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42卷,第5期,2018年6月10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

                 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2018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启动

      教育部推荐201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8亚洲结构及多学科优化会议(ACSMO2018)在大连成功举办

      2018“结构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大学举行

      2017年度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复评名单公示

    学术会议

      第14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第二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讨会”第四轮通知

      2018第十九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征文及注册缴费通知第二轮通知

 

    招生招聘

      New book "Dynamic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in Nonconservative Mechanics", Editors Davide Bigoni and Oleg Kirillov
     Two PhD positions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t Mines ParisTech (CEMEF)

    学术期刊

     《固体力学学报》

   部分期刊目录

    计算力学学报 2018年第3期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8年39卷4期

    力学学报2018年50卷2期

   ◆ 网络精华

    院士热议学术会议:让更多科学家尽情讨论吧  

 

=======================================================================================

新闻报道
 

-------------------------------------------

 

2018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启动

(摘自中国千人计划网)

 

2018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目标,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按照“坚持标准、优化结构、宁缺勿滥”要求,更大力度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项目构成。国家“千人计划”包括: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含非华裔外国人才)、创业人才项目、青年项目、外国专家项目、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新疆西藏项目、文化艺术人才项目。国家“万人计划”包括:杰出人才项目、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教学名师项目、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各项目申报人选条件和推荐程序按照《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管理办法》执行。

三、申报方式及时间要求。申报人年龄、工作年限的计算,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国家“千人计划”申报材料包括年度申报情况报告、申报书及附件、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等,破格引进的应附破格说明。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按2017年方式申报,其它项目申报材料电子版须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申报评审系统”(http://pingshen.1000plan.org)上传。此前已申报过青年项目的用人单位,原用户名和密码仍然有效。首次申报的用人单位将单位全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材料盖章、扫描后发至申报专用电子邮箱(zhuanxiangban@1000plan.org)。工作人员审核后将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用户名及密码。青年项目上传时间为7月1日-20日,其他项目上传时间为6月10日-30日,逾期不再接收材料。形式审查发现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规范需补充上传的,时间另行通知。纸质材料报送方式与2017年一致。申报软件客户端、填写说明等见附件。

国家“万人计划”各项目的申报推荐由有关平台部门会同中央组织部分别印发通知进行具体部署。杰出人才项目的申报推荐由中央组织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单独部署。青年拔尖人才申报材料经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审核把关后报相关平台部门。

两个计划评审工作集中安排在8、9月份进行,建议人选名单于10月底前报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项办公室。

四、政策调整。

1.“新闻传播学”纳入国家“千人计划”人文社科项目支持专业范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增加专门名额,重点引进支持能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家。

2.国家“千人计划”所有项目增加风险评估程序,由用人单位对申报人的知识产权、保密约定、竞业禁止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查,防范引才法律风险,保障人才安全。

3.国外高校取得终身教职的副教授可正常申报国家“千人计划”各类项目,不再视为破格。国外高校毕业、来华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非华裔人员,出站一年内可申报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4.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原则上只允许西部和东北地区用人单位申报。

5.非华裔外籍人员可用英文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有关内容。

6.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防军工类单列名额、单独评审。

7.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资助期结束后,可以申报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占用人单位推荐名额。

8.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申报人年龄限制调整为不超过40周岁,适当扩大遴选规模,拓展推荐渠道,扩大差额比例。增加对企业的支持名额。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人才,资助期内不得申请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9.已在大陆工作一年以上的台港澳地区专家和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专家,可以申报国家“万人计划”。

 

 

 

教育部推荐201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摘自教育部网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我部决定启动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方式

1.单位推荐

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的各类研究成果,经学校批准,由学校直接推荐;地方高等学校的各类研究成果,经学校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统一推荐。

2.专家推荐

3名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联署推荐1项所熟悉专业的研究成果,由责任提名专家(原则为第一位推荐专家)通过本人电邮于2018年6月25日前向我部提出申请,并同时抄送其他提名专家和项目联系人。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的,我部将向推荐专家统一发送推荐号和校验码。

推荐前请认真阅读《推荐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具体要求》,按要求做好推荐工作。

二、基本条件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第一完成单位应当是高等学校,推荐项目数额不限。

2.拟通过教育部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须已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推荐项目数额不限。

3.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4.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成人参加评审。

5.推荐项目所含技术内容,不得使用任何已经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内容,否则视为重复报奖。

6.已推荐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经评审未获奖的项目,如无实质性进展,原则上不得推荐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推荐程序

各类项目均按照通用项目或专用项目的分类分别填写、公示、报送。专用项目是指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除专用项目外的其他项目均为通用项目。

(一)推荐书填写

1.推荐书是我部评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和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的主要依据,请推荐单位(专家)按照《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手册》要求,如实、准确、完整填写,并对完成人(被提名人)的政治立场、师德学风、教书育人等情况进行评价和把关。

2.通用项目推荐单位(专家)可于2018年6月8日起凭推荐单位号和登录口令登录“科技评价与评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评审信息系统),网址为http://202.205.109.48/Cutech,按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

3.专用项目推荐书可从评审信息系统下载模板,按照保密规定填写和推荐。

(二)公示

1.所有推荐项目须在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

2.通用项目公示内容需按照附件2中相关要求进行,公示截图须在报送材料前上传至评审信息系统。

3.专用项目按照保密规定,通过内部渠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四、推荐材料报送 

请推荐单位(专家)按规定做好推荐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 

(一)电子版材料报送

通用项目推荐材料电子版直接通过评审信息系统报送,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23日。

专用项目推荐材料电子版,由推荐单位统一刻录在1张光盘上,随纸质材料由专人直接报送。

(二)纸质材料报送

1.推荐单位须以校发文的方式报送推荐材料。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推荐材料直接报送,地方高校推荐材料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在汇总表盖章后方可报送。推荐专家可直接报送推荐材料。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25日。

2.推荐材料包括:推荐函1份,内容包括推荐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推荐项目数量和汇总表(附件3、4);通用项目纸质推荐书2套(含1套原件),附件一并装订成册;专用项目纸质推荐书10套(含1套原件),附件一并装订成册;如有回避要求,回避专家申请表1份(附件5,选填)。

 

附件:教育部网站通知全文

 

 

 

2018亚洲结构及多学科优化会议(ACSMO2018)在大连成功举办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2018年5月21-24日,亚洲结构与多学科优化会议 (The Asian Congress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2018, ACSMO 2018)在大连富丽华大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亚洲及多学科优化学会(The Asian Society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ASSMO)举办,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工程力学系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由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程耿东院士担任名誉主席,李刚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Hideyuki Azegami教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Yoon-Young Kim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5月2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富丽华大酒店举行。会议主席李刚教授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名誉主席、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ISSMO)执行主席程耿东院士、前执行主席、Structural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杂志主编、美国佛罗里达大学Haftka Raphael Tuvia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后,Haftka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韩旭教授、日本东京大学Katsuyuki Suzuki教授、韩国建国大学Jae-Woo Lee教授分别做了大会报告。大连理工大学王博教授、日本京都大学Kazuhiro Izui教授和韩国汉阳大学Seungjae Min教授也受邀分别在分会场做半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共收到251份学术报告摘要,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埃及和捷克等国的300余名代表参会。学术报告内容涵盖了优化方法、形状与拓扑优化、不确定性优化、工程应用优化等结构优化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分4组48个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日本早稻田大学Hiroshi Yamakawa教授和韩国汉阳大学Gyung-Jin Park教授获得了ASSMO终身成就奖;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日本京都大学Makoto Ohsaki教授和韩国航空大学Joo-Ho Choi教授获得了ASSMO奖;大连理工大学李明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Kentaro Yaji副教授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Heonjun Yoon副教授获得了青年科学家奖;西北工业大学周璐、日本京都大学Ayami Sato和韩国科学技术院Jung Jin Kim获得了最佳学生论文奖。

ACSMO会议是亚洲地区的交流结构优化研究进展的最高水平的系列会议,由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CJK-OSM)演变而来,本次会议为继在日本长崎举办的ACSMO2016之后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下次会议将在2020年在韩国釜山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承办。

 

 

 

2018“结构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大学举行

(江苏省力学学会供稿)

 

5月15日至17日,2018“结构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镇江举行。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大学“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结构健康管理研究院主办。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江苏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近40余位力学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大学骆英教授主持,江苏大学颜晓红校长、程晓农副校长致欢迎词。Fuh-Gwo Yuan教授作题为“Vision-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基于视觉 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William W.Edmonson 教授作题为“A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学术报告,介绍了健康健康监测领域的建模及系统参数识别。Xinlin P. Qing教授作题为“Hot Spot Damage Monitoring Using Built-in Sensor Cluster Network”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埋入式传感器及其在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的应用。袁慎芳教授作题为“航空结构损伤特征的概率数据挖掘及诊断”学术报告,介绍了数据挖掘及大数据在将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程晓农教授作题为“高性能特种安全玻璃的研发及健康管理”学术报告,介绍了高性能玻璃的研发及健康管理。陈玳珩教授作题为“金属疲劳问题的交流报告”学术报告,与与会专家及青年学者讨论了金属疲劳问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Koh Chan Ghee 教授作题为“Monitoring of Train Wheel Defect by Rail Pad Sensor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学术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在高铁车轮损伤检测及监测领域研究进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u Fu研究员作题为“Optical dynamic measur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学术报告,介绍了基于光学的动态测量及其应用。报告围绕国际结构健康管理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展开,对目前该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了精彩的评述。与会代表以及来自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机械学院、汽车学院的师生80多人听取了精彩的报告,并在学术交流环节中与国际知名专家展开了面对面的科研交流和学术探讨。

此次 2018“结构健康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结构健康管理领域的高水平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省在国际结构健康管理领域的影响力,开拓了我省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国际视野与学术思路。

 

 

 

2017年度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复评名单公示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

 

2017年度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评工作结束,共有18篇论文进入复评。现将复评论文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期7天。

本次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中国力学学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力学学科评议组共同设立“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的第二届评选,评选对象为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在中国获得力学学科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经过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或由中国力学学会5名理事联名推荐,并请专家进行初评,确定了复评论文名单。

 

2017年度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复评名单(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论文题目

推荐表

 

 

董浩文

汪越胜、张传增

北京交通大学

声/光超构材料的拓扑优化设计?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姜文安

陈立群

上海大学

振动能量非线性采集器的解析、数值与实验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雷现奇

魏宇杰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金属非晶的强度与变形特性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刘罗勤

吴介之、苏卫东

北京大学

粘性可压缩外流升阻力的统一理论基础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刘小飞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维晶体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力电性能的物理力学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刘银

张洪武、郑勇刚

大连理工大学

高分子水凝胶若干力学问题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吕浡

张俊乾

上海大学

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分层、电化学反应和优化充电的力学问题分析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潘怡辉

仲政

同济大学

聚合物材料性能劣化与修复的力学分析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宋永佳

胡恒山

哈尔滨工业大学

非均匀孔隙地层的等效介质模型与可渗透裂纹对纵波的散射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田野

乐嘉陵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空气节流技术在超声速燃烧室点火与稳焰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王乾

任玉新

清华大学

非结构网格紧致高精度有限体积方法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王艳磊

徐志平

清华大学

低维材料及其界面的热输运机制与模型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王岳武

吴大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速飞行器翼型结构热/振动特性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吴志静

黄文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期结构的振动行为与隔振性能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项高翔

姜宗林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三维激波干扰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杨鲤铭

舒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格子和连续Boltzmann模型的通量求解器研究及其应用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姚术健

卢芳云、张舵

国防科技大学

箱形结构内部爆炸等效缩比实验方法及破坏特性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赵子龙

冯西桥

清华大学

手性材料力学行为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中国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推荐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会议

-----------------------------------------

 

14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湖南·湘潭? 2018年10月20-23日)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罗文波供稿)

 

两年一届的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是中国流变学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的盛会,会议内容涉及流变学学科各研究领域,评选和颁发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评选和奖励青年优秀学术论文。自1985年在长沙首次召开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以来,先后在成都、上海、广州、北京、武汉、廊坊、济南、长沙、杭州、廊坊、广州和西安召开了第2届至第13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经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第14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定于201810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热忱欢迎广大流变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会,交流近年来流变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商讨未来中国流变学发展大计。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

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湘潭大学流变力学研究所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会议地点:湖南·湘潭(湘潭华银国际大酒店)

会议时间:20181020-23

会议网址:http://www.chemsoc.org.cn/meeting/Rheo2018/

会议主题:(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1. 流变本构理论与模型
  2. 流变学测试技术
  3. 石油、岩土与地质流变学
  4. 工业流变学
  5. 聚合物及其加工流变学
  6. --光流变学
  7. 多相多组分体系流变学
  8. 食品、医药与生物流变学
  9. 流变学教育与普及

会议设大会邀请报告、分会场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评选青年优秀论文。大会邀请报告由专委会邀请确定,每个报告40-45分钟,发报告纪念证书;分会场邀请报告由组委会根据报告分组情况确定,每个报告20-25分钟,发报告纪念证书;青年优秀论文从参会交流的分组报告论文中评选,发奖励证书。

会议期间还将评选和颁发第六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和第十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会议征文要求:

1. 凡内容符合主题范围、未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其它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

2. 参会代表在 2018 7 1日以前提交符合会议要求的论文(不限篇幅),格式模板可以在会议网站下载。会议将编印论文集。

3. 论文投递系统:

http://www.chemsoc.org.cn/meeting/Rheo2018/home/submit.php

4. 会议将编辑印刷纸质版论文集,会后论文也将在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内部刊物《流变学通讯》(电子版)上刊登。经专家审稿后也可择优向《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推荐出版。

会议日程:

20181020日:全天报到(湘潭华银国际大酒店)

20181021-22日:学术交流

20181023日:会议闭幕、颁奖及实验室参观考察

重要日期:

1. 第一轮通知: 2018315

2. 论文提交截止:201871

3. 论文录用通知:201881

4. 会议提前注册截止:2018831

5. 分会场报告日程通知:2018920

会议费用:

1. 会议注册费:

注册时间

正式代表(含博士后)

学生代表

非会员

会员

非会员

会员

2018831日前

1800

1500

1200

800

2018831日后

2000

1700

1400

1000

2. 论文版面费:500/篇。

注册费和版面费通过银行转账或会议现场支付。

1)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湘潭熙春路支行

户名:湖南华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帐号:8111 6010 1160 0099 111

汇款请在附言处注明“Rheo2018+姓名(参会号),汇款后请务必将汇款凭证上传到会议注册系统。注册费和版面费发票内容为会场服务-会务费

2 现场支付:POS机刷卡或现金

3. 会议统一预订酒店(湘潭华银国际大酒店),食宿自理。

 

会务联系人:

王智超(论文)wzc@xtu.edu.cn13973239163

? 福(注册、参展、住宿)xufu@xtu.edu.cn15080779337

罗文波(其他)luowenbo@xtu.edu.cn13973284960

 

 

14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组委会

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代章)

2018315

 

 

 

“第二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讨会”第四轮通知

(2018年8月29~31日 陕西西安)

 

无网格粒子类方法是国际计算力学领域近年来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继2016年宁夏银川第一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进展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后,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学术交流,促进国内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研究,交流无网格粒子类方法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拟定于2018年8月29-31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第二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讨会”。该会议经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专业组主办,西北工业大学计算力学与工程应用研究所承办,陕西省力学学会、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协办。

研讨会得到了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究相关领域同仁的热情响应,目前已确定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香港及国内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位专家学者的大会报告、14位青年学者的半大会报告和来自3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0余篇会议摘要。

研讨会相关事项如下:

一、会议主题

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的理论与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基本理论;

(2)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相关工程应用;

(3)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4)无网格粒子类方法与其他数值方法的耦合;

(5)多场问题求解中的无网格粒子类方法;

(6)多尺度分析中的无网格粒子类方法;

(7)基于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大规模计算技术;

(8)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的软件开发与验证确认。

二、会务信息

1. 会议时间:2018年8月29-31日,其中8月29日报到,8月30-31日进行学术交流,9月1日离会。

2. 注册时间及地点:2018年8月29日下午14:00-20:00,骊苑大酒店大厅(莲湖区劳动南路8号,西北工业大学西门天桥西南方向)

3. 会议地点: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4. 就餐安排:会议期间就餐由组委会统一安排,其中午间自助餐统一安排在骊苑大酒店就餐。

5. 住宿安排:住宿费用自理,会议组委会提供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校内及周边酒店的预订服务,住宿费用及酒店地点可参考附件1,其中校内正禾宾馆因8月底装修,仅能提供少量的商务套间;其他酒店请自行预订。

三、会议注册

1. 会议从即日起开始注册。2018年6月10日前注册费标准为教师1200元/人、学生1000元/人、陪同人员600元/人;此后注册费标准为教师1500元/人、学生1300元/人、陪同人员600元/人。注册费包含会议期间的餐费及会议资料费,陪同人员的注册费包含会议期间的餐费等。

2. 注册费请按如下方式电汇,汇款时请务必注明“无网格会议+姓名+摘要编号”等信息。

汇款信息如下:

开户户名:西北工业大学

银行账号:3700117319200004172

开 户 行:工行西安西工大支行

3. 请填写本通知附件2之注册表,完成注册费电汇后,请务必将注册表和汇款回单扫描件发送到邮箱meshfree2018@163.com,邮件标题请注明“摘要编号-姓名-第二届无网格研讨会注册表”。学生注册需同时将学生证或其他证件的扫描件一并发送至上述会议邮箱。

四、优秀论文评选

1. 会议将评选3~6篇优秀学生论文,参加评选的学生需在摘要接收后提交全文(发送到meshfree2018@163.com并注明“优秀论文评选”),并于2018年6月10日前完成会议注册。全文提交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15日,全文格式与摘要模板相同,请登录会议网站下载。

2. 会议将推荐3~6篇优秀论文在《计算力学学报》上发表,组织《力学学报》无网格及粒子类方法专题。有意在上述期刊发表论文的参会人员需提交论文全文(发送到meshfree2018@163.com并注明期刊名称),格式参考相关期刊要求,提交全文的截止时间为2018年7月15日。

会议网站http://www.npuicma.cn/meshfree_meeting/及微信公众号(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添加“第二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讨会”)也将陆续发布大会详细日程安排和相关会议通知,请您及时关注。

如有未尽事宜,欢迎您联系会议组委会,联系方式如下:

杨 扬:13709189764、袁占斌:18309215152

Email:meshfree2018@163.com、npuyang@nwpu.edu.cn或yzzzb@nwpu.edu.cn

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专业组

“第二届无网格粒子类方法研讨会”组委会

2018年5月28日

 

 

 

2018第十九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征文及注册缴费通知第二轮通知

20181019-21 江西南昌)

 

为交流固体力学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加强华东地区及全国力学工作者的联系与合作,第十九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1019-2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由南昌大学与江西省力学学会共同承办,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江苏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浙江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和福建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协办。邀请华东各省力学学会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人员参加。

一、 会议主题

1 大会主题:固体力学进展与应用

2 分议题:

(1) 固体力学研究进展及前沿领域

(2) 固体力学计算方法与高性能算法

(3) 工程中的固体力学问题

二、 征文说明

1. 参会形式:邀请报告、分组报告

2. 邀请报告:特邀报告 30 分钟,讨论 5 分钟

3. 分组报告:分组报告 15 分钟,讨论 2 分钟

4. 论文摘要要求:应包括题目(不超过20字)、摘要(不超过250字)、作者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学历、工作单位、电子邮箱、手机号);并在会议报到时提供学术报告的ppt

5 提交方式:投稿截止日期2018810日,投稿信箱:ecsolidmech2018@163.com

三、日程安排

1. 10 19 日,代表报到。

2. 10 20 日,会议开幕式、大会邀请报告。

3. 10 21 日,分组交流报告、会议闭幕式。

4. 10 22 日,会议代表返程,部分代表进行学术讨论和考察(具体安排另见通知)

四、会议注册与咨询

1. 2018810日之前注册:普通代表 1000 /人,学生代表 600 /人;20189 10日之后注册:普通代表 1200 /人,学生代表 800 /人(需提供有效证明);发票由会议服务公司出具。

2.注册汇款方式:

户名:同创惠泽(南昌)会务有限公司(8000345639)(KMF8X3AQ

账户:3616 042000 1815 0028005

开户行:交通银行南昌洪都北大道支行

单位结算卡:

3.请参会代表于 2018 8 10 日之前提交《参会回执》至会议专属电子邮箱:ecsolidmech2018@163.com

4.会议网站:

http://jgxy.ncu.edu.cn/tzgg/44817.htm

http://www.allconfs.org/meeting/index.asp?id=4834

5. 会务秘书处:

南昌大学工程力学试验中心

张纯,手机:18979135339;郑辉,手机:13576323045

电邮:ecsolidmech2018@163.com

五、会议及住宿地点

1.会议住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会议代表通过回执提前预定,金秋十月房源紧张,请尽早预定。

2. 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 会议地点:南昌泰耐克国际大酒店(红谷滩新区新府路28,南昌市政府附近,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出站口即到)

4. 住宿费参考:370/

六、会议交通线路

1.南昌西(火车)至泰耐克国际大酒店:

火车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地铁大厦,再转地铁1号线到秋水广场(2号口出站)

高铁巴士2线到秋水广场即到;

出租车,费用35元左右。

2.南昌站(火车)至泰耐克国际大酒店:

公交232到丁公路北口站下车,再乘坐地铁1号线到秋水广场(2号口出站)

出租车到丁公路北口站下车,再乘坐地铁1号线到秋水广场(2号口出站)

出租车至泰耐克国际大酒店,费用60元左右。

3.南昌机场(飞机)至泰耐克国际大酒店:

机场2线(短班):泰耐克酒店昌北机场

出租车,费用 80 元左右;

 

1.华东固体力学联络委员会

2.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3.江西省力学学会

20180415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New book "Dynamic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in Nonconservative Mechanics", Editors Davide Bigoni and Oleg Kirillov

The book offers a unified view on classical result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ynamics of nonconservative systems. The theoretical fundamentals are presented systematically and include: Lagrangian and Hamiltonian formalism, non-holonomic constraints,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Krein theory of spectra of Hamiltonian systems and modes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ergy, anomalous Doppler effect, reversible system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non-self-adjoint operators, dissipation-induced instabilities, local and global instabilities. They ar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situations such as the coupled mode flutter of wings, flags and pipes, flutter in granular materials, piezoelectric mechanical metamaterials, wave dynamics of infinitely long structures, radiative damping, stability of high-speed trains,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follower forces, soft-robot locomotion, wave energy converters, friction-induced instabilities, brake squeal, non-holonomic sailing, dynamics of moving continua, and stability of bicycles and walking robots. The book responds to a demand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nonconservative systems coming from the growing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including physics, fluid and solids mechanics,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and moder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reas such as biomechanics, micro- and nanomechanics, optomechanics, robotics, and material science. It is targeted at both young and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working in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ics of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The book will help to ge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knowledge on the stability, bifurcations and dynamics of nonconservative systems and establish links betwee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mechanics and physics and modern applied mathematics.

 

 

 

Two PhD positions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t Mines ParisTech (CEMEF)

The group of Computational Solids Mechanics at CEMEF Mines ParisTech, in the French Riviera, is seeking two candidates for Ph.D. positions. The appointment is starting on October 1st 2018.

 

The research topics are related to :

 

- 3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Ductile Fracture

- Numerical modelling of sheet-like materials under complex loading paths

 

Interested applicants can send a resume to

 

daniel.pino_munoz@mines-paristech.fr

pierre-olivier.bouchard@mines-paristech.fr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固体力学学报》

201839卷第2

 

基底上薄膜结构的非线性屈曲力学进展

倪勇,刘佩琳,马龙,李世琛,何陵辉

星型负泊松比多孔材料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

吴秉鸿,张相闻,杨德庆

薄板弯曲分析的高阶高效无网格法

王冰冰,段庆林,李锡夔,张洪武,杨迪雄

考虑粗糙结合面弹塑性接触的黏滑摩擦建模

张帆,王东,高通锋

金属材料三维断裂韧度厚度效应的有限元模拟

余力,吕俊男,杜伟,李群

考虑纤维断裂特征的Nb3Sn股线统计拉伸强度和失效概率

罗威,李飞,王梅,田东方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计算力学学报 2018年第3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8年39卷4期

力学学报2018年50卷2期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院士热议学术会议:让更多科学家尽情讨论吧

(摘自科学网)

 

参与学术会议,是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好的学术会议,可以产出新的研究方向,甚至诞生一个新的学科。它也因此被称为创新的“发源地”。

“然而,只有充分的讨论,学术会议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科学家才会更有收获。”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戈登研究会议的启示

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创办了高端国际学术论坛——“雁栖湖会议”。首届论坛的主题是“微生物海洋学——陆海统筹论碳汇”。

整整4天的时间里,国内外50位顶级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了自由、深入的交流。这些交流的成果直接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PCC)海洋报告写作研讨提供了有力支撑。

领衔此次论坛的是中科院院士焦念志。焦念志酝酿这样一个论坛已经很久了,他最初的构想来自美国戈登研究会议。

戈登研究会议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如今,它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经久不衰。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真正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可以激发学术新思想的交流环境。焦念志对几次亲身参与戈登研究会议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记得,其中一次会议的地址选在了一个连空调都没有的中学校园。整整一周,不管是大师级科学家,还是年轻的博士、博士后,都一起住进学校宿舍楼。学校周围环境优美,除了每天固定时间的主题报告,其余大部分时间,科学家们都可以不受拘束地自由活动、讨论、思考。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也表示,戈登研究会议并不推崇总结现状和成果的复述,而是鼓励参会者走到科学前沿去,哪怕一些想法尚未成熟。在他看来,这种开放和有启发性的交流平台才是创新的发源地。

焦念志的目标,就是希望雁栖湖会议成为这样一个发源地。

报告多、讨论少

目前,国内学术会议的普遍氛围与焦念志所期待的仍有差距。

蒋华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国的正式学术会议上,报告多、讨论少,提问环节草草了事。

“好多国内会议,仿佛只有请来更多‘大牌’专家作报告才算有影响力。于是,会议安排报告的科学家越多越好,不管他们是不是像走过场一样。”

蒋华良表示,“事实上,很多年轻的正处于上升期的科学家,对前沿领域的掌握反而更有优势。因此,没必要一味追逐那些所谓的‘诺奖’得主、学术明星。”

而褚君浩的切身感受是,科学家在大量学术会议上所做的主要是展示成果、互通信息。“这种报告本质上是封闭的,每个科学家都是讲自己的研究,偶尔发表一些领域内的观点,严重缺乏不同学科间的相互碰撞。”

此外,根据蒋华良的观察,除了国内一些水平较高的大学外,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在参加学术会议时主动参与提问交流很少。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性格比较内向,另一方面语言也有些障碍。面对大科学家时,往往害怕自己的问题太‘浅’、太‘蠢’,不敢举手。”蒋华良也坦言,这“可能是亚洲学生的通病”。

回归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交流

不过,到目前为止,尽管数量不多,国内还是出现了一些具有良好学术氛围的会议、论坛。蒋华良提到,香山会议就是最好的代表。“这个会议以讨论为主,报告只是起到引导性作用。”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香山会议的模式非常值得推广。”

此外,上海东方科技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年度学术交流会等,学术讨论都非常热烈,已经具备了优秀学术会议的特征。

褚君浩也认为,国内学术会议应该更多样化,鼓励那些小规模的、朴素的、能回归到思考和交流科学问题的会议模式。

而在他看来,要让这种会议模式有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科学家愿意坐下来尽情讨论,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让科学家从各种功利性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大多数精力用在思考问题上”。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