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47卷,第2期,2019年7月25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 新闻报道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四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 学术会议
PhD student position: Defect Mechanics in Lattice Materials
Ph.D. posi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Houston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
网络精华
◆ 友情链接
=======================================================================================
新闻报道
-------------------------------------------
(摘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53项国家自 然科学奖项目、5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科技部网站 (http://www.most.gov.cn)和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初评通过的2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 4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提名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布。
自初评通过项目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有异议的,可以以书面 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 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并亲笔签名;以 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办按 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相关信息予以保护。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社会奖励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7月12日
(摘自科技部网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 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 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固废资源化”等12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 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 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 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 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 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 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 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 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
——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 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 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 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 。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 ,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 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 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 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 间为2018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 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 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 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 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 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 课题)。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 )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 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 目(课题)。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 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 送。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 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 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7月30日8:00至2019年9月24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 ,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9年9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 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 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58882171。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9年9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 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91,010-58884896。
(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66,010-58884848。
(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75,010-58884876。
(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88,010-58884892。
(5)“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咨询电话:010-58884828。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26,010-58884827。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邮编:100038。
(7)“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057,010-88225093。
(8)“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66,010-88225152。
(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9,010-88225063,010-88225195。
(10)“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80。
(1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0。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
(1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387278,010-88387283。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院五栋大楼B3座5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二处生殖健康及 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组,邮编:100044。
附件:
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
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 家名单)
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5.“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2019年度项目 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 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7.“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 南编制专家名单)
8.“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 制专家名单)
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 家名单)
10.“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 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1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 制专家名单)
1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 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科 技 部
2019年7月15日签发
2019年7月23日发布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STINT)的双边工作计划,双方将在2019年共同资助中国与瑞典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展的合作交流(含小型双边研讨会)项目。
一、 项目说明
1. 资助领域:无领域限制。
2. 资助强度: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40万元/项(本项目无间接费用),瑞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60万瑞典克朗/项。
3. 资助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研究人员赴瑞典的国际旅费和在瑞典访问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以及中瑞小型双边研讨会费用;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资助瑞典研究人员来华的国际旅费和在华访问期间的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以及中瑞小型双边研讨会费用。
4. 项目执行期:3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
二、 申请资格
1. 中方申请人须是2020年12月31日(含)以后结题的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的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合作交流应密切围绕所依托在研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
2. 中瑞双方申请人需分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STINT)递交项目申请,单方申请将不予受理。瑞方申请指南详见https://www.stint.se/en/program/joint-china-sweden-mobility/。
3. 更多关于申请资格的说明,请见《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三、 限项规定
1. 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不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总数限为3项”规定的限制。
2. 不受“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规定的限制。
3. 更多关于限项规定的说明,请见《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四、 申报要求
1. 在线填报申请书路径
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合作交流(组织间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STINT(中瑞)”,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在研基金项目的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申请人用中文完成中文申请书填写并点击提交成功后,再打印纸质申请书。
2. 在线提交附件材料
除在线填写并提交中文申请书外,中方申请人须将下列材料上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1) 英文申请书。双方申请人需共同完成英文申请书(撰写说明见附件1),并作为附件在ISIS系统中提交。
2) 瑞方申请人及参与人的简历。
3) 合作协议(协议模板见附件2)。中瑞双方申请人须就合作内容、交流计划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3. 申请书填写说明
中瑞双方申请书中的项目名称、双方依托单位和双方项目负责人(默认为“中方人信息”栏目和“境外合作人员”栏目的第一人)应严格一致。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对优秀青年人才交流与合作的重视,本项目鼓励双方申请人通过项目加强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并建立新的科研合作关系。申请书正文中应突出优秀青年研究人员(含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瑞合作交流及研讨会中的参与,并说明本项目将如何推动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或创立全新的合作研究内容。
在“项目执行计划”栏目,应按照交流年度,详细列出出访及来访人员姓名、出访及来访日期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以及双边研讨会的日程安排和拟参加研讨会的人员信息。
在“预算说明书”栏目,应按照“项目执行计划”的内容,按交流年度为出访人员的国际旅费、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以及中瑞小型双边研讨会制定详细预算。
4. 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在线提交后,依托单位科研处须在在线申报接收期截止之前登陆ISIS系统审核确认,未经确认的项目将无法成功提交。依托单位科研处审核确认后,申请人须打印系统生成的申请书,经申请人签字、依托单位盖章确认后,寄送1份申请书及附件PDF文件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101房间,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8591)
5. ISIS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9月5日16时。纸质材料集中接收期为2019年8月29日至2019年9月5日16时,纸质文件的邮寄以邮戳为准。公共节假日期内不予接受。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视为无效申请,如有疑问,请致电欧洲处询问。
五、 结果公布
2019年年底网上公布审批结果,获批准的合作项目自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六、 项目联系人
中方联系人:申洁
电 话:010-62327017
Email:shenjie@nsfc.gov.cn
中方申请人在线填写申请书过程中如遇到技术问题,可联系我委ISIS系统技术支持。
电话:010-62317474
瑞方联系人:Mattias L?whagen
电 话:+46(0) 8 671 19 96
Email: mattias.lowhagen@stint.s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十三五”第四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的通告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新时 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四批8个科学部52个重大 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重大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一、定位
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 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二、申请条件和要求
(一)申请条件。
重大项目或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 申请。
部分重大项目对申请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为准。
(二)申请要求。
1.重大项目的资助期限为5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0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2.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课题(部分重大项目的课题设置数量有具体要求的,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 为准),并分别撰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重大项目只受理整体申请,项目申请人应当是其中1个课题的申请人。
每个课题的合作研究单位数量不得超过2个。每个重大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量合计不得超过5个(部分重大项目的 合作研究单位数量有具体要求的,以相关重大项目指南为准)。
三、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不含主要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项目资助的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本年度 不得作为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申请人申请重大项目。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 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3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 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 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 200 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 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 项目、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应急管理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 )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 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项目。
4.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 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重大 项目。
四、申请注意事项
(一)项目申请接收。
1.申请报送日期为2019年8月12日至16日16时。
2.申请书由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负责接收,联系方式如下: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行政楼101房间)
邮 编: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二)申请人注意事项。
申请人在填写重大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时,应当根据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选择科学问题 属性。申请项目具有多重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人应当选择最相符、最能概括申请项目特点的一类科学问题属性。
重大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采取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 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人登陆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 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3.重大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应在信息系统中首先填写“项目申请书”,然后给该重大项目课题申请人赋予课题的申请权限,未 经赋权的课题申请人将无法提交申请。
4.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相关的重大项目名 称,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部分重大项目有具体要求的,按照相关重大项目指南要求填写)。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所申请重大 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说明本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 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应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 位公章;签字和盖章页中合作研究单位公章,若已经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依托单位公章;没有注 册的合作研究单位,应加盖该法人单位公章。
6.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组织专家对建议资助项目进行资金预算专项评审。申请人应当认真 阅读《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 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科教〔2016〕19号)、《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科金发财〔2019〕31号)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要求,认真如实编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 纸质申请书原件。
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其中课题申请书必须先于项目申请书提交,项目申请书待全部课题 申请书提交完毕并确认生成项目总预算表无误后再行提交。
8.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三)依托单位注意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 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19年8月16日16时)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 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
2.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应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
3.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的依托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并附申请项目清单, 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将纸质申请书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时间前(以 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以免延误申请,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重大项目申请材料”。
附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9年7月9日
-------------------------------------------
========================================================================
学术会议
-----------------------------------------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第一轮通知)
2019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 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2019年11月1日~11月4日, 石家庄
会议论文为英文,论文全文集将纳入IEEE Xplore 数据库, 并被EI与SCI(ISI proceedings)审查后收录
主办单位:
中国力学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中国声学学会/The Acoustic Society of China
IEEE-UFFC
承办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智能材料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
一、会议主题
压电材料和声波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各类声波器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坚实基础,也给以高校为主的学术界与快速发展的压电器件行业的互动创造了崭新的机会。随着压电理论研究上的日趋活跃、压电器件产业的多元化和快速繁荣,我们将面临更多来自于产业界实际技术难题的学术交流方面的需求。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应用研讨会在连续举办十三届的基础上,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和IEEE UFFC分会将于2019年11月1日至11月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第十四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应用研讨会,主要议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压电理论(包括微纳米压电理论)/ Theory of Piezoelectricity;
声波理论(表面波、体波等)/ Bulk an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压电器件的设计与分析/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压电器件的加工与制造技术(包括微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制造技术)/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Piezoelectric Devices;
压电、铁电材料及薄膜/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and Thin Film;
压电半导体/ Piezoelectric Semiconductor;
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 Piezotronics and Piezo-phototronics
电、磁、热、弹多场耦合弹性波/ Electrical, Magnetic, Thermal, Elastic Multi-field Coupled Elastic Waves;
复合材料及功能梯度材料中的弹性波/ Elastic Waves in Composites and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超声技术/ Ultrasonics;
振荡器、滤波器的设计与制造/ Oscillators and Filters;
传感器、执行器、俘能器等/ Sensors, Actuators and Energy Harvesters;
超声成像、给药、治疗技术/ Ultrasound Imaging, Drug Delivery and Therapy;
医用超声波及换能器/ Medical Ultrasound and Transducer。
我们热情邀请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并交流研究成果,更欢迎来自压电器件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领导来交流产业界的实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战略,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压电行业的产学研的密切结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会,会议期间将进行优秀学生论文评选,将为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证书和奖励。
二、重要时间
论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8月31日
录用通知发送日期:2019年9月30日
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11月20日
学生竞赛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10月20日
会议召开日期:2019年11月1日至11月4日
三、参会及投稿联系信息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石家庄铁道大学,邮编:050043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房学谦---电话:15232118783;Email: fangxueqian@163.com
聂国权---电话:13785180075;Email: niegq@stdu.edu.cn
大会邮箱:spawda2019@stdu.edu.cn
会议网址:http://spawda.stdu.edu.cn
==========================================================================
招生招聘
-------------------------------------------
PhD student position: Defect Mechanics in Lattice Materials
Uppsala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 with a strong international standing. Our mission is to pursue top-qualit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to interact constructively with society. Our most important assets are all the individuals whose curiosity and dedication make Uppsala University one of Sweden’s most exciting workplaces. Uppsala University has 44.000 students, 7.100 employees and a turnover of SEK 7 billion.
The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is one of the largest institutions at Uppsala University and conducts research with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technical subjects. The department has approximately 360 employees and has its activities at the ?ngstr?m Laboratory and Campus Gotland.
This PhD student position belongs to the research group that is established by a starting grant from the 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Vetenskapsr?det-VR). The group is a part of the Division of Applied Mechanics of the ?ngstr?m Laboratory. Within this Division, we investigat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solid mechanics with application areas within e.g. building technology, packaging materials, biomechanics, energy conversion, and aviation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s often multidisciplinary with both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 and ranges from applied projects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 to academic basic research. A doctoral degree in the subject guarantees exciting future opportunities both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Project description: The project of this PhD position addresses the defect mechanics of lattice materials. Analytical, computational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analyze imperfect lattice materials. The generalized continua will be employed for modeling the material while for mechanical testing, perfect and imperfect lattices will be manufactured by 3D printing.
Lattice materials are formed by periodic arrangement of open building unit cells according which one can classify the material. Depending on the geometry and connectivity, the dominant mechanism of a lattice material can be stretching or bending. These materials have a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in lightweight technologies for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industries as well as bone-replacement biomaterials while, currently,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their behavior in the presence of simple and complex defects is 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The PhD project will be led by Dr. Mahmoud Mousavi, where a generalized continuum mechanics is used to study and engineer the defects in materials with internal architecture.
Duties: The main duties of the doctoral student is to carry out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project and take courses on the advance level (third cycle courses) which supports the doctoral studies related to the project. The duties will also include teaching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al activities (no more than 20 %).
Requirements: The candidate is expected to have a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 with specialization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hysics or equivalent. In particular, a strong background is required in the fields of Solid Mechanics, Continuum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Experience in mechanical testing is also desirable.
Excellent written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is required. Knowledge of the Swedish language is desirable but not a requirement.
Good tim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skills,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as well as team work are additional meriting factors for this position. The environment encourages and expects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 to both individual and group’s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 person meets the general ad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third-cycle courses and study programs if he or she: has been awarded a second-cycle qualification, or
has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s for courses comprising at least 240 credits of which at least 60 credits were awarded in the second cycle, or
has acquired substantially equivalent knowledge in some other way in Sweden or abroad.
Application: Please use the link below. You should includ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your research interests and relevant experience, a CV, copies of diplomas and certificates, thesis (or a draft thereof)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e.g. attested copies and transcripts of completed education, grades and other certificates, such as language test results.). You are encouraged to provide contact information of at least two reference persons.
Rules governing PhD students are set ou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rdinance chapter 5, §§ 1-7 and in Uppsala University's rules and guidelines http://regler.uu.se/?languageId=1.
Uppsala University strives to be an inclusive workplace that promotes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attracts qualified candidates who can con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s excellence and diversity. We welcome applications from all sections of the community and from people of all backgrounds.
Salary: According to local agreement for PhD students.
Starting date: To be negotiated, as soon as possible during 2019.
Type of employment: Temporary 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Ordinance chapter 5 § 7.
Scope of employment: Full time (100 %) temporary employment. The position is limited to a maximum of five year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ition please contact: Associate Professor Mahmoud Mousavi (mahmoud.mousavi@angstrom.uu.se)
Please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by 30 August 2019, UFV-PA 2019/2600.
Are you considering moving to Sweden to work at Uppsala University? If so, you will find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working and living in Sweden at www.uu.se/joinus. You are also welcome to contact International Faculty and Staff Services at ifss@uadm.uu.se.
Please do not send offers of recruitment or advertising services. Applications must be submitted as described in this advertisement.
Ph.D. posi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Houston
job
There is a Ph.D. opening in my research group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to be filled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20.
The research topic is modeling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response of dissipative material systems.
Interested applicants are requested to contact Theocharis Baxevanis (tbaxevanis@uh.edu) with a brief cover letter that includes a summary of skills and copy of CV.
A master's degree in the areas of computational/continuum/fracture mechanics is required.
-------------------------------------------
==========================================================================
学术期刊
-------------------------------------------
2019年第4期
林皋,张鹏冲
薛日野,杜宗亮,郭旭
夏雨,康哲民,龙嘉欣,罗殝,刘靖.
朱红日,季顺迎,刘璐
方圣恩,张培辉
-------------------------------------------
========================================================================
网络精华
-----------------------------------------
钟万勰:与“辛”同辉
(摘自中科学网)
科学研究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系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科学研究适应时代发展,不是看谁先发明的,故步自封、没有超越不行。
钟万勰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中国计算力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先后获1998年国际计算力学协会FELLOW奖、2001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2011年ICCES终身成就奖等。
半个世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力学奠基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从来都是以一名闯将的姿态,冲锋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为我国计算力学事业贡献着他的汗水和智慧。
他始终秉承寓教育于日常的育人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于教书育人第一线,带领着学生们徜徉在力学的奇妙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辛”之美。
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每学期,钟万勰仍然在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上课。问及何以能在耄耋之年矢志不渝、顽强求索,他回答说:“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高水平人才培养,让更多的学生理会‘辛’体系的妙处,与‘辛’‘结缘’。”
挑战“辛几何”创建“辛代数”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从小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国人欺凌的钟万勰,在其父亲、我国电机和电气工程的先驱和奠基者钟兆琳“不做亡国奴、不畏强权”的情怀影响下,一直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他总是以挑战“洋人”的精神,攀登在科学的山路上,振臂高呼:崛起、创新,闯出一番事业来。“别熊,要给中国数学争一席之地”,强调“关键要走对路子”“思路一改,境界大开!”
钟万勰用一生的奋斗,探索着求新之路,在计算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交叉学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国际上力学研究和应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学术界却几乎停滞不前,这令一些有识之士焦虑不已。钟万勰通过阅读外文资料,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应用方法。但当时,大连还没有可用的计算机。
为了打开局面,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的帮助下,钟万勰带领一支小分队到上海去开拓。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全上海仅在市计算中心有两台小型计算机可用,每天只在半夜12点前后给他们安排10~15分钟的上机时间;而且为了准备纸带,还得在清晨6点以前去“占领”为数很少的穿孔机。即便如此,钟万勰已经感到十分满足。
他率领小分队废寝忘食地工作,生病发高烧也来上机。为了赶任务,他经常连轴转,几天几夜得不到好好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钟万勰等人大展才华,用当时国内很少人应用的计算机自动化语言,编制出了从平面框架、空间网架、薄壁杆件到升板结构、国家水塔标准图系列中的三维力学分析等多种程序,使我国在计算力学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巨大差距,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他们编制的程序很快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船舶设计总院、华东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应用,上海电视塔、辽宁与上海的体育馆、上海卫星地面站的大型天线和重庆长江大桥等关键性的力学分析,也都借助他们的软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这以后,他更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组织开发大型复杂结构的多层子结构三维分析集成系统。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调通了这一名为JIGFEX的高水平大型软件系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马克思说:“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钟万勰最珍视的书签上写的就是这句名言。对他而言,挑战“辛几何”,创建“辛代数”就是他脚下的那条“陡峭山路”。
1939年,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赫尔曼·韦尔在运用数学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辛几何”体系,而钟万勰则用多年的艰辛努力,挑战了这个盛行西方半个世纪的体系,并创建了“辛代数”体系。
相较于“辛几何”,“辛代数”体系反其道而行之,摆脱了高深难懂、脱离工程实际的局限性,将分析动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连接起来,创造了国际力学领域一个崭新的标志性成果。
不仅如此,钟万勰在上世纪60年代,在“牛棚里”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了“核潜艇耐压壳体锥柱结合壳体稳定性设计”,确保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潜水。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受到大会嘉奖的4项力学成果中,钟万勰在其中3项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他由讲师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其后,他又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多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984年,中国计算力学协会正式成立,钟万勰被推举为该协会的首任主任委员。1986年,他率团出席了世界计算力学协会成立大会,并被推举为该协会执委会的11位常务执行委员之一,任职至今。
践行振兴民族之责任
钱学森曾致信钟万勰创建的“辛”体系:“是您使弹性力学的工程计算体系适应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要求,真是立了大功!”
这也是钟万勰为何不辞辛苦传授“辛”体系的深刻用意。为此,钟万勰不仅在大连理工大学讲学,还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作过系列讲座。
近年来,钟万勰把“辛”体系按照祖冲之方法论进行归结,找寻中华民族科学之“根”。“教书育人”“课程思政”被融入他教学科研的每项工作中。研究生牛勇说:“钟院士上课经常强调中国文化,对我影响非常大。”
“我讲的课总是扣住我们国家的需要,研究数学是为了应用,不是玩数学,没有应用,我们做它干什么?不懂就要去探索,我讲的只是基础,不能包打天下。”钟万勰说。
让计算力学这一应用基础学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是钟万勰一生秉持的信念。上世纪70年代,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中在国内异军突起,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而钟万勰就是这支队伍中冲锋陷阵的闯将。
科学研究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体系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科学研究适应时代发展,“不是看谁先发明的,故步自封、没有超越不行”。钟万勰讲授自己学术体系的创建过程,以此教诲学生创新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钟万勰深入地分析了现代控制论的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将最优控制理论、哈密顿数学理论引入到弹性力学,开创“辛”数学方法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将结构力学中的混合变分原理和子结构凝聚算法移植到最优控制,形成了黎卡提方程的精细积分法,获得计算机上的精确解。这是一个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算法,解决了现代控制论中的关键性难点。精细积分方法现已被扩展到广泛的工程和科学领域。
传统“辛”体系与计算科学融合不足,而钟万勰的“辛”体系在“离散分析”基础上,又经过4年研究,成功引入数值计算,这样分析动力学、分析结构力学经“离散”分析,便可进行数值计算。钟万勰还率团队为这一理论体系设计了系统软件,理论成果得以应用,适应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需要。
而且,钟万勰的“最优控制理论”对机器人快速机动操作,制导武器的精确打击和拦截,卫星编队队形的重构以及飞机起飞、降落阶段的姿态调整等,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潜心育人 矢志一生的追求
在学生眼中,钟万勰有儒雅气质、广阔胸怀。数十年间,他培养学生百余人,有的留在大连理工大学,有的在大江南北为国效力。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不会忘记东山红楼里那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都会想起导师钟万勰在那里给他们讲过的理论和推倒演算。
如今,这位85岁的老人每学期仍然在为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上课,一周两次,雷打不动。
“每周两次课,您累不累?”“怎么不累,这是个力气活。”85岁的老人每次上课前都少吃饭,他说:“少吃,胃里没负担,保持力气。”
从家到办公室,虽然道不远,可钟万勰要歇两回,一次吃药,治心脏病的药;一次休息。
“您完全可以不上课呀?”钟万勰连用三个“不”,态度坚定地说:“不敢轻视它,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上课是热身,使我始终处于研究状态,同时也带年轻教师。”
教书育人,教的是知识,培育的是心灵。
钟万勰弟子、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吴承伟至今仍记得十几年前,他在窗下看到老师身居45平米小屋,大夏天光着膀子在计算机旁工作的感人一幕。他说:“那一刻,让我对钟先生肃然起敬。”
钟万勰讲授的课程是“经典力学‘辛’讲”,他亲自编写教材,免费发放给学生。虽然腿脚不便,但不麻烦别人,自带个“小墩子”,放在讲台旁,方便上下。只是去年冬天做了心脏手术后,原来的“小墩子”迈不上去,学部两位年轻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另做了一个踏台。
这是传承的力量。
凡是听过钟万勰课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他的民族气节、传统文化底蕴从讲课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小看给学生上课,我还要把教材再修改,把祖冲之愈加突出写在前边”。近年来,钟万勰把“辛”体系按照祖冲之方法论进行归结,找寻中华民族科学之“根”,扬中国人志气。可以说,“教书育人”“课程思政”在钟万勰这里发自肺腑,真情实感地融入他教学科研的每项工作中。
钟万勰用自己不断超越、不懈求“新”的一生对学生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总随别人走,能随出原创成果吗?原创是闯出来的,不是随出来的。”“有人说我的‘最优控制’和‘洋人’不一样,我干吗和‘洋人’一样,我做出来的就好使,你做不过我!”支撑钟万勰一生敢闯敢拼的是他不崇尚“洋人”,骨子里那股傲气和勇气。“不要迷信‘洋人’,‘洋人’也有误区,我们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来”“闯出特色思路”;这些话语穿插进他讲课中、与学生的交流中;“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总是放在他出版的书籍以及给学生编写的教材封面上。
研究生肖文灵说:“我以前认为‘辛’是计算机方面的,但我现在明白,应该怎么样使之跟力学相结合,钟院士给我们指出了大方向,怎么走前面的路,很受启发。”
钟万勰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换来的是一连串闪光的记录。“我虽然老了,但新课题我都愿意做,机会来了,就得抓住!”钟万勰斗志不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