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36卷,第3期,2016年11月10日

 

编辑组:http://em.hhu.edu.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em.hhu.edu.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em.hhu.edu.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邮件列表目前由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系维护,依托于江苏省力学学会信息工作部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协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中科院等发布《2016研究前沿》报告

      第六届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关于推荐2016年度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通知

     学术会议

      2017年地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G 2017)

      2017年第六届计算力学研讨会(CCM 2017)

      第十六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第一号征文通知)

    招生招聘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招聘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专业诚聘博士后

    学术期刊

     《应用数学和力学》2016年37卷第10期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支持

   友情链接

   Fractional Derivative & Applications Express Vol. 21, No. 1, Oct. 15, 2016

     “水的文摘”文摘第20卷第320161105

 

 

=======================================================================================

新闻报道
 

-------------------------------------------

 

中科院等发布《2016研究前沿》报告


  (摘自科学网)

     

10月31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联合举办的2016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向全球发布了《2016研究前沿》报告,并首次遴选发布中国表现卓越的30个研究前沿。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中科院与Clarivate Analytics联合发布的《2016研究前沿》报告,不仅通过对论文数据挖掘对2016年全球科技发展布局和竞争结构提出了一种分析和解释,而且进一步在方法上加强了与专家研判的结合,增加了中国表现卓越的领域前沿研判。这项合作研究对中科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研判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基础性意义。

《2016研究前沿》报告继承了《2015研究前沿》的分析方法,从近六年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形成的12,188个研究前沿中遴选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0个大学科领域排名最前100个热点前沿,并遴选出近两年发展迅速的80个新兴前沿,分析其国家和机构布局,进而展示当前全球的科研前沿态势;通过180个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的进一步分析,形成了可能代表国际基础科学的重大前沿突破以及当今若干重大问题的解决及发展途径的若干研究前沿群;同时还评估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180个前沿的贡献和潜在发展水平。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介绍,中国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有30个,占六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中位列第二。这30个前沿覆盖了8个领域,在化学、材料科学领域比较集中,在物理、生物、工程、数学、计算机等其他领域分布比较均匀。30个研究前沿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应用导向19个,科学导向 11个,其中重大问题催生的研究前沿占多数。中国在禽流感病毒、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黑磷、外尔半金属和云制造等前沿主题上表现非常突出。

会议邀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方忠,同济大学环境高等研究院教授张伟贤做主题演讲,就相关研究前沿进行了深度解读与分析。会议还特设专家研讨环节,就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以及我国未来的突破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据了解,中科院作为首批综合类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一直十分重视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中科院凝聚整合全院相关研究力量,正式组建成立了具有法人地位的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作为学部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作用的研究和支撑机构,中科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重要载体和综合集成平台。中科院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汤森路透合作,通过大数据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类揭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年度的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并加入分析和解读,发布《研究前沿》年度研究报告,在科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六届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蒋晗供稿)

 

第六届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9-30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奥威尔酒店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核学会核工程力学分会和四川省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承办。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宁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飞611所、中国核动力设计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等20多个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青年代表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旨在促进西部青年力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科研合作,探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彭先觉院士,西南交大国家牵引力重点实验室主任、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康国政教授,西安交大航天学院院长申胜平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兰州大学王记增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黎启胜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核学会核工程力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胡绍全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秘书长文国庆副处长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力学中心副主任、核工程力学学会秘书长万强研究员主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黎启胜研究员致欢迎词,四川省力学学会理事长康国政教授致开幕词。黎启胜书记表示非常高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能够承办此次研讨会,并高度评价了青年研讨会的意义和作用,他对各位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加强合作与交流。康国政理事长代表四川省力学学会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对于此次活动的精心筹备表示了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由来、目标和意义,指出了前期举办的五届西部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对于西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青年学者间的科研合作、学科交叉、联合申请项目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鼓励更多的西部科研工作者参加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3个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彭先觉院士作的题为“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与工程力学问题”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作的题为“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的报告,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胡绍全研究员作的题为“抗事故包装箱研制及其中的力学问题”的报告。

彭先觉院士的报告主要从安全性、经济性、持久性和环境友好性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的相关性能,指出其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千年能源系统,将可能成为一揽子解决未来能源、环境、气候问题的重要方案,并重点从Z-FFR的运行特点和设计目标两个层面强调了靶丸爆炸过程中的力热耦合问题和系统安全论证中的结构力学问题。

李玉龙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概况,随后重点介绍了层间增强复合材料中T型接头的裂纹起裂与扩展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试验测量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整个报告专业性强,数据详实,在试验测量和数值模拟方面均得出了非常好的研究结果,打破了人们对T型接头裂纹起裂的常规认识,为层间增强复合材料的改进设计提供了指导。

胡绍全研究员的报告从设计思路与指标、结构设计、分析评估、试验验证和支撑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抗事故包装箱的研制过程,并从外箱、内箱与缓冲层的设计要求出发重点介绍了材料与结构的失效模式以及极端环境下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武器、核动力、核电、研究堆等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在耗资巨大的重大装备与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力学问题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问题,并积极欢迎各位青年学者参与相关问题的研究,为相关设备的研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学术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成都大学、成都611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九家首次参会单位代表简要介绍了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每位参会人员主要从个人从事研究工作与学术研究方向两个层面做了一个自我介绍,以增深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就感兴趣的话题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为今后的科研合作、联合申请项目提供良好的平台。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关于推荐2016年度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通知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各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为推动中国力学学科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高层次创造性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国力学学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共同设立“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2016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工作即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条件

1.本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范围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在中国获得力学学科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2.参评论文须由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等组织推荐。每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推荐参评论文不超过2篇;不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推荐参评论文最多1篇。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可以联名推荐参评论文。每篇参评论文须由5位理事联名推荐,每位理事仅有一个联名推荐的名额。

3.论文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含)以上职称的作者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以及涉密的博士学位论文,不能参加评选。每篇博士学位论文只有一次申报机会。

4.具体参评条件和约束条件见“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条例”。

 

二、申报材料

1.博士学位论文印刷版5本,电子版1份,其内容须与国家图书馆存档的论文相一致。

2.博士学位论文综合介绍材料,5000字以内。

3.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须有答辩时所在单位(如系、院、所等)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4.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三、时间安排

1.受理:即日起至2016年12月10日。

2.格式和资质审查:2016年12月11日—12月30日。

3.初评:2017年1月1日—2月20日。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小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从中评选出15~20篇入围侯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初评公示:2017年2月21日—2月27日。

5.终评:2017年3月1日—3月20日,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评选出优秀论文不超过5篇,优秀论文提名奖不超过5篇。

6.终评公示:2017年3月21日—3月27日

 

四、注意事项

1.“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由推荐单位、理事在线填写。请有意推荐的单位、理事向我会提出推荐申请,联系我会工作人员获取推荐账号信息。
在线填报时间:2016年11月10日—12月10日

2.申报材料须于2016年12月10日17:00前报送到中国力学学会秘书处,过期无效。电子版请直接发至联系人信箱,邮件题目标注“姓名,2016优博评选”字样。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小燕,周冬冬

电话:010-62637035

Email:ybpx@cstam.org.cn

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中国力学学会秘书处,100190


中国力学学会
2016年10月20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2017年地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G 2017)

 

(海南 三亚 2017年2月26-28日)

 

一、会议网站:

http://www.engii.org/workshop/ICG/
 

二、会议简介:

2017年地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G 2017)将于2017年2月26-28日在三亚举行。本届大会将特邀国内外地质力学研究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前来参会,并做出精彩的报告。本次大会旨在为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分享技术进步和业务经验,聚焦地质力学的前沿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2017年地质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CG 2017)是由多方科研单位及高校共同协办,在领域内享受盛名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一。

所有录用文章将被发表在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SN: 2327-4336), 该期刊使您发表的论文得到最广泛的阅览和传播。详情请点击:http://www.scirp.org/journal/gep/
 

三、仅参会注册及摘要、全文投稿链接

http://www.engii.org/RegistrationSubmission/default.aspx?

ConferenceID=874&utm_source=P2P&utm_campaign=papersubmission&utm_medium=PR
 

四、会议演讲人:

Dr. Hong-Hu Zhu,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Dr. Javed Iqbal,Abbottabad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kistan

Dr. Matthew Currell,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Prof. Fadhil N. Sadooni,Qatar University, Qatar

Dr. Antun Husinec,St. Lawrence University, USA

Dr. Ying Ouyang,USDA Forest Service, USA
 

五、征稿方向: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Geomechanics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Constitutive Modeling

Geomechanical Model Validation

Site Characterization

Earth Structures

Soil and Rock Mechanic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Rock Properties

Stressed and Deformed State of the Rock Mass

Stability of Flanks and Slopes

Geomechanic Securing of Rock Falls and Landslides

Foundations, Reservoirs, Tunneling, Drilling

Geomechanics for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of Geomechanics

Other Related Topics
 

六、投稿说明:

1、论文须是英文稿件,且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评审,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2、论文需要符合主题、论据充分、具备实用价值和创新性。
 

七、联系方式:

Email: geo_feb@engii.org

Tel: +86 150 7134 3477

QQ: 3025797047

微信公众号: Engii_hw (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参会和投稿咨询,获取会议最新消息)

主办单位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联系人 黄老师

电话 +86 150 7134 3477

Email cfp_engii@126.com
 

 

 

 [返回本期目录栏]

 

 

-------------------------------------------

 

2017年第六届计算力学研讨会(CCM 2017)

 

(泰国 曼谷 2017年1月3-5日)

 

一、 会议网站:

http://www.engii.org/workshop/CCM/
 

二、 会议简介:

2017年第六届计算力学研讨会(CCM 2017)将于2017年1月3-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本届大会将特邀国内外计算力学研究领域内的学者专家前来参会,并做出精彩的报告。本次大会旨在为行业内专家和学者分享技术进步和业务经验,聚焦计算力学的前沿研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2017年第六届计算力学研讨会(CCM 2017)是由多方科研单位及高校共同协办,在领域内享受盛名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一。

所有录用文章将被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ISSN:2327-4352), 该期刊使您发表的论文得到最广泛的阅览和传播。详情请点击:http://www.scirp.org/journal/jamp/
 

三、 投稿链接:

http://www.engii.org/RegistrationSubmission/default.aspx?ConferenceID=867&utm_source=P2P&utm_campaign=papersubmission&utm_medium=PR
 

四、 会议演讲人:

Dr. Mostafa Ranjbar Eastern Mediterranean University, Turkey

Dr. Eugene O. Kamenetskii Ben 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Israel

Prof. Peng-Sheng Wei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Chinese Taipei

Prof. Yuri Penionzhkevich 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 Russia

Prof. Zhuge Y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Australia

Prof. Farzad Mashayek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USA
 

五、征稿方向:

Fluid Mechanics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Aerodynamics

Boundary Layers and Transition

Buoyant Flows

Coastal and Ocean Fluid Dynamics

Environmental Flows

Flows with Heat Transfe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ree Boundary Flows

High-speed and Chemically Reacting Flows

Microfluidics

Eddy Simulation

Multiphase Flows

Newtonian & Non-Newtonian Flows

Reactive & Combustion Flows

Complex Fluids

Fluid-Solid Coupling

Flow Simulation

Rock Mechanics

Rock Dynamics

Basic Property

Constitutive Relation

New Theory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tability and Risk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Rock Fracture Mechanism

Rock Blasti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Engineer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Rock Engineering

The Test of Rock Dynamic Parameters

Solid Mechanics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Finite Element Method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

Material Mechanics

Structural Dynamics

Contact Mechanics and Tribology

Dynamic Failure and Fracture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Biomechanics

Linear and Nonlinear Dynamics, Testing, Impact and Crashworthines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六、投稿说明:

1、论文须是英文稿件,且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评审,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2、论文需要符合主题、论据充分、具备实用价值和创新性。
 

七、联系方式:

Email: phy.feb@engii.org

Tel: +86 132 6470 2250

QQ: 3025797047

微信公众号: Engii_hw (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参会和投稿咨询,获取会议最新消息)

会议时间 2017-01-03至2017-01-05

会议地点 泰国曼谷

主办单位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stitute

联系人 陈老师

电话 +86 132 6470 2250

Email cfp_engii@126.com

会议规模 51-100人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第十六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第一号征文通知)

 

(中国 杭州 2017年5月25-27日)

 

第十六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拟定于2017年5月25-2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承办。欢迎力学、数学、物理、机械、土木、电子、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相关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师、研究人员及研究生踊跃参加。会议期间,将组织振动与噪声测试与控制仪器设备展览,欢迎有关研究机构和高新企业参展。会议之前(5月21-25日)将举办随机动力学高级讲习班,欢迎相关领域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及研究所科技人员积极参加。
 

目标及范围

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在基础科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涉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等重大民用和国防工业,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学科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更是体现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交叉态势。通过基础理论研究理解非线性系统复杂动力学行为的机制;通过应用研究促进与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诸多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本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会议(NVND-2017)致力于汇聚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科及其它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为他们(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共享与会者的新思想、成功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
 

征文范围:

A. 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B. 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应用

C. 运动稳定性理论与控制

D. 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E. 随机动力学与控制

F. 分析动力学

G. 转子动力学

H. 复杂网络与神经动力学

I. 运载工具动力学与控制

J. 故障诊断

K. 振动、冲击与噪声控制

L. 结构动力学与优化

M. 流固耦合振动

N. 动力学与振动实验

O. 动态测试与信号分析

P. 非线性动力学与运动稳定性其它相关问题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浙江大学
 

投稿相关重要日期:

2017年1月15日前,请提交 400 字左右的摘要,以及稿件所属征文范围、全部作者、主要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E-mail地址、获资助情况等详细信息。

2017年3月15日前,发出论文摘要录用通知。

研究成果交流可以分为会议PPT报告和海报张贴两种形式。其中,以PPT报告为主;海报张贴需要作者自制海报,会场负责准备张贴专区。

欢迎大家将参加会议的研究成果投稿《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请各位学者、专家将论文摘要Word文档按期在会议网站上投稿。
 

会议网址:www.nvnd2017.com


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2016年9月30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招聘启示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tellite Ocean Environment Dynamics,简称SOED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2006年7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2009年12月通过验收,是国家海洋局系统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为主攻方向,以卫星遥感和Argo浮标等海洋观测新技术为重要手段,开展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重点解决在中国近海及邻近大洋中所面临的海洋环境科学问题。实验室设有以下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近海动力过程与生态环境、大洋环流与短期气候变化。同时设有四个公共研究支撑平台,分别是卫星地面站、Argo数据中心、海洋调查设备部和数值计算中心。 实验室主任为柴扉教授。实验室拥有一支以高水平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人才为中坚力量、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包括3名院士、3名千人计划人才、2名万人计划人才;获得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以及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通过十年的建设,实验室具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一是有机集合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以及海洋生态,形成了一个国际海洋界非常罕见的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二是开发和集成了海洋观测高新技术、在卫星遥感和Argo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三是自主研发各类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为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按照SOED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需要,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相关规定,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高层次海洋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SOED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名,热诚欢迎广大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积极应聘。
 

具体事项如下:

一、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1、能够独立或者合作组建研究团队,组织、承担国家(含国际合作)科技项目,取得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含专利、学术论文、论著及国家和国际科技成果奖励)。

2、促进实验室三大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验室对内对外学术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与实验室主任班子共同建立国际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实验室发展。

4、聘期内,会同依托单位和实验室领导班子共同完成实验室的预期建设目标;

二、应聘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或外国国籍能来华定居,全职在实验室工作,外国国籍学者每年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具有副高及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3、在本实验室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成果,获国内外同行认可。

4、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对实验室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思维,及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结协助能力。

5、聘期目标责任面谈。

三、聘期

聘期三-五年,从正式聘任时起算。

四、待遇

1、享受依托单位引进人才有关政策,给予相应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补贴等;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提供科研配套经费;

3、其他待遇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单位的有关规定面议。

五、应聘办法

1、应聘者自招聘启事发布日起可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人事处报名,并提交应聘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

1)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经历及相关证明复印件;

2)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和主要学术成果简述(2000-3000字);

3)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业绩材料及清单;

4)对实验室的管理设想和预期目标;

5)其他证明材料。

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4月30日。初审通过者进行面试答辩,答辩时间另行专函通知。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人事处)

邮政编码:310012

传真:0571-88071539

联系人1:黎明碧

电话:0571-81963352

电子信箱:limb@sio.org.cn

联系人2:梅显俊

电话:0571-81963353

电子信箱:meixj@126.com

联系人3:柴扉

电话:0571-81963198

电子信箱: fchai@sio.org.cn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016年9月20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专业诚聘博士后

 

一、招收条件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近一年内在国内(境外)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获得博士学位。

3.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4.能够保证在校连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0个月。

5.非英语国家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或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二、选拨程序

1.个人向流动站单位申请;

2.流动站考核合格后推荐;

3.人事处审批,择优资助,确定资助人选。
 

三、资助额度及期限

每人每年30万人民币,包括工资、基本保险、住房费用和往返差旅费等,资助期限为两年。

若资助期限完结,出站后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留校工作。
 

联系方式:王琳老师,E-mail:wanglindds@hust.edu.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期刊

-------------------------------------------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6年第37卷11期

 

基于多点自由度约束的方向性保形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朱继宏,王林,李昱,张卫红

 

无网格介点法:一种具有h-p-d适应性的无网格法

 

杨建军,郑健龙

 

碳纤维-不锈钢层板热载条件下冲击动态响应及层间损伤仿真研究

 

唐小军,回天力,王振清,杨凤龙

 

裂纹群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的广义参数有限元法

 

徐华,徐德峰,杨绿峰

 

饱和多孔弹性杆流固耦合动力响应的保结构算法

 

刘雪梅,邓子辰,胡伟鹏

 

湍流流场中激光传输的积分法研究

 

许凌飞,周志超,任天荣

 

后掠翼边界层定常横流涡的非线性演化

 

逯学志,赵磊,罗纪生

 

多体气动弹性系统超声速颤振分析

 

许斌,张文,马建敏

 

常曲率大深宽比河湾拟序扰动结构与床面响应关系探讨

 

高术仙,徐海珏,白玉川

 

具有正弦粗糙度的环形微管道中脉冲流动

 

长龙,刘全生,菅永军,布仁满都拉,孙艳军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工程力学》2016年33卷10期

 

《计算力学学报》2016年5期

 

《固体力学学报》2016年37卷5期

 

《力学学报》2016年48卷5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离不开科学家支持

   (摘自科学网)      

伴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逐步提升,与之相匹配的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

10月28日,由中科院学部举办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第60次)——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究”在京召开,有关科研和出版管理部门领导、科研工作者、期刊出版领域专家共计130余人出席了论坛,就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科技期刊应与科研能力匹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汤森路透曾通过对我国基础研究动力发展所作的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科研影响力总排名全球第四,有些领域有望在2020年攀升至第一。

在我国科研影响力提升的背后是论文发表数量的飙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告诉记者,中国在世界学术出版的占比从1997年的约2.5%提升至2015年的19%。与此同时,我国“被引排名前千分之一”的高水平论文在全球所占比例,也从1997年的不到1%提升至2015年的近20%。

虽然我国科研还面临着平均质量提升缓慢的现实情况,但杨卫表示我国科研论文“数量托举了质量”,总体而言,达到了“量质共荣”。

然而,作为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争夺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事关我国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借中外科学家外尔费米子成果发表之争,对我国缺乏具有世界话语权的顶级学术期刊的现状表达了关注,并希望尽快建设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加格局相匹配的科技期刊。

维护科研诚信 期刊大有可为

科技期刊的发展不仅与我国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密切相关,在专家看来,在净化国内学术环境方面科技期刊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朱邦芬看来,对当下国内存在的一些学术不端行为,除了科学家的自律和法律的他律,科技期刊也大有可为。

朱邦芬并不认同《科学》杂志前主编Donald Kennedy面对这类学术不端论文科技期刊“无能为力”的说法。在他看来,面对学术不端论文,科技期刊有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这类论文科技期刊应当坚决拒绝刊登,如果已刊登,应在发现后严肃处理、适时公布”,他同时强调,编审队伍要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和规范。

“对科研期刊来讲,学术不端行为具有一个不可逆效应,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的学术生命在于它的学术诚信。”朱邦芬说。

我国期刊发表成果应予鼓励

虽然,当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滞后于科研水平,但与会专家均对科技期刊在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和维护国内学术环境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表示期待,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中国科技期刊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然而,科技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支持,在科技期刊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专家也呼吁国内科研人员能够更多地支持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

“从论文的数量来讲,我们已是世界第二,但大多数高水平论文发表在境外刊物上。”朱作言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科研人员选择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在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成果有获得更广泛影响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国内评价体系中对个人发展也有所帮助。但《物理学报》主编、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却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发表为例,对上述思维模式进行了反思。

他告诉记者,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诺贝尔奖文章,是发表在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主办的杂志上;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的很多文章也都发表在《日本应用物理杂志》上。

分析日本从2000年到2016年17年17人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成绩,欧阳钟灿认为,除了日本科学界良好的科研环境之外,“最主要是他们的工作很多是发表在本土的期刊”。他希望,我国也更多地鼓励科研人员在中国自己的期刊上发表文章。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