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动态”文摘,第50卷,第6期,2020年6月25日

 

编辑组:http://jsstam.org.cn/mechbrief/bwh.html

投稿信箱:mechbrief@hhu.edu.cn

过刊浏览与下载:http://jsstam.org.cn/mechbrief/

订阅或退订网址:http://jsstam.org.cn/mechbrief/register.html

编者按:《力学动态》文摘由江苏省力学学会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主办每月10日和25日发送,免费订阅、自由退订。欢迎发布信息、交流体会、共享经验

                


本期目录:

     新闻报道    

     关于受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

     中国力学学会被中国科协表扬为优秀扶贫学会

     2018-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常规抽查情况通报

    学术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通知

      招生招聘   

      Postdoc position in nanomaterial simulation

      PhD vacancy (3 years) on mechanical testing of recyclable

    学术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网络精华  

    破“四唯”不能走极端,没有评估就没有进步

    拔尖计划 2.0致力寻找天才、怪才

   友情链接

   

 

=======================================================================================

新闻报道
 

-------------------------------------------

  

关于受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通告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注册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启动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以下简称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受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申请注册要求

1.2020年度依托单位注册申请的受理工作,自2020年7月3日开始,至8月5日16时截止(法定节假日不办公)。

2.申请注册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按照《注册实施细则》及本通告要求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经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批后注册成为依托单位,未批准注册的单位不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申请注册程序

(一) 注册预申请。

申请单位请于7月3日-7月30日16时访问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点击“新单位注册申请系统”,进行单位注册预申请。请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1.申请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否则注册预申请将不予通过。

2.申请单位法人证书“业务范围”中应当包含“科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否则注册预申请将不予通过。

3.申请单位应为公益性机构,非公益性机构预申请将不予通过。

4.申请单位在提交预申请后3个工作日进入“新单位注册申请系统”查看受理状态,预申请通过并获得受理号后方可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填报。

(二)申请书的填写。

申请单位应当进入“新单位注册申请系统”在线填写申请书并提交电子版,同时打印纸质申请书一份并签字盖章,申请书纸质原件应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申请单位应当对所提交注册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申请材料内容不得涉及保密信息。

(三)申请注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公益性机构,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注册为依托单位:

1.具有从事基础研究活动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科研人才建设培养能力;

2.具备一定的基础研究能力,申请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应承担国家或省部级基础研究项目且项目绩效产出(基础研究论文、专利、专著等)效果良好;

3.具备开展基础研究所需的基本设施、配套实验条件和科研平台等;

4.具有完善的单位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单位法人责任;

5.具有专门的科学研究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管理办法,设置“专人专岗”联系人制度;

6.具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以及单位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7.具有必要的资产管理机构和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流程细则等制度;

8.具有必要的科研诚信建设机构和人员配备,以及科研诚信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等制度;

9.应当开设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课程或开展相关内容教育培训;

10.具有健全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四)注册申请材料的报送。

1.申请单位应当提交的注册申请材料包括:

(1)申请书;

(2)独立法人资格证书副本的复印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复印件,若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则无此项;

(4)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的复印件;

(5)其他附件材料。

其中(1)-(4)材料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在第(2)-(4)项材料的正面标注“此复印件仅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注册使用,他用无效”字样,覆盖在证件中的非关键字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所属机构,不能提交前款中第(2)、(3)项材料的,应当提供师级以上上级管理机关对该单位是否从事科学研究的证明原件。

2.申请单位应当于8月5日16时前将完整的注册申请材料(采用单面打印,不加封皮的普通装订),送交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行政楼101房间)。采用邮寄方式的单位,请在截止日期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速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标注“单位注册申请材料”。

(五)注册申请材料的修改与补齐。

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注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注册申请材料中存在问题的,允许申请单位进行一次修改或补齐材料,通过预注册所留E-mail通知申请单位联系人。申请单位应当在8月20日16时前将符合要求的修改或补齐材料交至自然科学基金委,对逾期提交或修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将不予注册。

(六)申请单位的审核与审批。

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管理能力以及基础研究能力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于11月将审批决定通知申请单位。申请单位也可访问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询批准注册的依托单位名单。

三、联系方式

1.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

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

邮政编码:100085

2.自然科学基金委联系部门及电话:

计划局(申请注册咨询)010-62325277

62326980

62327216(传真)

财务局(银行开户信息咨询)010-62326760

62329112

信息中心(技术服务咨询)010-62317474

材料接收组(接收申请材料)010-62328591

附件:申请依托单位注册流程示意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0年6月15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中国力学学会被中国科协表扬为优秀扶贫学会

(摘自中国力学学会网站)

 

近日,中国科协对在抗击疫情、扶贫攻坚等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学会和个人进行了表扬,中国力学学会被表扬为优秀扶贫学会。本次共有50家优秀抗疫学会、19家优秀扶贫学会、10支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10名优秀科技志愿者和28名优秀基层科协“三长”受到表扬,这是中国科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协工作和群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精神,迎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所开展的表扬活动。

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扶贫攻坚视为学会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期中央定点扶贫工作要求,提升学会服务基层的能力,2019年中国力学学会联合河北工业大学赴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开展科教扶贫工作,先后开展了以“励志青春,协力同行”为主题的报告会和下基层深入了解村乡帮扶需求的调研座谈活动,为学会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中国力学学会将以本次表扬为前行动力,进一步发挥学会智力优势,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决战决胜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会工作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本期目录栏]            

 

 

2018-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常规抽查情况通报

(摘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一、基本情况

2018-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委托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以抽查的方式,分别对山东、上海和广西地区49个依托单位的面上、青年、重点、优青、杰青、创新群体等8类合计707个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了检查,抽查项目资金总额95847.72万元。从检查结果看,大部分依托单位都基本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和制度,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将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制定了内部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审批制度,相关内控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基本健全,执行较为有效,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支出真实,列支范围基本符合规定,总体情况较好。

二、发现的问题

检查中也发现了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部分依托单位存在的问题:

1.超范围列支项目资金。主要表现为从项目直接费用中超范围列支通用办公用品费、汽油费、停车费、办公及个人电话费、在职人员工资津贴、毕业论文答辩费、研究生奖学金等。

2.超预算列支项目资金。主要表现为从项目直接费用中超预算列支设备费或管理费。

3.结题决算与账面支出不符。主要表现为提交的结题决算表与账面实际支出不一致。

4.项目资金支出渠道不规范。主要表现为项目资金来源计入依托单位的基本账户,资金支出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未能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5.随意调账变动支出。主要表现为将其他项目不符合规定或超出预算的支出调入科学基金项目列支。

(二)个别依托单位或个别项目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未及时修订完善。个别依托单位制定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未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及补充通知及时予以更新修订。

2.项目资金未进行单独核算。个别依托单位将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与本单位的科技发展基金或配套经费混同核算,或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过程中未按科学基金单独核算。

3.挂账未及时处理。个别项目长期借款未及时报销,项目结题后仍未及时处理。

4.报销凭证存在连号或跳号现象。个别项目的差旅费报销凭证存在不合理连号或跳号的现象。

三、处理情况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下达整改意见函,责成相关依托单位限时整改,对不合理支出进行纠正。对问题较严重的2家依托单位,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通知相关规定,给予了警告,并计入信誉档案,作为依托单位信誉评级和绩效考评的依据。

四、相关要求

为进一步加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申以下意见和要求:

(一)明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职责。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通知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法负责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并对项目资金进行具体管理和监督。依托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体制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应当依法据实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并按照项目批复预算、计划书和相关管理制度使用资金,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依托单位的监督检查。

(二)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财政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通知,规定了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标准以及相关使用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对违反规定使用和管理行为的处理措施。各依托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严格执行中央财政科研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加强项目预算和财务审核把关,规范项目资金支出行为,明确报销凭证规范要求,杜绝超范围、超标准、无依据支出,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加强项目决算审核,杜绝随意调账变动支出,确保各项支出真实、合法、合规、有效。

(三)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各依托单位要深入贯彻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政策文件精神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金发计〔2018〕105号)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落实项目预算调整、转拨资金管理、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要求。完善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服务质量,落实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承诺机制、信誉管理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不断加强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项目资金常规抽查是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推进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发现的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的问题,以及截留、挪用、侵占项目资金的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补充通知的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0年6月17日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会议

-----------------------------------------

 

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高铁、核电、石化、车辆、道桥、岩土等工程领域快速发展,为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价服务的材料与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20年将迎来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专委会 (MTS,Material Testing Society)成立30周年,自1990年到2018年在MTS专委会组织下,已成功举办了12次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1990北京科技大学、1992西南交通大学、1995上海交通大学、1998香港科技大学、2001昆明理工大学、2004长安大学、2007大连海事大学、2010台湾大学、2012长安大学、2014台湾龙华科技大学、2016武钢集团、2018广西大学(北海)。为了继续推动我国材料试验理论与技术进步,进一步加强力学、材料、机械、工程、电子、仪器等相关材料与结构试验领域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于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成都召开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诚邀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参会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欢迎材料试验设备厂商参会,展示先进试验仪器与材料试验技术。

大会邀请报告(一)

报告题目:先进材料多尺度实验力学

报 告 人:吕坚,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大会邀请报告(二)

报告题目:如何多快好省测评高温强度——小试样高通量测试原理与技术的探索

报 告 人:涂善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会邀请报告(三)

报告题目:未来轨道交通技术——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

报 告 人:张卫华,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原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大会邀请报告(四)

报告题目:残余应力三维表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报 告 人:张书彦,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大会邀请报告(五)

报告题目:金属玻璃断裂机制与强度理论探索

报 告 人:张哲峰,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

主任,材料失效分析中心主任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MTS专委会委员单位

其他赞助公司等

大会主席:蔡力勋、孙俊才

荣誉主席:王建国,康国政

副 主 席(排名不分先后):

李荣锋、王连庆、李翔宇、熊俊江、闫相祯、帅 健、

胡本润、胡文军、周金枝、林卓英、邹定强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席:孙俊才(兼)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帅 健、胡文军、周金枝、杨凤鹏、顾永刚、余伟炜、蒋文春

刘建峰、马春德、庞建超、陈 刚、白江波、郇 勇、王东升

三、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席:包 陈、王连庆(兼)

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李荣锋、胡本润、白新房、孟陆波、常岩军、张 健、张亚军、

高怡斐、杨其全

四、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包含但不限于下列主题:

1. 工程材料与结构的断裂、疲劳及试验

· 材料损伤、破断机理与破断强度理论

·蠕变、准静态、冲击断裂韧性表征与试验

·蠕变、准静态、疲劳裂纹扩展理论与试验

·材料低周、超长周疲劳试验方法

·单调、循环、高速加载下的材料强度

·核电、化工工程材料老化与结构延寿

·岩石、公路工程材料破坏与试验

· 汽车、地震台试验

2. 材料毫微力学试验与等效

· 弹塑性解析理论与小试样应用

· 小试样蠕变、断裂、疲劳试验方法

· 材料毫微(纳)压入理论、试验方法与应用

· 服役结构局部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与应用

· 焊接、表面改性材料的局部力学性能试验技术

· 原位试验技术与材料介观力学行为

· 材料尺度、梯度力学效应表征与试验

· 电、磁、热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与试验

· 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

·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强度、本构关系与试验

3. 先进材料力学行为

· 先进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试验

· 超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试验

· 软物质、生物材料的本构关系与试验

· 功能材料的本构行为与试验

4. 残余应力的表征、测试与结构安全评价

· 残余应力表征与试验方法

· —物性法(磁、超声、x-ray、中子)、释放法、压入法

· 残余应力与关键结构完整性评价

· 残余应力消减控制

· 增材制造中的残余应力问题

5. 试验仪器与技术

· MTS试验机改造、维护及试验环境开发技术与应用

· 无损探伤方法与应用

· 有限元辅助材料、结构试验技术

· 先进试验仪器与应用技术

·—DIC、压入、红外、声发射、超声、x-ray、中子、同步辐射等

五、会议地点、时间

地 点:成都郦湾国际酒店(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兴盛西路8号)

时 间: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

六、会议征文

凡与会议主题相关的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成果均在本次会议征文范围内。会议接受论文摘要或全文,论文摘要模板见附件1。全文(包括图表)以不超过5000 字为宜,参考文献至少5篇以上。会议论文投稿请以邮件形式发送至会议秘书处。部分论文向强度、测试领域刊物推荐发表。

投稿邮箱:mts13conf@163.com

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2020年7月31日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2020年8月30日

七、会议费用及报到注册

1. 会议注册费

正式代表1200元/人,学生代表8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 缴费方式

通过银行电汇缴费,会议注册费发票由中国力学学会开具,现场报到时领取。

银行电汇信息

户 名:中国力学学会

账 号:0200004509089137911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海淀西区支行

开户行号:102100000458

采用银行电汇缴纳会务费时请务必在汇款时注明“13届MTS会议+姓名+单位”,并将汇款凭证连同发票信息回执单(见附2)一并发送至会务秘书处邮箱。会务组根据代表提供的信息核对到账金额后提前开具发票,代表届时到会议报到处领取。

八、会议秘书处及联系方式

王连庆 13691325380 lqwang@skl.ustb.edu.cn

包 陈 15928062186 mts13conf@163.com

附件: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通知

附件:论文摘要投稿格式

 [返回本期目录栏]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通知

第二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8月18-20日在重庆保利花园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该会议始于1977年召开的“中国金属学会断裂学科讨论会”和1982年召开的“全国疲劳学术大会”,在各自举行八届以后,1998年合并举办“第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六学会轮流主办。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工程分会、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二、会议时间和日程

1.会议报到:

时间:8月18日13:30-20:00 现场报到

8月19-20日 开会

8月21日 疏散

地点:保利花园皇冠假日酒店1层

地址: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龙怀街1号

2.会议日程:参见会议网站(持续更新)

三、报名参会

1.报名方式:

会议网站http://ncff2020.com/-报名参会-我要报名-注册账户并填写信息。

2.报名和会议费交纳:

2020年6月30日前注册交费:

正式代表1600元/人,学生1200元/人。

2020年6月30日后注册交费:

正式代表1800元/人,学生1400元/人。

参会专家学者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代表注册时勾选入住酒店和抵离日期,疫情期间已经注册的代表将按实际会议日期及大家入住天数进行顺延。由于参会人数较多,我会在收到会议费转账信息后为参会代表保留房间,房间数量有限,按缴费时间先后留房。

7月20日以后缴费不保证房间预留。

3.发票:

8月初开发票,届时在群中统计发票信息,开发票前申请退费的收取20%手续费,报名截止后不接受退费。

参会代表应认真填写开具发票所需信息,因信息提供错误导致重开发票的,需另缴100元手续费。本次会议默认提供增值税电子普票,会议开始前通过注册邮箱发送;需要纸质发票和专用发票的请在报名时注明,发票在注册报到时领取;需要邮寄的会后统计邮寄地址,邮寄方式到付。

4.缴费汇款方式:

户 名:中国航空学会

帐 号:0200 0011 0908 9123 894

开户行:工行北京安定门支行

备注:NCFF-20+姓名电话

四、联系方式

论文集出版:王小玉 010-62496238 sxfx621@163.com

会议日程:李冀 13720896502(同微信)

缴费发票:崔芷健 010-84924317 17888834535(同微信)

安向阳 010-84924386 anxy@csaa.org.cn

 [返回本期目录栏]

 

 

==========================================================================
招生招聘
-------------------------------------------

Postdoc position in nanomaterial simulation

 

A postdoc posi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area of computational polymeric nanomaterials in Dr. Jihong Ma's group (https://sites.google.com/umn.edu/jihong-ma-group/home) at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starting September or October 2020. This project will involve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

The ideal candidate should have a strong background in nanomaterial simulation on HPC systems. Specifically, the candidate must be experienced wit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o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Experimental experience of conjugated polymer synthesis and/or characterization is a plus, but not necessary. The initial appointment is for one year and contingent up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ndidate and the funding availability.

Interested applicants should send a detailed CV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of 2-3 references to Jihong.Ma@uvm.edu. Only selected candidates will be contacted.

  [返回本期目录栏]

 

PhD vacancy (3 years) on mechanical testing of recyclable

Vitrimers are a groundbreaking development in polymer chemistry. This new class of polymers is neither thermoset, nor thermoplastic, but inherits properties from both polymer classes. Vitrimers were "invented" by Prof. Leibler in Paris in 20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trimers).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magined, but the application of vitrimers as the polymer matrix in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s, is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because the recycling of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s could be drastically improved.

UGent-MMS is partner in the approved Marie-Curie 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s (ITN) "VITRIMAT - Training in VITRImers: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and Trainees for cutting-edg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is project, vitrimers will be applied to manufacture and characterize vitrimer composites. UGent-MMS has a PhD vacancy for 3 years on this large research project with a strong industrial consortium. The purpose is to manufacture and characterize the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vitrimer composites, by combining a diverse set of experimental testing methods. Those tes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dedicated instrumentation methods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The PhD study is a purely experimental PhD, focussed on manufacturing of small-scale vitrimer composites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ose composites. The PhD researcher will interact very frequently with the PhD researchers in vitrimer chemistry at the other partners in this project, so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good notions of polymer chemistry as well.

Only candidates with a Master degre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Civil Engineering, (Applied) Physics or similar should apply. You are interested to perform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o interact and collaborate with industry.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composites.ugent.be/PhD_job_vacancies_PhD_job_positions_composites.html

  [返回本期目录栏]

 

 

 

 

-------------------------------------------

==========================================================================
    学术期刊

-------------------------------------------

 

 

《计算力学学报》

2020年第3期

 

空间机器人捕获卫星操作基于柔顺装置的无源模糊避撞柔顺控制

 艾海平,陈力,

考虑主动时滞的汽车悬架系统控制特性研究

 闫盖,方明霞,

近场动力学框架下的键基对应模型

 陈壮,万冀,楚锡华,

基于最小二乘的工程结构边界载荷反求误差消减方法

  李玉良,何宇轩,楚盖,韩亮亮,陈萌,

基于减基概念的凸集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张正,吴曼颖,毕仁贵,

 [返回本期目录栏]

 

------------------------------------------- 

部分期刊近期目录

力学学报2020年 第52卷 第3期

计算机辅助工程2020第年29卷第2期

Acta Mechanica Sinica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网络精华
 

-----------------------------------------

破“四唯”不能走极端,没有评估就没有进步

(摘自科学网)

 

近年来,各类顶会顶刊的论文投稿不断增长,引发诸多学者产生“论文成灾”的担忧。但在6月21日举行的2020北京智源大会在线论坛上,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论文是衡量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能一言以蔽之。

“重视论文的时候,论文就是一切;不重视论文的时候,论文就什么都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在破“四唯”过程中,“凡事不能走极端。”

科研和发论文并不对立

即将于7月5日开幕的ACL2020(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领域最高级别学术会议)日前发布论文录取统计数据,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共提交论文超过1170篇,比美国多出了130多篇,投稿量位居第一。但在被接收数方面,中国只有205篇,比美国少了100篇,接收率(17.5%)未进前十位。

“没有评估就没有进步。”清华大学教授唐杰表示,论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评价手段,对于顶会顶刊,我国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积极参与,“这是抢占科研制高点的事情。”

对此,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表示认同。“虽然感觉现在有论文成灾的现象,但扎实做好创新是关键。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高文表示,在对待论文的问题上,不能走极端。“研究工作做出成果了,该发论文的就去发论文,该开发产品的就去开发产品。科研和发论文不能弄成是一件对立的事情。”

杨强认为,创新性工作,选题是关键。“一是研究要新,要研究以前没有做过的开创性工作;二是研究的问题很难,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样的问题值得研究;三是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很容易解释,一句话就能描述。”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表示,“普遍性”的问题,其实是更具有“基础性”的问题。“要鼓励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者做基础研究工作,基础研究往往是高水平的研究。”

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张钹举了一个例子:国外的大学里,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往往让最优秀的学生做非常困难的、探索性的研究,这些研究,相当多时候最终是失败的,学生往往做了8年博士论文,但却做不出结果来。毕业后出去找工作,这些学生被许多公司抢着要,因为许多公司认为,这样的学生在研究中,已经积累了八年的工作经验。

“科研工作,区分研究动机是关键。”高文表示,“我们的前沿研究,要瞄准一些没有人做过的东西。”

“但在中国,这样的事往往是行不通的。”张钹说,“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去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意味着风险也很大,有可能毕不了业。另一方面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也不会让学生做预见不到结果的工作,免得学生无法毕业,出去找不到工作。”

杨强表示,研究所和高校确实要进一步完善机制,鼓励学生们敢于做这样一些探索性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张钹表示,期待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让年轻人能够潜心研究,脱颖而出。

人才饱和是相对的

近年来,高校和研究院所纷纷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人工智能相关毕业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些学生感觉就业形势陡然紧张,担心找不到工作。

“人才饱和,这是几乎在任何时候任何专业都会存在的问题。”高文说,相对来说,博士毕业了,可供选择的就业领域确实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对学生研究的方向性提出了要求。

但高文同时指出,人才饱和是相对的,毕业生们不用太过于在意这方面的问题。“只要自身做得足够好了,确实在研究中锻炼了能力,工作不会是困难的事。”

“研究工作光做别人做过的,不具有开创性,确实会受到限制。”杨强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仍然急需一些“能做高精尖研究的人,能把技术落地的人”。

       [返回本期目录栏]

拔尖计划 2.0致力寻找天才、怪才

(摘自科学网)

 

6月19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2.0 基地遴选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经过拔尖计划1.0 的探索积累,拔尖计划2.0在人才选择上要把握4个字:选、寻、留、创。选,要选出天才、鬼才。寻,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给天才、鬼才留成长的空间。创,要给偏才、怪才创机会。做到选、培、调有机衔接。

吴岩指出,拔尖计划 2.0 与 1.0 的区别在于,拓围、增量、提质、创新。

拓围,拔尖计划 2.0 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覆盖数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药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17 个专业类。其中,新增了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基础医学(药学)。

增量,教育部计划2019—2021年分年度遴选建设 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包括190个左右的理科基地、60个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个以上的医科基地。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提质,汇聚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一流条件等优质资源,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瞄准世界最好,让拔尖学生在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全球科学领军人才。

创新,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者交叉融通的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其中,在选拔范围上,相比较拔尖计划1.0选取17所高水平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拔尖计划2.0“只唯水平、不唯身份”,强调中央高校重视综合优势,地方高校重视特色优势。

在选拔机制上,通过入校二次选拔、高考“强基计划”、高中“英才计划”等方式选鉴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拔尖人才。在吴岩看来,拔尖计划 1.0 最大的成功是全校二次选拔,即入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基地,再从中选择优秀胚子。

在培养机制上,拔尖计划 2.0 的三制(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是重要的培养载体、培养手段、培养路径。学生可实现自主选择发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并重。

据介绍,拔尖计划 2.0 有几个目标:提升“三个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上发力;面向“后天”,拔尖计划1.0做了10年,定位是做大,从无到有做起来,瞄准的是明天;培养“小众”,培养关键少数,培养领跑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探路者;培养科学原创人才,抛弃学科情节,从学科中心变成培养中心,从教师中心变成学生发展中心,把高等教育的作用从支撑服务转向先导引领,发挥火车头的作用。

       [返回本期目录栏]

 

 

    ========================================================================

结      束

∽∽∽∽∽∽∽∽∽∽∽∽∽∽∽∽∽∽∽∽∽∽∽∽∽∽∽∽∽∽∽∽∽∽∽∽∽∽∽