年度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高校公寓食堂将享税收优惠;教育部首批核准6所高校章程: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启动;中国人首次执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为北极大学准会员;上海交大发布2013"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2014高校毕业生破七百万,成“更难就业季”;中国投9100万元促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西南交大发布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

教育万像:

百名博士竞争四川公务员,一半报考发改委;教育部:全国在校女大学生超出男生64万;俞敏洪接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并担任理事长;准留学生热捧美国“高考”,盲目投入浪费惊人;《科学》暗访调查中国论文买卖市场;中国人民大学证实原招就处处长蔡荣生被调查。

大学动态:

浙江大学积极探索本科教育“整合培养”新模式 ;台湾大学打造华文在线课程吸引全球2万多人;75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收港生;重庆大学“学部制”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卓越大学联盟9所高校推动本科生“国内游学”;武汉大学将教育用地出租建商场,租期50年租金1亿元;原国务委员戴秉国任暨南大学校董会董事长;中央美术学院公布校训“尽精微致广大”;清华等六高校联合对农村学生单独测试选拔。

名家言论:

伦敦大学学院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大学排名上升不等于办学成功;法国图卢兹大学名誉校长伯纳德•贝洛克:要把人文思考融入科研;英国前首相布朗:把教育放在首位;“慕课之父” George Siemens:别试图让它解决一切问题;路甬祥:创新与坚持是年轻人成功的关键;白春礼强调: 批判性思维教育至关重要。

国际高教要闻

西班牙教文体部长:中国高考成绩可申西班牙大学;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展11月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六百多洋校抢占中国留学生源;新加坡高校科研经费多用于研究助理工资;中国代表首次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校长特瑞莎•莎莉文因没有热情地拥护大学“上网”,MOOCs校董会决定其下岗;苏格兰1/5大学签署孔子学院计划;英国部分大学将实行美式等级学分制;塞浦路斯一所大学允许用比特币交学费;美推进“十万强计划”,今后4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人员;澳试行新科伦坡计划,促进与亚洲国家实现学生双向交流;日本决定实施国立大学教师年薪制。

但综合讲来,本月以下四个词汇作为十一月高等教育关键词:质量报告;耿丹学院;深化改革;专业学位。

 

质量报告: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厅函[2013]33号)。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教育部决定普通高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通知认为:编制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完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有关高校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写工作,并在本地区高校质量报告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形成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格式可灵活多样,报告中要完整、如实体现相应支撑数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5万字。

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主要包括: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教师数量及结构;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一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体质测试达标率;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等。

推荐理由:

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社会监督大学办学、参与社会办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对加强高校育人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从以往985高校布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对促进教学有一定意义。但它也往往成为高校自我表扬的报告。建议:在大学自我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专业组织对此进行评价与监督。

 

耿丹学院:俞敏洪接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并担任理事长。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新东方拿到营业执照将近20个年头的时候,俞敏洪宣布已接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并担任理事长。俞敏洪雄心勃勃,他用演说式的长篇排比句来阐述接手耿丹学院的意义。不过,新东方内部人透露了一个细节,那个学院“如果哪个学生去阅览室读书,会遭到同学的嘲笑”。教育界人士普遍不看好俞敏洪的选择。有人指出现在时机不对,在中国整个民办高校衰退、收缩的大背景下办大学,不明智!有新东方内部的人也不看好:一个三本学院,学生质量差,净是纨绔子弟,会砸新东方的牌子。耿丹学院虽然令他周围人“绝望”,但俞敏洪眼光不同,“这是所很好的独立学院,起码在300多家独立学院排名中,居于五六十位”。 现在,新东方的力量已经在介入耿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李杜,原来新东方武汉学校的校长被俞敏洪从英国召回来,作为他在耿丹学院的代言人。李杜现在的职位是校长助理。同时,一批新东方教公共英语四六级的优秀教师也已开始在耿丹学院授课。俞敏洪向耿丹学院的学生承诺:“你们交的每一分学费都会用在学校的建设和同学身上,我们个人决不会从这里拿走一分钱,我们只会往里不断投入,请相信我们办学的诚心。”他的目标是:10年将耿丹学院做成二本,20年把它做进一本院校。又一个20年,那时俞敏洪71岁。

推荐理由:

每所大学都可以成为精英,关键是由谁来办,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办。由人气、财政都很盛的俞敏洪来办,应该不成问题。关键还是看,他是否真正想把这所大学办成非营利大学还是营利大学,看他是否能够按现代大学规律来办。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这所大学成为一个以培训为主的营利大学。

 

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新规划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改革决定》有关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主要有: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2、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3、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推荐理由:

本次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关键词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革招考制度、实施管办评分离。可以说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些改革取得成功,将为我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学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

《中国教育报》: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关键的举措包括:在培养方案中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研究报告、产品开发、发明专利等可作为学位论文主要内容;推进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探索导师组制,由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研究生。

在改革招生制度方面,要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拓宽和规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渠道。

在培养方案方面,各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应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在课程教学环节,要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查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师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重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

意见提出,鼓励培养单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制订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标准。

推荐理由:

专业学位制度建设是我国针对社会需要而对研究生培养制度进行的一次较大改革。此制度虽然已经试行多年,但总体来讲,在很多高校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之间培养方式与内容并没有本质区别。《意见》的出台为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