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43卷,第5期,2018年9月10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教育部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名单公示

        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8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会议纪要

 

     学术会议        

        The Second Workshop on Recent Progress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2018)

        2018(第五届)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 MTS 材料试验学术会议/第 14 届材料破坏科学研讨会

 

      招生招聘      

 

       30th Edition of the Annual Robert J. Melosh Competition at Duke University

       [Deadline: September 30, 2018]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Position @ TU Delft - Mechanical, Maritime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学术期刊  

 

       《固体力学学报》


    网络精华    

 

      高等教育发展吹响奋进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纪实

 

   友情链接

   

 

=======================================================================================

新闻报道
 

-------------------------------------------

   

 

 

教育部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名单公示

(摘自教育部网站)

 

根据《科技部办公厅 中央组织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国科办政〔2018〕53号),教育部公示了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名单。

 

附件:教育部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名单

[返回本期目录栏]            

  

 

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规模创历史新高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神经动力学专业组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于201886日至9日在西安成功举办。会议主席由华东理工大学王如彬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青云教授共同担任。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日本等各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256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接收论文摘要130篇。本次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共组织8个大会特邀报告,36个分会场报告,会议规模创历史新高。

87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谢勇副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申胜平教授致欢迎辞,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代表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致开幕辞。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启韶教授做了“神经动力学与力学”的重要报告,回顾了神经动力学作为力学重要分支的发展历史,深刻阐述了神经动力学与力学的内在关系,简述了神经动力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本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并展望了神经动力学理论和工程方面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后,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王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王如彬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的周昌松教授、同济大学的古华光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的陈华富教授、西南大学的段书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吴莹教授等著名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内容涉及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神经动力学的原始创新模型以及它们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医学、神经物理等交叉学科前沿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在分会场和展板讨论区,与会学者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学术讨论气氛热烈。会后与会代表们普遍感受到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高效率的学术会议。

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王如彬教授初创于2012年,每2年一届。本届会议全面展示了国内近二年来神经动力学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并对各个学科领域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平台。它有力地推动我国神经动力学学科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发展,对于拓宽力学、数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围,并为医学和生命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返回本期目录栏]       

 

2018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会议纪要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18年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培训班于729日至31日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先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融合创新 进一步提高力学实验教学质量,全国105家单位的211名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教授代表武汉理工大学致欢迎词,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邵国建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宗白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翟鹏程教授主持。

会议期间,河海大学邵国建教授对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做了总结报告,西南交通大学沈火明教授做了题为融合创新 行稳致远基础力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烟台大学机械学院陈义保教授介绍了2017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焊接机器人虚拟项目的研发,武汉理工大学刘立胜教授介绍了面向三大行业的基础、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邓宗白教授对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试题进行了分析,此外上海大学张东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樊久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余征跃高工、东南大学胥明高工、武汉理工大学李瑶副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张健讲师等分别就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了相关的研讨和培训报告。会议期间大家还一起交流和分享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并现场参观了武汉理工大学力学实验中心,针对具体的基础力学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本次大会为全国从事基础实验力学教学的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大会通过对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的总结与分析,提高了大家对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认识、增强了大家的竞赛指导能力与教学经验;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交流与研讨,明确了示范性虚拟仿真力学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要求,推动大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的力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同时通过相关主题报告全面深化了融合创新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提高基础力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The Second Workshop on Recent Progress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2018)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ChinaNov. 3-5, 2018

 

INTRODUCTION

Objectives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 general purpose numerical method since it was first proposed by Song and Wolf in 1996 for the solu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problems. This method is semi-analytical and only the boundaries of the subdomains are discretized. Its advantages were firstly recognized for the modelling of problems involving unbounded media and singularities. Recently, a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arbitrary polygon/polyhedron elements for linear andnonlinear analys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BFEM. This development theoretically renders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BFEM as wide as that of the displacement-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da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BFEM has been expanded to manyother important fields in engineering, such as fluid mechanics, dam-reservoir-foundation interaction, electromagnetics,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problem, fracture problem,acoustics, seepage, electrostatics, linear and nonlinear geotechnical problem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heat transfer, etc. However, great potential of the SBFEM in modelling 3D microstructures of concrete or composite materials, crack propagation, dynamic contact for cracks analysis, shell problems, dam-reservoir-foundation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of complex soil and pile foundation, large scale computing problem, fast mesh generation problem, moving boundary problems, etc. remains to be explored. In order to summarize new developments,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provide a floor for the mutual exchange of ideas on the SBFEM for the interested research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irst Workshop on Recent

Progress of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2017)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i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on Nov. 5-7, 2017, the second workshop (SBFEM2018) continuing the previous and successful workshop will be held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n Nov. 3-5, 2018.

 

 

 

               [返回本期目录栏]

 

2018(第五届)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 MTS 材料试验学术会议/14 届材料破坏科学研讨会

2018117日-11日 广西·北海)

【会议简介】

材料的发展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影响了材料的抗破坏与断裂能力,对其试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材料破坏科学与试验技术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海峡两岸许多专家学者均长期投入研究,并且经常分别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或座谈会,为了凝聚心得,分享经验,也更为了联系情感友谊,拟定于201811月在滨海城市广西北海举办2018(第五届)海峡两岸材料破坏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14届材料破坏科学研讨会,本次盛会亦是庆祝广西大学九十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为从事破坏科学与材料测试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企业提供交流平台,也为广大科学和试验仪器厂商提供展示最新的测试方法、技术与仪器的平台。

【会议宗旨】

藉学术理论研讨 提升破损分析水平

藉实务议题座谈 解决应用技术问题

藉相互经验交流 分享工作心得成果

藉温馨联谊活动 促进未来紧密合作

【会议主题】

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试验技术 全尺寸零件试验断裂力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寿命评估技术材料毫微测试的理论与技术 破损分析技术及应用材料的破坏力学、疲劳及潜变 监测技术环境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腐蚀防蚀技术材料试验新技术及其应用 风险破坏机率统计分析薄板力学与成形性试验 材料破坏特性试验材料试验设备改造和维护、维修技术 核能材料 损伤与防治 交通工程材料的破坏与试验 无损检测技术 金属材料的破坏与试验 损坏修护补强与修补技术 组件试验

【会议日期】

2018117日至11日(117日 报到注册)

【会议地点】

会场:北海辰茂海滩酒店,北海市 银海区 银滩中路

【会议征稿】

凡未经正式发表、与材料破坏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应用范例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论文内容的保密性由论文作者自行负责,如有必要,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论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后推荐至《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大学推荐)等期刊发表;所有录用论文均被列入论文集,由ISTP收录。投稿中英文皆可,录用后注册终稿仅限英文,会务组可提供翻译协助。

2018(第五届)海峡两岸材料破坏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最后一次) 第 2

【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ncmts@ustb.edu.cn ncmts2018@163.com

【联 人】

人:王连庆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83

电子邮箱:lqwang@skl.ustb.edu.cn

联系电话:010-6233224513691325380

人:彭林欣、常岩军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 100 号,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530004

电子邮箱:penglx@gxu.edu.cn(彭林欣)、yanjun_chang@126.com(常岩军)

联系电话:13977139918(彭林欣)、15077144371(常岩军)

【重要时间】

摘要截止日期: 2018/09/15 (摘要需要中英文!)论文全文截稿: 2018/09/30

【承办单位】

广西大学 台湾科技大學

 

 

==========================================================================
招生招聘
-------------------------------------------

 

 

30th Edition of the Annual Robert J. Melosh Competition at Duke University

Duke University will host on April 26, 2019 the 30th Annual Robert J. Melosh Competition for best papers by graduate (or recently graduated) students. The deadline for extended abstract submission is January 21, 2019.

Students interested in participating can find more details about the format of the competition and submission requirements at http://www.cee.duke.edu/melosh and

http://cee.duke.edu/about/awards-honors/robert-j-melosh-medal/call-for-papers

The winner of the competi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judges, will receive the Robert J. Melosh Medal and a $500 priz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ontact the organizers of the competition:

 

 

   [返回本期目录栏]

 

[Deadline: September 30, 2018]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Position @ TU Delft - Mechanical, Maritime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Dear colleagues,

New Assistant Professor position with experimental focus on polymers or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at TU Delft.

https://vacature.beta.tudelft.nl/vacaturesite/permalink/48891/?lang=en

Examples of areas of interest (not in any particular order):

- polymers or polymer composites under extreme events (high strain-rates, extreme temperatures, fire, radiation, etc.)

- recycling and contributions to circular economy

-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experimental testing techniques for multi-physics & multi-scale applications

- nonconventional composites (natural composites, matrices of mixed polymers, fiber hybridization, etc)

- other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at any scale with true potential for macroscopic applications

Formal inquiries: Prof. Ian Richardson (i.m.richardson@tudelft.nl)

 

 

 

 

 

-------------------------------------------

==========================================================================
    学术期刊

-------------------------------------------

 

 

《固体力学学报》

20184

 

金属玻璃的微结构、增韧与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李彬,李刚

基于构型力内变量的界面损伤问题研究 

陈悦 苑仲伯 左宏 李群

小群簇下特异性粘附界面力学性质的统计分析

李凯 李珑 王记增

几种变截面点阵承受面外压缩载荷的力学行为 

冀宾 顾铖璋 韩涵 宋林郁 吴春雷 

Lamb波稀疏阵列CFRP层合板损伤成像检测

骆英 范敏 徐桂东 许伯强 Fuh-Gwo Yuan 

石墨烯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刘秦龙 华军 李东波 段志荣 肖攀 陈垣欣

 [返回本期目录栏]

 

------------------------------------------- 

计算力学学报 2018年卷第4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8399

力学学报2018504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高等教育发展吹响奋进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纪实

(摘自科学网)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

今年7月,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用谢晓亮自己的话说,“回归的种子早已在我心中萌芽”。

2010年,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成立。在这里,谢晓亮的北大团队和北医三院乔杰团队、北大汤富酬团队合作,利用MALBAC技术,帮助那些携带单基因遗传疾病基因的父母通过试管婴儿手段成功拥有了健康的后代。“没想到,这项工作竟然让我在北大圆了单分子科学造福社会的梦。”他如此感叹。

从施一公、饶毅到谢晓亮,这些年来,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中国学者,陆续从海外回到中国任职,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体现,也为国内大学向世界一流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顶层设计,“双一流”建设有方向

自诞生起,“双一流”建设就备受关注。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的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历经近两年的酝酿、遴选、认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终于在2017年9月揭开了神秘面纱,方案设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为A、B两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6所高校划归A类;B类高校6所,包括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2017年年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向社会公布各自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在清华大学官网上,这份22000余字的方案清晰展示了该校建设“双一流”的路线图: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当前高校落实“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给出了具体指导,进一步明确要以坚持特色一流、坚持内涵发展、坚持改革驱动、坚持高校主体为根本原则。

多点开花,教育质量有保障

6月22日上午,四川大学,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语气坚定。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一流本科,何谈一流人才,何谈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直言:“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一流本科宣言(成都宣言)水到渠成。宣言中提到,我们将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基固本。

改变,正在发生。

课堂“变小”了。四川大学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秦浩钧说,小班化教学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我是在数据结构课堂上认识了张卫华和左劼老师的。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很多课堂内外的知识,也正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的创业项目‘极市’无人超市从起初的一个想法变为了现实。”

2017年,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关键词——新工科建设。从去年2月达成的“复旦共识”,到4月发布的“天大行动”,从5、6月在湖南工程学院(湘潭)和温州大学提出“湘浙倡议”,到6月形成的“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设,走入了越来越多高校的视野,为那些面临转型发展重任的地方高校提供了重要抓手。

此外,已走过10年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拔尖计划)”将要升级。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教育部今年将实施“拔尖计划”2.0版,强调要构建一个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吴岩说:“拔尖计划2.0版要从自然科学拓展到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学科全覆盖的计划。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

落实推进,高校探索有妙招

顶层设计给方向,指导文件给办法,而“双一流”建设的最终成效,还在各高校扎实落实。从政策到实践,从方法到举措,全国高校正在努力寻找“双一流”建设这项复杂工程的行动密码。

“双一流”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中山大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一体两面关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明确11项改革措施36项改革任务,出台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三十条意见等。“得益于以上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我们的生均教育资源投入实现了倍增,本科与研究生的生源和教学质量都保持着持续提高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参照第一课堂制定第二课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完成51个院系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梳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性和有效性。”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强调。

“双一流”建设,要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学校通过重点建设27个‘双一流’学科和构建融合创新的科研平台与育人平台,形成‘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阵列式结构,增强了学科创新能力,形成五大学科门类整体发展新格局,并积极推动产生引领发展的新兴学科。”

“双一流”建设,要有坚实的师资保障。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介绍,学校将继续实施好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双证”上讲台制度,把完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评价重要指标的制度,并加大教学大奖、重奖优秀老师的政策力度,不断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着力建设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一流师资队伍。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