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45卷,第2期,2019年1月25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 新闻报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Position at ANSYS, Ann Arbor, MI/Evasnton, IL/ Cannonsburg, PA
Research Assistant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t TU Darmstadt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
网络精华
◆ 友情链接
=======================================================================================
新闻报道
-------------------------------------------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
(摘自科技部网站)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陈芳、吴晶)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活动。习近平等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再创佳绩,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李克强说,要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调整优化重大科技项目。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长期稳定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发展,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科研平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制度,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扎扎实实做事,不拘一格大胆使用青年人,把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李克强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创新,只要企业充满创新活力,中国经济就有勃勃生机。要大力营造公平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提升双创水平,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体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对外开放,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更加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主持大会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奖励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定信心和决心,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刘永坦、钱七虎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奖励大会开始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丁薛祥、许其亮、陈希、黄坤明、艾力更·依明巴海、肖捷、何立峰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及亲属代表,首都科技界代表和学生代表等约3300人参加大会。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摘自科学网网站)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9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高校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表现抢眼,获奖比例再创新高。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均来自高校,分别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
从通用项目获奖情况来看,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共224项,113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185项,占授奖总数的82.6%;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47项,占授奖总数的65.6%。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总共授奖1项,授予清华大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高校获奖比例100%。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8项,占授奖项目总数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的76.3%。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得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5项,占授奖总数4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7项)的75.5%。
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总共授奖2项,授予中南大学“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和北京大学“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高校获奖比例10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总共授奖14项(含团队奖3项),其中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有13项(含团队奖3项),占授奖总数的92.9%,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8项(含团队奖3项),占授奖总数的57.1%,创新团队奖总共授奖3项,均为高校获得,获奖比例100%。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9项(一等奖10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106项),占授奖总数137项(一等奖11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123项)的86.9%。其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81项(一等奖5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73项),占授奖总数的59.1%。
从专用项目获奖情况来看,全国共有15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占授奖总数的46.3%。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各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连年保持高比例,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中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示了高校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核心技术攻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附件:
1.高校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2.高校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3.高校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2018年度国家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
中国力学学会提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主持项目 “仿复眼成像的单相机三维流场测速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完成人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高琪、潘翀、蔡楚江,北京立方天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魏润杰,北京镭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张放等人。
该项目成果以三维流场高动态测量为目标,提出了仿复眼的单相机立体成像的新原理,发明了粒子复合增强技术和物理约束修正技术,解决了传统三维流场测量仪器多相机同步难、示踪粒子散射弱、测量精度低的难题,形成了使用单台相机在风洞中进行气流三维速度场高精度测量的科研仪器,在测量频率、测量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已经衍生出8个型号系列的产品,装备于我国多个生产型风洞,在大飞机、高铁等气动特性的风洞试验中得到应用,为这些载运工具的气动外形设计提供了关键支撑,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风洞测试技术的发展,并已经出口至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
中国力学学会将继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提名工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向国家提名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为行业科技创新工作贡献力量。
(摘自江苏省力学学会网站)
江苏省力学学会十届十次理事扩大会议于2019年1月12日在南京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召开。学会监事会监事尹晓春,副理事长郭小明、骆英、高峰、赵峰、钱向东,秘书长邬萱及理事、代表8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副理事长郭小明主持。首先举行颁奖仪式,对2018年度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2018年度各分支机构中的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按照会议议程,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对2018年的工作和2019年的计划进行了汇报;钱向东副理事长现场发布了“2018年江苏省力学学会十大亮点工作”,并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咨询、自我发展五个方面对学会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邬萱秘书长汇报了学会2018年度财务情况和2019年具体的工作安排;理事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学会2018年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监事会监事尹晓春汇报了监事会2018年工作报告和2019年的工作计划。
会议期间还针对“江苏力学发展史”的撰写、学术期刊建设、学术道德建设、2019年学会奖项申报等重要事宜进行了审议和讨论,与会理事和代表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2018年,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自我造血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各方面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9年,学会将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建设“一流学会”为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提升“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五大能力;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的学会发展方向、提供精准多元的会员服务产品、打造世界知名的学术活动品牌、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奖项、建设国际权威的智库品牌、提供优质普惠的科普服务、构建开放共享的产学融合服务平台”八个建设方向,坚定信念,抢抓机遇,肩负使命,开创学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摘自江苏省力学学会网站)
2019年1月22日,在河海大学由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委员会主办,河海大学、江苏省力学学会承办的“2019年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举行期间,召开了“工程力学教学报告会”,来自全国46所高校的力学教师参加了报告会。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以“提升力学教学水平、推动工程科学发展”为题、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以“以本为本、以赛督学促教,从数据看如何打造基础力学金课”为题、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Maryna Kuzniatsova 副教授以“Stimulating students’brain activity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material incentives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s a way to improve the human potential of the university”为题、河海大学杨海霞教授以“建三优一高教学资源、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造就工程力学创新人才”为题做了大会报告。与会代表就力学在工程科学研究的作用定位、提升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工程力学“金课”、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校力学品牌专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江苏省力学学会一贯重视力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江苏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力学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同时设立“江苏省力学教学成果奖”,对提高力学教学和青年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
招生招聘
-------------------------------------------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Position at ANSYS, Ann Arbor, MI/Evasnton, IL/ Cannonsburg, PA
We are pre-screening candidates for an opening for an application engineer at ANSYS Inc. prefereably in Ann Arbor, MI.
The job entails providing advanced technical guidance on various aspects of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 with focus on Structural Dynamics to clients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The position requires excellent theoretical fundamentals and experience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 scripting, in the area(s) of vibration, model updating, modal analysis, vibro-acoustics as well as powertrain applications along with capacity to "boil down" complex problems in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and implement numerical models.
Job Summary:
The Application Engineer will proactively consult with ANSYS customers, playing a lead role in supporting important customer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venues for software and value-added consulting services.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 Contribute to advanced technical guidance on structural dynamics, non-linear phenomena, and multidisciplinary-multiphysics applications
· Engage in advanced consulting services: meet with customers, prepare project budgets, author proposals, execute the work
· Create and demonstrate simulation solutions to streamline customer workflows, in support of the software sales processTrain customers on how to use ANSYS software
· Engage in software testing
· Develop and strengthen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ith customers
· Lead/Assist in coordinating and executing all technical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sales opportunity such as customer meetings and product presentations, demonstrations and evaluations
· Other job related duties may be assigned by management from time to time
Prefered Requirements:
· PhD degree in Mechanical, Aerospace, Material/Civil Engineering or related field
· 4 years experience in use of ANSYS Mechanical software, or other commercial FEA software for Structural Mechanics
· Having strong found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SOLID/STRUCTURAL MECHANICS is a must
· Experience in Structural Dynamics, NVH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
· Experience in model updating and parametr identification
· Familiarity with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experience in non-linear FEA
· Experience in durabilit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high/low cycle fatigue
· Experience in customization in solver and interface level such as user material/contacts or and Python scripting such as ACT
· Demonstrate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implement numerical models to obta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to difficult problems
· Demonstrated ability to manage multiple projects and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 Experience i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user subroutines and customization, and Scripting
· Experienc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physics simulation is a plus
· Experience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with sales and marketing personnel is a plus
·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CAD packages (such as Pro/Engineer. Solidworks) is a plus
· Must display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with others in a geographically diverse team environment
· Must have excellent verbal and written English skills
· Must have excellent presentation skills
· Available for consistent travel throughout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occasionally in the rest of the North American sub-regions
· U.S. Citizenship or Permanent Resident is preferred due to access restrictions at customer and prospect sites
To apply:
· Please use : “AE position at ANSYS Ann Arbor” as title
· send your cover letter and CV to: ali.najafi@ansys.com
Research Assistant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t TU Darmstadt
The newly established group for Cyber-physical Simulation at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U Darmstadt in Germany is offering a position for a Research Assistant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Potential research areas include finite element methods, isogeometric analysis, design optimization, multi-scale & multi-physics, data-driven methods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lications.
Starting date for this fully-funded PhD/doctoral position can be April 1, 2019, or later. The position is initially limited to 3 years and can be extended up to another 2 years.
Tasks:
Research in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topic areas: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structural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in particular,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nd isogeometric analysis)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multi-physics or multi-scale effects
· Design, structural and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s
· Data-driven methods connecting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pplication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g., multi-material 3D printing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4D printing, meta-materials and lattice structures
Further tasks include mentoring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rough tutorials, recitations and seminars, as well as assista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duties.
Qualifications:
· Completed degree (masters or diploma) in mechanical or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pplied mechanics, mathematics or computer science, or related fields
Very good fundamental training in mechanics and numerical methods
· Basic knowledge or first research experience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structural or continuum mechanics is an advantage
· Good programming skills, preferably in C++, MATLAB and Python
·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terdisciplinary work, structured working skills
· Didactic skills (communication, motivation, creativity)
· Very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language
How to apply: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application, which should include a meaningful cover letter, in which you highlight your motivation, qualifications and research interests, as well as your CV, certificates and transcripts of grades.
Please send your application documents electronically in a single PDF file and referencing the code no. 8 to Prof. Dr. rer. nat. Oliver Weeger, weeger@cps.tu-darmstadt.de (from March 1, 2019: TU Darmstadt, FB 16 – FG FNB – AG CPS, Dolivostra?e 15, 64293 Darmstadt).
Application deadline is January 31, 2019.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find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position in attached PDF file or on the career website of TU Darmstadt.
More information on Prof. Weeger's research can be found here: http://people.sutd.edu.sg/~oliver_weege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available on the department website. Upon acceptance as a doctoral student,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may also be affiliated with the Graduate School in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at TU Darmstadt.
Interested students who currently only possess a Bachelor degree may consider applying for the Master programs at TU Darmstadt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or Mechanics.
-------------------------------------------
==========================================================================
学术期刊
-------------------------------------------
2018,27(5):1-6.
杨夏明,刘建华,蔡振兵,彭金方,朱旻昊
李上明
徐峰,李德聪,吴国民
刘广,许自然,张广军,孙文钊,康海峰
张来超,崔树鑫,张明
刘芬,刘红武,刘淑慧,王康
张静静,董龙雷
孙黎明,魏迎奇,蔡红,严俊,宋建正,乔芸芸
王飞,王衔,陈涛,顾浩声
王傲寒,董万鹏,张震,董跃福,牟志芳,王兵
谭冰花,赵正,李博
2020版Euro NCAP碰撞MPDB测试对汽车设计的影响
周丹凤,涂金刚
乔学,谷帅,罗晓群
邢本东,王福雨,王向明
-------------------------------------------
========================================================================
网络精华
-----------------------------------------
网友热议科技奖励大会:他们才是最值得追的星
(摘自科学网)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奖。
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和这些获奖团队、项目,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高水平成果和不懈拼搏的风采,科技大家们用自己的艰苦奋斗,谱写了一首首不懈探索、鞠躬尽瘁的生命壮歌,成为人们心中最亮的“星”。
这场盛会也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201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800万”、“他们值得最高流量”、“他们才是最值得追的星”等相关话题受到热议,“致敬两位科学家”“国之重器、无限荣光”等大量留言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大会盛况受到关注
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后的几分钟内,网络媒体上掀起了刷屏潮,网友们纷纷转发相关链接,分享两位科学家的卓越成就。网友“真善美”在朋友圈里激动地说:“这次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看得热泪盈眶,特别是当两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出现的那一刻,满头银丝的老科学家,他们的言谈间充满了对国家、对人民深沉的爱!”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刊发的《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800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提升 全部由个人支配》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祝贺!刘永坦、钱七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文章,一经发布很快获得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网友们纷纷点赞并留言。
网友“向着胜利前进”留言说:“他们是国家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学习的榜样,转发致敬!”网友“乐天”留言说:“首次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其他获奖者颁奖,体现了国家重视科学、看重人才的理念,无限光荣!”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刊登相关报道,如《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等文章受到热议。网友“乘风破浪”说:“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作为一个‘70后’,我从2000年就开始关注这一盛会,以此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1月9日上午8时,“央视新闻”发出微博《关爱科研人员,习近平这些举动很暖心》,讲述了多个暖心感人的细节故事,文章一经发布,阅读量就超过百万次。网友“蒙蒙的萌萌”留言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科学家一起颁奖的行为真的太暖心了,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家的温暖!”网友“一粒小蚕豆”评论说:“作为一名力学研究生,我一直都知道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看到大会才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也要努力加油,向前辈看齐。”
截至1月9日中午,微博话题“国家最高科技奖”阅读量超过1.3亿,讨论量5.6万,评论、点击量持续增长,成为热门话题。
大奖得主备受瞩目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授予5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微博账号“人民日报”所发的一条微博被大量分享:“他们值得最高流量!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名单”,文章配有9张图片,清晰地梳理了自2000年至今全部31位获奖科学家的名单。“人民日报”的另一条转发祝贺的微博有近万次的转发量,成为“2018国家最高科技奖”话题下的热门微博。这条微博介绍了今年的最高科技奖得主刘永坦、钱七虎的生平与成就,其中两位获奖者表白心声:“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必生追求”。
“央视新闻”微博发布了一条23秒的动画,“今天,一起转发,致敬中国科学家!为中国加油!”其中截取了两位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言论片段,钱七虎提到,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科学报国。刘永坦表示,国家对我们的奖励,实际上是对我们这件事情、我们这帮人几十年辛辛苦苦、不求名不求利这种精神的表扬。
“新华视点”连发两条微博:“他为共和国铸就‘地下钢铁长城’,致敬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钱七虎”、“他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致敬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刘永坦”,并分别配有两位科学家工作时候的照片,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国铸器、不断探索。
网友“自然无为”评论说:“钱七虎院士是我的老院长,非常骄傲能成为他的学生,祝老师身体健康长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网友“胖胖胖龙猫”留言:“这才是我们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啊,为祖国做贡献的老爷爷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网友“我爱喝奶茶”表示:“感谢刘永坦院士的海防预警科技和钱七虎院士的‘地下钢铁长城’,这是我们子孙后代永远的财富!”
推崇科学,敬仰科学家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让科学家成为最受尊敬的人”“国家脊梁,民族之魂”……大量的网络留言,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的推崇、对科学家的景仰,让科学的精神深入人心,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追梦之路,这份弥足珍贵的社会共识,是奖励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
央视网发布题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278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获奖》的文章,其中特别提到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进行了调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每人500万元调整至800万元;奖金分配结构调整,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的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
微博账号“人民日报”发布的题为“你好,明天”微博中写道:“正因为科研是冷板凳,所以更需要有激励。让知识被充分尊重,让科学家无后顾之忧,让创新者名利双收,更多智识就能涌流。每个人,都会是最高奖的受益人。”
对于此项举动,网友“云青”说:“提高奖金真的是太应该了,与科学家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所做的贡献相比,这些奖金是理所应当的。”网友“不靠谱and差不多”表示:“奖金再多都不为过,愿一线的科研人员永远没有后顾之忧,给祖国点赞!给科学家们点赞!”
尊重和关爱科技人才,不单是提升对他们的物质奖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必不可少。
央视财经的文章《今天,“大奖”刷屏!一个就“值”1.5万亿元!这些市场也沸腾了》称,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成果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其中,产业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华社的文章《他们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提及,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网友“行胜于言”说:“这是科技的强国之星、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星,是他们焚膏继晷、鞠躬尽瘁,成就一番大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忘初心、不求名利,一心为国!”
网友“水滴石穿”评论说:“科技强,则国家强。国家要强盛、要复兴,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关爱科学家,至关重要。”
正如1月9日“央视新闻”评论指出的:“每一次的科学技术颁奖大会是总结,更是勇攀高峰再出发。我们今天正面临民族复兴重大的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迫切地去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科技创新没有止境,在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都值得人们送上深深的敬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