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48卷,第5期,2019年12月10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科学基金改革将完善6个机制、强化2个重点

     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第三届比例边界元法最新进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2019全国实验力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学术会议        

      SYMPOSIUM ON SOLID MECHANICS

      招生招聘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in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h.D. posi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UBC

    学术期刊 

    《计算机辅助工程》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蔡美峰:以赤子之心向岩层深处开掘

    10年,这项用于大脑的自主研发医疗技术拯救了近万人!

   友情链接

   

 

=======================================================================================

新闻报道
 

-------------------------------------------

  

 

科学基金改革将完善6个机制、强化2个重点

(摘自科学网)

 

12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举办“科学基金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改革方案及最新进展。他表示,未来自然科学基金委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大任务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中,将推行完善6个机制、强化2个重点等新举措,确保改革目标实现。

其中,6个机制包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重大类型项目立项机制、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多元投入机制;2个重点则包括原创探索计划、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

“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通过努力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原始创新与人才培养两大重点,力求建成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李静海强调。

记者从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有关这些政策的细则目前正在酝酿中,有望在2020年公布。

2018年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的资助导向,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拉开序幕。

为推进此次改革,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完善评价机制、优化学科布局等方面布局了多项工作,包括探索了基于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即将开展“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评审机制等。

据了解,这次改革的背景包括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研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大势所趋、开放合作走向深入等。

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各国科研资助机构会商国际科技发展形势,探索科研资助工作的改革路径。来自英国、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士、以色列、日本、韩国、土耳其等21个国家及地区的30所科研资助机构或国际组织的代表与学者共8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返回本期目录栏]       

 

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摘自科学网)

各有关单位、专家:

一、提名要求

(一)专家提名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提名1人(组织)。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可联合提名1人(组织)。

2.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提名1个项目。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含)以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含创新团队)项目的第一完成人:3人可联合提名1个项目。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提名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

提名专家年龄不超过70岁(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194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年龄不受限制。

提名专家每人每年度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限1项,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责任专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责任专家应在本人从事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内提名。3名专家联合提名时,与提名项目任一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1人。

3. 提名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的专用项目的部门应具备相应的保密资格,专用项目只接受相关部门的提名,不接受专家提名(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二)单位提名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提名数量不限。请注重提名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技术专家。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上提名数量不限。各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提名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的优秀项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提名数量不限。请注重提名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外国人或组织。

(三)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提名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专著)应当于2016年12月3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提名项目(含创新团队)的完成人。

3.2018年度、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4.经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受理公示后提交评审但未授奖的相关项目技术内容不得提名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5. 提交2019年评审但未授奖的创新团队,再次提名需间隔1年。

6.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提名。

7.专用项目的相关内容应当在提名前已定密,并需提供相应的定密文件。

(四)提名程序

1.提名申请

专家提名前,由责任提名专家通过本人电子邮件向我办提出申请,并同时抄送其他提名专家和项目联系人。申请格式见《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提名申请表》(附件2),电子邮件及附件标题为“专家提名申请表——奖种——所有提名专家姓名”。

单位提名前,通过电子邮件向我办提出申请(专用项目需书面报送我办专项奖励处),申请格式见《国家科学技术奖单位提名汇总表》(附件3),电子邮件及附件标题为“单位提名申请表——提名单位名称”。为增强提名工作的严肃性,提名单位需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单位提名汇总表》首页加盖本级科技主管部门公章,将盖章页电子扫描件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

我办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回复提名者。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的,由我办发送提名号和密码。

提名申请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

2.提名公示

提名单位应通过网络或书面进行公示,同时,提名单位、提名专家应责成项目所有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需按照《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自然日。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提名。。

公示情况需在网络填报截止前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其中提名单位上传提名单位公示情况,提名专家上传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公示情况,完成人所在单位公示情况提交给提名单位、提名专家备查,无需上传。专用项目的公示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办专项奖励处。

二、提名书填写要求

提名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提名单位、提名专家按照《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附件5)要求,客观、如实、准确、完整填写。创新和应用情况强调客观佐证材料,强化诚信承诺,加大抽查核查力度。

通用项目可以于2019年12月10日起凭提名号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专用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提名系统填写(2019年12月31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获取),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提名。

三、提名材料报送要求

请提名单位、提名专家按规定做好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

(一)专家提名

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请勿另加封皮,由责任提名专家直接寄送或委托工作人员报送我办。

(二)单位提名

以正式公函的方式报送提名材料。发函要求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等提名单位应是人民政府或办公厅发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应是主管科技奖励的有关机构发文,国务院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等提名单位应是部或办公厅发文,社会力量设奖的提名单位应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提名单位报送的材料包括:(1)提名函1份,内容应包括提名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国家科学技术奖单位提名汇总表》;(2)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主件和附件一并装订,A4规格纸张,打印方式单双面不限,竖向左侧装订,以“一、候选人基本情况”或“一、(项目)基本情况”作为首页,请勿另加封面;(3)专用项目还须提交提名书及汇总表的电子版,按提名单位统一刻录在1张光盘上。

(三)其他情况

1. 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如参与过涉密项目的研究,需候选人所在单位或有权审批项目密级的相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提名材料脱密审查证明,并加盖公章。该脱密审查证明随提名材料一并提交。

2. 对于通用项目,如提名书项目名称与公布名称填写不一致,提名单位应在提名函中说明。

3. 专用项目须由专人报送我办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还需提交2套科普作品。

5. 提名单位、提名专家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4),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加盖提名单位公章或提名专家签名。

四、提名时间要求

(一)网络填报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提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分类确定各提名单位、提名专家网络填报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2020年1月20日中午12:00截止。

2.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2020年1月21日中午12:00截止。

3.协会、学会等其他提名单位,提名专家,2020年1月22日中午12:00截止。

(二)提名材料报送时间

2020年2月11日至12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咨询电话及联系方式

李小萌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张 震 010-68598485(通用项目)

樊 颖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赵谷声 010-68581756(专用项目)

增加或修改单位名称、社会信用代码:010-68583070

电子邮箱:nostaxxc@mail.nosta.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提名材料”)

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1.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修订版)

2.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提名申请表

3.国家科学技术奖单位提名汇总表

4.回避专家申请表

5.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

下载: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含正文和附件).zip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9年11月28日

2.提名公示

 

[返回本期目录栏]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德国研究联合会(DFG)双边合作协议, 2020年双方将共同资助中德合作研究项目,以促进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项目说明

(一)资助领域

申请人可在以下4个领域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合作:

1. 数理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A下设申请代码,建议填写至最末一级)。

2. 地球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D下设申请代码,建议填写至最末一级)。

3. 工程与材料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E下设申请代码,建议填写至最末一级)。

4. 信息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F下设申请代码,建议填写至最末一级)。

未按要求填写申请代码1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二)资助强度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0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

(三)项目执行期

本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申请人应按管理办法要求提交项目进展报告,项目执行期结束后应提交结题报告。

 二、申请资格。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申请本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1. 中方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应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或承担过3年期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或青年项目。

2. 合作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项目申请应体现强强合作和优势互补。

3. 德方合作者应符合DFG对本国申请人的资格要求,并按照要求向DFG提交申请。单方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DFG项目征集指南链接:https://www.dfg.de/foerderung/info_wissenschaft/info_wissenschaft_19_81/index.html

4. 更多关于申请资格的说明请见《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三、限项规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包括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中德(NSFC-DFG)合作研究项目”属于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人申请时须遵循以下限项规定:

1.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2. 正在承担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本项目。

3. 作为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申请人申请本项目,计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包括项目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总数限3项的范围(但参与承担或者参与申请的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除外)。

4.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关于申请数量的其他限制。

四、申报要求

(一)在线填报路径

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nsfc.gov.cn/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中文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组织间合作研究(组织间合作协议项目)”右侧的“填写申请”,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DFG项目(中德)”,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基金项目的批准号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

(二)在线提交附件材料

除在线填写并提交中文申请书外,中方申请人须将下列材料上传至中文申请书的“附件”栏中一同提交:

1. 英文申请书,即德方合作者向DFG提交的英文申请书全文副本。

2. 合作协议(协议参考范本见附件)。合作双方须就合作内容及知识产权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合作协议。

未按要求提交以上附件材料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三)报送材料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申报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

1. 电子版申请书须经依托单位科研处在在线申报接收期截止之前登陆ISIS系统审核确认后提交,未经确认的项目将无法成功提交。依托单位科研处审核确认后,申请人须打印系统生成的纸质申请书及附件,经申请人及参与人签字、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盖章确认后,寄送1份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接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101房间,邮编100085,电话:010-62328591)。欧洲处不直接接收项目申请材料。

2.ISIS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20年1月2日至2020年2月12日16时。纸质材料集中接收期为2020年2月6日至2020年2月12日(法定节假日除外),纸质文件的邮寄以邮戳为准。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不予受理,如有疑问,请致电欧洲处询问。

五、结果公布

2020年底公布审批结果,获批准的合作项目自2021年1月开始执行。

六、项目联系人

中方联系人:

申洁

Email: shenjie@nsfc.gov.cn

电话:010-6232 7017

中方申请人在线填写申请书过程中如遇到技术问题,可联系我委ISIS系统技术支持。

电话:010-6231 7474

德方联系人:

Wolfgang Wachter

Email: wolfgang.wachter@dfg.de

电话:+49 (228) 885-2454

Claudia Bordach

Email: Claudia.Bordach@dfg.de

电话:+49 (228) 885-2542

附件:合作协议参考范本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委员会办公室

国际合作局

2019年12月2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第三届比例边界元法最新进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宁波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河海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三届比例边界元法最新进展研讨会”在宁波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章子华博士担任大会主席,宋崇民教授担任共同主席,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等国家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林皋院士和宋崇民教授分别致辞,宁波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荣跃教授介绍了宁波大学以及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发展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建设情况。研讨会上,林皋院士、宋崇民教授、新南威尔士大学Johanna Eisentraeger博士、印度理工学院Sundararajan Natarajan博士、宁波大学章子华博士等15位学者分别做了会议报告,介绍了各自在比例边界有限元方面的研究成果。12月1日,宋崇民教授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开设了比例边界元的短期课程,系统的讲解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d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简记为SBFEM)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高效、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该方法由John P. Wolf 教授和宋崇民教授于1997年提出,是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新型半解析半数值方法。该方法能很好的解决工程结构静动力响应、流固耦合和热传导等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土木工程和力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不仅有力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比例边界元法相关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也有效提升了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返回本期目录栏]       

 

2019全国实验力学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承办的2019全国实验力学研讨会(广州)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为华南理工大学黄培彦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组委会主席为广东工业大学李丽娟教授和郭永昌教授。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白以龙院士、谢和平院士、于起峰院士、魏悦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等近200名代表。

本次大会的开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丽娟教授主持。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陈卓武教授代表承办方在会议上致欢迎辞。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教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致辞并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的工作动态。大会共同主席、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兴龙教授介绍了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近期的工作进展和本次会议的精神,并代表专委会感谢组委会为筹办本次会议所做的精心准备工作。

本次会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实验力学的发展与机遇”的主题,邀请了6位不同行业的专家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港珠澳大桥局苏权科总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清华大学王习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李丽娟教授、天津大学仇巍教授分别做了《岩石力学前沿探索》、《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高速列车动力学实验技术》、《材料疲劳损伤行为的SEM原位试验与工程应用》、《海洋服役环境下 FRP 筋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实验研究》、《拉曼光谱力学实验新方法与若干应用》的主题报告。与会代表与大会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并相互交流了近期的学术成果。会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大会报告非常精彩,收获颇丰。

会议期间,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与《实验力学》编委会联合举行了工作会议,就今后一段时间两委会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

[返回本期目录栏]       

========================================================================
 
学术会议

-----------------------------------------

 

 

SYMPOSIUM ON SOLID MECHANICS

 

 

Symposium Co-Chairs: Dr. Hamid Akbarzadeh and Dr. Dan Romanyk

Call for Papers – Submission Deadline: January 15, 2020

THE SOLID MECHANICS SYMPOSIUM OF CANAD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e Solid Mechanics Technical Committee of the CSME invites you to submit a paper or an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olid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Materials, Biomaterials, Multifunctional Structures, and Energy Systems to the 2020 CSM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to be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 in Charlottetown, Prince Edward Island, from June 21-24, 2020.

ABSTRACT/PAPER SUBMISSION

The submissions to the Congress are in two formats:

· Abstract: 400-word maximum

· Full-length paper*: 6-page maximum

* Full-length paper submissions will be considered in the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and/or Special Issue of Transactions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lease submit your paper/abstract in PDF format (using the template) to the appropriate track (Solid Mechanics Symposium) for consideration.

IMPORTANT DATES

· January 15, 2020: Submission of Abstract/Full Paper

· February 28, 2020: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to Authors

· March 16, 2020: Submission of Final Paper (where applicable)

· April 15, 2020: Early Bird Registration Deadline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www.csme2020.com.

CONTACTS

Symposium Co-Chairs: Dr. Hamid Akbarzadeh (hamid.akbarzadeh@mcgill.ca) and Dr. Dan Romanyk (dromanyk@ualberta.ca)

Congress Co-Chairs: Dr. Ali Ahmadi (aahmadi@upei.ca), Dr. Nick Krouglicof (nkrouglicof@upei.ca)

Program Co-Chairs: Dr. Bishnu Acharya (bacharya@upei.ca), Dr. Kaaren May (kmay@upei.ca)

Conference Email: csme2020@upei.ca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in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i

I am sharing this position on behalf of Prof. Tim Dodwell, University of Exeter:

The position is a 2-year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ship within the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The role will work with Turing AI Fellow Prof Tim Dodwell .

Summary of the role

The position will be initially held in Exeter for the first year, but the research fellow will be offered to spend an extended period to be based at the Alan Turing Institute within their second year.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osition to be extended beyond the 2 years, subject to performance.

The position is split between two parts, which will run side-by-side for the length of the contract:

(1) Role on Turing AI Fellowship Project - 50% of the role will be spent working directly on aspects specific to Prof Dodwell's fellowship. In particular, for this role, we are looking to appoint someone to work on'Bayesian Multi scale Methods' (further details can be found here). Thiswork is an excit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Prof. Girolami (Cambridge), Prof. Marzouk(MIT) and the Henry Royce Institute.

(2) Individually Lead Research Challenge - for 50% of the role the fellow, in collaboration Prof Tim Dodwell, the follow will work an area proposed of their choice. This should be an ambitious research topic, which complements wider activities in the Data Centric Engineering,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In the application, a short description (less than page) which highlights the open research challenge, potential new collabor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cientific and wider impact should be highlighted. An appropriate budget will be made available to fellow to support their research and collaborations.

Please find the official advertis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Best wishes

Amir

  [返回本期目录栏]

 

PhD position in IMDEA-Materials on Multiscale modeling of lattice materials fabricated by AM

The research group of Multiscale Materials Modeling at IMDEA Materials is seeking a PhD candidate - Multiscale mechanical modeling of metals

(Ref: MOAMMM_JS-RA01)

to carry out a PhD in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The candidate will develop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fracture of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in superalloys for aeronautical components. Activities will be carried out within the Multiscale Materials Modeling group. Developments will be based on crystal plasticity theory to model the behavior at the single grain/dendrite level, and computational homogenization to expand the simulation to the scale of the heterogeneous polycrystalline microstructure, in particular combining finite elements and Fourier transform-based numerical approaches.

The research will be part of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coordinated by a world-leading aerospace company, which will involve other PhD theses and postdoctoral project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of aeronautical superalloys. Close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ial partners will ensure that the research meets industrial standards. Joint experiment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Micro- and Nano-Mechanics group at IMDEA will provide the researcher with extensive experimental data to validate computational developments.

The candidate will learn advanced concepts in materials modeling, nonlinear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s, FFT solvers, aeronautical superalloys, and gain hands-on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programming for multi-scale and multi-physics modeling. The student will get experience in a technological field with high employability

Starting date: as soon as possible

Requirements: The optimum candidate should have a Master in Materials scien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s, Physics or similar or finish it this academic year. High level of English is mandatory.

In addition, knowledge of some of the following fields will be positive

Continuum Mechanics, finite elements

Programming skills (python, C++ fortran)

Materials science.

Conditions: - Starting date: Available immediately; open until filled.

Full time contract including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Enrolment in an academic PhD program.

Contact: Interested candidates please send your CV indicating the job reference, reference letters, and your academic grades, to:

http://jobs.materials.imdea.org

or send an email to

javier.segurado@imdea.org

Attachment: Predoc-MMM_MOAMMM.pdf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9年第28卷第4期

 

返回舱着陆姿态和动力响应的DEM-FEM耦合分析

 梁绍敏,王永滨,季顺迎

动车组司机室空调蒸发器气动噪声数值仿真

 韩铁礼,潘德阔,贾尚帅,张军

基于主S-N曲线的带止裂槽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及改进

 任浩,卢序鑫,聂春戈,刘燕

随机振动和谐波载荷下基于相对位移分析的结构间隙变化评估

 胡杰

复合材料磁悬浮列车车体结构数值模拟(II)——车体结构性能数值模拟试验

 王人鹏,周勇,程玉民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力学进展

力学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蔡美峰:以赤子之心向岩层深处开掘

(摘自科学网)

 

“我可是《光明日报》的老朋友。”没等记者开口问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蔡美峰就握住记者的手,笑着说。

随即,蔡美峰向记者展示了一份1990年11月8日的《光明日报》,那天的头版头条《问渠哪得清如许——记留澳博士研究生蔡美峰》,记录了他毕业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

曾经,那位说出“归国效力,天经地义”的博士毕业生,如今已是国际著名岩土工程专家。

1943年,蔡美峰出生于江苏如东黄海边。他出生刚三个月,父亲出海时不幸去世,母亲孤身一人拉扯4个孩子。贫苦的乡村生活是他成长的起点。后来,蔡美峰以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于工程力学本科专业。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他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入学面试时,岩石力学学科领域专家于学馥教授问蔡美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以前,你是搞上天(火箭发射)的,现在要入地,行吗?”蔡美峰回答:“我能吃苦肯学习,干什么都行。”

蔡美峰没想到,当时的回答成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的专业领域从工程力学转入采矿工程。

采矿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性既在于开采结构的设计,也在于对开采条件和环境的研判。采矿的理论基础是力学,经过工程力学本科训练的蔡美峰,深感自己在采矿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蔡美峰说:“以前,采矿被很多人看不起,大家认为采矿就是刨地三尺,没有学问,也不是一门科学。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越来越举足轻重,特别是与国外相比,我国采矿工程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使人们逐渐重视采矿领域的科技应用。”

采矿其实是力学问题,地层本身存在地应力,在没有开采活动的时候,地层处于自然平衡状态。蔡美峰介绍,采矿开挖活动打破了这种平衡,引起地应力的释放,正是这种地应力的释放荷载导致采矿岩体的变形和破坏。

根据实际地应力进行合理的采矿开挖设计,保持采矿工程的稳定性,这项技术重要且复杂,测量误差可能造成上亿元的浪费。

20世纪80年代末,蔡美峰去澳洲留学,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测量地应力。由于资金和人员缺乏,当时,他自己要将试验需要的几十公斤岩石块从试验台上搬上搬下,在一尺半的试验台底部爬进爬出。没多久,连原先的导师都调走干别的项目去了,但是他却经受住脑力、体力的磨炼,继续坚持研究,被称作“采矿系最辛苦的研究生”。

结束完留学生涯,蔡美峰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应力测量技术,并开始在国内推广。

在摆放着各种测量仪器和部分采矿机械模型的办公室里,蔡美峰向记者介绍地应力的测量方法,并不时在纸上画着示意图。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浅层的矿产很快就要采光了,现在需要向更深层次进行开采,这就是深部开采。”如今,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控制与优化设计方法、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深部开采岩爆预测与防控技术,是蔡美峰的主要研究内容。

年逾古稀的蔡美峰,依然领衔多项国家研发技术重点专项:“我的目标是,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在开拓先进的采矿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0年前,在本报那篇报道旁,还刊载了一篇短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文中写道:“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对祖国、对人民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始终牢记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返回本期目录栏]

10年,这项用于大脑的自主研发医疗技术拯救了近万人!

(摘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樊攀)11月26日是首例清华脑起搏器临床植入10周年的日子。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清华大学首例清华脑起搏器临床植入十周年座谈会获悉,10年来,这项技术已累计植入患者近万人,受帕金森疾病困扰的大脑正被这项技术“唤醒”。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病。最初患者的手和足表现出节律性震颤,行动迟缓,系鞋带、纽扣,穿脱鞋袜困难,患病后5年至15年,渐渐丧失活动能力。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且每增加一岁,患病风险增加2%,我国帕金森患者总人数预计已超过300万。

“脑起搏器的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高达二三十万元,让患者用得起就只有国产化的道路。”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介绍,脑深部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是一种针对帕金森病的刺激疗法。脑起搏器的电极植入患者脑内、脉冲发生器植于胸前皮下,产生的高频电刺激脉冲能抑制大脑过度兴奋状态,减轻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2003年,清华大学脑起搏器工程化攻关工作正式启动;2009年,北京天坛医院进行了第一例临床试验手术。接受首例手术的赵先生手术前已有8年帕金森病史,出现了手脚抖动、面部表情僵硬等症状。

开颅、定位、电极植入……在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将我国自主研制的脑起搏器第一次植入了患者体内。经过术后半年多的恢复,赵先生行动完全自如,甚至能跑步、踢球。赵先生的儿子说,因为植入了脑起搏器,他父亲在患帕金森病约20年后仍保持着较好的生活状态。

数据显示,清华脑起搏器迄今累计植入患者已超过9000人,覆盖全国近240家医院,国内植入占比超过60%。

从植入一例到植入近万例,十年来,一项项关于脑起搏器的技术难题正在被攻克:实现帕金森病运动与步态障碍的同步治疗,采用先进技术防止患者在脑起搏器充电时被灼伤……李路明说,团队在脑深部信号记录与同步传输、磁共振相容、变频刺激、远程程控等方面的新进展推动我国在脑起搏器等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实现了“疗法更先进,充电更安全,电极更可靠,程控更方便”等四个技术领先优势。2019年1月,清华脑起搏器项目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依然存在局限,为什么能通过脑起搏器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干预来治疗疾病,我们的认识也在深入中。”李路明说,脑起搏器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成果,希望未来能把脑起搏器做得更小、更安全、更智能、更可靠,让更多患者生活更有尊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