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36卷,第1期,2016年10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英高校将按“金银铜”分级排名 与学费挂钩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征订通知

      大隅良典为何对日本科研现状有危机感

     学术会议

      “水动力学高级讲习班”招生通知(第一轮)

    招生招聘

      Multiple Faculty Positions in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UW-Madison
      Post-doc in Non-linear Dynamics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 computation mechanics

    学术期刊

     《爆炸与冲击》2016年36卷第5期

     《计算机辅助工程》2016年25卷第4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SCI论文评价体系,并不是催生学术不端的主因

     圆周运动思想突破与牛顿定律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 20, No. 3, Sep. 15, 2016

     “水的文摘”文摘第20卷第120161005

 

 

=======================================================================================

新闻报道
 

-------------------------------------------

 

英高校将按“金银铜”分级排名 与学费挂钩


  (摘自科学网)

     

英国《卫报》9月29日报道,“金银铜”排名是英国政府“教学卓越框架”(Tef)计划的一部分,评估小组将根据高校3年内的退学率、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进行排名。其中就业率考察包括从事高技能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率。

根据“教学卓越框架”,如果学校课程在“激发所有学生全部潜能”方面“表现突出”,学生能够“经常参与前沿研究、实践和获得奖学金”,学校会被授予“金牌”;如果学校开始的课程能够“较高水平”地“激发所有学生潜能”,授予“银牌”;而获得“铜牌”的大学教学质量基本令人满意,但“在一个或某些领域明显低于基准水平”。

“金银铜”高校排名将于明年年中生效,教育部认为能赶上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秋季入学。

英国高等教育大臣乔·约翰逊表示,这一排名可以让学生清楚易懂地了解哪些高校的教学水平高,而且这一排名首次把教学质量同科研水平相提并论。

按照“教学卓越框架”第一阶段计划,英国所有大学明年9月可以根据通货膨胀水平提高学费、即2017至2018学年的学费,但在第二阶段,只有参加“金银铜”排名的高校可以在2018年再次涨学费,且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会被规定涨幅上限。

教育部说,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的高校也可以参加“金银铜”排名,但排名只会对英格兰的大学学费有影响。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征订通知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各有关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制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将于2016年12月中旬出版发行。为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以及今年的资助政策,学科资助范围,正确选择资助类别、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准确选择申请代码,请广大基金申请人和管理者踊跃订购《项目指南》。

《项目指南》针对2017年度集中接收的各类项目进行介绍,充分体现2017年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指导思想、最新资助政策和管理办法,是指导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依据,是广大科学基金申请人、管理者和评审者必读的参考文献。

1、为了便于订购和邮寄,请各单位详细填写后打印《征订单》,用挂号信或传真发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办公室。《项目指南》定价48元,征订日期截止到2016年10月31日(以汇款日期和征订单寄发日期为准)。2016年12月15日后发行《项目指南》。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张艳东

联系电话:010-62327221/62327218

传真:010-62326927

2、请购书单位在银行或邮局的汇款单上务必详细注明单位名称和姓名及数量,否则无法开具发票和按时寄书。(财务室电话:010-62327020)

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单位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银行帐号:0200010009014450296

邮局汇款

单位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财务室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邮政编码:1000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机关服务中心

2016年9月18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大隅良典为何对日本科研现状有危机感

 

(摘自科学网)

 

新华社东京10月7日电新闻分析:日新科诺奖得主缘何对日本科研现状抱有危机感

新华社记者华义

虽然日本今年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再有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却对日本的科研现状抱有危机感。有媒体分析认为,日本如今获诺奖都是二三十年前的“遗产”,如果日本不加大科研投入,日本的科研竞争力将不断下降。

大隅教授获奖后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日本科研现状的危机感。他说,现在日本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硕士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的决定。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

大隅教授的担心有根有据,日本的年轻人近年来正在远离科研。日本经济产业省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千人中研究生数量,日本只有2人,而英、法、美都有8至9人,韩国有6人。日本硕士攻读博士的比例从2000年的约15%降到2015年的约8%。

统计还显示,2001年到2010年,日本每年取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停留在6万左右,而同期美国从约17万人增长到约25万人,中国则从约7.5万人猛增到约29万人。日本年轻人远离科研的趋势,与日本近些年的经济不景气有关,年轻人面临更迫切的生存压力。

迄今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绝大多数有国外留学的经历,这对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野都有不小的影响,例如大隅良典就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和酵母结缘,并最终因此斩获诺贝尔奖。但近些年来,日本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宅”了,曾经是美国最大外国生源的日本留学生,如今在美国的大学里显得越发微不足道。

2016年美国有关统计显示,在美中国留学生已突破35万人,占全美留学生总数的约30%。以哈佛大学为例,2009年哈佛大学外国本科学生中,日本学生只有5人,而中国和韩国学生则分别有36人和42人。日本学生逐渐远离美国大学既有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也可以看作日本年轻人变得更加“内向”,不愿意到海外闯荡。

大隅良典认为,如今的日本社会更加重视应用研究,政府的投入也更加偏向于应用研究,忽略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希望自己的获奖能够让政府和社会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并打算利用此次获得的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万美元),再加上企业等机构的支持,以某种形式长期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奖学金和研究经费等。

2001年以来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6人,仅次于美国。但那些研究成果主要归功于上一辈科学家,可以反映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科技水平。日本媒体称其为“过去的遗产”,而日本的科研现状却不容乐观。

2010年到2014年,日本科研论文数量占全球科研论文数量的比例从2000年到2004的9.9%下降到6.3%,作为论文影响力指标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也从9.1%下滑到6.3%。年轻研究人员急功近利现象抬头,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等让日本的科学研究领域蒙羞。

在2016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上,曾排名亚洲大学第一位的日本东京大学也滑落至亚洲第4位。近年来日本经济状况恶化,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拨付给国立大学的预算投入不升反降。2014年度约为1.1万亿日元(约合106亿美元),比10前减少了约10%。

2016年度开始的为期5年的日本《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为研发预算投入26万亿日元(约合2506亿美元),并加大对年轻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但是日本的财政困难将让日本在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科研竞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水动力学高级讲习班”招生通知(第一轮)

 

(中国 无锡 2016年11月8-11日)

 

水动力学作为流体力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在国家海洋安全领域地位重要,也正成为经济 新常态下引领科技创新的支柱学科之一。海洋资源开发、绿色船舶、海啸预防等的新兴前沿 领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为更好地系统了解当前国际水动力学发展的新趋势,交流最新研究 成果,促进我国水动力学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快速成长,培养水动力学的后备人才,定于 2016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月 11 日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水动力学高级讲习班”。 讲习班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主办(项目批准号:11642001),中国力学学会流 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承办。

一、讲习内容

讲习班将邀请多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就现代水动力学发展趋势、水动力学数值方法、水波 动力学、空化实验与测试等前沿研究内容和最新研究动态做专题报告,应邀专家及报告主题 见附录1。

二、讲习班人员及报名方式

(一)讲习班学员对象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共计90人。

(二)报名方式

请有意参会人员务必于2016年10月20日之前将报名表(附录2)返回给联系人。报名请 发送回执到:h_damo@hotmail.com,邮件标题格式为“高级讲习班报名—单位—姓名”,如 为在读研究生请附研究生证信息页和导师姓名(签名)扫描件。对报名者进行审核后,参 会确认通知将在2016年10月25日之前发给与会人员。

三、讲习班时间及地点

(一)讲习班时间 2016年11月8日至2016年11月11日,其中将安排实验室参访。11月7日为报到时间。

(二)讲习班地点 江苏无锡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四、其他事项

本次讲习班不收取会务费,承办方提供授课期间的中晚餐,并资助部分参会学员的住宿 费(如需申请资助,请在回执中申明,会务组将根据报名先后、单位平衡及研究生优先的原 则确定资助名单)。参会人员的往返路费自理。

热忱欢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参加。 联系人:

王丽艳(会务)email:355748543@qq.com

侯靖尧(报名)email:h_damo@hotmail.com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2016 年 9 月 20 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Multiple Faculty Positions in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UW-Madison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eeks faculty candidates for up to four tenure-track faculty positions in the mechanics of solids and soft materials. Candidates excelling in experiments, theory,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r any combin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 are sought.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reas of interest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cellular and tissue biomechanic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icroelectronics, energy production/storage, and response of infrastructure to man-made and natural hazards.

New hires will have a tenure home with an appropriate academic department within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will join an integrated group of faculty working on solid mechanics research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hys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y will be expected to maintain a world-class extramurally funded 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on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 and of society. They will also teach cours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and engage in department, college, university, community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activities as appropriate.

Further details about the posting can be found here.

Questions about the position can be directed to:

The Mechanics Search Committee (mechanicssearch@engr.wisc.edu)

1513 University Avenue. Room 3107, Madison, WI 53706-1572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 in Non-linear Dynamics

 

Employment as an assistant researcher (Post-doc) at the project OPUS from National Centre of Science.
 

Details: http://www.perlikowski.kdm.p.lodz.pl/project.html
 

Description of project tasks:

•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existing implementations of TMDs

•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MD with non-linear spring, non-linear damper and inerter on mitigation of vibrations.

• Investigation of coexisting solutions and existence of rare attractors in system with proposed TMDs.

•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al rig based on existing device.
 

Requirements

• Education: PhD in mechanical/civil engineering, physics or related disciplines,

• Laboratory experience: dynamical measurements,

• Programming experience: C++, Matlab, Mathematica,

• Knowledge of path-following toolbox: Auto/MatCont/Coco

• Publications: at least one publication,

• Languages: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Procedures for the recruitment
 

The recruitment procedure has a two-stage formula and it will consist of the following stages:

1st Stage – an assessment of written applications. Applicants should submit:

• A motivating cover letter stating the current/future interests,

• Full CV,

• A list of publications,

•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 Confirmation of PhD degree

2nd Stage – a qualifying interview with selected candidates
 

Terms and Conditions
 

The contract of employment (full-time) for a period of 1 year (with a possible extension for 2 years.) Remuneration 4622 zł per month (gross).
 

Applications will be accepted until 14.11.2016 at the Secretariat of the Department of Dynamics at the 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odz, address: Stefanowskiego 1/15, 90-924 Lodz, (A22 building, room 122) and the e-mail address: przemyslaw.perlikowski@p.lodz.pl


 

  [返回本期目录栏]

 

 

-------------------------------------------

 

Postdoctoral Position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in computation mechanics

 

Description
 

(1)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 multiphysics modelling of relevant areas, including the soft matter, 3D printing, fuel cell, bio-fluid and cell in microfluidics
 

(2) Supervision of 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 students
 

Job requirements
 

(1) PhD degree in Mechanical/Material Engineering or related fields
 

(2) Strong background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and solid/fluid mechanics
 

(3) Analytical and independent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develop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o implement large-scale numerical computation
 

(4) Experienc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phase simulation
 

(5)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source codes (C or Fortran), and in use of software packages e.g. COMSOL
 

(6) Good i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ical writing
 

Please drop your CV to lihua@ntu.edu.sg and CC to kgoh012@e.ntu.edu.sg ,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it. Thank you.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爆炸与冲击》

2016年9月 第36卷5期
(《爆炸与冲击》期刊编辑部供稿)

 

环形方管道中爆轰胞格的三维研究

 

归明月,范宝春,张辉

 

膨胀柱壳恒定应变率的本构关系

 

郭昭亮,任国武,张世文,汤铁钢,刘仓理

 

爆炸加载下金属缝隙射流定量诊断实验研究

 

童慧峰,李庆忠,谷岩,张振涛,管永红

 

强动载作用下孔洞汇合对延性金属层裂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张凤国,周洪强,胡晓棉,王裴,邵建立,冯其京

 

基于CE/SE方法模拟空气中RDX-Al悬浮粉尘的两相爆轰

 

昝文涛,洪滔,董贺飞

 

基于FLUENT-EDEM 耦合的爆炸抛掷特性研究

 

顾强,张世豪,安晓红,张亚

 

水下冲击波载荷作用下气背固支圆板动态毁伤实验

 

任鹏,田阿利,张伟,黄威

 

卵形弹体侵彻预开孔靶理论分析

 

邓佳杰,张先锋,乔治军,郭磊,何勇,陈东东

 

三爆轰管-脉冲爆轰发动机的近场噪声特性

 

黄孝龙,翁春生,李宁,许桂阳

 

铝合金与槽型界面钢板的爆炸焊接

 

李雪交,马宏昊,沈兆武

 

冲击载荷下镁铝合金裂纹动态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郭历伦,钟卫洲,陈忠富,罗景润

 

PVDF应力测试技术及其在多孔材料爆炸冲击实验中的应用

 

胡亚峰,刘建青,顾文彬,金建峰

 

燃爆冲击作用下岩石初始破坏区形成机制与主控因素

 

吴飞鹏,刘洪志,任杨,蒲春生,何延龙,景成

 

基于荷载时程分析法的钢板混凝土结构墙的抗冲击性能敏感性分析

 

朱秀云,林皋,潘蓉,路雨

 

圆柱形管道旁侧油气泄爆实验研究

 

吴松林,杜扬,欧益宏,张培理,梁建军

 

油气爆炸过程火焰燃烧模式的实验估计

 

张培理,杜扬

 

上覆岩土条件下孤石爆破预处理炸药单耗实验

 

张庆彬,阳军生,吴从师,张学民,梁奎生,刘洪震,方风华

 

爆破振动持时分析及微差爆破延期时间优选

 

钟冬望,何理,操鹏,张奎

 

强脉冲电磁力驱动的冲击载荷

 

赵志衡,汝楠,马涌,张超,李春峰

 

利用液体炸药爆轰制备石墨烯薄片

 

孙贵磊,闫鸿浩,李晓杰

 

基于MEMS压阻传感器的低功耗高过载测试系统设计

 

韩帅,马游春,秦丽,王悦凯,丁宁

 

冲击起爆弹丸内装药延迟起爆数值模拟

 

章猛华,王鹏新,余永刚,阮文俊,王健,宁惠君

 

闭孔泡沫铝的高温局部压入力学响应

 

李志斌

 

 

 

[返回本期目录栏]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6年第25卷4期
(《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编辑部供稿)
 

雷诺方程中湍流涡黏性的Richardson势算子本构模型

 

陈文

 

基于结合扩展精度技术的基本解方法的非线性功能梯度材料热传导问题求解

 

习强,傅卓佳,蔡加正

 

基于数值模拟的钢管脐带缆安装挤压分析

 

杨钰城,杨志勋,卢青针,阎军,岳前进

 

误差激励作用下三维矩形液舱晃荡数值仿真

 

陈世文,杨志勋,杨钰城,阮诗论,岳前进

 

轮毂电机对汽车瞬态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徐刚,庞赟,周毅,周鋐

 

基于正交分解技术的汽车非定常流场分析及重构

 

王国俊,崔文诗,周华,朱晖,杨志刚

 

某轻型卡车高原环境冷却系统分析

 

陈皓,刘双喜,闫伟

 

于Abaqus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动力学性能优化

 

崔宽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车载扬声器盆架振动疲劳分析

 

马明,朱玉田

 

基于子结构的风力发电高塔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刘朋,尹进,张盛,陈飙松

 

基于实测模型的通信铁塔抗震性能仿真分析

 

张朋波,高永强,杜文嫚,闫佳麟

 

基于Abaqus的高速列车车体传热系数仿真优化计算

 

崔海英,李鑫

 

面向属性的参数化建模在Revit API中的应用

 

贾盈平,李春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工程力学》2016年33卷9期

 

《计算力学学报》2016年4期

 

《应用力学和数学》2016年37卷10期

 

《力学学报》2016年48卷5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SCI论文评价体系,并不是催生学术不端的主因

   (摘自科学网周学永博客)      

 

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来考核我们的的研究成果?这是近年来颇有争议的话题。毫无疑问,SCI论文评价体系已被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采用。与之同时,炮轰“唯论文”评价体系的声音不绝于耳。近日,科学网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价“唯论文”之害:导致急功近利催生学术不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做个阐述。因为在这个节点上一旦形成了错误认识或者走了回头路,就会对国家的科技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个观点:SCI论文评价体系,至多构成催生学术不端的诱因,但绝不是主因。

有文章给出一个观点:一些科研人员迫于职称晋升、业绩提升等现实压力,搞论文造假、抄袭或找人代写。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直接原因,并不是SCI论文评价体系本身,而是滥竽充数的侥幸心理+日益浮躁的学术环境+监管无力的管理体制,几个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学术论文是评价一个科研工作者取得学术成果的金标准,这在国际、国内都是通用的。在这个标准面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要求,用在职称评定方面,当然就有人不能顺利晋升,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合理的优胜劣汰机制,混年头上职称似乎顺理成章,现在突然提高标准出现了SCI,甚至要求影响因子,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达不到要求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责怪评价体系,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试问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推行论文考核制,怎么没出现大面积造假的现象?所以,SCI论文评价体系只是让一小部分不达标者造假的诱因,而不是主因。

第二个观点:推行论文考核,必须加大造假惩戒力度

对造假论文进行举报,近年来媒体时有出现。但根据处理结果来看,受理单位往往并不积极,结果也不太令人满意。因此,必须加大惩戒力度,依靠法制护航,净化学术环境。

第三个观点:高校职称晋升,应推行教授治校,实行答辩制度。

现在的职称评审,多采用会评制度。评审专家看不到本人,只能看文章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至于是不是本人写的,专家不可能知道。为了杜绝这个现象,一是推行教授治校,如果发表的文章不符合学科要求,不予晋升;二是实行答辩制度,有疑问让申请人直接答复,有利于鉴别学术的真伪。

第四个观点:论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术提升,只是体系标准要适度。

学术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的最直接载体,适当拔高论文发表标准,毫无疑问可以提升本单位和个人的学术影响力。只是每个高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大多数人能完成的条件下,进行适度拔高。

 

 


    [返回本期目录栏] 
 

圆周运动思想突破与牛顿定律

   (摘自科学网岳东晓博客)      

利略在其《新科学的对话》中写道:光滑水平面的运动物体将保持其均匀运动状态。读者可能要惊呼了,这不是牛顿第一定律吗?确实,牛顿在他的著作中把第一定律归功于伽利略。那为什么后人不把它称为伽利略定律呢?因为伽利略所说的保持的自然运动状态其实是指圆周运动。伽利略是错的,而牛顿对相关科学史也比较模糊。

伽利略的物理思维基本沿袭古代希腊人的理念,那就是圆周运动是自然的、永恒的。这从天文观察看确实有点像,日月星辰都在周而复始的转圈;陀螺转起来可以不停。古代的学者们很容易地结论,圆周运动是最基本的自然运动。即使当观测到行星的轨道偏离了圆形,其解决的方法是在大圆上加小圆,不行小圆上再加小圆,这叫 epicycle。伽利略说的没有摩擦保持的均匀运动,说的是圆周运动 --- 他认为从天外看如此。伽利略直到最后还认为维持圆周运动不需要力。从科学史角度,伽利略首次分清了速度与加速度这两个运动学概念,但在动力学方面他完全未能走出亚里士多德的误区。

摆脱这个圆周运动的束缚是物理学的一个大的突破。首先是笛卡尔 (Descartes)。他提出运动物体试图保持直线运动,并且还认识到必须有力才能维持圆周运动。在笛卡尔看来,圆周运动是直线运动经过不断碰撞的转向。

笛卡尔之后,惠根思(Huygens)给这个维持圆周运动所必须的力取了个名字: centripetal forcecenter -- 中心, petere 走去,centripetal --向心。而且第一个计算出了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思路是这样的,圆周运动的物体本来应该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却向圆心掉下去,如下图:

circ.jpg

Huygens 着手计算实际运动与匀速运动的差别,也就是图中红色线段 s 。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s+ R) ^2 = R^2 + (vt)^2 ,  忽略s^2,  得出 2 s R = v^2 t^2 , 因此 s = http://latex.codecogs.com/gif.latex?%5Cfrac%7Bv%5E2%7D%7B2R%7D%20t%5E2。对比 http://latex.codecogs.com/gif.latex?s%20%3D%20%5Cfrac%7B1%7D%7B2%7D%20a%20t%5E2,得出http://latex.codecogs.com/gif.latex?a%20%3D%20v%5E2/R。牛顿也独立算出了这个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但他正要发表,却发现惠根思已经先发表了,很是失望。

直线加速运动的测量是很难的,中学实验用气垫滑轨都很难做出来,用纸带打点记时,手忙脚乱一下过去了(现在学生都有手机、可以摄像,应该不用纸带了),而且很难消除摩擦力。圆周运动的动量与加速度却很容易测量与计算。用绳子连个铁球圆周运动,空气阻力很小,量好半径,小球的速度很容易测量,测下转10圈的时间就可以了;知道速度,加速度只是套上面的公式;绳子末端如下图可以挂一个重物,这样向心力也知道了。牛顿第二定律的主要来源正是圆周运动的思想实验。之后,牛顿很快把它用到了行星运动,因而计算出万有引力。

hsphy_ucm_fig1.jpg

牛顿还有一个思想实验,叫做水桶实验,一个水桶转起来时,水面凹下去了。如果跟着水桶转,比如说在水桶上固定一个摄像机,那么水桶看来没动,为什么水会变形呢?牛顿因此结论存在绝对空间。马赫认为是相对宇宙星体运动的结果。这个问题是后来爱因斯坦解决的。在爱因斯坦那里,没有绝对空间,但有自由落体。

figa3-1.jpg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